本書為雨花臺烈士傳叢書之一,為柳志杰、成貽賓的合傳。柳志杰是安徽潛山人,1927年春考入黃埔軍校長沙分校步兵科,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0年任潛山縣革命 委員會軍事委員兼軍事訓練班主任、紅軍獨立師第二團團長。1933年任抗日同盟軍吉鴻昌部秘書、參謀長。1934年因潛山共產(chǎn)黨人案在南昌被捕,同年犧牲于南京雨花臺。成 貽賓青少年時代曾就讀于省立如皋師范附小、省立揚州實小、寶應(yīng)縣中學、南京模范中學。1947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4月1日,在參加反對國民政府的游行示威時, 慘遭軍警特務(wù)毆打,致使脾臟破裂,不幸犧牲,年僅22歲。
弘揚雨花精神,傳承紅色的經(jīng)典讀物,不少烈士為首次立傳。
由于年輕時就投身革命,且嚴格保守黨的秘密,柳志杰的去向長期不為家人所知。柳志杰犧牲后,妻子張杏花一直沒有改嫁,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苦苦支撐,但三個年幼的孩子終究在那動蕩不安、缺醫(yī)少藥的年代先后夭折。柳志杰就義多年后,虎口逃生的潘幸生遵照烈士的遺囑,多方努力找到了烈士的遺骨埋葬入土,但由于只知道烈士的化名柳之葉,墓碑上只能鐫刻潛山柳之葉之墓幾個字,并在下方刻上了柳志杰在獄中口述而成的《獄中詩》(亦有同志回憶并稱其為《就義詩》),詩云:父兮空生我,母兮空鞠我。辜負罔極恩,此身一無所。愿將寸草心,化作光明火。長照可憐人,渡此洶濤舸。這無疑是烈士革命精神的真實寫照與人生追求的生動直描。
在大轉(zhuǎn)折、大動蕩的時代,即便一個普通人想落葉歸根、入土為安也殊為困難,遑論倉促搭造的塋冢。柳志杰的墓碑不幸毀于戰(zhàn)火,所幸烈士的光輝形象亙古長存。驚聞烈士噩耗,兒時好友張秉乾先生悲痛之余寫下悼亡詩一首,熱情謳歌和緬懷烈士的英雄事跡:英雄總不把生貪,捧出忠腸萬眾看。飛上九宵心尚熱,聞驚五族膽齊寒。先生救國名猶在,同志哀群淚不干;厥子昊ㄅ_上望,長留浩氣撼天關(guān)。
無獨有偶,著名抗日將領(lǐng)吉鴻昌也曾留下《就義詩》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在《選集》中《南京政府向何處去?》一文的注釋上記載著:1949年4月1日,南京11個專科以上學校的學生6000余人舉行游行示威,要求國民黨反動政府接受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八項和平條件,國民黨南京衛(wèi)戍總司令張耀明在蔣介石授意下,指使軍警特務(wù)兇毆示威學生,死學生2個,傷100余人。這兩名犧牲的學生,其中之一就是成貽賓。
成貽賓,1927年7月25日(農(nóng)歷六月二十七日)出生于寶應(yīng)縣氾水鎮(zhèn)一個家道中落的書香人家。6歲入學,就讀于氾水鎮(zhèn)小學。嗣后隨父親職業(yè)變動,先后在江蘇省如皋附屬小學,江蘇省揚州實驗小學讀書。1937年七七事變后,他隨父母逃難回家鄉(xiāng)氾水鎮(zhèn),繼續(xù)入氾水小學讀書。1939年考入寶應(yīng)縣中學。1940年下半年,隨家人遷至南京,轉(zhuǎn)入南京國立模范中學繼續(xù)求學。1944年底,成貽賓父親失業(yè),他只好隨父母重返故里,轉(zhuǎn)入寶應(yīng)縣中學繼續(xù)完成學業(yè)。
1946年7月,成貽賓于寶應(yīng)縣中學以優(yōu)異成績高中畢業(yè)。但因家庭經(jīng)濟實在困難,他只得放棄考大學,隨父母到鎮(zhèn)江投靠二哥生活。到鎮(zhèn)江后,為了生計,考入國民黨一政府機關(guān)做小職員。他進入機關(guān)工作后,耳聞目睹國民黨政府機關(guān)大小官員腐敗透頂,于是決心離開這骯臟環(huán)境,重新復習功課,準備考大學,走科學救國道路。
1947年,成貽賓報考大學,同時被全國三所名校錄取。即清華大學、英士大學和中央大學。他后來選擇離家較近的南京中央大學讀書。
進入中央大學后,成貽賓因受到同班同學進步思想影響,于1948年初加入學生進步組織新青社。
1949年4月1日,南京大專院校師生員工舉行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要求國民黨反動政府接受中國共產(chǎn)黨八項和平談判條件,實行真正和平。在游行隊伍中,成貽賓沖在前面,與國民黨反動軍警斗爭。為了保護游行同學安全,他被國民黨反動軍警毆打成重傷,于4月19日搶救無效,不幸逝世。犧牲時年僅22歲。
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和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聯(lián)合啟動雨花臺烈士傳叢書編纂工作,組織動員烈士籍貫所在地黨史部門參與。本 合傳作者為南京海關(guān)章慕榮、寶應(yīng)縣委黨史辦楊長喜。
柳志杰傳
引子
章 潛山歲月 有志青年
第二章 激流勇進 奮發(fā)有為
第三章 劍鋒出鞘 沙場建功
第四章 鐵骨丹心 浩氣長存
主要參考文獻
成貽賓傳
引子
章 書香世家
第二章 年少志高
第三章 輾轉(zhuǎn)流離
第四章 勤奮學習
第五章 追求進步
第六章 善于思考
第七章 精神力量
第八章 純真愛情
第九章 風雨欲來
第十章 英勇獻身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