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蘭州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科研團隊自發(fā)組織大學生“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系列學習活動的成果小結,具體形式有詩歌、心得和論文,都是參加學習活動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自發(fā)撰寫的,及時體現(xiàn)習近平有關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講話精神,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理論深度,并經過任課教師的指導、修改,顯得較為成熟。它們鮮活地反映了蘭州理工大學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向上的思想面貌,也凝結了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一線教師的辛勤勞動和心血。
當下的中國,正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新的歷史時期的關鍵期,有許多新問題、新事物等待著我們去認識、去思考。我們知道,馬列經典是中國社會主義的理論源頭,也是新時期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源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要想真正弄清楚中國社會主義理論的來龍去脈,就只有從馬列主義經典作品的源頭上去學、去追問、去思考,才能加深理解,自覺運用。
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我們每年都要站到講臺上向青年大學生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深知,要讓青年人對馬克思主義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僅僅靠我們在講臺上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20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年初,到調研時,要求的學員都要讀一點馬列經典。關于讀馬列經典的思想,激發(fā)起我們每一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的熱情,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聚焦到同一個思想頻道上:為什么不帶領學生們直接讀馬列經典原著呢?
經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科研團隊”的集體研討,我們一致認為,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如果我們教師能夠深入學生中,把對馬克思主義具有原發(fā)性的好奇心、探索心、求知心的學生們組織起來,帶領他們一起讀馬列原著,應該能取得不錯的實效性。
2020年秋季學期,我們繼續(xù)在正常執(zhí)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的同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科研團隊”的統(tǒng)籌安排下,把在學生中開展馬列經典原著誦讀活動的計劃向學院作了詳細匯報,迅速得到了學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在該學期中,我們按照“學、教師自愿”的原則,組織了200多名對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具有自發(fā)學大學生和研究生,利用每的課余時間,每周組織一次兩小時的“馬列經典誦讀活動”。在誦讀活動中,我們的基本做法是實行“導讀一講解一領讀一集體誦讀”四元一體的學習方法。具體來說,就是由教學部和科研團隊集體確定閱讀文本,并提前選編好章節(jié)印發(fā)給學生預習,在集中學習活動中采取“教師領讀、學生集體跟讀”的形式,并且由教師對篇章的背景、難點段落和句子以及核心思行導讀講解。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焦點,我們本季活動一共選擇了四篇馬列經典作品作為篇章,它們分別是《宣言》《改造我們的學習》《資本論節(jié)選——批判商品拜物教》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了激發(fā)全校師生對馬列經典著作的學習熱情,我們還選擇蘭州理工大學秋季校園麗的風景時刻——銀杏正黃的時節(jié),在校園銀杏林中舉行了露天公開誦讀活動。在這次主題為“銀杏金秋經典誦讀”活動中,我們200多名師生在銀杏燦爛的下午,用自己真摯的熱情誦讀了《宣言》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的經典節(jié)選,在校園里掀起了一股“學馬列經典、求時代真理”的。
為了不給學生們增加額外的學習負擔,我們的“馬列經典誦讀活動”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基行,在課程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集體性“誦讀活動”也隨之告一段落。在活動結束后,學生們又根據(jù)自愿的原則提交了各自的學習小論文、心得、詩歌或者其他多種形式的學習作品,這部作品集的主體就是我們學生自己的學匯集;蛟S從學術性和思想性來說,這些作品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年輕人“追求真理、熱愛馬列”的真摯情懷卻表現(xiàn)得質樸、集中、鮮明。通過組織和指導學生們學習馬列經典著作,我們教師自身也與學生們教學相長,互相。每一次重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這些偉大的思想家、理論家、革命家的作品,都會激發(fā)起我們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尤其是與青年大學生們一起學習、一起集體誦讀,現(xiàn)場的氣氛和青年人赤誠的情懷,都給我們自己增添了莫大的正能量。
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就是本次系列學成果小結,具體形式有小論文、思想體會以及表達青年人理想信念的詩歌、散文等,這些文章都是參加學青年大學生和研究撰寫的,并經過任課教師的指導、修改,雖然從學術意義上看,這些文章還顯稚嫩,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還不系統(tǒng)、不深刻,但它們鮮活地反映了蘭州理工大學青年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的思想面貌,也凝結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一線教師的辛勤勞動和心血。我們覺得,組織本次活動是有意義的,希望不斷堅持下去,讓更多的大學生閱讀、學習、體悟馬克思主義,為培養(yǎng)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這是我們第四次組織人數(shù)規(guī)模比較多的學生一起集體“讀經典、學馬列”體來說,取得的成效是令人欣慰的,這首先是因為我們可愛學生們的青春朝氣和熱愛真理、追求真知取心,也是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當然也凝結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科研團隊”的所有教師的共同心血。
詩歌篇
維多利亞深色的叢林/邱欣宇 3
我深刻地贊揚你/馬一笑5
暴雨/吳逸試7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李開華9
火種/馬瑞1pan>
致敬馬克思/李昀祥13
轉折/張寶生 16
行走在渾濁的世界/王心語17
指引/郭建燁 19
美若黎明/尹剛2pan>
致敬馬克思先生/張亮亮 23
心得、散文篇
千年偉人:卡爾·馬克思/李瑞雯29
偉人雖逝,經典永存/李蓉3pan>
馬克思主義中的“大同思想”
——讀《宣言》有感/陳靜雯 34
選擇
——讀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有感/楊悅37
星河滾燙,他是人間理想/白雪39
與偉大相遇
——馬列經典著作誦讀活動隨想/張姝威 42
假如沒有馬克思/王伊凡44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參加馬列經典誦讀活動有感/劉楠46
論文篇
《宣言》中真理的力量對當代大學生的啟示/白艷香5pan>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現(xiàn)實的個人”思想探析/陳棟60
馬克思人的全面及其當代價值研究/陳引弟69
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三重視域的發(fā)展與轉型
——基于《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文本分析/黨小曼78
《神圣家族》中的人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何亞蓉88
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黃欣98
《〈人〉發(fā)刊詞》蘊含的黨建思想及其啟示/吉順心107
對《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探討/李佳欣 117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的人民主體思想及其價值/梁珍125
“老三篇”精神對新時代青年的價值/劉楠134
的學習觀及其當代價值考量/劉思佳142
《宣言》中的法律思想及其價值分析/劉燕茹 150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xiàn)實路徑/龍燕159
論《改造我們的學習》對當前學建設的經驗啟示/羅麗娜169
淺析《哥達綱領批判》中的按勞分配思想/羅燕霞179
青年馬克思擇業(yè)觀對新時代青年的現(xiàn)實啟示/馬紅秀188
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系思想及其當代實踐/蒙曉楠196
以恩格斯的生態(tài)文明思想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牛曉可207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正義維度及其當代意蘊/任棟棟215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人的解放”思想及當代意義/司鵬軍223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及其現(xiàn)實意蘊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解讀/史曉彤232
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對《宣言》的繼承與發(fā)展《宣言》的人民情懷及其現(xiàn)實觀照/王聰248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及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契合的啟示/王嘉楓 257
從唯物史觀視域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基于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研究/王倩267
《宣言》序言中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及其當代啟示/王喜花276
《實踐論》《矛盾論》的內涵及當代價值探究/王昱錕284
《資本論》中生態(tài)思想對建設美麗中國的/徐靜293
傳統(tǒng)文化觀中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余敏302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人學思想及其啟示/魏榮312
《愚公移山》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啟示/楊波324
以批判視角探求人類解放
——讀《〈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楊慧 332
商品拜物教影響下的中國消費異化問題探究/楊元梅340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的人學思想及其價值/朱玉350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文明理論對新時代中國的價值/張丹359
為人民服務思想在新時代的繼承與發(fā)展/張懷宇367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馬克思“真正共同體”思想與天下為公思想的和合融通/張立健 377
馬克思主義灌輸論及其時代價值研究/張琦386
淺析恩格斯《反杜林論》中等觀及當代價值/張倩394
馬克思擇業(yè)觀對當代大學生的現(xiàn)實啟示
——讀《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有感/張?zhí)鹛?/span>402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的唯物史觀對學史的啟示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現(xiàn)實的個人”思想對施蒂納“者”的批判與/張亞婷 418
淺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及其現(xiàn)實意蘊
——基于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的相關論述/周競430
《青年團的任務》的核心思想及當代啟示/周亞金439
后記45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