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土坯房子籬笆寨》《窗戶糊紙紙在外》《姑娘叼個大煙袋》《養(yǎng)活孩子吊起來》《狗皮帽子頭上戴》《反穿皮襖毛朝外》等作品。
孫文:筆名黑虎一文、巴彥孫文,1950年4月出生于黑龍江省巴彥縣大崴子屯,大專學歷,高級政工師,曾當過農(nóng)民、工人、軍人、機關(guān)干部。其新聞作品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播出,多篇文學作品曾在《中國民兵》雜志、《東北民兵》雜志及《思與行》雜志、《新農(nóng)村》雜志等媒體報刊和省委內(nèi)部刊物刊發(fā)。文多篇,其中《要善于彈鋼琴》獲政治部征文,《關(guān)于非國有企業(yè)加強員工管理教育的探討》收錄于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非國有經(jīng)濟發(fā)展之路》中,《來自騰訊空間的日記》獲山東省機關(guān)工委征文,著有紀實文學《我的父親母親》、在龍版網(wǎng)發(fā)表散文集《相思情暖少陵河》、雜文集《多余的話》。哈爾濱解放70周年紀念文集《傳承與傳奇》副主編。在報刊及其他文學載體發(fā)表作品500余篇100余萬字。哈爾濱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黑龍江省地方文學研究會理事,哈爾濱市黨史研究會會員,哈爾濱市延安精神研究會會員。
厚積海發(fā)與天道酬勤的范例
——序作家孫文的文集(穿越心靈的步現(xiàn))
第一輯風雅與風韻
土坯房子篙笆寨
窗戶糊紙紙在外
姑娘叼個大煙袋
養(yǎng)活孩子吊起來
狗皮帽子頭上戴
反穿皮襖毛朝外
大缸小壇腌酸菜
講鬼怪
屯里人過元宵節(jié)
巴彥情
炊煙織出的彩帶
兒時故鄉(xiāng)情
黑土情懷·碧水歡歌
記憶中的那條小胡同
又見櫻桃紅彤彤
夜幕下的哈爾濱
悠遠的風俗畫
那棵記憶中的黃海棠
村落的崛起
李子酸·李子甜
第二輯頓悟:感慨與感動
“拼命三郎”謝幕的“拼命之履”
心安無處不故鄉(xiāng)
軍歌嘹亮鑄忠魂·
難忘的票證歲月
“知青”紀念日
他穿上軍裝那年已而立
老魚和小魚的對話
母校師恩暖心窩
我的文字情緣……
夢游百味齋·
一米天涯情
讓這座城市告訴你
十年磨一“鍵”
一捧黑土醉他鄉(xiāng)
永遠飄揚在心中的旗幟·
一串串閃光的數(shù)字
童心發(fā)問
不能忘卻的記憶
墨韻飄香的“文三角”
一縷清風暖心田
第三輯畫卷:佳景與佳境
春雪
姆姆來遲的雪花
少陵山水寄鄉(xiāng)情
楊樹·楊樹·欣賞你
一山一水一牌坊
釋馬山上的檢襪
鉀蘭河口濕地覆神狗
大美神州數(shù)北極
一幅水墨丹青
江山壯美魯南行
谷雨喜得雨
情醉婆婆丁
一片綠關(guān)情
呼蘭河上畫舫游
榆樹錢綠了又黃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趣味橫生的牌匾
任憑高山與大海的呼喚
五彩蠶翼繡·
第四輯幸福:陶冶與陶醉
巴彥縣賦
通河縣賦
大都市里的小人物·
只因美麗才漂亮
他與《老照片》的不解情緣
雪趣童真…
新官上任沒踢“頭三腳”
網(wǎng)絡文緣鑄知己
情暖家鄉(xiāng)的七月
有你相伴我永遠快樂
滄桑老人話滄桑
一對新人老友
精美文字點江山
“蝸牛之家”的快樂
又見紅領(lǐng)巾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篇特刊誕生的始末
心愿
我與書的故事
月亮可知我的心
第五輯牽掛:真情與真意
母親的針線板兒
父親的漁網(wǎng)
我的老泰山
親情永駐天地間
一份無法分割的遺產(chǎn)
凋謝的康乃馨
鐫刻豐碑的數(shù)碼·
一縷紅絲
父親教我打算盤
母親教我烙油餅·
老三的手足情
老伴,送你一份遲到的生日禮物
遙望長天默訴說…
母愛蠶絲情·
魂牽夢繞的小山村
七夕節(jié)前的晚宴…
牽掛…
丁香含苞待放時·被“指認”出來者
那份愛讓我不老…
后記:送給故鄉(xiāng)的心音足跡
跋一:蘸著少陵河水寫的書
——作家孫文的文集《穿越心靈的步履》跋
跋二:吟詠故鄉(xiāng)情
——作家孫文的文集《穿越心靈的步履》跋
土坯房子籬笆寨
我珍藏一張老照片,一張能夠隨著季節(jié)不斷變換、富有魔力的老照片——那就是記憶中的“土坯房子籬笆寨”。
有人會說土坯房子籬笆寨,不就是泛指東北地區(qū)的泥草房及泥草房四周所夾的障子嗎?怎么還會有不斷變換的“魔力”?
不信吧?就請你移目往下看一看:
春季里,冰雪消融,大地露出了笑臉;萬物復蘇,陽光照耀下,水蒸氣升騰。遠遠望去,時隱時現(xiàn)的土坯房子籬笆寨好似海市蜃樓的城堡,給黑土地
賦予了神秘感,仿佛置于仙境一般。
夏季里,漫山遍野青紗帳,而淺黃色黃泥抹墻的房體、人字形苫房草苫的黃褐色房蓋,土坯房子籬笆寨,又如鑲嵌在茫茫綠海之中不沉的島嶼,給翡翠
青紗點綴了和田玉。
秋季里,黃金塔似的苞米吊子和紅辣椒串兒、微黃的角瓜辮、紫白相間的茄子條,還有黃褐色的榛蘑串兒等掛滿了屋檐,傳遞著收獲與喜悅,“土坯房
子籬笆寨”,猶如母親把久別重逢、滿載而歸的孩子緊緊地擁抱在懷里,綻放
出慈祥的微笑。
冬季里,北風蕭蕭,雪花飛舞,在這銀裝素裹的世界里,房蓋白了、院落白了、道路白了、白紗般的裊裊炊煙變幻著舞姿,土坯房子籬笆寨猶如百歲老人,用滿腔熱血相擁嚴寒冰雪,盡享大自然給予的快樂。
在一年四季里,土坯房子籬笆寨變幻著服飾,猶如一幅幅不同色調(diào)的素描畫。土坯房子篙笆寨,看上去茅連草舍的,但粗獷中卻蘊藏著細膩,自然里凸顯淳樸。正如這張老照片洋溢出的濃濃風俗情,不正是東北地區(qū)一道的風景嗎?
在我國典型的民居中、有北京“口”字形的四合院、陜北高原上的拱形窯洞、國西龍巖地區(qū)圓形的土樓、廣西壯族上住人下關(guān)畜干欄式的木樓、云南高原區(qū)高墻小窗的一顆印、安徽黃山徽州依山傍水的四水歸堂、山西的喬家大院等,而人們卻很少提及東北的土坯房子筒笆寨。假如用文學詞匯來形容我國民居的話,前者就是陽春白雪,而后者則是
下里巴人。所以,對于人們來說,在欣賞我國民居時不要把眼睛單純地盯在陽春白雪上,而忽略了下里巴人,應該是、多視角的,要在雅中追尋高深,在俗中體會粗獷,否則就沒有了雅俗共賞。說起土坯房子籬笆寨,是指20世紀80年代前東北地區(qū),尤以黑龍江鄉(xiāng)下
為最的典型民居。就是這土坯房子籬笆寨,給了黑土地上的人們一個家,一代一代的得以繁衍生息。由于這土坯房子籬笆寨具有地域的民俗民風代表性,成為東北八大怪之一,被人們詼諧地傳頌。
在墾荒較晚、較多的東北地區(qū),土坯房子籬笆寨,是就地取材、成本廉、建筑工期最短的民居。最原始的還有墾荒初期在曠野挖的地窖子、搭的窩棚和馬架子等,這在東北立村發(fā)展史中常見于屯名。
處在世界三大黑土地帶之一的東北,剝開攥油的黑土,的黃黏土是脫土坯建房、扒炕抹墻維護土房的好材料。
說土坯房子籬笆寨,還得先從脫土坯說起。脫土坯,要有一個比萬里長城上的秦磚還要大的木制矩形模框,老百慣叫它坯模子,這是按照長約30厘米、寬20厘米、高5厘米的尺用兩塊長木板和兩塊短木板鑿榫鋸卯而成,兩頭鉆眼穿上細繩做把手,便于脫坯時提拉坯模子。就是這么一個看似簡單的物件,脫出了一座座的土坯房子籬笆寨。坯模子可謂是東北人早年安家之臣。
脫土坯的全過程,整個人始終處在彎腰下蹲的姿勢,是很累的活,東北俏皮嗑就有和大泥、脫大坯……“四大累”的說法。所以,每逢脫土坯了,有的要找?guī)凸,做幾個像樣兒的菜,喝上兩盅。
除了和泥脫土坯建房外,也有茬土墻房的、拉合辮土墻房的之離不開土字。土坯房大都是起脊的,房蓋的前后坡用的是苦房草。也有叫土泥房、茅草屋的。
土坯房里,火炕是用土坯壘的,每年麥秋都要用黃黏土和泥扒炕抹墻。扒炕,掏炕洞灰,更換斷裂的土坯,再抹好炕面,添加柴火燒干。抹墻,清理土墻根,堵住鼠洞,給土坯房增添一套新衣。一所土坯房能住二三十年或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