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基在于人的個體生命的在場,而人是擁有復雜而豐富生命特性的個體。因此,個體生命的基本特性是教育開展與實施的人性基礎,教育應當立足于個體生命的基本特性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感知個體生命特性的可貴與可愛,參透個體生命特性的多樣與多元,引領個體生命特性的保存與發(fā)展,促進個體生命特性的豐盈與完善。本書選取個體生命的敬畏性與教育、個體生命的生成性與教育、個體生命的模仿性與教育、個體生命的卓越性與教育、個體生命的自由性與教育五個方面來論述教育應當基于個體生命的不同特性來踐行不同的教育策略,讓個體生命在教育中實現(xiàn)自身特性的保存、豐富、發(fā)展與完善,讓教育真正成為堅守生命立場、葆有生命品性、眷注生命成長的美好事業(yè)。
劉濟良,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州師范學院副校長。
全國德育論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高等學校文化素質(zhì)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優(yōu)秀專家,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精品資源共享課《德育原理》負責人,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教育學負責人;河南省第十一屆政協(xié)委員,開封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主要從事教育哲學、德育原理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出版《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研究》《生命教育論》等著作11部;在《教育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青少年價值觀教育新視閾研究等省部級以上課題9項,主持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省級重點研究項目5項;作為署名人獲得省部級獎勵14項。
章 個體生命的敬畏性與教育
一 解讀:個體生命的敬畏性
(一)個體生命敬畏性的歷史探析
(二)個體生命敬畏性的內(nèi)涵界說
二 審視:現(xiàn)實教育中個體生命敬畏性缺失的表現(xiàn)
(一)游戲的人生:對自我自然生命的踐踏
(二)心靈的放逐:對自我精神生命的罔顧
(三)有學識的屠夫:對他者自然生命的漠視
三 反思:現(xiàn)實教育中個體生命敬畏性缺失的原因
(一)功利主義思潮的影響:弱化了部分學生個體生命的敬畏性
(二)人類中心主義的張揚:消解了部分學生個體生命的敬畏性
(三)人文教育理念的遮蔽:迷失了部分學生個體生命的敬畏性
四 建構:重塑個體生命敬畏性的教育構想
(一)開展生命教育:在人文關懷中彰顯個體生命的敬畏性
(二)強化信仰教育:從精神關照中體認個體生命的敬畏性
(三)增設死亡教育:在領悟生死中感悟個體生命的敬畏性
(四)加強道德教育:在道德內(nèi)化中堅守個體生命的敬畏性
第二章 個體生命的生成性與教育
一 識讀個體生命的生成性
(一)個體生命生成性的概念厘定
(二)個體生命生成性的特征
(三)個體生命生成性思想的歷史探尋
二 生成性視域下的個體生命及其教育
(一)生成性視域下個體生命的特性
(二)個體生命的生成性:教育存在的前提
三 個體生命生成性在教育中的缺失及其歸因分析
(一)個體生命生成性在教育中缺失的表現(xiàn)
(二)個體生命生成性在教育中缺失之歸因分析
四 促進個體生命生成的理想教育建構
(一)樹立以個體生命生成為本的教育觀
(二)建構符合個體生命生成的課程體系
(三)運用促進個體生命生成的教育策略
第三章 個體生命的模仿性與教育
一 模仿是個體生命的存在方式
(一)個體生命模仿的歷史向度
(二)識讀個體生命的模仿性
二 模仿對個體生命成長的價值
(一)模仿是個體生命溝通世界的橋梁
(二)模仿是個體生命獲取知識的手段
(三)模仿是個體生命塑造品德的法寶
(四)模仿是個體生命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起點
三 個體生命模仿性視域下教育的應然追求
(一)教育應當為個體生命提供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
(二)教育過程是個體生命模仿行為不斷修正的過程
(三)教育的理想是促進個體生命超越模仿獲得新生
四 關注個體生命模仿性的教育建構
(一)尊重個體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善待個體生命的模仿性
(二)營造寬松的教育氛圍,激發(fā)個體生命的模仿活力
(三)打造高質(zhì)量的課堂,促進個體生命模仿性能力發(fā)展
(四)教育者注重自身修煉,吸引個體生命競相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