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石刻具有豐富文化內涵,本書選擇民國以前廣西各地歷代著名石刻34種,以石刻故事為中心,以史為線索,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石刻的內容,并講解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內蘊,讓讀者了解歷代廣西石刻,了解廣西豐富的石刻文化。
本書為文化廣西叢書遺存系列之一,按照石刻內容分類,部分歷史的溫度(收錄了7篇文章),收錄的石刻反映了廣西歷史的重要事件;第二部分名人的印記(收錄了6篇文章),收錄的石刻反映米芾、阮元等歷史名人在桂林的生活交游情況。第三部分往事與傳說,(收錄了7篇文章),收錄的石刻反映當?shù)氐拿耖g傳說故事等。第四部分圣賢與英雄(收錄了6篇文章),收錄的石刻反映官方和民間力量對當?shù)氐慕袒。第五部分石頭上的文學(收錄了8篇文章),收錄的石刻均為詩文,是文人唱和游覽的雅興抒寫。合計34通石刻,涵蓋南寧、橫州、梧州、百色、河池、柳州、桂林、全州等主要地市。每一個地區(qū)選擇若干有代表性、有故事的石刻選介,盡可能覆蓋廣西主要地域,彰顯廣西的歷史文化底蘊。
文字起源于圖畫,早的石刻巖畫就是史前文明的遺存。
遠古時期的人們通過圖畫模糊地表達了樸素的思想,但是不可能表達復雜的思想,也很難有互動交流。后來出現(xiàn)的甲骨文,多是記載官方占卜的卜辭。早期起到書面文字交流作用的載體主要是竹簡,也有昂貴的絹帛,但是更多的時候,絹帛用于宮廷貴族的官方文書,竹簡才是當時較為大眾化的書寫工具。即使到了簡帛書寫時代,仍然面臨書寫材料長久保存的問題。漢代紙張發(fā)明以后,紙張逐漸普及成為大眾書寫載體,可以容納更多的文字內容,方便攜帶到遠方,但是在遭遇大火時也容易面臨火燒損毀的危險,難以長久保存。
石刻,中國早期文字表達載體之一,分為摩崖和碑刻兩大類,前者是直接在山體平面上磨平后刻石,后者利用開采的石料磨平后刻石,因為可以長久保存,所以歷代都喜歡用石材來作為書寫載體。漢代以后,重要公文也多用石刻保留。在邊遠地區(qū)村寨,民間也將民間公約、山場劃界約定或重要事件刻石保留。紀事、宣示是石刻主要的功能。后來廟宇、宮殿落成也用碑刻記述建設經(jīng)過等。之后,文人將詩歌文章刻石保存,增加拓寬了石刻的內容不一定是完整的一首詩歌或一篇作品,很多風景勝地也有用一聯(lián)、一句或一個詞(兩個字、四個字構成居多)作為榜書的,表達一種感受。
由于廣西石灰?guī)r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石質堅硬,便于刻石,因此留下的石刻比較多,其中以桂林為。桂林在古代一直是嶺南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之一,這個區(qū)域歷代的重大事件大都與桂林有關系。所以唐宋以后,桂林石刻興起。尤其到宋代,北方來的文人很多,有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之說。清人陳元龍說看山如觀畫,游山如讀史,正說出了桂林乃至廣西石刻的特點以摩崖石刻為主。除了摩崖石刻,立在山間道路和廟宇間的各種碑刻,也在向人們述說歷史的風云往事。
本書按照收錄的石刻內容分為五部分。部分歷史的溫度,收錄的石刻反映了廣西歷史的重要事件和記憶;第二部分名人的印記,收錄的石刻反映了米芾、阮元等歷史人物在廣西的生活、交游情況;第三部分往事與傳說,收錄的石刻介紹了當?shù)氐拿耖g傳說、故事等;第四部分圣賢與英雄,收錄的石刻反映了官方和民間力量對當?shù)匚幕l(fā)展的推動和教化之功;第五部分石頭上的文學,收錄的均是石刻中的詩文,是文人唱和游覽的雅興抒寫。
廣西的石刻內容豐富多樣,涉及的歷史、文化名人眾多,由于篇幅所限,本書不可能全部收錄,只能選擇影響大的、主要的、有故事的、有歷史價值的,還要盡量照顧各個地域。雖然考慮了地區(qū)之間平衡性,但是掛一漏萬,錯漏遺珍在所難免。
本書整體文風力求通俗淺近,然而因為石刻本身有一定專業(yè)性,所以仍然有專業(yè)性描述以及專業(yè)術語。引文則盡可能在文中轉譯表述,隨文注明出處。
此外,本書作者眾多,行文風格有所差異,我們盡可能做到體例一致,并在每篇之后標注作者,以示負責。
后,感謝各位作者!感謝提供圖片的各文博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