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榜版《馬未都講透唐詩》,7大硬核入手理由
◆用講故事的方式講述唐朝詩人命運,小學生也能輕松讀懂唐詩智慧精髓!
◆馬未都寫白頭的全新力作!從動筆到出版歷時兩年有余,萬千讀者翹首以盼!
◆老少咸宜!這回真正讀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孟浩然、李商隱等68位大唐詩人!
◆每一篇都扎實有趣,每一頁都知識豐盈!像小說一樣精彩好看,一讀就上癮!
◆古文零基礎,也能輕松讀懂!古詩及生僻字均隨文注音,精彩解讀讓你汲取古人智慧。
◆特別收錄宋徽宗、唐伯虎、趙孟頫、惲壽平等繪畫大師傳世名畫306幅,堪稱紙上博物館!
◆免費贈送3張傳世名畫明信片(《千里江山圖》《漢宮春曉圖》《瑞鶴圖》)及3張精美書簽!
總序
文學是人類早的精神追求,詩歌是文學初的表達形式。我猜想詩歌一定出現在文字之前,先是口頭情感的表達,情至而生,感隨而發(fā);當后來文字出現,并且字數積累到足夠表達文學含義之時,詩歌就被記錄了下來,成為文學初始。先秦的《詩經》不僅成為六經之首,還成為了純文學的啟蒙。時隔三千年,當我們讀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時,仍有跨越時空的向往,仍有莫名其妙的激動。
詩歌經過兩千年的磨礪,終于來到了大唐王朝。唐朝人以其張揚的個性、細膩的心性,將古詩修整得擇方得法制格入律、平仄粘連、聲調依韻、用典對仗,凡此種種限制手段,無非是讓詩歌煥發(fā)青春,戴著鐐銬跳舞,匹配于大唐這個恢宏時代。
于是,這近三百年的詩歌被后世統稱為唐詩。唐詩之全面,囊括了整個時代的全部情感,包含了整個時代的豐富生活,成為一部唐代的百科全書。此后的一千多年時間里,每每回首仰望,唐詩已成為不可逾越的高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緊隨唐之后的宋朝,雖仍喜作詩且存世量是唐朝數倍,但仍無法與之比肩,其高其深其寬其廣均謙遜一籌;于是,收斂的大宋另辟蹊徑,改齊整律絕為參差長短句,注重聲韻,依曲填詞,唱先吟后,僅詞牌逾千,不能隨心所欲之時,還可自度作曲賦詞;因此詞之形式變得豐富起來,表達情感如意,記錄故事應手。所謂詞牌,當宋朝成為歷史之時,才被后世廣泛稱之為宋詞。
唐詩宋詞無縫銜接并延續(xù)了六個多世紀,成為中國文學的雙璧,雕鏤琢磨,熠熠生輝。此后的日子里,文學形態(tài)無論發(fā)生何種變化,戲曲、小說、電影、電視,其受眾廣至販夫走卒,其領域深至鄉(xiāng)間里舍,都無法與唐詩宋詞的偉大成就相提并論,都是流入市井的喧囂而已。而唐詩宋詞永遠是雨過天晴的彩虹,高懸天空。
唐詩宋詞為中華民族提供了文學營養(yǎng),讓我們這個古老民族因此生動、健康、圓融,繼而豐富多彩。不可以想見沒有唐詩宋詞的中國是什么樣子,更不可想見沒有唐詩宋詞滋養(yǎng)的文學會多么的干癟。
然而,詩詞畢竟是文學中的文學,需要適度做一些解釋,以期更多讀者能加深了解。本書將唐詩宋詞產生的時代背景、詩人詞人個人的身世,和文學技術性分析融合起來,三位一體,讓讀者事半功倍地去了解唐詩宋詞。此種解讀方式,恕我孤陋寡聞,未見有同類,于是兩年辛勞,將新作呈現給讀者。
我年輕時以文學為生,文學曾是我的摯愛,我又自認為對文學有敏感的判斷,所以當新冠疫情給了我充足時間時,我下決心動筆寫這部想了半輩子的書我個人對唐詩宋詞的解讀。
本書兩卷五冊(唐三宋二)共寫了六十八位詩人,四十四位詞人,計一百一十篇,一般讀者熟知的詩人詞人都囊括其中,讀完此書會較全面地了解唐詩宋詞及其歷史背景,學習事半功倍,樂趣享受一生。
是為總序,唐詩宋詞皆同。另各附后記。
馬未都
辛丑重陽
(2021年10月14日)
后記
唐詩挾漢魏數百年古風,借兩晉南北朝的悄然改良,入唐后迅速形成律絕,成為創(chuàng)作法度。尤其列入科舉考試項目后,唐詩以技巧加內容的奇特和諧,如同有規(guī)則的賽事,讓參與者和觀看者皆大歡喜。這是唐詩后世高不可攀的根本原因。
唐詩誕生有其歷史背景,文學一定與時代吻合。本書作者排序也是按照年代順序順勢而來的,以出生年月為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不僅社會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文學內容也隨之變化。初唐四杰寫不出晚唐溫李的綺麗溫婉;反之,晚唐溫李也斷然沒有初唐四杰的博大心胸;盛唐李白的浪漫和杜甫的沉郁替代不了中唐元白深情務實;同樣,中唐元白也展現不出盛唐李杜風云際會的氣度。所以,本書在時代背景上下了些工夫,先將其作為大背景,讓讀者先看時代,再去品味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或世代為官,或出身貧寒,或一鳴驚人,或家道中落,不一而足。個人身世對他看待這個世界有巨大影響,不管他是深藏不露如李白,還是清晰在譜如杜甫;不管他是一生優(yōu)游如白居易,還是他短壽蹇澀如王勃。所有詩人創(chuàng)作出的不僅僅是詩歌,還是他個人不經意的歷史。這點作為第二道幕布,拉開時凸現舞臺豐厚,令人目不暇給。
第三才是詩歌技術性分析。這是一般相關讀物的常態(tài),字義、詞意、典故、背景等等,這些雖然重要,但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詩人的心性與技術的完美結合,所謂神來之筆。時代背景、個人經歷、技術表達,三位一體地構成了唐詩的偉大。
唐詩類別清晰多樣: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詠物詩、詠史詩、詠懷詩、邊塞詩、羈旅詩、田園詩、山水詩、送別詩、閨怨詩、寓言詩、賦體詩、以及樂府詩等等,本書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本書寫作分類時并不刻意,隨方就圓,順勢而為。讓類別詩和詩人一起,慢慢訴說他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帶及風土人情。
本書從庚子年正月初五動筆,寫了一百一十二天,每天少十小時,多十六小時。后修改了一年多。唐詩部分占五分之三,宋詞部分占五分之二,寫作之苦,如魚在水,冷暖自知。好在文學曾是我年輕時的專業(yè),駕輕就熟,寫作時還有一股久違了的青春沖動的感覺。
愿讀者讀此書事半功倍,愿文學滋養(yǎng)你,讓你有一個美麗人生。
謹為唐詩后記。
馬未都
辛丑小雪
(2021年11月22日)
馬未都
文化學者、作家、觀復博物館創(chuàng)辦人。
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東。自幼喜愛閱讀,25歲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次年憑借小說《今夜月兒圓》一鳴驚人,從工廠被調到中國青年出版社擔任文學編輯。
從事文學編輯工作期間,馬未都善于挖掘年輕作者,相繼發(fā)表蘇童、王朔、劉震云、余華、莫言等作家經典力作,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學注入新活力。
90年代初期,他從出版社辭職,與朋友們組建海馬影視創(chuàng)作室,推出《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等家喻戶曉的熱門電視劇。
此后,他將個人對文物收藏的愛好變成主業(yè),出版了普及性藝術讀物《馬說陶瓷》,成為無數傳統文化愛好者的啟蒙讀物。
41歲,創(chuàng)辦觀復博物館,目前在北京、上海兩地設館。53歲,登上央視《百家講壇》,講解文物的歷史與文化,廣受各界好評;同年,《馬未都說收藏》系列圖書問世,迄今總發(fā)行量突破300萬冊,創(chuàng)下中國同類書銷量紀錄。30余年筆耕不輟,《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紋》《國寶100》《觀復嘟嘟》等圖書一紙風行,助力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播。
65歲開始嘔心寫作《馬未都講透唐詩宋詞》,幫助更多年輕讀者讀懂唐詩宋詞精髓,從中汲取古人智慧,豐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