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兼談青年學生要樹立的人生信仰(節(jié)選)
大學是青年學生人生中的重要一站,也是青年人塑造自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任時光飛逝,大學會永遠成為生命中值得懷念的一段美好經歷,那里留下了一個人美好的青蔥歲月,也將建立起至真的難忘情誼。
大學學習注重全面發(fā)展和個人綜合素質,考試不再成為唯一,多元思想、多元價值構成的社會價值坐標開始震蕩,如該不該戀愛,該不該考研,如何協(xié)調學生工作與個人學習,等等?纯创髮W生辯論賽的辯題,我們便能明白,與中學相比,大學的空氣更加自由,個人的價值追求和價值選擇更加多元,但由此帶來的問題便是:我到底要什么?研究生可讀可不讀,是個選擇題;畢業(yè)后工作,更是一道多選題。由于社會環(huán)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學習成績、個人能力等因素似乎也無法決定一個人的成敗,這很容易讓一個人失掉目標,不知道朝哪個方向前進,不知道為什么奮斗。
如果沒有從思想上讓自己清醒,如果沒有一套能夠讓自己信服并努力為之奮斗的信念支撐,個人的奮斗便難以持久。三分鐘的熱度頻頻出現(xiàn),而持久的熱情總是難得一見。縱覽人的一生,前20年為了上大學,大學畢業(yè)為了找工作,真正能給社會做貢獻的時間不足40年,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哪里呢?
雷鋒用自己22年的短暫人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什么雷鋒就心甘情愿,而一些貪腐之徒就做不到呢?江姐,29歲,受盡酷刑仍堅不吐實,最終慘死于重慶渣滓洞。為什么江姐就可以,而向忠發(fā)、顧順章卻一被捕就叛變了呢?焦裕祿,任蘭考縣委書記僅僅兩年,而他的名字和光輝業(yè)績卻永遠為人所銘記。為什么焦裕祿就做到了,而有些黨員干部卻背叛自己的理想,走進囹圄了呢?為什么有的人一生的理想就在于為社會做貢獻,而有的人卻自私狹隘,只謀求自我得益呢?
中央檔案館珍藏著多位革命烈士的家書。如,劉伯堅在致妻嫂鳳笙等的信中寫道:弟準備犧牲,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郭亮就義前在給妻子李燦英的遺書中寫道:我事畢矣,望善撫吾兒,以繼余志。趙一曼在家書中寫道:我最親愛的孩子!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行動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38歲的李大釗,36歲的瞿秋白,33歲的彭湃,25歲的王爾琢,22歲的尋淮洲……為了心中的理想,他們甘灑熱血寫春秋。這些革命者為了千百萬中國人的未來,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解放,寧可犧牲自我。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英勇犧牲并有名可查的共產黨人多達370萬,這真實地映照了什么叫作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可能有人會反問,時代不一樣了,倘若自己也生在那個時代,指不定會是一個熱血青年,問題是,今天是市場經濟,不談物質,只談情懷和信仰,活在空洞的精神世界里,有實質意義嗎?
我們的回答是,人如果要活得有意義,物質要談,但一定也離不開情懷、信仰這些精神。馬斯諾提出了五個需求層次理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一個人的需求層級是依次遞增的,生理需要,其價值是最低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則具有最高的價值。
事實上,馬斯諾的五個需求層次理論向人們顯示了人類自身的豐富性。人會空虛,原因是人有精神需要。人不同于動物,有高于動物的多種潛能,有高于動物的多種需要,因而能夠創(chuàng)造其他動物所不具有的多彩的生活世界和多重的意義世界。比如,愛因斯坦,他在物理學上的突破給人類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意義世界。
生存需要被滿足之后,人便提出安全需要,繼而提出歸屬需要。人最怕孤獨,所以,我們會害怕人際關系緊張,更害怕形影相吊,最怕的是沒人理你。這是一種歸屬的需要。繼而,我們有獲得尊重的需要,進一步便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有人把《西游記》中唐僧率領的團隊一一對號入座,認為豬八戒便是生理需要,沙僧是安全需要,白龍馬是歸屬需要,唐僧是尊重需要,孫悟空是自我實現(xiàn)需要。人生追求的最高需要,即人生的大幸福,便如孫悟空那樣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這也是克服空虛的法寶。
然而,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這需要信仰。信仰會支撐一個人不懈奮斗,在自我實現(xiàn)的奮斗中,人生的價值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人生的幸福將不再虛無縹緲?仗、無聊、無助的精神狀態(tài)將在不懈奮斗進取的人生中徹底消弭。事實上,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整個人類都在尋找支撐奮斗的信仰體系。
中國有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無論現(xiàn)實如何變化,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無法被割斷。步入近代,中國共產黨人在多方比較之后,堅定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以此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了偉大勝利。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功績不容否定。
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并取得成功,給苦苦思索的中國人提了思想上的啟迪。在這之前,中國也接觸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但受關注的面不大,只是把它作為和其他眾多學說一樣。但現(xiàn)在,社會主義在俄國從學說走向了現(xiàn)實,經歷了戰(zhàn)亂破壞、饑寒交迫的人民站穩(wěn)了腳跟,工人和農民破天荒地成了社會的主人,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建設運動。而世界的另一邊,是一戰(zhàn)后混亂不堪、滿目瘡痍的歐洲。二者的強烈對比給中國的先進分子以極大的沖擊。孰是孰非,選擇誰而拋棄誰,答案自然就清晰起來。
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了兩篇文章《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五四運動后,他寫道:自俄國革命以來,馬克思主義幾有風靡世界的勢子,德奧匈諸國的社會革命相繼而起,也都是奉馬克思主義為正宗。 同盟會早期會員吳玉章回憶道:處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偉大時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發(fā)生非常激烈的變化當時我的感覺是:革命有希望,中國不會亡,要改變過去革命的辦法。雖然,這時候我對中國革命還不可能立即得出一個系統(tǒng)的完整的新見解,但是通過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教育,必須依靠下層人民,必須走俄國人的道路,這種思想在我頭腦中日益強烈、日益明確了。
通過上述歷史事實,我們完全可以看出,中國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歷史選擇。只是在今天這樣一個思想激蕩、文化多元的時代,總有人對馬克思主義持有懷疑,在闡明自己信仰體系時,顯得有疑慮,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信心不足。甚至還有一部分人,擔心他人對自己信仰的不認同,試圖靠鄉(xiāng)愿去討好別人。這樣的做法只能適得其反,令人鄙夷。信仰是不畏挫折,不畏艱難,越是艱苦卓絕,越需要定力持久。
馬克思主義學者陳先達曾經說,如果沒有共產主義這個目標,那么馬克思主義者就不是在航行,而是在漂流。青年學子的思想要有岸,不能走一站,報一站,要以共產主義為方向,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向著未來航行前進。老一代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說:搞馬列的人,不能像黃浦江邊的小販,風和日麗,擺攤迎客;刮風下雨,收攤走人。要有堅定的信念,要經得起風風雨雨,不能一遇到風浪,就退回港灣,那是永遠不能到達彼岸的。
緒 論 兼談青年學生要樹立的人生信仰……… … 001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信仰與青年學生… ………… …011
第一節(jié) 把握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 ………………… 013
第二節(jié) 追慕崇高的品格… ……………………… 017
第三節(jié) 收獲幸福的人生… ……………………… 022
第四節(jié)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路徑… ………… 025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031
第一節(jié) 科學理論的根本指導… ………………… 034
第二節(jié) 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 ………………… 040
第三節(jié) 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 043
第四節(jié) 為全人類謀幸福的社會理想… ………… 049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 …055
第一節(jié) 兩種不同的世界觀… …………………… 057
第二節(jié) 不同的世界觀形成不同的方法論… …… 063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基礎… ………… 068
第四節(jié) 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 074
第四章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 … 083
第一節(jié) 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與發(fā)展… ……………… 085
第二節(jié)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 ……………… 097
第三節(jié) 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 110
第四節(jié) 質量互變規(guī)律… ………………………… 119
第五節(jié) 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 ……………………… 131
第五章 認識活動的規(guī)律性………………………… 141
第一節(jié) 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 ………………… 143
第二節(jié) 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 153
第三節(jié) 從理論走向實踐… ……………………… 160
第四節(jié) 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 ……………… 166
第六章 認識真理與追尋價值……………………… 177
第一節(jié) 更好地認識真理… ……………………… 179
第二節(jié) 從實踐出發(fā)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 …… 187
第三節(ji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194
第四節(jié) 人生的價值選擇… ……………………… 203
第七章 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217
第一節(jié)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 219
第二節(jié)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 233
第三節(jié)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 ………………… 253
第四節(jié) 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一般規(guī)律… …………… 269
第八章 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動力……………………… 275
第一節(jié) 理解階級社會的鑰匙… ………………… 277
第二節(jié) 推動社會變革的途徑… ………………… 285
第三節(jié) 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 ………………… 293
第四節(jié) 歷史人物在社會發(fā)展中的特殊作用… … 305
參考文獻……………………………………………… 319
后 記… ………………………………………………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