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含32個老年精神科案例,包括:譫妄、神經精神障礙、物質依賴相關障礙、精神分裂癥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雙相障礙、焦慮、強迫及應激相關障礙、軀體癥狀障礙、睡眠障礙、老年期特殊的行為障礙、老年人的性問題、老年期的喪親、精神科會診聯(lián)絡服務中的老年人以及老年精神科治療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疾病涉及全面,病例典型,相信本書不僅能夠對接受老年精神科專業(yè)培訓的轉培生、剛開始職業(yè)生涯的老年精神科醫(yī)生作為參考書,也希望能夠對神經科、老年科醫(yī)生臨床實踐有所幫助。
·編寫權威:本書由我國著名老年精神病學專家于欣教授聯(lián)合多位專家傾力打造。
·秉承教學案例的寫法,力求還原針對某一案例、某一特定臨床問題的臨床分析與決策。臨床指導價值高。
·內容全面與實用,案例涉及老年精神科常見疾病,對于精神科臨床工作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學習參考書。
初衷:大約醫(yī)學院念到四、五年級的時候,我開始進入彷徨期。倒不是發(fā)愁將來進入哪個臨床科室,而是害怕自己不會看病。內、外、婦、兒,一節(jié)節(jié)課上下來,病因,病理,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原則,貌似知道了不少,可是在見習中碰到了患者,總難把課本的一二三四,跟眼前的病例聯(lián)系起來。這一彷徨的消解,自然與臨床實習開始大量接觸患者有關,但是在北大醫(yī)院圖書館無意間借閱的一本書,也功不可沒。這本書是一個臨床疑難案例集,其中有一個案例,距今已有三十余年我仍然記得梗概:一個年輕女性,新婚不久懷孕,在產檢時發(fā)現(xiàn)雙肺粟粒狀陰影,彌漫于肺野,同時有肝脾大,診斷為血行播散性肺結核,建議患者立即做人工流產,開始抗結核治療;颊吒覍偕塘亢,拒絕流產和抗結核治療,但同意定期復查。當所有的醫(yī)生都認為患者會每況愈下,最終不得不接受流產和入院抗結核治療的時候,奇跡發(fā)生了。定期產檢的患者,身體狀況一次比一次好,低熱消失,體重增加,肺部情況好轉。至預產期順產一健康男嬰,而產婦的肺部狀況則完全恢復了正常。這樣的反轉案例當然是少數(shù),但是按照教科書來生病的患者其實也不多。當時我作為一個醫(yī)學生,就曾經萌發(fā)過這樣的念頭:如果醫(yī)學教科書,都以臨床病例方式呈現(xiàn),會不會效果更好?
回響:進入北京醫(yī)學院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現(xiàn)稱北京大學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開啟職業(yè)生涯后,接受的是師父帶徒弟的培訓模式。記得一位師兄帶我采病史,家屬剛說了句他有自言自語,師兄馬上叫停打住打住,有沒有認為有人要害他?家屬稱有,剛打算細說,又被師兄叫停有沒有認為電視報紙在議論他?查患者也如法炮制,患者剛講聽見有人在耳邊講話,對他的一舉一動指指點點,師兄馬上跳到下一個問題。事后師兄向我分享心得:如果把病史問全了,精神檢查查個遍,既浪費時間,寫病歷也費事。只要問夠了符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的條目,診斷就可以下了,再問其他都是多余。這種菜單式的病史采集和精神檢查在DSM-Ⅳ問世后,以定式病歷的形式達到頂峰。這也是教科書式看病的具體體現(xiàn):以診斷標準作為模板,以真實患者作為素材,只要有一部分能套進模板,就塵埃落定,不計其余。診斷如此,治療猶是。把患者匆匆忙忙地安進一個診斷名目后,再按君臣佐使開上各類精神藥物,其實仔細看看,這一堆藥物不君不臣不佐不使。
好在我職業(yè)生涯的初期,帶教的不僅僅是這位師兄,還有我的兩位病房主任羅和春教授和舒良教授,以及兩位主治醫(yī)師陳愛琴醫(yī)生和田運華醫(yī)生。他們都是跟患者交流的高手,也不太吝惜時間和精力。在跟著幾位老師學習的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了臨床中重視這一個患者的重要性。誠然,這個患者可以歸入某一診斷類別,但是與同一診斷類別的其他患者有何不同,是這些老師們著力挖掘的。而對這一個患者的關注,才體現(xiàn)了臨床醫(yī)學獨特的魅力。
等到我開始帶教的時候,一直想把這種這一個的特色發(fā)揮到極致。然而效果并不好,學生們會認為這是一個獨特的案例,各種機緣巧合,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有趣歸有趣,但是無法照搬到下一個患者身上。還是教科書說得簡單明了,以不變應萬變。我體會,教科書中所謂的診斷標準,是從成百上千患者中提煉出的共性,而當我們拿這些共性去比照一個一個真實患者時,不單要看到其身上的共性,還要看到共性之外的個性。共性幫我們總結過往,個性幫我們預測未來。
醞釀:2001 年,北京醫(y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在合校后發(fā)起醫(yī)學教材的改革。我的導師沈漁邨教授牽頭作《精神病學》的主編,我做副主編,并聯(lián)系了全國的同道。一眾人馬當時也算是風華正茂:方貽儒、唐宏宇、何燕玲、汪向東、孫學禮、郝偉、李冰、劉鐵榜、趙旭東、許秀峰、王玉鳳、劉婧、王希林、張鴻燕、姚貴忠等。在編委會交流各地的精神病學教學經驗時,連一向對北醫(yī)自視甚高的沈大夫,都察覺到我們與全國同行的差距。這反而讓我們在設計這本教材的總體框架時,少了一些羈絆。這一版《精神病學》做了一些改革,第一是調整了章節(jié)順序,將綜合醫(yī)院更為常見的精神障礙放在前面,而少見的重性精神障礙的分量有所減少。第二是強調了臨床案例學習,各論的每個章節(jié),都附有一個典型案例。第三是增加了一些內容,如性相關的問題、進食障礙和精神障礙的預防與精神健康促進。我不能自夸這本《精神病學》對精神病學領域的教材帶來了什么革命性影響,但是出版后確實收獲不少好評,隨后不少醫(yī)學院校的精神病學教材,多多少少都帶有這本書的烙印。但精神病學教材,特別是針對醫(yī)學生的,無論是針對五年制,還是七年制、八年制的教學,在規(guī)制上都難脫窠臼。我之后又主編或參編了不少教材、參考書,知道編者其實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有限。
試水:做醫(yī)生真的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yè)。所謂終身學習,不僅是要不斷學習本專業(yè)中涌現(xiàn)出的新知識、新技能,還要對臨床醫(yī)學本身的性質和規(guī)律,有一個不斷認識的過程。張孝騫教授到了八十歲,還說做臨床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種對自然規(guī)律的敬畏之心和對患者的負責態(tài)度,是一個醫(yī)生必備的素質。這也是我在主編這本書時的思想基調。
老年期的精神疾病,也是生物- 心理- 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常用幾個環(huán)境來形容三者的關系:①微環(huán)境以生物因素為主導。老年人不單面臨著老化帶來的一系列生理改變,其精神疾病的遺傳負荷在安然度過青年期和中年期后,依然會在老年期興風作浪。而在這一時期獨特的理化影響因素如頭部外傷、軀體疾病、營養(yǎng)狀況、所服用的藥物和保健品,等等,都會影響到大腦的內穩(wěn)態(tài),從而影響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②小環(huán)境以心理因素為主導。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固然與發(fā)病前后的心理因素關系密切。但是老年人本身就像一張黑膠唱片,從曲目開始唱針所留下的痕跡,會一直保留到臨近曲終。童年、青年及中年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心理應激,以及逐漸形成的應對技巧,都會影響老年期對應激的反應模式。而老年人的心理復原力或心理彈性(psychologicalresilience)和多年來累積的社會支持,則是我們可以用來臨床干預和長期康復的寶貴資源。③大環(huán)境以社會因素為主導。絕大部分老年精神科醫(yī)生都比服務對象年輕,所以建議老年精神科醫(yī)生去讀一讀歷史,了解中國在7過去七八十年都發(fā)生過什么。讀史當然可以讀編年史,但編年史的弊處是藏在文字里的血淚和歡笑是看不到的。一個補充是了解家史,自己家的,別人寫的。而歷史就是這樣一個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史構成的。社會環(huán)境對老年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心理特征的塑性是十分強烈的。如果不把老年人的心理軌跡放到社會歷史的大背景下去考量,我們也很難對老年人的疾病行為理解得通透。
本著這樣的想法,我們開始這本《從經典案例學習老年精神病學》的編著。所有的案例均來自真實病例,為了教學需要可能有所剪裁。案例分析中,并沒有在相關疾病的診療知識上花太多筆墨,而是抓住幾個教學點,做比較深入的講解。我們想盡力還原的,不是老年精神病學的課程講授,而是針對某一案例中特定的臨床問題,所做的教學查房。這樣讀者從中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分析臨床案例的思路。做一個好的老年精神科醫(yī)生,不僅需要完成規(guī)范的精神科培訓,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神經科、老年科知識,因此這本案例集中收錄了相當多的神經精神科案例,也有會診聯(lián)絡精神病學的案例。我們也希望,這本書,不僅能夠對接受老年精神科專業(yè)培訓的專培生、剛開始職業(yè)生涯的老年精神科醫(yī)生作為參考書,也希望能夠對神經科、老年科醫(yī)生臨床實踐有幫助。
致謝:從動筆到成稿的兩年中,感謝吳娓娓醫(yī)生在北大六院研修期間對住院病歷的整理。感謝所有編委對本書的貢獻,他們都抱怨寫這樣的案例比寫論文都難,我也有同感。感謝蒲城城醫(yī)生作為編委和學術秘書對書稿的成文和統(tǒng)稿所做的工作,感謝周永濤醫(yī)生對文稿最后的加工整理。最后要感謝這些案例中的主角,他們以自己的病痛,為老年精神科醫(yī)生的成長,做了鋪墊。
2022 年9 月15 日
于 欣
于欣
北京大學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癡呆診治轉化醫(yī)學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WHO/北京精神衛(wèi)生研究與培訓協(xié)作中心主任,F(xiàn)任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華精神科雜志》名譽總編。主要從事臨床精神醫(yī)學的醫(yī)療教學和研究工作。
第一章譫妄
案例1 老年期不典型的譫妄 / 1
第二章 神經精神障礙
案例2 一例被診斷為抑郁的額顳葉癡呆 / 11
案例3 喪偶后以抑郁為突出表現(xiàn)的早發(fā)型阿爾茨海默病 /19
案例4 以記憶下降為首發(fā)癥狀的路易體癡呆 / 27
案例5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長期診療與照護 / 38
案例6 以快速認知下降伴精神障礙就診的腫瘤腦轉移 / 45
案例7 血管性癡呆伴有精神行為癥狀 / 50
案例8 帕金森病共病情感障礙 / 59
案例9 焦慮抑郁還是癲癇? / 64
案例10 抑郁癥還是缺氧性腦。 / 70
第三章 物質依賴相關障礙
案例11 因失眠而起的鎮(zhèn)靜催眠藥物成癮 / 79
案例12 以幻覺體驗和妄想首診的老年期酒精濫用 / 85
案例13 老年難治性幻肢疼痛的催眠與藥物綜合治療 / 90
第四章 精神分裂癥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 第五章雙相障礙
案例14 老年期首發(fā)的精神病如何做診斷? / 95
案例15 以鐘情妄想為主要表現(xiàn)的老年期妄想性障礙 / 100
第五章 雙相障礙
案例16 進入快速循環(huán)的老年雙相障礙 / 105
案例17 以抑郁相為主的雙相障礙的治療 / 113
案例18 對抗抑郁藥物耐受性差的老年期抑郁癥患者 / 121
案例19 以軀體健康為主要關注點的老年期廣泛性焦慮障礙 / 129
案例20 起病于老年期的強迫癥 / 135
案例21 什么是老年生活中的創(chuàng)傷: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 / 139
案例22 反復就醫(yī)的老年期軀體癥狀障礙 / 143
案例23 以性質怪異的軀體癥狀為主要臨床相的診療 / 149
案例24 老年期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 153
案例25 撿垃圾的主婦 / 158
案例26 我離不開他是因為性愛 / 166
案例27 居喪反應還是抑郁癥? / 170
案例28 老年腫瘤科患者的精神科干預 / 175
案例29 老年患者的遲發(fā)性運動障礙 / 180
案例30 5- 羥色胺綜合征還是惡性綜合征? / 185
案例31 一直堅持治療卻出現(xiàn)復發(fā)的老年期抑郁癥 / 190
案例32 高齡老人的心理和行為問題 /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