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戀》是一本主要描寫作者故鄉(xiāng)的散文集。作者有兩個故鄉(xiāng),除出生地外,還有參軍時的第二故鄉(xiāng)。這本散文集著重記錄了作者童年、少年生活在浙東沿海那個貧窮小村落的生活經(jīng)歷。作者較多地還原那個時代的特定環(huán)境,用閃回的手法走進那個落后而又讓人念慈在慈的故園,用童稚的眼光去感受那里發(fā)生的一切。書中大篇幅描寫了那個時代的生活場景,呈現(xiàn)已經(jīng)消失了的生活用具及當?shù)氐拿耧L民俗。書中小篇幅描寫了參軍時在北京海軍大院時的工作與生活的回憶,還有小篇幅描寫除上述以外的內容,如游記等。
前 言
故鄉(xiāng)是什么?故鄉(xiāng)是一首歌,一首悠揚的歌,一首激越的歌,一首唱不停歇的歌;無論是陽光燦爛,還是風霜雨雪,這首歌,日復一日地在我耳際回響。
故鄉(xiāng)又是一條河,她一直流淌在我的心田里,從童年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一直靜靜地向前流著。這條河,從南方流向北方,又從北方流回南方;流過田野,流過軍營,流過歲月的溝溝坎坎。就這樣,悄悄地,悄悄地,山一程,水一程……
唱著這首歌,沿著這條河,步入我人生的秋季時,在某個拐角,父母相繼離世,此后,我回那個做夢的地方一年不如一年,走一次少一次,即使回去,常常煢煢伶俜地佇立在亙古如斯的土地上,看天、看地、看村里忙碌的人們,自己似一葉無可停泊的小舟在海上漂泊;沒有了陪伴的人,大哥很忙,發(fā)小很忙,鄰居很忙,我總是來去匆匆;徜徉在鄉(xiāng)間小路,環(huán)視著村莊,沒有了喧騰的人氣,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土一池,似曾相識。隔著悠長的歲月,回味那些深深淺淺的往事,我浮想聯(lián)翩——有多少回,在村口,呆望著曾經(jīng)通往外面的小土路;有多少回,流連于清清的池塘邊;又有多少回,呆望著曾相守多年的腳下那塊土地。每當我沉浸在這樣的情愫里時,對故鄉(xiāng)難以言說的情感便涌上心頭——這僅僅是一條路嗎?這僅僅是一泓水嗎?這僅僅是一方土地嗎?不是,從古至今,這條路,曾經(jīng)有無數(shù)人從這里經(jīng)過!這碧水,曾經(jīng)滋養(yǎng)了一代代的鄉(xiāng)親!這片土地,凝聚著先輩無盡的血淚和汗水!唉!這路上的腳印是一串串故鄉(xiāng)的情懷,這池中的水折射出的是鄉(xiāng)人七彩的故事,這土地耕耘的糧食是古人繁衍今人的生命化石。我就是喝這里的水,吃這里種的糧,滋潤著這片土地的陽光雨露成長起來,并沿著這條小土路一直往前走,走出了這個當時比較落后的小村落。然而,當我正值成年,反哺這塊土地時,卻遠走他鄉(xiāng);留在這里的,是我人生最快樂的記憶,還有那永遠也撿不回來的鄉(xiāng)愁。這片熾熱的土地喲,你承載著一個游子多少的愛戀與相思啊!我思量著,僅僅追慕、懷憶、神馳是不夠的,我要歌唱這片土地,歌唱這里的人,歌唱這里的事,歌唱這里的情。
我出生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經(jīng)歷了農(nóng)耕時代、農(nóng)業(yè)學大寨、改革發(fā)展時期、深化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節(jié)點。改革開放以后,家鄉(xiāng)面貌天翻地覆,滄海桑田,新生事物不斷涌現(xiàn)。舊的生活方式被打破后,新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展現(xiàn)在鄉(xiāng)村的邊邊角角。放眼望去,一棟棟氣勢恢宏的樓房拔地而起,古老的村莊脫胎換骨,處處散發(fā)著濃郁的現(xiàn)代氣息。這是時代的發(fā)展,是無可阻擋的歷史必然;厥淄,曾經(jīng)的故鄉(xiāng):沒有電,點的是煤油燈;沒有自來水,喝的是池塘水;出入的是泥濘路,沒有水泥路……生活用具是純自然的竹、篾、木制品,如竹篰、篾籮、木桶等,如今,這些已不復存在。生產(chǎn)方式近乎原始,犁田用的是牛,灌溉用的是水車,上街入市靠兩條腿走路……民風淳厚,過年、拜年、做月半及嫁娶、上梁等民俗儀式喜慶而熱鬧,鄉(xiāng)親們心里總憧憬著,如今卻無以言表……稚童玩的鄉(xiāng)野游戲,如捉子、捉梭、走三陣、金木水火土等,古拙而純摯……這些古老的生產(chǎn)方式、簡樸的生活用具、豐淳的民俗禮儀、富于童趣的鄉(xiāng)野游戲,等等,在我看來,就是故鄉(xiāng)的勞動人民在歲月的長河里凝聚的勤勞智慧,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獨特魅力的浙東鄉(xiāng)土文化。她濃縮著歲月的精華,積淀著流年的滄桑。我感喟:這些古老的文化,蘊含著先輩無數(shù)獨特的風物之美,又傳承了多少年?我們的先輩就是在這古老的農(nóng)耕文化里滋養(yǎng)著,一代代延綿接續(xù),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使他們的路越走越寬,讓他們越來越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如今,這種古老的鄉(xiāng)土文化隨時間流逝已經(jīng)逐步成了往事、故事,直至淡化、衰竭、湮滅。我想憑自己微薄之力,用笨拙的筆觸把其中微小的部分記錄下來,讓她在未來的時光中蟄伏、喘息,給后人留下念想的種子——在浙江東部一個鄉(xiāng)村,曾經(jīng)的先輩是那樣地生活著的。僅此而已!
拜倫說:“呵,幸福的年代,誰會拒絕再體驗一次童年生活!笔前,我多么希冀回到從前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少年時代,再一次坐在故鄉(xiāng)的小木船上,清風徐來,水韻悠悠,載著年少時的懷想,聽著搖櫓時咿呀的民謠,伴隨著船身拍擊河面的水浪清音,在清明如玉幽然曠遠曲曲折折的江南小河上,凝望著水墨渲染的盤馬山,還有那迂回曲折的青青的河崖、含煙吐翠的桑麻沃地,吟唱著那首難忘的壯麗稀有的歌,迎著朝霞,駛向遙遠的彼岸……
我有兩個故鄉(xiāng),除出生地外,還有第二個故鄉(xiāng)——北京,我在那里工作與生活了十多年。本書結集了我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寫的近五十篇散文,均已在《中國作家網(wǎng)》或《中國散文網(wǎng)》發(fā)表,部分同時在紙媒上發(fā)表。內容主要是描寫兩個故鄉(xiāng)的點點滴滴。
最后,我要感謝我的發(fā)小們,在一年半多的時間里,當求助于他們時,總給予我滿意的答復,給本書的文字增添了色彩。
作 者
2022年春
王馥銘,筆名古風、歌行、戰(zhàn)藍海等,浙江溫嶺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葉開始寫小說,后寫雜文、時評。2007年到2020年4月封筆,2020年5月開始寫散文。作品散見于文學刊物、報紙及網(wǎng)絡平臺。著有小說集《捉貓》、雜文集《滄海笑》《煙雨謠》《西風獵》。
001 | 不能忘卻的古宅
007 | 過年那些事
016 | 一把炒豆
020 | 母親做的臺州麥食
025 | 心中的河塘
031 | 童年的冬天
038 | 橙子紅了 鄉(xiāng)愁濃了
043 | 清明到了去上墳
049 | 萬物皆可憶
057 | 飄逝的竹韻
063 | 匠人印象
072 | 捉泥鰍
079 | 香噴噴的翻炒圓
084 | 新街舊事
093 | 家鄉(xiāng)的老虎灶
102 | 吃七月半
108 | 一首遙遠而憂傷的歌
112 | 風中的菜蔬
119 | 做年糕
126 | 曾經(jīng)讓我沉醉的老歌
132 | 看新娘
141 | “雜耍丐夫”
147 | 老倉庫的前世今生
154 | 焦泥灰懷想
162 | 我心中的山
170 | 心心念念豆腐生
174 | 豬的故事
182 | 汽笛聲聲
190 | 一個家族的遷徙輪回
196 | 緬懷母親
203 | 我的父親
210 | 梅冬大叔
218 | 立碑記
222 | 離開故鄉(xiāng)那年
229 | 在警衛(wèi)二連的日子
238 | 櫻花笑看春風
247 | 小清河畔綻芳華
253 | 黃樓殘夢
260 | 新兵連奏鳴曲
272 | 京城余影
279 | 你是我心中的童謠
287 | 公證途中
293 | 藤嶺古道探古
300 | 四十年后憶芳華
306 | 春天來了
315 | 百丈漈紀游
320 | 洞頭四品
326 | 穿過風雨掠過你
332 | 日本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