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為清代名醫(yī)吳儀洛編著,是繼《醫(yī)方考》(明)、《醫(yī)方集解》 (清)后又一部較為著名的方論類著作。本次整理,以乾隆本為底本。經(jīng)過精心?倍。全書共十四卷,卷首為制方總義及《內(nèi)經(jīng)》一十二方;至第十二卷每卷又各分上下,各為一門,共設(shè)治氣、理血、補養(yǎng)、澀固、表散、涌吐、攻下、消導(dǎo)、和解、表里、祛風、祛寒、消暑、燥濕、潤燥、瀉火、除痰、殺蟲、經(jīng)帶、胎產(chǎn)、嬰孩、癰瘍、眼目、救急二十四門。全書共收正方656首(含《內(nèi)經(jīng)》12方),附方與類方共(有方名者)446首,涉及異名31個。合計收方1102首。
吳儀洛,澉浦人。著《本草從新》,對汪昂《本草備要》承誤之處,逐一增改,并補入藥草近300種,冬蟲夏草、太子參等藥,均系本書首載。注解藥性,頗 多新見!冻煞角杏谩,錄時用之方1300余首,闡釋方義,詳述加減。為醫(yī)家臨診所重;附《勿藥元詮》74條,皆防病養(yǎng)生之言。 《傷寒分經(jīng)》,詳注《傷寒論》字句并闡其蘊義。
首卷 /1
方制總義 /1
《內(nèi)經(jīng)》方 /19
卷一上 /32
治氣門 /32
栝蔞薤白白酒湯 /32
四君子湯 /34
補中益氣湯 /36
代赭旋覆湯 /43
升陽益胃湯 /43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45
橘皮竹茹湯 / 46
丁香柿蒂湯 / 46
四磨湯 /47
舉元煎 /48
獨參湯 /48
卷一下 /49
理血門 /49
四物湯 /49
抵當湯 /54
桃仁承氣湯 /55
蒼術(shù)地榆湯 /56
芍藥湯 /57
秦艽白術(shù)丸 /57
麻黃人參芍藥湯 /59
當歸補血湯 /59
槐花散 /60
咳血方 / 61
龍腦雞蘇丸 /62
犀角地黃湯 /63
歸脾湯 /65
人參養(yǎng)營湯 /67
養(yǎng)心湯 /68
還元水 /68
獨圣散 /69
清咽太平丸 /69
小薊飲子 /70
復(fù)元羌活湯 /70
補陰益氣煎 / 71
四生丸 /72
當歸六黃湯 /72
卷二上 /74
補養(yǎng)門 /74
崔氏八味丸 /74
右歸丸 / 77
右歸飲 /78
六味地黃丸 /79
左歸丸 /85
左歸飲 /85
一陰煎 /86
二陰煎 /87
三陰煎 /87
四陰煎 /88
五陰煎 /88
七寶美髯丹 /88
大補元煎 /89
滋陰大補丸 /90
五福飲 / 91
黑地黃丸 / 91
大營煎 / 91
小營煎 /92
虎潛丸 /92
參術(shù)膏 /93
兩儀膏 /93
天真丸 /94
貞元飲 /94
三才封髓丹 /95
當歸地黃飲 /95
人參固本丸 /96
地黃醴 /96
參乳丸 /96
歸腎丸 /97
天王補心丹 /97
贊化血余丹 /98
孔圣枕中丹 /99
養(yǎng)元粉 /99
大補陰丸 /100
斑龍丸 /100
元武豆 / 101
龜鹿二仙膏 / 101
二至丸 /102
蟠桃果 /102
扶桑丸 /103
羊肉湯 /103
益氣聰明湯 /104
秦艽鱉甲散 /104
黃芪鱉甲散 /105
秦艽扶羸湯 /106
百合固金湯 /107
補肺湯 /108
補肺阿膠散 /109
紫菀湯 /109
王母桃 / 110
玉屏風散 / 110
妙香散 /111
參苓白術(shù)散 / 112
休瘧飲 / 113
卷二下 /114
澀固門 /114
赤石脂禹余糧湯 / 114
桃花湯 / 115
訶子散 / 116
鞏堤丸 / 116
真人養(yǎng)臟湯 / 116
牡蠣散 / 117
柏子仁丸 / 118
固真丸 / 118
金鎖固精丸 / 118
苓術(shù)菟絲丸 / 119
治濁固本丸 / 119
秘元煎 /120
固陰煎 / 121
茯菟丹 / 121
菟絲煎 /122
水陸二仙丹 /122
黏米固腸糕 /123
桑螵蛸散 /123
惜紅煎 /124
人參樗皮散 /124
玉關(guān)丸 /124
撲汗法 /125
卷三上 /126
表散門 /126
桂枝湯 /126
麻黃湯 /134
大青龍湯 /142
小青龍湯 / 144
葛根湯 /147
麻黃附子細辛湯 /150
升麻葛根湯 /153
柴葛解肌湯 /154
柴胡升麻湯 /154
九味羌活湯 /155
十神湯 /156
神術(shù)散 /157
蔥豉湯 /159
人參敗毒散 /159
川芎茶調(diào)散 / 161
再造散 /162
麻桂飲 /163
大溫中飲 /163
大羌活湯 / 164
歸葛飲 /166
舉斑湯 /166
犀角消毒湯 /166
柴葛煎 /166
卷三下 /167
涌吐門 /167
瓜蒂散 /167
參蘆散 /169
梔子豉湯 /169
吐法 / 171
稀涎散 / 171
干霍亂吐方 /172
搐鼻法 /174
搐鼻如圣散 /174
當歸湯 /174
卷四上 /175
攻下門 /175
大承氣湯 /175
小承氣湯 / 181
調(diào)胃承氣湯 /182
大陷胸湯 /185
小陷胸湯 /187
大陷胸丸 /187
十棗湯 /187
赤金豆 /189
三物備急丸 /189
太平丸 /190
硇砂丸 / 191
敦阜丸 / 191
木香檳榔丸 /192
百順丸 /193
枳實導(dǎo)滯丸 /193
倒倉法 /194
蜜煎導(dǎo)法 /195
豬膽導(dǎo)法 /195
大螺著小腹法 /196
罨傷寒結(jié)胸法 /197
竹葉熏法 /197
蘿卜菜熏法 /197
卷四下 /198
消導(dǎo)門 /198
枳術(shù)丸 /198
平胃散 / 200
和胃飲 /201
保和丸 /201
芍藥枳實丸 / 202
痞氣丸 / 203
十香丸 /204
枳實消痞丸 /204
廓清飲 / 205
健脾丸 /206
解肝煎 / 207
排氣飲 / 207
葛花解酲湯 / 207
大和中飲 / 208
小和中飲 / 208
鱉甲飲 / 209
小分清飲 / 209
資生丸 /210
神香散 /210
卷五上 /211
和解門 /211
小柴胡湯 /212
芍藥甘草湯 /219
黃芩湯 / 220
黃連湯 /221
溫膽湯 / 222
越鞠丸 / 223
逍遙散 /224
藿香正氣散 /226
六和湯 / 227
三解湯 / 228
清脾飲 / 228
姜茶飲 / 230
痛瀉要方 / 230
甘草黑豆湯 /231
正柴胡飲 /231
柴陳煎 / 232
柴芩煎 / 232
一柴胡飲 / 232
二柴胡飲 / 233
三柴胡飲 / 233
四柴胡飲 / 234
五柴胡飲 / 234
歸柴飲 / 234
蘆根湯 / 235
陰陽水 / 235
卷五下 /236
表里門 /236
大柴胡湯 / 236
柴胡加芒硝湯 / 237
葛根黃連黃芩湯 / 238
桂枝加大黃湯 / 238
防風通圣散 / 239
五積散 /240
參蘇飲 /241
三黃石膏湯 /242
麻黃白術(shù)湯 / 243
香蘇飲 /244
水解散 /244
茵陳丸 / 245
柴苓飲 / 245
四逆散 /246
卷六上 /247
祛風門 /247
侯氏黑散 /248
風引湯 /249
防己地黃湯 /251
頭風摩散方 / 252
桂枝芍藥知母湯 / 252
烏頭湯 / 252
礬石湯 / 253
術(shù)附湯 / 253
越婢加術(shù)湯 / 254
小續(xù)命湯 / 254
大秦艽湯 / 257
地黃飲子 / 258
天麻丸 / 259
豨薟丸 /260
活絡(luò)丹 /261
三生飲 /261
牽正散 /262
蠲痹湯 / 263
胃風湯 /264
解風散 / 265
愈風丹 / 265
清空膏 /266
消風散 / 267
轉(zhuǎn)舌膏 / 267
正舌散 /268
二丹丸 /268
排風湯 /268
涼膈散 /269
清心散 /269
滌痰湯 /269
稀涎散 / 270
竹瀝湯 / 270
貝母栝蔞散 / 270
青州白丸子 /271
星附散 / 272
治風六合湯 / 272
三圣散 / 272
加味六君子湯 / 273
薏苡仁湯 / 273
人參補氣湯 / 273
烏頭粥 / 274
桂枝五物湯 / 274
十味銼散 / 275
通痹散 / 275
史國公藥酒方 / 275
《三因》白散子 / 276
獨活湯 /277
防風通圣散 / 278
祛風至寶丹 / 278
獨活寄生湯 / 278
資壽解語湯 / 279
不換金丹 / 279
搜風順氣丸 / 279
順風勻氣散 / 280
攝生飲調(diào)蘇合丸 /281
烏藥順氣散 /281
八味順氣散 / 282
通頂散 / 283
瀉青丸 / 283
舒筋保安散 /284
加味羚羊角散 /284
如圣飲 / 285
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 285
三化湯 /286
血痹湯 / 287
三痹湯 /288
《千金》地黃湯 /288
烏梅擦牙關(guān)方 /288
許胤宗方 / 289
王克明方 / 289
清震湯 / 289
卷六下 /291
祛寒門 /291
理中湯 /292
理陰煎 /294
六味回陽飲 /295
四逆湯 /295
當歸四逆湯 /298
真武湯 /298
吳茱萸湯 / 301
大建中湯 / 301
小建中湯 /302
十四味建中湯 /304
養(yǎng)中煎 /305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 /306
姜附白通湯 /306
附姜湯 /307
附姜歸桂湯 /308
附姜歸桂參甘湯 /308
辛溫平補湯 /308
甘寒補氣湯 /309
益元湯 / 310
回陽救急湯 / 310
栝蔞瞿麥丸 /311
中滿分消湯 / 312
溫胃飲 / 312
四神丸 / 313
烏頭赤石脂丸 / 314
五君子煎 / 315
感應(yīng)丸 / 315
九痛丸 / 316
黃芽丸 / 316
導(dǎo)氣湯 / 317
附子粳米湯 / 317
胃關(guān)煎 / 318
佐關(guān)煎 / 318
抑扶煎 / 318
天臺烏藥散 / 319
薏苡仁附子散 / 319
四維散 /320
疝氣方 /320
鎮(zhèn)陰煎 / 321
橘核丸 / 321
歸氣飲 /322
暖肝煎 /322
補火丸 /322
黑錫丹 /324
五德丸 /326
七德丸 /326
唐鄭相國方 /326
復(fù)陽丹 /327
三氣飲 /327
壽脾煎 /328
一丹 /328
九丹 /329
圣術(shù)煎 /329
卷七上 /330
消暑門 / 330
消暑丸 /330
小半夏茯苓湯 / 331
四味香薷飲 / 331
縮脾飲 /332
大順散 /332
來復(fù)丹 /333
枇杷葉散 /333
冷香飲子 /333
桂苓甘露飲 /334
清暑益氣湯 /334
清燥湯 /335
六一散 /337
五苓散 /338
竹葉石膏湯 /338
人參白虎湯 /338
生脈散 /339
水葫蘆丸 /340
大黃龍丸 /340
潑火散 /340
總論消暑諸方 /340
卷七下 /343
燥濕門 / 343
五苓散 / 344
豬苓湯 /347
茯苓甘草湯 /348
腎著湯 /349
小半夏加茯苓湯 /349
越婢湯 /350
防己黃芪湯 / 351
加味腎氣丸 /352
舟車丸 /354
疏鑿飲子 /355
實脾飲 /355
麥門冬湯 /356
五皮飲 /356
大分清飲 /357
小分清飲 /357
萆薢分清飲 /357
琥珀散 /358
茵陳蒿湯 /359
禹功散 /360
升陽除濕防風湯 /360
羌活勝濕湯 / 361
大橘皮湯 /362
八正散 /362
當歸拈痛湯 /363
防己飲 / 364
蒼術(shù)丸 /365
卷八上 /366
潤燥門 /366
麥門冬湯 /367
炙甘草湯 /367
清燥救肺湯 /368
通幽湯 /369
濟川煎 /370
潤腸丸 / 371
決津煎 / 371
韭汁牛乳飲 /372
活血潤燥生津湯 /373
甘露飲 /373
消渴方 /374
地黃引子 /375
治久嗽方 /376
瓊玉膏 /376
麻仁蘇子粥 /376
桑白皮等汁十味煎 /377
滋燥養(yǎng)營湯 /378
白茯苓丸 /378
文蛤散 /379
黃芪湯 /379
《宣明》黃芪湯 /380
《宣明》麥門冬飲子 /380
易老門冬飲子 / 380
豬膏湯 / 381
豬膏發(fā)煎 / 381
人參白虎湯 /382
竹葉石膏湯 /382
甘麥大棗湯 /383
卷八下 /384
瀉火門 /384
黃連解毒湯 /385
附子瀉心湯 /387
半夏瀉心湯 /389
白虎湯 / 391
竹葉石膏湯 /394
白頭翁湯 /395
甘桔湯 /395
保陰煎 /397
滋腎丸 /398
升陽散火湯 /399
抽薪飲 /400
徙薪飲 /400
龍膽瀉肝湯 /401
清流飲 /402
當歸龍薈丸 /402
化陰煎 /403
瀉青丸 /403
人參瀉肺湯 / 404
瀉白散 /405
利膈散 / 406
化肝煎 / 406
導(dǎo)赤散 / 406
天門冬散 /407
清胃散 /407
玉女煎 / 408
瀉黃散 /409
地黃煎 / 410
左金丸 / 410
約陰丸 / 412
導(dǎo)赤各半湯 / 412
消毒犀角飲 / 413
蓮子清心飲 / 413
服蠻煎 /414
普濟消毒飲 /414
約營煎 / 415
紫雪 / 415
碧雪 /416
人參清肌散 / 417
白術(shù)除濕湯 / 417
石膏散 /418
玉泉散 / 419
清骨散 / 419
二母散 / 419
元參升麻湯 /420
消斑青黛飲 /420
蒼耳散 / 421
辛夷散 / 421
玉屑無憂散 /422
腎熱湯 /423
綠豆飲 /423
香連丸 / 424
雪梨漿 /425
大清飲 /425
卷九上 /426
除痰門 /426
苓桂術(shù)甘湯 /427
二陳湯 /427
潤下丸 /429
順氣消食化痰丸 /430
金水六君煎 /430
金沸草散 / 431
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 431
六安煎 /433
礞石滾痰丸 / 434
清膈煎 /435
茯苓丸 / 436
控涎丹 / 436
辰砂散 /437
三子養(yǎng)親湯 /438
常山飲 /438
截瘧七寶飲 /439
滌痰湯 / 440
星香散 /441
牛黃丸 /441
貝母丸 / 442
清肺飲 / 442
清氣化痰丸 / 443
蘇子降氣湯 / 444
定喘湯 / 445
七氣湯 / 445
四七湯 / 446
白金丸 / 446
百花膏 /447
卷九下 /448
殺蟲門 /448
烏梅丸 / 448
溫臟丸 / 449
集效丸 / 449
蠟蟲丸 /450
使君子丸 /450
獺肝丸 /450
掃蟲煎 / 451
化蟲丸 / 451
消渴殺蟲方 /452
雄檳丸 /452
卷十上 /453
經(jīng)帶門 / 453
溫經(jīng)湯 /453
膠艾湯 / 454
柏子仁丸 /455
升陽舉經(jīng)湯 /455
固經(jīng)丸 / 456
通瘀煎 / 456
連附四物湯 /457
調(diào)經(jīng)飲 /457
正氣天香散 /457
毓麟珠 / 458
啟宮丸 /459
抑氣散 /459
五物煎 /459
牡丹皮散 / 460
芎歸六君子湯 / 460
逍遙飲 / 460
如圣散 /461
人參荊芥散 /461
固下丸 / 462
白芷散 / 462
當歸煎丸 / 463
卷十下 /464
胎產(chǎn)門 /464
膠艾湯 / 464
當歸芍藥散 / 465
桂枝茯苓丸 / 465
干姜人參半夏丸 / 466
橘皮湯 /467
半夏茯苓湯 /467
鉤藤湯 / 468
當歸貝母苦參丸 / 468
羚羊角散 / 469
紫蘇飲 / 469
天仙藤散 /470
白術(shù)散 /470
鯉魚湯 /470
竹葉湯 / 471
紫菀湯 / 471
安榮散 /472
胎元飲 /472
固胎煎 /473
涼胎飲 /473
參術(shù)飲 /473
表實六合湯 /474
當歸散 /475
達生散 /476
殿胞煎 /477
豬蹄湯 /478
當歸補血湯加蔥白方 /478
參術(shù)膏 /478
黑神散 /479
清化飲 / 480
失笑散 / 480
清魂散 /481
當歸羊肉湯 /481
返魂丹 / 482
免懷湯 /483
卷十一上 /484
嬰孩門 /484
初生拭口法 / 484
甘草下胎毒法 / 484
豬乳法 / 485
襁褓法 / 485
乳哺法 / 486
乳兒法 / 486
哺兒法 /487
雜將護法 /487
柴歸飲 / 488
升麻葛根湯 / 488
疏邪飲 / 489
參蘇飲 / 489
惺惺散 / 489
透邪煎 /490
麻黃湯 /490
加味葛根湯 /490
羌活透肌湯 / 491
透肌散 /492
紫草化毒湯 /492
搜毒煎 /492
涼血養(yǎng)營煎 /493
甘桔湯 /493
消毒飲 /493
加味如圣散 /493
前胡化斑湯 / 494
活血散 / 494
犀角地黃湯 / 494
四順清涼飲 /495
黃連解毒湯 /495
人參白虎湯 /495
七正散 / 496
加味導(dǎo)赤散 / 496
辰砂益元散 / 496
當歸黃連湯 /497
保元湯 /497
十二味異功散 / 498
九味異功煎 / 498
六物煎 / 498
六氣煎 /499
白術(shù)茯苓澤瀉湯 /499
補中益氣湯 /500
四物湯 /500
當歸活血湯 /500
內(nèi)托散 /500
八珍湯 / 501
附子理中湯 / 501
十全大補湯 / 501
止痛活血散 / 501
治痘瘡濕爛方 /502
痧證初起方 /502
卷十一下 /504
癰瘍門 /504
皂莢丸 /504
桔梗杏仁煎 /505
腸癰秘方 /505
金銀花酒 /506
真人活命飲 /507
托里散 /507
芍藥蒺藜煎 /508
當歸蒺藜煎 /508
灸法 /509
芙蓉外敷法 / 510
百草煎 / 510
蠟礬丸 / 510
托里十補散 /511
托里溫中湯 / 512
托里黃芪湯 / 512
螵蛸散 / 513
槐花蕊 / 513
棉花瘡點藥 / 513
又武定侯方 / 514
當歸補血湯加防風連翹方 / 514
十全大補湯 / 514
連翹金貝煎 / 514
連翹歸尾煎 / 515
降癰散 / 515
后方 / 515
止痛當歸湯 / 516
卷十二上 /517
眼目門 /517
人參益胃湯 / 517
雞子黃連膏 / 518
羊肝丸 / 519
圓明膏 /520
兔矢湯 /520
滋陰地黃丸 / 521
消風養(yǎng)血湯 / 521
金露散 /522
補陽湯 /522
益陰腎氣丸 /523
駐景丸 /523
定志丸 /524
地芝丸 /524
真人明目丸 /525
防風飲子 /525
二百味草花膏 /525
飛絲芒塵入目方 /526
明目六事方 /526
目疾者,戒沐頭,宜濯足 /527
卷十二下 /528
救急門 / 528
六君子加天麻方 /528
四君子加姜汁竹瀝方 /528
獨參湯 /529
五磨飲子 /529
火醋熏鼻法 /530
禮拜法 /530
附子理中湯 /530
生脈散加香薷方 / 531
脫陽脫陰 / 531
縊死 / 531
溺死 /532
魘死 /532
中毒 /532
服鉛粉 /533
蛇蟲犬咬傷 /533
湯泡傷 /534
刀斧傷 /534
骨哽 /534
誤吞銅鐵金銀 /534
吞發(fā)繞喉不出 /535
頰車開不能合 /535
呃逆不止 /535
舌脹滿口 /535
乳蛾喉痹 /535
霍亂攪腸痧 /535
鼻衄不止 /536
蟲入耳中 /536
跌打損傷 /536
產(chǎn)婦血暈 /536
產(chǎn)后子腸不收 /537
卷末 /538
勿藥元詮 / 538
《上古天真論》 / 538
又《上古天真論》 / 539
又《上古天真論》 /540
又《上古天真論》 /542
又《上古天真論》 / 543
《四氣調(diào)神論》 /544
又《四氣調(diào)神論》 /546
又《四氣調(diào)神論》 /548
又《四氣調(diào)神論》 /549
《刺法論》 / 550
調(diào)息 / 554
調(diào)息之法 / 555
小周天 / 556
《道經(jīng)》六字訣 / 556
《金丹秘訣》 / 557
按摩導(dǎo)引諸法 / 557
羅先生論 / 558
養(yǎng)生宜節(jié)飲食 / 558
脾胃為養(yǎng)生之本 / 558
痰飲痞積等證宜灼艾 / 559
素有濕熱飲食宜清勝 / 559
臥病常存退步心 / 559
病中不可偏信師巫 /560
問疾來者勿得與之相接 /560
病加于小愈 /561
素不服藥不為無見 /561
方劑索引 /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