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哈羅德·S. 科普維奇博士將其擴展并重新定義, 用于指父母在情感、社交和行為層面對孩子進行支持和引導, 以幫助孩子走向獨立。在本書中, 作者提出了抵御當今兒童和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焦慮、抑郁等情感脆弱的有效方法--腳手架教養(yǎng)法, 闡述了從嬰兒期到成年早期腳手架教養(yǎng)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10大建構策略, 提供了適合兒童 (4-12歲) 和青少年 (13-19歲) 教養(yǎng)的具體指南; 指導父母培養(yǎng)孩子積極主動, 自我支持, 能夠應對壓力并從錯誤中學習的品格, 從而使孩子在面對困難時不再依賴父母, 真正實現情緒健康、勇敢獨立。
1. 美國領先的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家、美國兒童心理研究所創(chuàng)始人哈羅德·S.科普維奇博士作品。
2. 本書將“腳手架”的理念從兒童教學領域拓展至家庭教育領域,重新定義父母的支持與引導,提出“腳手架教養(yǎng)法”,主張為孩子提供情緒、社交、行為層面的支持和引導,同時為兒童(4~12歲)和青少年(13~19歲)的父母提供了具體的教養(yǎng)指南。
3. 哈羅德·S.科普維奇博士及其團隊改變了來自 48 個州、44 個國家的超過 1萬名年輕人的人生;學校和社區(qū)項目覆蓋了全美超過 10 萬名兒童;每個月為超過 200 萬名兒童心理研究所的訪問者帶去解答和希望。書中介紹的那些對來訪的家庭有用的辦法,也可供讀者借鑒和學習,運用到自己的家庭中。
譯 者 序
以愛之名,搭建腳手架
“腳手架”理論最初被提出,是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知識。教育者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扮演腳手架架設者的角色,用知識與方法,輔助孩子向上搭建知識大樓。父母或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持,有方向性地引導孩子學習,逐漸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在您眼前的這本書中,腳手架的應用范圍已被拓展到了孩子的行為塑造、人格發(fā)展和心理健康領域。本書的宗旨,就是幫助為人父母的讀者及其他教育者更好地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讓他們更好地成長。
從為了教育與學習知識,到幫助孩子發(fā)展與成長為健全的人,腳手架理論的應用場景發(fā)生了不小的改變。在教室里,教師的教學目標就寫在教案里:“這節(jié)課要學會乘法”“此題的正確率要提高到80%”,教育腳手架的搭建有著具體又清晰的目標。一個知識點,孩子學會了就是學會了,沒有學會就想辦法重新搭建腳手架去學。其結果也是容易觀測的,孩子有沒有掌握知識,可以通過有效的考核方式來檢測。
但是在家里,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標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引導孩子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明天他是否會因此而無法拒絕他人的無理要求?他在行為上表現出了我想要的樣子,但我如何知道他在內心里是否認同我的觀念?這些問題,是無法像學校里的教學和考試一樣,能可視化地找到答案的。更何況作為父母的我們,在自己的人格發(fā)展方面很可能尚且遺留著許多歷史難題,為孩子制訂一個成長發(fā)展的“學習計劃”,何嘗不是家長的一種自大。輔助人格成長的腳手架的搭建,其方向何在,或者是否應該有一個預設的方向呢?這個困難的問題需要每位讀者慢慢思考。當下我們閱讀本書,將會獲得一系列經過研究驗證的實操方法。
作者科普維奇博士撰寫此書的目的,是為尋找科學教養(yǎng)方法的廣大父母和教育者,提供一套以前沿研究為理論基礎、以臨床實踐為經驗保障的,科學有效的教育策略。讓情緒健康、勇敢獨立的孩子不止存在于“別人家”。
“人類的任何行為,要么有內部獎賞,要么有外部強化物與之相關聯(lián)。”作者在書中說道。我們可以把這句話當作整本書的一個核心。教育涉及兩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即您和孩子。所以這句話也要從兩方面來理解:孩子在被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一些獎賞,來強化那些好的行為;您在教育的過程中也需要一些獎賞,來讓自己享受教育本身。
首先是孩子的獎賞。教養(yǎng)這件事,在“術”的方面很大程度上是行為主義的。行為主義最經典的案例,也就是“巴甫洛夫的狗”了。每次搖鈴后就給狗食物;久而久之,即使沒有食物,聽到鈴響,狗也會分泌唾液。在一件讓狗愉悅的事(吃東西),和一件比較中性的事(鈴鐺響)之間,構建起條件反射。如果將這樣的原理借鑒到育兒領域,當孩子表現得對他人有禮貌時,我們就給他一點小獎賞,這樣久而久之,他會自然地樂于表現得有禮貌。正如作者在書中說的,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對他人禮貌可能并不重要。所以即便我們自己認為這是一件在道德倫理上多么天經地義的事情,在孩子那里,這也只是跟“鈴鐺響”一樣的中性事件罷了。這時,單純的曉之以理對孩子來說可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在這本書里您將學習到,有時候價值觀是要通過行為訓練來塑
造的。
其次是您自己的獎賞。有人說,孩子是國家的資產和家庭的負債。教育孩子的確是一件艱苦卓絕的事情。那么為了在這場長期的修行中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作為家長的我們,就也十分需要獎賞。這點我想不必多說,沒有人想成為一個拿孩子沒有辦法、還整日覺得孩子虧欠自己的父親或母親吧!孩子的好行為本身對我們來講就是一種獎賞,在下午獨自享用一塊小蛋糕也可以為辛苦的自己充能。在教育中,我們作為大人,總要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發(fā)揮出更多的光和熱給孩子。
在獎賞自己時,請量體裁衣,讓自己回歸到生活的簡單美好;在獎賞孩子時,有一點要格外注意,那就是孩子們畢竟不是實驗用的小動物,他們也有自己的認識和判斷,他們也在逐漸成長為和我們一樣的大人。
這就讓我們回到了最初的那個問題: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的成長應該抱有怎樣的目標或期待?這個問題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這個世界也正因這些不同而精彩紛呈。但是,思考這個問題時的心態(tài),應當有其原則。無論我們如何想象和規(guī)劃孩子的未來,我們的出發(fā)點都應該是愛與尊重。
我們使用各種巧妙的、科學的教育方法來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這些行為層面上的教育本身是沒有善惡之分的。也就是說,就這些方法本身而言,它們可以培養(yǎng)好的習慣,也可以培養(yǎng)壞的習慣;可以塑造好的行為,也可以塑造壞的行為。在教育中,好與壞的評判標準掌握在我們手中,教育者的責任不可謂不重大。因此,我們不得不常常反躬自問:我是出于怎么樣的用心,才這樣去引導孩子的?我有沒有尊重孩子的意志,有沒有在對孩子的愛里摻雜我自己的執(zhí)念?
要做到這一點很難,但教育者本身確實有責任先教育好自己。我們中國的古話說得好,要先“正心”“誠意”,才能“齊家”。教育不僅是對孩子負責,更應該是對自己、對親子關系的負責。
目 錄
贊譽
譯者序
導言
第1章 重新定義腳手架
父母的支持與引導/ 1
第2章 確保腳手架自身安全且穩(wěn)固
父母先建立好自己的安全感/ 9
第3章 繪制育兒新藍圖
升級教養(yǎng)風格和目標/ 29
第4章 夯實腳手架基礎
建立堅實的親子關系/ 51
第5章 保持腳手架穩(wěn)定
在生活的動蕩時刻帶領孩子掌控情緒/ 71
第6章 和孩子待在同一“樓層”
冷靜、傾聽、與孩子坦誠溝通/ 93
第7章 為成長賦能
鼓勵嘗試、允許失敗、總結經驗/ 117
第8章 積蓄力量
幫助孩子建立充滿勇氣、自信和
韌性的內在力量/ 141
第9章 保證“建筑”合規(guī)
制訂切合實際的懲罰機制/ 163
第10章 “建筑”有其風格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189
第11章 檢查、修復并盡量減少裂縫
直面問題,遵守家庭規(guī)則和
價值觀/ 209
結語何時拆除腳手架/ 227
致謝/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