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論語》主體內(nèi)容就已初始創(chuàng)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并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圣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逼鋵,“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其編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貢,他們憂慮師道失傳,首先商量起草以紀念老師。然后和少數(shù)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作品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
鮑鵬山,男,漢族,1963年3月1日生,安徽六安人。民革成員,文學博士,作家,學者。上海開放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青海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潛心研究先秦諸子數(shù)十年,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鮑鵬山對他形象弱點的分析是有理有據(jù)的。舉個例子,比如林沖聽說娘子被騙到陸家遭到調(diào)戲,他三步并作兩步跑去,到了門口,聽到兩人說話,他敲門而入。為什么他敲門而不是踹門?這個動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他不想和高衙內(nèi)發(fā)生正面沖突,因為他不敢。我統(tǒng)計過,他的“不敢”、“怎敢”出現(xiàn)過很多次。他有一個口頭禪就是“不敢”。其實他身上有我們所有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