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生動形象地講述了一位有擔當、勤動腦、勇敢追求自我的女性一生的傳奇經歷,內容涵蓋童年、少年、青年、工作和退休時期,跨越70年的漫長歲月。你會看到一位平凡女性在篳路藍縷的歲月,不屈奮斗,努力改變生活面貌的積極狀態(tài):她會打魚、開荒、修水庫、挑塘泥;也會在沙地上學寫字、在山區(qū)梯田上試種雙季稻、出縣尋找豬飼料、冒險種棉花;還會力求改變家潔村貌,向大學生知青學習知識,直至拉電線搞加工副業(yè);也曾感受大寨梯田的壯闊,在那個年代農民上了大學,見證微生物工廠的興衰。七十歲女生循著自身那細膩的記憶,仿佛在書寫一段傳奇,過往歷歷在目,在回憶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穿越時空的人生意義。
人生需要傳承,哪怕是篳路藍縷之時的生存經驗,哪怕是最底層人家對生活的理解,也需要傳承。在波瀾壯闊的年代里,看一位平凡女性的靜水深流。
1.一位七十歲女生寫給歲月的浪漫散文詩,讀來蕩氣回腸。
本書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生動形象地講述了一位有擔當、勤動腦、勇敢追求自我的女性的傳奇一生,內容涵蓋童年、少年、青年、工作和退休時期,跨越70年的漫長歲月,讀來蕩氣回腸,仿佛重回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
2.書稿文字淳樸、平實,語言簡練,有種爽利的美感,并帶有極強的地方特色。
作者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敘述充滿年代感,表達簡練爽利,富有文學美感,并帶有極強的地方特色,比如對湖北農村地區(qū)的方言進行細致描摹,別有一番風味。
3.不屈奮斗,有生命力地去活看一位平凡女性在篳路藍縷的歲月努力改變生活面貌的積極狀態(tài)。
打魚、開荒、修水庫、挑塘泥;
在沙地上學寫字、在山區(qū)梯田上試種雙季稻、出縣尋找豬飼料、冒險種棉花;
向大學生知青學習知識,直至拉電線搞加工副業(yè);
感受大寨梯田的壯闊,在那個年代農民上了大學,見證微生物工廠的興衰。
希望七十歲女生為生活積極進取、永懷盼望的精神能夠感染現在的你,讓你重燃對生活的無限熱望!
序
2020 年 7 月 17 日開始,我在微信公眾號封城之后上連載了七十歲媽媽的文章,這是六年前就想為姥姥和媽媽做的一件事。
2014 年 1 月 1 日,農歷臘月初一,姥姥去世。九十七年的歲月隨之而逝。
這一天對于媽媽,對于我,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之后又經歷了一系列事情,年近七十的媽媽突然放下菜籃子,拿起筆,開始一個字一個字捉文章,寫了又改,改了又謄,怕寫錯字還是用她的老辦法拿起《新華字典》查看,她和爸爸最后交給我八個草稿本,是她過去的故事,時代印記下普通人的普通事。
我在電腦上敲出這些文字之時,恰是因疫情武漢封城之后,在封閉的空間和精神下,我一邊陪著自己上高中和小學的孩子們,一邊鉆進媽媽上小學的世界,有一種特別奇妙的時空感。同時也訝異,從來不記日記的媽媽,退休后十幾年很少用筆,一提筆就寫出十幾萬字,八歲時的事情也記得如此清楚。心里仿佛有若干抽屜,每一個都裝著一個時代。
媽媽手寫的字體很有特點,轉折處圓潤,緣于她小時候無紙無筆,就捧著珍貴的 《新華字典》,撿根小樹枝在河灘沙子里左劃右劃的,居然練出自己的風格。爸爸的字體也有意思,轉折處呈尖角,這也是有緣故的因他在四川老家少年時候是學木匠的,日日墨斗彈線,規(guī)矩之下自然方正起來。
這本 《女生七十:我的青春、愛戀與人生》 不僅僅是媽媽的經歷,也寫出了姥姥近百歲的人生。媽媽大大的眼睛,到七十歲也是亮晶晶的,沒曾想她小時候差點變成盲人。我看著這些文字,想著姥姥為媽媽治眼睛,坐在醫(yī)生辦公室門口故作鎮(zhèn)靜地偷聽醫(yī)生給別人看病說病情,又難過又感動。姥姥是沒有名字的,因為在她尚不記事的時候,于戰(zhàn)亂中就被拐賣到大悟大山里,十歲之前已經被轉賣了好幾戶人家,她不知道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哪里,不知道父母是誰,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不知道自己的生辰八字,只記得被賣到最后一戶人家時,說是民國六年生人。那家人給了她一個姓何不知何方人氏的何。
姥姥的相貌輪廓分明,高鼻大嘴,年輕時個兒很高,被稱為長子,似乎來自比大悟更北方的地界。我隱約記得小時候聽見過她哼小調小白菜,哼著會流淚,我去擦她眼淚時,她就抱起我,剝下手中玉米的一粒米,塞到我嘴里,甜絲絲的。她完全不識字,但不妨礙她看重文化,家中不管怎么艱苦,她都想出各種辦法,把自己紡的一點點棉線賣掉,送兒女上學,硬是把兒子供到中專畢業(yè)。她有許多優(yōu)點,媽媽在回憶中都有一一寫到。
姥姥去世那天,媽媽說,從此我就沒有媽媽了。我才感覺到原來 媽媽也只是一個女人的女兒。難為姥姥還能以柔弱多病之軀,深藏韌性地為兒女撐起五十多年的天空。
我完全不記得姥爺的事了,據媽媽說,他曾扶著我站在床上玩。姥爺有白內障,記得小時候大家都叫他瞎子爹爹。姥爺識字,有勤勞善良、重教育的家風。媽媽曾把姥爺對她說的話告訴我:爹有娘有趕不上自己有,丈夫有還隔雙手人有三穩(wěn)到處好安身,我受益良多。
在媽媽的文字里似乎看到姥爺溫存的性子,而媽媽一直是個勇敢的人。媽媽有擔當、勤動腦,九歲就勇于質疑迷信思想,十四歲就選擇擔負家庭重擔,十六七歲是生產隊的骨干,能吃苦耐勞,參加生產隊的各項活動,處處為集體想辦法,入了黨,還擔任大隊的大隊長,后來被層層推薦上了武漢大學。她寫這八個筆記本的初衷,就是希望記載那個時代青年人的經歷。人生需要傳承,哪怕是篳路藍縷之時的生存經驗,哪怕是最底層人家對生活的理解,也需要傳承。
在波瀾壯闊的年代里,她們好似靜水深流。
羅敏
王芝蘭
1950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大悟縣三里鎮(zhèn)羅家畈村,十六歲成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十七歲擔任三里公社九大隊大隊長,1970年作為工農兵學員被推薦上武漢大學,在微生物專業(yè)學習三年四個月,1973年底分配到孝感地區(qū)微生物工廠工作,改革開放后在地區(qū)輕工局系統(tǒng)、鹽業(yè)公司工作,退休后隨女兒常居武漢。
羅宣和
1949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岳池縣顧縣鎮(zhèn),十九歲參軍,1970年在空降兵第十五軍后勤部衛(wèi)生處工作,二十三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轉業(yè)到孝感市醫(yī)藥管理局工作,1988年在孝感市商業(yè)局工作,退休后隨女兒常居武漢。
Chapter 1
第一輯 少年時期
01.綽號能人(1956 年)
02.上學了 (1957 年)
03.煉鋼鐵 (1958 年)
04.牛欄養(yǎng)人 (1959 年)
05.七天人生 (1959 年)
06.桃樹結了怪果子 (1959 年)
07.找蕨苗被蜂蟄 (1960 年)
08.媽媽會做好吃的 (1960 年)
09.我失明了 (1961 年)
10.母親小產 (1961 年)
11.自留地 (1962 年)
12.隨父親打魚 (1962 年)
13.曬醬和泡菜水 (1963 年)
14.蝦醬與麻魚 (1963 年)
15.洗頭神葉 (1963 年)
16.養(yǎng)豬 (1964 年)
17.四清 (1964 年)
18.說理 (1964 年)
19.停學開荒 (1964 年)
20.少年時期結束了 (1964 年)
Chapter 2
第二輯 青年務農時期
01.挑塘泥拿工分 (19641965 年)
02.第一次修水庫 (1965 年)
03.大壩上的文藝晚會 (1965 年)
04.公社設法發(fā)展多種經營 (1965 年)
05.為找飼料第一次出遠門 (1965 年)
06.軍代表解決了豬飼料問題 (1965 年)
07.遷祖墳擴耕地 (1965 年)
08.移堤改道,變河灘為良田 (1965 年)
09.單季稻改雙季稻 (19651966 年)
10.試種成功,示范推廣 (19651966 年)
11.入黨宣誓 (1966 年)
12.藏槍
13.捧著新華字典背老三篇
14.社員們講新風新貌
15.背老三篇上了報紙
16.十七歲當大隊長 (1967 年)
17.從家潔村貌做起
18.貧困戶怎么辦?
19.種棉花解決鋪蓋問題
20.準備寫檢討 (1968 年)
21.沒寫檢討反受表揚
22.槐花樹下座談會
23.參觀大寨第一次出省 (1968 年)
24.大寨經驗
25.采摘白蒿交黨費 (1968 年)
26.牽來電線買機器
27.做好準備迎知青
28.生產隊料理知青的吃住
29.知青們開始參加勞動
30.因為螞蟥、跳蚤和蚊子,知青們陸續(xù)回城了
31.張燈結彩迎接大學生知青
32.大學生知青的吃飯、洗澡、燒火、挑水和勞動
33.大學生知青教我們種西紅柿
34.大學生知青預防了豬瘟
35.大學生知青為困難戶修房子
36.大學生知青擔心小學教學質量
37.解決大隊干部與知青的矛盾
38.大學生知青提出關于九大隊發(fā)展的十點建議
39.填了上大學的推薦表 (1970 年)
40.上大學的事沒消息了
41.湖北日報的文章帶來了大學通知書
42.父親母親為我準備行李
Chapter 3
第三輯 大學時期
01.接站師傅送我到武漢大學
02.第一頓飯找到了熱干面
03.櫻花大道邊的宿舍
04.上大學的第一個月經常緊急集合
05.長途拉練的腳泡與泡腳 (1970 年)
06.參觀七里坪林家大塆
07.坐渡船過長江回學校
08.吃不飽和吃不了
09.誤打誤撞通過去留測試
10.從實驗室到校辦工廠
11.青蟲菌的殺蟲效果
12.中王老師幫我治高血壓
13.大學畢業(yè)難忘鄉(xiāng)音之緣
Chapter 4
第四輯 工作時期
01.參加籌建微生物工廠
02.與生產隊協(xié)商建廁所
03.白天清物資,晚上守物料
04.借調到工交政治部
05.騎上了自行車
06.帶知青上山下鄉(xiāng) (1974 年)
07.告訴知青生活常識
08.帶知青學農
09.20 世紀 70 年代找對象的基本想法
10.介紹的對象都覺得不合適
11.碰上一個工農兵大學生
12.第一次見面 (1974 年)
13.近在咫尺,卻似遠如天邊
14.小伙子做荷包蛋面條
15.他被煤油燈罩燙焦了手指
16.他要去見我父母
17.思念
18.結婚了接來老父親
19.招工
20.試產常常失敗
21.內鬼沒抓到,廠長病得勤
22.孩子摔啞了
23.婆婆媽生病了
24.丈母娘夸女婿
25.微生物廠解散了
26.調到鹽業(yè)公司
27.沒去海南,開始做鹽政稽查 (1985 年)
Chapter 5
第五輯 退休時期
第五輯
退休時期
01.一眨眼就退休了,帶孫女孫子
02.贍養(yǎng)母親
03.與姊妹一起旅游
姥姥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