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作者2020年以后對文化、文藝界名人的訪談實錄,共收錄了二十篇,訪談對象包括王立新、莫礪鋒、米博華、趙振宇等學者專家及王堯、馬國川、十年砍柴等當紅作家。作者在文中提出的疑問人文如何才能有用自始至終貫穿在訪談中,對于這個問題,受訪者有著不同的解答,匯聚在一起成為我們這個焦慮時代的一劑良藥。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當重新談論人文鄉(xiāng)愁向左,詩意向右生活人文化,人文生活化站在文脈的延長線上,訪談人就各自研究、關注的領域產(chǎn)生的新問題,發(fā)現(xiàn)的新視角,涌出的新主張進行了闡釋、判斷和評價。
有一部電影, 叫 《末日哲學家》。 電影看起來像一場思想實驗,它設定了一個極端化的場景: 再有幾分鐘,地球上將發(fā)生一場毀滅性的核爆炸, 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喪命,只有一個 安全屋, 可以容納幾個人在里面避難,以保持人類的繁衍。
雖然這種設定幾乎不可能發(fā)生,但問題在于,在這個設定中,如何從幾十個人中產(chǎn)生這幾位幸運者?
電影給出了一個選擇參數(shù), 就是職業(yè)角色。 根據(jù)職業(yè)角色重要性的價值排序, 來決定哪些職業(yè)是最重要的, 然后決定哪些人可以活著。
復旦大學的郁喆雋老師曾以此在課堂上進行了另一種思想實驗, 讓學生現(xiàn)場投票, 大致結果是: 按外科醫(yī)生、農(nóng)夫、天體物理學家、木匠、紡織者、 橋梁工程師、獵人、鐵匠、神職人員、漁民等排序。
這個思想實驗連續(xù)做了幾年,結果大同小異,總體上看,這是一個沒有文化沒有藝術沒有人文的選擇。
這也間接印證了社會上的某些印象或者認知:文化沒什么用,或者說,在安全面前,在生存面前, 在基本需求層面,文化都是被挑剩下的。
再進一 步 說, 這 里 的 文 化, 也 可 以 被 替 換 為文學文科人文社會科學等。
這種窘境一直都存在,不管是在 學好數(shù)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 怕 的 年 代, 還 是 在 新聞學值不值得報考成為社會熱點議題的當下。
就我個人而言,曾在不同場合說過,雖然大學期間學的是中文,但畢業(yè)后一直都有一個主動或被動的去文科化思維的成長脈絡,其間,既有個人成長的困惑,又有
社會發(fā)展的波折。這也是重提人文的緣故。
那么人文是什么?
若干年 前 看 到 的 演 講 《我 們 為 什 么 要 學 習 文 史
哲?》提出,文學讓你看見水里白楊樹的倒影,哲學使
你從思想 的 迷 宮 里 認 識 星 星, 從 而 有 了 走 出 迷 宮 的 可
能,那么 歷 史 就 是 讓 你 知 道, 沙 漠 玫 瑰 有 它 的 特 定 起
點,沒有一個現(xiàn)象是孤立存在的。
簡單說,以文史哲打底的人文與文化,構成了
一個價 值 坐 標, 置 身 其 中, 人 也 得 以 打 量 自 己 和 打 量
世界。
人文如何才能有用?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在悄悄
發(fā)生變化。在過去的幾年中,蘇東坡、王陽明等人成為
朋友 圈 的 紅 人 , 甚 至 有 人 戲 稱 中 年 好 友 蘇
東坡。
高明勇,政邦智庫理事長、首席研究員。曾先后在新京報、鳳凰網(wǎng)從事評論的寫作、編輯與管理工作,于中國人民大學、西南大學、山東大學、深圳大學等高校擔任兼職碩士生導師、研究員。在《青年記者》《新聞戰(zhàn)線》《決策》等學術刊物開設專欄,發(fā)表學術論文若干。
主要作品
《新聞的邏輯》《坐下來的中國》《侯仁之傳北京城的守望者》(作者),《微博問政的30堂課》、政能亮叢書(主編),《新媒體寫作》(合著)等。
不能只在
抽象觀念里表達關懷 /2
王立新|深圳大學教授
評論的價值
可能將被重新定義 /27
米博華|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
如何認識一個
真正的唐僧 /39
馮保善|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
院長
如何寫出
一個真實的范仲淹 /49
郭寶平|著名歷史小說家
覺醒就是
喚醒內心的光明 /66
任 彧|青年作家
虛構是打開和延伸故鄉(xiāng)的
一種方法 /80
王 堯|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所謂詩意,可能就是
理想 鄉(xiāng)愁 /88
劉明清|知名出版人,作家
詩意就是在熟悉中
追求陌生感 /103
黃 梵|詩人,小說家
中國在梁莊,
也在涌泉莊 /112
汪永晨|著名環(huán)保人士
日本現(xiàn)代化
道路的啟示 /126
馬國川|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秘書長
警惕算法隱藏的
權力關系 /138
陳昌鳳|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教授
李 凌|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
副研究員
調查研究就是要識破
虛假和偽裝 /162
趙振宇|華中科技大學二級教授
弱勢群體的需求
是城市文明的基線 /174
婁曉琪|《文明》雜志社長兼總編
輯
智庫要有核心價值和
明確定位 /184
李少義|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國際資源專
家委員會秘書處前主任
健康服務
大于醫(yī)療服務 /196
王紅漫|北京大學教授
觀念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
最有價值的精神內核 /208
莫礪鋒|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
深教授
欲興文化產(chǎn)業(yè),
先重歷史資源 /217
盛大林|知名評論家,書法家
古代江西的好風水
去哪了? /225
十年砍柴|知名文史作家
做大官、發(fā)大財
不是書院的傳統(tǒng) /235
王立斌|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
作為一種方法的
公文寫作 /245
胡森林|能源專家,政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