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卷, 共一千五百余則, 內(nèi)容涉及修身、養(yǎng)性、立言、立德、為學、致仕、立業(yè)、治家等各方面, 主要表達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寧靜致遠、超凡脫俗的內(nèi)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本書選擇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刻本為底本, 此為清代善本, 今以線裝形式影印出版, 具有版本價值和收藏價值。
《小窗幽記》十二卷,明陳繼儒撰。清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〇)刻本。四冊,半葉九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魚尾。
《小窗幽記》是清言小品集,就其作者,學界向來爭議頗多,大體可分為三種觀點:一為明陳繼儒撰;二為其真實面目本是明陸紹珩所纂《醉古堂劍掃》,為清代書商假托陳繼儒之名所傳;三為后人仿照晚明吳從先“小窗”系列作品而成。、由《醉古堂劍掃》中列諸多參閱人中第一位便是陳繼儒,所采用書目中亦有陳繼儒《巖棲幽事》《眉公秘笈》等,可知陳氏與晚明清言小品關系甚密,以其名傳《小窗幽記》,不無道理,故現(xiàn)行本及有關研究著作,均以陳繼儒之撰為署名。
陳繼儒(一五五八-一六三九),字仲醇,號眉公、麋公、空青公、清懶居士、無名約徒,松江府華亭(今上海松江區(qū))人。明萬歷至崇禎時期著名詩文作家、書畫家,諸生出身。二十九歲絕意仕進,關門著述,工詩善文,兼能繪事。屢次皇詔徵用,皆以疾辭。晚年于東佘山筑居,攻金石書畫,布衣終老,年八十有二而卒。室名有寶顏堂、晚香堂、白石山房,著有《陳眉公全集》《寶顏堂秘笈》《晚香堂小品》《白石樵真稿》等。
《小窗幽記》十二卷,由“集醒”“集情”“集峭”“集靈”“集素”“集景”“集韻”“集奇”“集綺”“集豪”“集法”“集倩”構成,全文除個別字及少數(shù)條目順序變化之外,與陸紹珩《醉古堂劍掃》內(nèi)容幾乎一致,連同卷次排序完全相同。各卷主題分明,每卷題解解釋寫作緣由的同時,又有點題之句。全書十二卷首尾相接,結構緊扣,互相補充遞進,始于“醒”而終于“倩”,共同表達全書中心思想,即人生世事的進退之法。書中涵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釋、道三教和諸子百家著作,文體多樣,凡楚之辭、漢之賦、六朝之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人小說雜著中警語名言應有盡有,而取明人之作居多,其中不乏陳繼儒《巖棲幽事》《安得長者言》、屠龍《娑羅館清言》《冥寥子游》、吳從先《小窗四記》、洪英明《菜根譚》、袁宏道《瓶史》、唐寅《落花詩冊》、范立本《明心寶鑒》、李贅《焚書》等,對人生充滿回味與感悟,既體現(xiàn)儒家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又兼容佛家超凡脫俗和道家清靜無為的追求,為有明一代隱退文人曠達超脫、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之典范。內(nèi)容清雅,文體恬淡,句式長短并用、駢散兼行、整散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