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學作品離不開人性、美,作為現代文學大家、華語散文的一代文宗,梁實秋在其60年寫作生涯中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完美突出地體現了這兩點,是其心靈和閱歷的完美融合,是留給現代人的寶貴財富。為此,我們從中精選了梁實秋1920-1987年創(chuàng)作的文章,并依據中高考作文題材和大師的寫作特色,選編了人物卷、敘事卷、美食卷、抒情卷、讀寫卷、議論卷6類,每類文章獨立成冊,不僅可以作為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還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經典范本。
《梁實秋給孩子的寫作課》是梁實秋專為中小學生打造的文學作品全編。共6冊,適合7-15歲中小學生閱讀。特別精選182篇梁式經典佳作,完整收錄入選中小學語文課本和歷年語文中高考試題篇目。共配有75幅林帝浣精美國畫彩插,藝術加持,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字和精美國畫的強力攜手,提高中小學生人文素養(yǎng),美商培養(yǎng)同時,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從小浸潤中小學生的心靈。梁式文章,文如其人,諧趣迭生,莊諧并存,于常情展露其對人性及世事的精辟了解。以文采和深刻見長,文白融合,中外逢源,古今無阻,于微塵中悟到三千大千世界,于自然景色、平凡小事中想見造物的偉大與神奇。他在創(chuàng)作中倡導真誠,主張文學應反映亙古不變的人性,反對以功利的眼光看待文學。梁實秋的文字清新淡雅,閑逸超級脫,或描摹社會世相、柴米油鹽,或探討琴棋書畫、蒔花弄草,俗常生活隨意的一個平凡小物,均可信手拈來,于困苦陋劣儒雅以姿一笑應之的雅舍,表達母愛偉大眾生有情萬物有靈的貓,北京人獨有展露地方風味的豆汁兒,透瞥時代演進習俗文化的衣裳,盡顯世態(tài)萬相人有千面的讓座…… 無不體現了他意蘊深遠、雋永簡潔的文字特色,在妙語連珠里領略眾生萬象,于會心一笑中看清千百人生。讀者可以從其真樸的敘述中體悟愛國、尊師、重友、中庸、熱愛生活的人生道理,從其閑適純美文字中獲得美好的文學體驗。
作文的三個階段
文/梁實秋
我們初學為文,一看題目,便覺一片空虛,搔首踟躕,不知如何落筆。無論是以人生于世……來開始,或以時代的巨輪……來開始,都感覺得文思枯澀難以為繼,即或搜索枯腸,敷衍成篇,自己也覺得內容貧乏索然寡味。胡適之先生告訴過我們:有什么話,說什么話;話怎么說,就怎么說。我們心中不免暗忖(cǔn):本來無話可說,要我說些什么?有人認為這是腹笥太儉之過,療治之方是多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固然可以充實學問增廣見聞,主要的還是有賴于思想的啟發(fā),否則縱然腹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過是饾饤之學,不見得就能做到文如春華,思若涌泉的地步。想象不充,聯想不快,分析不精,辭藻不富,這是造成文思不暢的主要原因。
度過枯澀的階段,便又是一種境界。提起筆來,有個我在,縱橫自有凌云筆,俯仰隨人亦可憐。對于什么都有意見,而且觸類旁通,波瀾壯闊,有時一事未竟而枝節(jié)橫生,有時逸出題外而莫知所屆,有時旁征博引而輕重倒置,有時作翻案文章,有時竟至罵題,洋洋灑灑,拉拉雜雜,往好聽里說是班固所謂的下筆不能自休。也許有人喜歡這種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式的文章,覺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氣魄。不過就作文的藝術而論,似乎尚大有改進的余地。
作文知道割愛,才是進入第三個階段的征象。需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視。不成熟的思想,不穩(wěn)妥的意見,不切題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寫,不恰當的詞字,統(tǒng)統(tǒng)要大刀闊斧地加以削刪。芟(shān)除枝蔓之后,才能顯著整潔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態(tài),簡單而有力量。所謂絢爛之極趨于平淡,就是這種境界。
文章的好壞,與長短無關。文章要講究氣勢的寬闊、意思的深入,長短并無關系。長短要求其適度,性質需要長篇大論者不宜過于簡略,性質需要簡單明了者不宜過于累贅,如是而已。所以文章之過長過短,不以字數計,應以其內容之需要為準。常聽見人說,近代人的生活忙碌,時間特別寶貴,對于文學作品都喜歡短篇小說、獨幕劇之類,也許有人是這樣的。不過我們都知道,長篇小說還是有更多的人看的,多幕劇也有更多的觀眾。人很少忙得不能欣賞長篇作品,倒是冗長無謂的文字,哪怕只是一兩頁,懨(yān)懨無生氣,也令人難以卒讀。
文章的好壞與寫作的快慢無關。頃刻之間成數千言,未必斐然可誦,吟得一個字拈斷數根須,亦未必字字珠璣。我們欣賞的是成品,不是過程。袁虎倚馬草露布手不輟筆,俄得七紙,固然資為美談,究非常人軌范。文不加點的人,也許是早有腹稿。我們?yōu)槲倪是應該刻意求工,千錘百煉,雖不必擲地作金石聲,總要盡力洗除一切膚泛猥雜的毛病。
文章的好壞與年齡無關。姜愈老愈辣,但辣手作文章的人并不一定即是耆耇。頭腦的成熟,藝術的造詣,與年齡時常不成正比。不過就一個人的發(fā)展過程而言,總要經過上面所說的三個階段。
梁實秋(1903-1987)
原名梁治華,字實秋,筆名子佳、秋郎等,浙江杭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國現當代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他學貫中西,文藝實踐多面向,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創(chuàng)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他在創(chuàng)作中倡導真誠,主張文學應反映亙古不變的人性,反對以功利的眼光看待文學。以擅長寫幽默風趣的閑適小品文聞名于世。其文筆簡潔,風格恬淡,諧謔有趣,意韻深遠,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愛和人性的關懷,創(chuàng)作的作品如《鳥》《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等多篇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和中高考試題。
林帝浣:
中國節(jié)氣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繪畫者。
《中國詩詞大會》舞臺水墨繪制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應聯合國總部之邀,赴聯合國講中國文化,作品在日本、希臘、西班牙等國巡展。
漫畫作品成為2019年全國Ⅲ卷高考作文題,瞬間被家長和學生群體熱議。
華為主題特邀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