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針道
第一章 楔子 /003
第二章 刺法 /005
第一節(jié) 九刺 /005
一、輸刺 /005 二、遠道刺 /006
三、經(jīng)刺 /006 四、絡(luò)刺 /007
五、分刺 /008 六、大瀉刺 /009
七、毛刺 /009 八、巨刺 /009
九、焠刺 /010
第二節(jié) 十二節(jié)刺 /012
一、偶刺 /012 二、報刺 /013
三、恢刺 /013 四、齊刺 /014
五、揚刺 /014 六、直針刺 /015
七、輸刺 /015 八、短刺 /016
九、浮刺 /016 十、陰刺 /016
十一、傍針刺 /017 十二、贊刺 /017
第三節(jié) 五刺 /018
一、半刺 /018 二、豹紋刺 /018
三、關(guān)刺 /019 四、合谷刺 /019
五、輸刺 /020
第四節(jié) 繆刺 /020
第五節(jié) 散刺 /022
第三章 刺序 /023
第一節(jié) 因時 /023
第二節(jié) 察形 /025
第三節(jié) 識禁 /027
一、與刺約相背者不可刺 /027
二、醉、怒、勞、飽、饑、渴、驚者不可刺 /028
三、神、魂、魄、意、精,五者已傷者不可刺 /028
四、死癥不可刺 /029 五、禁針禁灸諸穴 /030
第四節(jié) 審經(jīng) /039
第五節(jié) 辨脈 /040
第六節(jié) 認癥 /43
第七節(jié) 忌偏 /044
第八節(jié) 選穴 /045
一、八綱條析 /046
二、五輸流注 /049
(一)五臟五輸 /053 (二)五輸五變 /055
(三)臟輸腑合 /056 (四)滎合代井 /057
(五)五輸并用 /057
三、俞募相連 /058 四、原絡(luò)主客 /060
五、標本雙郄 /061 六、母子生克 /062
七、循經(jīng)分治 /064 八、氣血詳分 /065
九、遠近相呼 /066 十、應(yīng)手得真 /067
十一、上下交征 /068 十二、八脈交會 /069
十三、求異求同 /071 十四、臟腑互通 /078
十五、任督同源 /078 十六、直斜貫串 /079
十七、表里相關(guān) /084 十八、陰陽相引 /084
十九、出奇守正 /085 二十、一脈相承 /085
二十一、首尾兼顧 /086 二十二、單槍直入 /086
二十三、左右開弓 /088 二十四、梅花雙萼 /088
二十五、輪番交替 /088 二十六、疊見重收 /089
第九節(jié) 先后 /090
第十節(jié) 取穴 /094
一、意審 /094 二、尺度 /095
三、同身 /099 四、識鄰 /100
五、正位 /100 六、定底 /101
七、循經(jīng) /101 八、尋志 /101
九、避害 /102 十、揣切 /102
第十一節(jié) 擇針 /103
第十二節(jié) 進針 /105
一、通常進針法 /105 二、梅花派進針法 /109
第十三節(jié) 持針 /109
第十四節(jié) 深淺 /110
一、八綱深淺法 /110
(一)陰深陽淺 /110 (二)里深表淺 /111
(三)實深虛淺 /112 (四)寒深熱淺 /112
二、梅花派深淺法 /113
第十五節(jié) 候氣 /114
第十六節(jié) 導(dǎo)氣 /116
一、導(dǎo)氣成法 /117
二、導(dǎo)氣成方 /122
三、梅花派導(dǎo)氣法 /126
(一)通氣法 /127 (二)調(diào)氣法 /127
(三)助氣法 /128 (四)運氣法 /129
第十七節(jié) 補瀉 /130
一、補瀉同施 /131
二、人身左右補瀉有無不同 /135
三、男女補瀉有無不同 /136
四、補瀉各種成法 /137
(一)迎隨補瀉 /137 (二)呼吸補瀉 /143
(三)疾徐補瀉 /145 (四)開闔補瀉 /145
(五)提按補瀉 /146 (六)營衛(wèi)補瀉 /147
(七)捻轉(zhuǎn)補瀉 /147 (八)九六補瀉 /148
(九)平補平瀉 /149
(十)燒山火與透天涼 /150
(十一)出血 /153
第十八節(jié) 中機 /157
一、針下寒熱 /157 二、針下虛實 /158
三、脈之軟堅 /159 四、氣調(diào)而止 /159
第十九節(jié) 留針 /160
第二十節(jié) 防暈 /161
一、定其神氣 /161 二、舒其體位 /162
三、毋犯刺禁 /162 四、手法靈巧 /162
五、取穴準確 /162 六、不妄呼吸 /163
七、補瀉得宜 /163 八、救治及時 /163
第二十一節(jié) 出針 /164
一、出針時機 /164 二、出針補瀉 /164
三、梅花派出針法 /165 四、出針不得 /165
五、針后三防 /167
下篇 孔穴
第一章 手三陰經(jīng) /171
第一節(jié) 手太陰肺經(jīng)八首八穴 /171
一、少商 /171 二、魚際 /172
三、太淵 /172 四、經(jīng)渠 /172
五、尺澤 /173 六、列缺 /174
七、孔最 /174 八、中府 /175
第二節(jié) 手少陰心經(jīng)七首七穴 /175
一、少沖 /175 二、少府 /176
三、神門 /176 四、靈道 /177
五、少海 /177 六、通里 /177
七、陰郄 /178
第三節(jié) 手厥陰心包絡(luò)經(jīng)七首七穴 /178
一、中沖 /178 二、勞宮 /179
三、大陵 /179 四、間使 /179
五、曲澤 /180 六、郄門 /180
七、內(nèi)關(guān) /181
第二章 手三陽經(jīng) /182
第一節(jié) 手太陽小腸經(jīng)十二首十二穴 /182
一、少澤 /182 二、前谷 /182
三、后溪 /183 四、腕骨 /183
五、陽谷 /184 六、小海 /184
七、養(yǎng)老 /184 八、支正 /185
九、肩貞 /185 十、臑俞 /186
十一、天容 /186 十二、聽宮 /186
第二節(jié) 手少陽三焦經(jīng)九首九穴 /187
一、關(guān)沖 /187 二、液門 /187
三、中渚 /188 四、陽池 /188
五、支溝 /188 六、天井 /189
七、外關(guān) /189 八、翳風(fēng) /190
九、絲竹空 /190
第三節(jié) 手陽明大腸經(jīng)十一首十二穴 /191
一、商陽 /191 二、二間及三間 /191
三、合谷 /192 四、陽溪 /193
五、曲池 /193 六、偏歷 /194
七、溫溜 /194 八、手三里 /194
九、肩髃 /195 十、扶突 /195
十一、迎香 /196
第三章 足三陰經(jīng) /197
第一節(jié) 足太陰脾經(jīng)十四首十四穴 /197
一、隱白 /197 二、大都 /197
三、太白 /198 四、商丘 /198
五、陰陵泉 /199 六、公孫 /199
七、三陰交 /200 八、地機 /200
九、血海 /201 十、沖門 /201
十一、大橫 /202 十二、腹哀 /202
十三、食竇 /202 十四、大包 /203
第二節(jié) 足少陰腎經(jīng)十三首十三穴 /203
一、涌泉 /203 二、然谷 /204
三、太溪 /204 四、復(fù)溜 /205
五、陰谷 /205 六、照海 /206
七、水泉 /206 八、大鐘 /207
九、交信 /207 十、筑賓 /208
十一、大赫 /208 十二、幽門 /208
十三、俞府 /209
第三節(jié) 足厥陰肝經(jīng)九首九穴 /209
一、大敦 /209 二、行間 /210
三、太沖 /210 四、中封 /211
五、曲泉 /211 六、蠡溝 /211
七、中都 /212 八、章門 /212
九、期門 /212
第四章 足三陽經(jīng) /214
第一節(jié) 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三十一首四十七穴 /214
一、至陰 /214 二、足通谷 /214
三、束骨 /215 四、京骨 /215
五、昆侖 /216 六、委中 /216
七、仆參 /217 八、申脈 /218
九、跗陽 /218 十、飛揚 /218
十一、承山 /219 十二、委陽 /219
十三、八髎 /220 十四、膀胱俞、胞肓 /220
十五、小腸俞 /220 十六、大腸俞 /221
十七、腎俞、志室 /221 十八、三焦俞 /222
十九、胃俞、胃倉 /222 二十、脾俞、意舍 /222
二十一、膽俞、陽綱 /223 二十二、肝俞、魂門 /223
二十三、膈俞、膈關(guān) /224 二十四、心俞、神堂 /224
二十五、厥陰俞 /225 二十六、膏肓 /225
二十七、肺俞、魄戶 /226 二十八、風(fēng)門 /226
二十九、大杼 /227 三十、天柱 /227
三十一、睛明 /227
第二節(jié) 足少陽膽經(jīng)二十首二十三穴 /228
一、頭竅陰、足竅陰 /228 二、俠溪 /228
三、頭臨泣、足臨泣 /229 四、丘墟 /229
五、陽輔 /230 六、陽陵泉 /230
七、懸鐘 /231 八、光明 /232
九、外丘、陽交 /232 十、風(fēng)市 /233
十一、環(huán)跳 /233 十二、帶脈 /233
十三、京門 /234 十四、日月 /234
十五、肩井 /234 十六、風(fēng)池 /235
十七、腦空 /235 十八、上關(guān) /236
十九、聽會 /236 二十、瞳子髎 /237
第三節(jié) 足陽明胃經(jīng)二十六首二十七穴 /237
一、厲兌 /237 二、內(nèi)庭 /238
三、陷谷 /238 四、沖陽 /239
五、解溪 /239 六、足三里 /240
七、豐隆、條口 /240 八、梁丘 /241
九、陰市 /241 十、伏兔 /241
十一、氣沖 /242 十二、歸來 /242
十三、水道 /242 十四、天樞 /243
十五、梁門 /243 十六、承滿 /244
十七、膺窗 /244 十八、缺盆 /244
十九、氣舍 /245 二十、水突 /245
二十一、人迎 /245 二十二、頭維 /246
二十三、下關(guān) /246 二十四、頰車 /246
二十五、地倉 /247 二十六、四白 /247
第五章 任脈、督脈 /248
第一節(jié) 任脈十五首十七穴 /248
一、會陰 /248 二、曲骨 /248
三、中極 /249 四、關(guān)元 /249
五、石門 /249 六、氣海 /250
七、陰交 /250 八、神闕 /251
九、水分 /251 十、三脘 /251
十一、巨闕 /252 十二、膻中 /253
十三、璇璣 /253 十四、天突 /253
十五、承漿 /254
第二節(jié) 督脈十五首十五穴 /254
一、長強 /254 二、腰俞 /255
三、命門 /255 四、筋縮 /255
五、至陽 /256 六、身柱 /256
七、陶道 /257 八、大椎 /257
九、啞門 /257 十、風(fēng)府 /258
十一、百會 /258 十二、上星 /259
十三、神庭 /259 十四、印堂 /260
十五、水溝 /260
附:移光定位針刺心法歌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