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第2版)》為《中醫(yī)藥學高級叢書》之一,全書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介紹《內經》的成書及其科技學術、文化背景、學術發(fā)展概況等;第二部分為理論篇,從醫(yī)學原理、哲學思想和學術專題等方面加以闡述;第三部分為原文導讀,選擇《素問》36篇、《靈樞》20篇,以原文為基礎,從原文訓解到理論研究、臨證指要等進行全面闡發(fā);第四部分為導研篇,介紹《內經》古韻研究及《內經》研究思想和方法。
上篇 緒論篇
第一章 《黃帝內經》的成書與流傳
第一節(jié) 《內經》的成書年代
一、《內經》成書古今說
(一)古代《內經》成書說
(二)近現代《內經》成書說
二、《內經》書中的時代標志
(一)社會背景
(二)科學技術
(三)語言文字
三、與《內經》相關的史志、著作、文物
(一)史志記載
(二)相關著作
(三)出土古佚書
四、《內經》的成篇與成編
(一)《內經》各篇撰寫時間的大體分期
(二)《內經》成編年代
五、《內經》書名考證
(一)《黃帝內經》
(二)《素問》
(三)《靈樞》
第二節(jié) 《內經》的版本與流傳
一、《素問》傳(版)本系統(tǒng)
二、《靈樞》傳(版)本系統(tǒng)
第二章 《黃帝內經》學術發(fā)展概要
第一節(jié) 藏象學說
一、《內經》解剖學的發(fā)展
二、《內經》臟腑理論的發(fā)展
(一)臟腑功能
(二)臟腑相關
……
中篇 理論篇
第一章 《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
第二章 《黃帝內經》的醫(yī)學原理
第三章 《黃帝內經》的哲學思想
第四章 《黃帝內經》理論專題發(fā)揮
下篇 原?導讀
《素問》部分
《靈樞》部分
附篇 導研篇
第一章 《黃帝內經》音韻校勘研究
第二章 《黃帝內經》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內經》的地理醫(yī)學內容
(一)地理與氣候
不同的地理,形成不同的氣候特點!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酚涊d了我國五方氣候的基本特點,即東方生風,南方生熱,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中央生濕!端貑枴ぎ惙ǚ揭苏摗愤進一步論述了我國五方氣候與地理的關系,指出:“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南方者,天地所長養(yǎng),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這些記載,不僅說明了地區(qū)方域不同,地勢高下之異,因而有著不同的水土性質、氣候類型;而且也大體符合我國東南緯度低、氣候溫暖多濕,西北緯度高、氣候寒涼多燥的氣候特點。這些認識雖然還比較粗淺,但它與現代地理、氣候區(qū)劃思想頗為相似,而且地勢地貌、地質土壤、水質水溫、氣象要素等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已成為現代地理醫(y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素問·五常政大論》還指出,南北高下之地,之所以有寒熱溫涼的氣候差異,主要是由于“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太少之異也”的緣故。因為“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熱而左溫;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涼。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睆亩茖W地運用古代的樸素辯證法思想——陰陽五行學說,解釋了地域不同,氣候亦異的自然現象。
(二)地理與體質
人們的生活習慣、體質差異,與地理環(huán)境密切相關!端貑枴ぎ惙ǚ揭苏摗酚浭隽宋覈宸街说纳盍晳T及體質特點,指出東方之人“食魚而嗜咸……皆黑色疏理”;西方之人“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北方之人“樂野處而乳食”;南方之人“嗜酸而食肘……皆致理而赤色”;中央之人“食雜而不勞”。明確提出了“因地異質”的問題。
劉安《淮南子·墜形訓》也認識到在不同地理環(huán)境生活的人,具有不同的體質特點,指出:“堅土人剛,弱土人肥(肥,《孔子家語》作“柔”為是),壚土人大,沙土人細,息土人美,秏土人丑!眽劳,黑剛土;息土,肥沃的土地;秏土,貧瘠的土地。也說明人們生活在不同地理環(huán)境條件下,受著不同水土性質、氣候類型、生活條件、生活習慣的影響,在生理上形成了某些特殊的體質。一般來說,北人喜食麥面,南人喜食稻米;北人怕熱,南人怕冷;北人身材相對高大,南人身材相對矮小。由于南北之人的體質差異,一旦南北易居,常常不能適應新的地理環(huán)境,與久住當地的人們相較,不僅會出現過于怕寒或怕熱的現象,而且還會產生不服水土之病證。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不伏水土候》指出:“不伏水土者,言人越在他境,乍離封邑,氣候既殊,水土亦別,因而生病。病之狀:身體虛腫,或下利而不能食,煩滿氣上是也!薄吨T病源候論·不伏水土痢候》說:“夫四方之氣,溫涼不同,隨方嗜欲,因以成性,若移其舊土,多不習伏,必因飲食,以人腸胃,腸胃不習,便成下痢。”“不伏水土”即“不服水土”。可見古代醫(yī)家對因異地而居所發(fā)生的“不伏水土”之證已有較深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