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經(jīng)典文獻導讀書系》規(guī)劃十二冊,分別為藝術哲學卷、美術卷、戲劇卷、戲曲卷、攝影卷、電影卷、建筑卷、書法卷、新媒體藝術卷、音樂卷、舞蹈卷、藝術設計卷等,涵蓋了文藝理論專業(yè)涉及的最基本的藝術門類,也囊括了大部分的藝術一級學科,且編著者都是相關學科的頂尖學者,多數(shù)是學科帶頭人,這樣的規(guī)模和作者陣容為國內(nèi)僅見。全系列出齊后,可為我國的藝術學科的教學改革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文獻儲備。經(jīng)典文獻是學科建設的基礎,對一個學科的研究與學習必從經(jīng)典文獻問途。經(jīng)典文獻之目錄明,則學科輪廓與梗概明;經(jīng)典文獻之目錄不明,則學科面目終究模糊不清。原典精讀在國外較為成熟的課程體系占據(jù)重要地位,被視為學科入門的重要方法;而且對于一般文藝學專業(yè)研究生和藝術類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而言,這些翻譯過來的的外國文獻或者中國古典文獻,在閱讀和理解上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為此,我們特地編輯出版“藝術學經(jīng)典文獻導讀書系”(十冊,具體書名見前),邀請國內(nèi)各領域最具代表性及權威性的中青年專家主編各學科的經(jīng)典文獻,深入淺出地講解本學科的里程碑式的文獻、學科發(fā)展的最新銳文獻,使學生掌握建構本學科基本圖景的核心文獻,同時展示各學科之研究迄今為止已經(jīng)達到的最新境界,從而引領各學科本科生和研究生明曉本學科的傳統(tǒng)和前沿。每卷收約15篇經(jīng)典文獻,每篇經(jīng)典文獻附導讀文字3000字左右,總字數(shù)在30萬字以內(nèi)。本書介紹:本書是《藝術學經(jīng)典文獻導讀書系》中的《音樂卷》。
姚亞平,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53出生,四川成都人。1984年畢業(yè)于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同年留校任教。1989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先后攻讀西方音樂史碩士、博士學位,1995年獲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至今。學術工作主要集中于西方音樂史領域,曾參與“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中國藝術教育大系”音樂卷的撰寫,參與文化部組織的《音樂大百科全書》西方音樂史條目的編寫和分支主編工作,F(xiàn)任全國西方音樂研究會常務理事。個人研究興趣集中玉西方音樂觀念史、思想史。代表著作:《西方音樂的觀念》、《西方音樂通史》(合著)、《復調(diào)的產(chǎn)生》;教材《西方音樂體裁與名作賞析》被評為北京市和國家級精品教材。研究成果曾獲2010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2012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等。
導論
一 音樂美學
音樂的美
時間意象
關于形式主義的爭論
與音樂體驗有關的情感理論∕音樂的意義
二 音樂史學理論
音樂的歷史性與藝術性
音樂中的歷史意識及其在現(xiàn)代音樂文化中的作用
音樂學與批評
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批評
三 民族音樂學
民族音樂學:關于這一領域的討論與定義
音樂民族志
認知民族音樂學
導論
一 音樂美學
音樂的美
時間意象
關于形式主義的爭論
與音樂體驗有關的情感理論∕音樂的意義
二 音樂史學理論
音樂的歷史性與藝術性
音樂中的歷史意識及其在現(xiàn)代音樂文化中的作用
音樂學與批評
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批評
三 民族音樂學
民族音樂學:關于這一領域的討論與定義
音樂民族志
認知民族音樂學
四 新音樂學
藍胡子城堡里的實體女孩
修辭之窗:音樂詮釋學概述
五 現(xiàn)代作曲家論音樂
未來藝術作品的基本特征∕未來的藝術家
音樂現(xiàn)象∕音樂類型學
關于音樂中的“革命”與“演變”
通向十二音作曲之路
實驗音樂
后記
我們已經(jīng)表明音樂喚起趨向,并因此實現(xiàn)為喚起感情所需的必要條件(參看第38頁),同時也證明了這是如何完成的,那么,現(xiàn)在我們可以闡明本研究的基本前提之一了。也就是:當一種期待——一種反應的趨向——被音樂刺激情景激活起來,暫時地受到抑制或永久地受到阻止時,自覺感情或體驗到的情感就被喚起。
正如前面所注意到的(第38—39頁),在音樂體驗中,同樣的刺激物,音樂,使趨向活躍起來,又抑制它們,同時又為它們提供有意義的和相應的解決。從一種方法論立場來說,這是特別重要的。因為它意味著假定聽眾發(fā)展了對作品的適當感應模式,一首樂曲的感情反應結構便可通過考察音樂本身來研究。
一旦對于一種文化、一種風格或者一件特殊作品來說是共同的那些聲音系列被確定下來,這時,假如這個慣用的系列的出現(xiàn)和完成沒有延誤,那就可以設想:既然沒有趨向被抑制,聽眾也就不會以一種情感方式進行反應。另一方面,假如聲音系列未能按照習慣的路線進行,或者假如它包含有朦朧或模糊,那么可以假定聽眾的趨向將受到抑制,或被擾亂,同時在這過程中所引起的緊張將被體驗為感情的,假如它們不是被合理化為自覺的智力的體驗的話。
換句話說,習慣的或期待的聲音系列可能被看作一種范式,一種從某種風格觀點來看它的確如此的范式,同時在期待過程中的改變可以看作是一種偏離。因此,可以把偏離看作情感或感情的刺激物。把對音樂的體驗看作是“客觀的”,這種觀點的重要性是顯見的。它意味著一種風格的那些范式一旦已經(jīng)確定,對于在那種風格中的一部特定作品的感情內(nèi)容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不用繼續(xù)和明晰地參考聽眾或評論家的反應就可以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