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民間藝術(shù)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資源調(diào)查
定 價:48 元
叢書名:閩臺歷史民俗文化遺產(chǎn)資源調(diào)查
- 作者:曾曉萍 等著
- 出版時間:2014/5/1
- ISBN:9787561549742
- 出 版 社:廈門大學(xué)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J12
- 頁碼:256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書采訪了上百個藝人及相關(guān)保護(hù)人員。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閩臺民間曲藝,如答嘴鼓、講古等;民間音樂,如南音、北管、籠吹、十音八樂、食鬧音樂、蓮花褒歌等;民間舞蹈,如拍胸舞、車鼓弄、牛犁陣、龍舞、道情(民間二人轉(zhuǎn))等;民間戲劇,如閩劇、梨園戲、潮劇、高甲戲、歌仔戲等。通過對福建和臺灣地區(qū)的代表性文化事項(xiàng)進(jìn)行田野調(diào)查,總體上摸清了閩臺地區(qū)現(xiàn)存的藝術(shù)種類及現(xiàn)存狀況,理清了閩臺與藝術(shù)兩者間的淵源與聯(lián)系,進(jìn)而分析民間藝術(shù)面臨的困境,探討保持民間藝術(shù)生命力的有效途徑。
第一章 綜述
第一節(jié) 田野調(diào)查概述
第二節(jié) 福建傳統(tǒng)民間藝術(shù)歷史淵源與概述
第三節(jié) 臺灣傳統(tǒng)戲劇藝術(shù)概述
第四節(jié) 閩臺戲劇的文化特征
第五節(jié) 閩臺戲俗概述
第六節(jié) 閩臺民間藝術(shù)(戲曲)保護(hù)與問題分析
第二章 閩臺民間戲劇藝術(shù)
第一節(jié) 莆仙戲
第二節(jié) 梨園戲
第三節(jié) 閩劇
第四節(jié) 高甲戲
第五節(jié) 歌仔戲(薌。
第六節(jié) 潮劇 第一章 綜述
第一節(jié) 田野調(diào)查概述
第二節(jié) 福建傳統(tǒng)民間藝術(shù)歷史淵源與概述
第三節(jié) 臺灣傳統(tǒng)戲劇藝術(shù)概述
第四節(jié) 閩臺戲劇的文化特征
第五節(jié) 閩臺戲俗概述
第六節(jié) 閩臺民間藝術(shù)(戲曲)保護(hù)與問題分析
第二章 閩臺民間戲劇藝術(shù)
第一節(jié) 莆仙戲
第二節(jié) 梨園戲
第三節(jié) 閩劇
第四節(jié) 高甲戲
第五節(jié) 歌仔戲(薌劇)
第六節(jié) 潮劇
第七節(jié) 永安大腔戲
第八節(jié) 泉州打城戲
第九節(jié) 壽寧北路戲
第十節(jié) 四平戲
第十一節(jié) 屏南平講戲
第十二節(jié) 泰寧梅林戲
第十三節(jié) 竹馬戲
第十四節(jié) 浦城馬燈戲
第十五節(jié) 邵武三角戲
第十六節(jié) 沙縣肩膀戲
第十七節(jié) 閩西漢劇
第十八節(jié) 臺灣“亂彈戲”
第十九節(jié) 臺灣采茶戲
第二十節(jié) 臺灣京劇
第二十一節(jié) 臺灣豫劇
第二十二節(jié) 提線木偶戲
第二十三節(jié) 布袋戲
第二十四節(jié) 杖頭木偶
第二十五節(jié) 詔安鐵枝木偶
第二十六節(jié) 金線傀儡戲
第二十七節(jié) 皮影戲
第三章 閩臺民間曲藝藝術(shù)
第一節(jié) 答嘴鼓
第二節(jié) 荷葉說唱
第三節(jié) 錦歌
第四節(jié) 盲人說唱
第五節(jié) 建甌盲人“唱曲子”
第六節(jié) 大廣弦說唱
第七節(jié) 南詞
第八節(jié) 東山歌冊
第九節(jié) 閨中歌冊(潮州歌冊)
第十節(jié) 薌曲說唱
第十一節(jié) 漢樂
第十二節(jié) 福州評話
第十三節(jié) 廈門方言講古
第四章 閩臺民間音樂藝術(shù)
第一節(jié) 南音
第二節(jié) 泉州北管音樂
第三節(jié) 臺灣北管音樂
第四節(jié) 臺灣褒歌
第五節(jié) 臺灣歌子
第六節(jié) 將樂縣食鬧音樂
第七節(jié) 八音十番
第八節(jié) 十音八樂
第九節(jié) 客家山歌
第十節(jié) 金文音樂
第十一節(jié) 鬧廳樂
第十二節(jié) 蓮花褒歌
第十三節(jié) 鼓亭音樂
第十四節(jié) 大鼓吹(籠吹)
第十五節(jié) 古田盤歌
第十六節(jié) 畬族民歌
第十七節(jié) 勞動號子
第五章 閩臺民間舞蹈藝術(shù)
第一節(jié) 泰寧大源儺舞
第二節(jié) 拍胸舞
第三節(jié) 臺南牛犁陣
第四節(jié) 閩臺喪葬陣頭
第五節(jié) 臺灣車鼓弄
第六節(jié) 宋江陣
第七節(jié) 踢球舞
第八節(jié) 跳鼓舞(花鼓弄)
第九節(jié) 高蹺舞
第十節(jié) 采茶燈舞
第十一節(jié) 閩西客家打船燈舞
第十二節(jié) 臺灣少數(shù)民族舞蹈
第十三節(jié) 民間其他藝術(shù)
附錄
參考文獻(xiàn)
后記
第六節(jié)大廣弦說唱
大廣弦說唱為彈詞類曲藝,因藝人在演唱時用大廣弦自拉自唱而得名,屬于閩南說唱的一種,主要流行于廈門、漳州以及臺灣閩南語地區(qū)。
據(jù)廈門市非遺保護(hù)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大廣弦說唱源于20世紀(jì)20年代傳人閩南地區(qū)的臺灣歌仔戲,臺灣歌仔戲藝人來到廈門討生活,在廈門、泉州、漳州等沿海港口的碼頭前、宮廟前或鬧市街口拉著大廣弦賣唱來吸引顧客買藥,以此謀生。為適應(yīng)當(dāng)?shù)厍噽酆谜叩呐d趣,大廣弦說唱不斷吸收南音、民間小戲、錦歌、民歌等閩南地區(qū)優(yōu)秀音樂文化元素,發(fā)展成穩(wěn)定的曲藝表演形式。
早期的大廣弦說唱,多數(shù)是臺灣歌仔戲落魄的老藝人為賣藥糊口而沿街賣唱,吸引顧客,后發(fā)展到進(jìn)館開演專場。1927年至1937年是大廣弦說唱在廈門的鼎盛階段。大廣弦說唱在歌仔館的演唱已不能滿足聽眾的需求,于是便開始應(yīng)聽眾訂約出演。每逢迎神賽會,大廣弦說唱也隨其他曲種,如歌仔陣等參與踩街演唱。服裝造型是這樣的:大廣弦說唱者上穿對襟漢裝,下穿淺黃色印度綢衫褲,腰系紅色絲綢帶,腳穿黑色白底布鞋,邊走邊奏邊唱。如今踩街時經(jīng)過商家、住戶放鞭炮挽留時,便停留片刻以示禮節(jié)。
一、閩臺大廣弦說唱的主要流派
據(jù)相關(guān)資料介紹,傳承至今的大廣弦說唱有兩大流派。一派是以溫紅涂為代表的大廣弦說唱。據(jù)臺灣《宜蘭縣志》載:溫紅涂是大廣弦說唱的賣藥仔【哭調(diào)】創(chuàng)始人,藝術(shù)造詣很深。由于受臺灣歌仔戲的影響較深,溫紅涂演出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不僅唱腔委婉,而且幽雅細(xì)致。伴奏樂器有大廣弦、殼仔弦、月琴、臺灣笛子。溫紅涂演出對排場的要求十分講究,如果遇上迎神賽會則更加考究,不僅要求演出人員衣冠整齊,也要在歌仔館內(nèi)擺上香案桌、燒香點(diǎn)燭,擺上清茶、鮮果和糕餅等祭品。演唱的主要曲目以《山伯英臺》長篇為主,兼唱《陳三五娘》、《孟麗君》等。在溫紅涂收徒授藝的傳人當(dāng)中以邵江海最為人所道。
另一派是以臺灣來廈門的藝人陳世賢為代表。據(jù)說他經(jīng)常串街走巷賣唱,聽他演唱的人很多,在廈門的影響也比較大,由于“賢”與“弦”在廈門話是諧音,所以聽眾都叫他“大廣賢”而聞名于廈門市區(qū)。陳世賢的唱腔粗獷、洪亮、有力。以歌仔戲的【哭調(diào)】為主,尤擅【賣藥仔哭】,如泣似訴十分凄涼,聽者無不落淚。陳世賢演唱的曲目大多是廈門早期大廣弦說唱的傳統(tǒng)保留曲目,十分擅長利用大廣弦奏出各種各樣的鑼鼓的聲音。
二、大廣弦說唱的主要曲目
大廣弦說唱曲調(diào)大多采自薌劇。主要有《賣藥仔哭調(diào)》、《賣藥仔滾》、《臺雜仔調(diào)》,也用《大哭調(diào)》、《小哭調(diào)》、《宜蘭哭》、《七字仔哭調(diào)》等哭調(diào)舒展哭腔,還常常用《七字仔》、《錦歌七字仔》、《安童哥買菜》等以敘事。
大廣弦說唱常用的曲牌有八十余支。其中,基本曲調(diào)有【舊鳳凰】、【安童哥】、【哭調(diào)】、【采茶調(diào)】、【臺灣雜念仔】、【五更鼓】、【番婆弄】、【鬧蔥惹】、【七字仔】等。
大廣弦說唱傳統(tǒng)曲目十分豐富,如有《安童買茶》、《山伯相思過五更》、《陳三五娘》、《周成過臺灣》、《白扇記》、《火燒樓》、《月里尋夫》、《黑貓黑狗歌》、《臭頭娶貓某》、《老大姐嫁翁》等,F(xiàn)代曲目有:《送油飯》、《追車》、《養(yǎng)育歌》等。
三、大廣弦說唱的主要樂器
大廣弦說唱以大廣弦為主,輔以其他樂器,一般用月琴,南、北三弦等彈撥樂器。比如,在表演踩街演唱活動時,除了用大廣弦、殼仔弦、月琴和臺灣笛子伴奏外,還增加了大鼓、小鼓、大鈸、小鈸、銅鑼、打板等打擊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