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人格與風神的寫照,內(nèi)心的獨白,心跡的流程,由此可洞見范曾對人生,對藝術(shù)對傳統(tǒng)文化的真品德、真情操。范曾為文文如其人。
范曾以自己人生的歷史、豐贍的學識、直絕的藝術(shù)特長,創(chuàng)造了將詩魂與畫意熔為一爐的藝術(shù)境界。情采之靈動,神思之曠渺,風骨之沉雄,讀來如其書畫,快哉美哉!
往事堪懷
我的自述
阿翁吟
蘆荻波影——記我的母親
我記得,那一縷輕煙
和她共赴天涯
藝林漫步
大美之“大”
“書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上)——老子的哲學?兼論藝術(shù)
道法自然(下)——老子的哲學,兼論藝術(shù)
少年讀詩從騷始.
美的解釋:單純、混沌和秩序——與楊振寧先生于新加坡談美
抱沖偶談
龍種登天跳蚤絕跡——我談自己的畫 往事堪懷
我的自述
阿翁吟
蘆荻波影——記我的母親
我記得,那一縷輕煙
和她共赴天涯
藝林漫步
大美之“大”
“書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上)——老子的哲學?兼論藝術(shù)
道法自然(下)——老子的哲學,兼論藝術(shù)
少年讀詩從騷始.
美的解釋:單純、混沌和秩序——與楊振寧先生于新加坡談美
抱沖偶談
龍種登天跳蚤絕跡——我談自己的畫
東土畫談
用筆快慢之間
從心所欲和胡來
夏塘赤子
白描瑣談
畫道拾零
與收藏家語
吾心所儀
“英也奪我心”
李潘之辨
天經(jīng)百劫云歸淡
偉大的啟示錄——懷念雷海宗先生
大哉,雪濤
賴公筆底無嬌妍
展卷猶聞故國風
張仃畫壁
春蠶吐出絲綢路——記平山郁夫
招提寺的長明燈
大隱吳玉如
《吳友如畫寶》序
《陳少梅畫集》序
誰免馀情繞
何期執(zhí)手成長別——懷念陳省身先生
凡·高的墳塋
彼美一人——談季羨林先生的散文
憂思難忘說沈老
吾心所寄
丹青隨想
燕燕于飛
干一杯,再干一杯
沙塵,我奉上永恒的詛咒
警世鐘
信天游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談和諧社會
寂靜的世界
科學家的好奇心
中秋談月
附錄
范曾年表
往事堪懷
我的自述
我出生于江蘇省南通市一個書香門第。據(jù)家譜記載,先祖上溯可至北宋范仲淹先生,而有史書詳盡可稽考的,則可從明末清初我的十二世祖范應龍先生算起,直到我的父親范子愚。這十二代人里,出現(xiàn)了數(shù)以百計的詩人、文學家、畫家,而足可彪炳于中國文化史的巨擘大師至少有范鳳翼、范伯子、范仲林、范罕等人。范伯子肯堂先生是我的曾祖父。他是同治年間杰出的詩人,開一代詩風,與同時期的大詩人陳散原,兩峰并峻,是詩史上“同光體”的代表人物。由于他們兩老契好,遂結(jié)兒女姻緣,近代的大畫師陳師曾成為范伯子的乘龍快婿,為文壇佳話。南通范家之所以四百年文脈不斷,原因大概是范家出大文人而不出大官僚。十一世祖范鳳翼曾于明末當過朝廷的吏部主事,但由于力薦東林黨人,遭佞臣彈劾,請告歸,修“退園”于南通,不復出山,得免屠戮之災。范家自茲以文人世家聞名江左,而不是官宦世家,不會朝盛而夕衰。陳師曾即是我的姑祖,以提倡文人畫著稱。我今天提倡新文人畫,一方面說明家學淵源;一方面也是為了和姑祖的觀念劃一界限,使文人畫在新時代具有新的生命。
我生于1938年農(nóng)歷六月初八,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的半壁河山成為淪陷區(qū)。我是在逃難的途中呱呱落地的,在蘇北的農(nóng)村中度過了顛沛的襁褓生涯。我最蒙嚨的記憶,便是農(nóng)村的兒童同著我的木窩玩;還記得有一條溫馴的大狗,常和我分食手中的餅餌。但待到再進城時,這文學世家已凋零不堪了,原因是家賊發(fā)國難財,將家中值錢的東西變賣一空,剩下的是幾問破房和幾千冊書。那時書是一文不值的,而家賊也不識版本之可貴,所以至今我們幸藏的一些圖書便成為珍貴的典籍。我的兒童時代便是在這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中成長。家中的一切都很簡陋。父親范子愚先生,是一位淵博的學者,善詩文;但絕無治家之術(shù),也不知名利為何物,一生從不愿發(fā)表任何詩或文。他真是述而不作的典型。直到晚年,我勸他出一本詩集,老人才表示同意。印出來之后,他很高興,但他做夢也不會想到這是獵取名譽的工具,幾十本書鎖在抽屜里發(fā)霉,只拿出一本供奉于母親的靈前。父親為人老實迂闊,但他的詩卻是風華婉轉(zhuǎn)、蕩氣回腸的?谷諔(zhàn)爭時期寫過不少愛國主義的好詩,但他寫詩好像就是為了感情的抒發(fā)。他教中學的語文、歷史、美術(shù)、外文,由于熟讀文史典籍,講課別具風格,引人人勝。家中的一切全靠賢惠的母親繆鏡心先生。在我的印象里,她不僅容貌娟秀美好,而且性格’極其溫和,從事小學教育五十年,在家鄉(xiāng)聲譽極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她曾任南通市政府委員和政協(xié)常委,卻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誣陷折磨而死。這是我一生不堪回首的、最悲痛的事。清貧的家庭生活并沒有影響文學世家的樂趣。父親告訴我們,范家的風水好:院中的__口井,井水十分甘美的,有三百年的歷史,和整個天井結(jié)合起來算是一方碩大無朋的硯臺;而門外有一座越一千三百年的唐代寶塔——光孝塔,八角七級,算是一枝插入云霄的大筆。有著這樣的“筆硯”,還寫不出大塊文章嗎?父親教我們苦讀,所用的不是戒尺,而是言傳身教,是他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文人氣質(zhì)、他的博聞強記和高尚的人格。他教我們兄弟三人作詩、論文,他吟哦的聲調(diào)沉雄悲涼,猶如風之入松,濤之人海,氣勢實在磅礴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