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眼下老百姓非常關注的話題。老北京的交通什么樣?現(xiàn)在北京交通擁堵的癥結在哪兒?今后北京交通會有怎樣的發(fā)展?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本報資深記者劉一達的新作《城脈—都市交通大寫真》,為讀者做了詳細的描述、分析和解答。
《城脈》是劉一達繼《城色》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長篇紀實文學力作。在這部25萬字的作品中,劉一達用敏銳的新聞視角和嫻熟地道的京味兒語言,全面系統(tǒng)地展示了一個世紀北京交通的發(fā)展狀況。從轎子到馬車,從洋車到鐺鐺車,從自行車到私人轎車,從自行車的王國到汽車輪胎上的城市,從悠閑恬靜的古都到喧囂熱鬧的世界都市,《城脈》堪稱是都市交通全景式的掃描,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部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百年交通具象式的畫卷。
劉一達,北京晚報專版主持人、記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曾榮獲首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和全國“報刊之星”稱號。從1g80年起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迄今已出版長篇小說,紀實文學40多部。作品多次獲獎。劉一達的創(chuàng)作已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京味兒”風格,深受讀者喜愛。
代表作品:《人蟲兒》、《百年德性》、《胡同根兒》、《故都子民》、《大酒缸》、《頭火》、《北京爺》、《畫蟲兒》等。其中《人蟲兒》、《百年德性》、《胡同根兒》、《故都子民》等被改編為電視連續(xù)劇播出。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北京眼系列《皇天后土》、《蒼生凡境》、《憑市臨風》以及《爺是玩家》、《開眼》、《城色》等,在圖書市場暢銷一時,受到讀者的好評。
第一章 交通: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城市大動脈
衣食住行,行與不行
一場秋雨,給京城添堵
連夜給城市“腸梗阻”把脈
城市交通得了“心臟病”
700萬輛汽車的陰影
北京的小轎車在全球是最“累”的
北京月均擁堵成本高達60億元
京藏高速路上大擁堵的原因
跳不出去的都市“怪圈”
北京已經(jīng)進入“汽車時代”
發(fā)展公共交通是出路
北京的城市格局發(fā)生巨變
老百姓為“一卡通”拍巴掌
“汽車時代”的困擾
第一章 交通: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城市大動脈
衣食住行,行與不行
一場秋雨,給京城添堵
連夜給城市“腸梗阻”把脈
城市交通得了“心臟病”
700萬輛汽車的陰影
北京的小轎車在全球是最“累”的
北京月均擁堵成本高達60億元
京藏高速路上大擁堵的原因
跳不出去的都市“怪圈”
北京已經(jīng)進入“汽車時代”
發(fā)展公共交通是出路
北京的城市格局發(fā)生巨變
老百姓為“一卡通”拍巴掌
“汽車時代”的困擾
第二章 時光流影:北京曾是自行車“王國”
老北京人出門一般是“腿兒著”
轎子并不是老北京人的交通工具
李鴻章出行也不敢坐八抬大轎
當年的轎夫不是省油的燈
北京的胡同不是按走轎車設計的
老北京的路面刮風像風箱,下雨像墨盒
最早的洋車是慈禧坐的鐵皮車
袁世凱總統(tǒng)府的“洋車隊”
祖孫三代洋車夫
洋車成為老北京人的交通工具
北京最早的自行車
老北京的“板兒爺”
“老佛爺”把汽車當“怪物”
北京最早的汽車行
老北京汽車行的興衰
從南京調車調人救“駕”
老北京的公交“鐺鐺車”
第一輛國產(chǎn)無軌電車誕生
剛解放時,公交車只有9條線路
五十年前的京城還是個悠閑和幽靜的城市
城市規(guī)劃與否定“梁陳方案”
為修路,不得不拆牌樓
用拖拉機拉著大炮接受檢閱
木質車廂的公交車上了路
學開車要查祖宗三代
到郊區(qū),坐車得大半天
周恩來總理批示14路不繞行
20世紀50年代,北京就想修地鐵
城市工業(yè)化為交通緊張埋下伏筆
車票漲5分錢也要驚動國務院
北京人的自行車情結
吳冠中把自行車當“寶馬”
“老外”愣不敢騎車上街
存車處“爆棚”
丟自行車見怪不怪
第三章 城市焦慮:公交車里擠出來的嘆息
城市大小動脈遭遇梗塞
各種車輛路上爭雄
喝醉了都敢開車上路
民工潮對城市交通的沖擊
快把人擠成“相片兒”了
那會兒的公交車太少
一平米站了12個人
戰(zhàn)“冬運”與溫缸加水
腦袋卡在了駕駛“樓子”上
司機出車得求爺爺告奶奶
增加公交車談何容易
把公交推向市場
售票員在站臺賣蘋果
扭轉局面,及時轉舵
全面出擊緩解“乘車難”
“首汽”獨占鰲頭
“北汽”脫穎而出
京城出租車的“六統(tǒng)一”
滿大街跑“蝗蟲”
交通的困擾
第四章 放開眼界:從交通的點線到一個體系
城市的交通就像一條整魚
不能以多修路來應對車流量
交通人才奇缺
第一次出行規(guī)律調查
走出國門去取經(jīng)
從城市結構來優(yōu)化調整交通體系
解決交通問題的科學戰(zhàn)略決策
第五章 歷史機遇:奧運讓北京道路建設提速
幾代人的“奧運”夢想
交通保障是申奧條件之一
貸款也要修四環(huán)路
獲得舉辦權水到渠成
三年三大步
申奧北京的交通沒丟分
道路建設速度令世界矚目
北京交通事業(yè)大發(fā)展
第六章 通途良策:公共交通成為城市交通主角
私人轎車的普及如洪水猛獸
汽車時代的來臨值得歡呼嗎
城市無法承受汽車之“重”
誰也無權讓老百姓不買車
堵車讓市長著了大急
機動車得照著五六百萬輛發(fā)展
老教授舌戰(zhàn)群儒
誰也攔不住老百姓要買車
城市發(fā)展的憂慮
對機動車采取限行措施
買車要付出公共道路的成本
靠修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交通問題
出路是發(fā)展公共交通
重要的是調整交通結構
開辟公交專用道
私人轎車的出駛率高于發(fā)達國家
交通觀念的大轉變
發(fā)展公交得動“真章兒”
公共交通投資占整個交通投資的一半以上
為什么難以做到公交優(yōu)先
“兩定四優(yōu)先”見成效
治堵要出“組合拳”
一年拿出120億元投入公交
北京公交大換車
公交車型結構大換血
環(huán)保車成為公交主力
天然氣公交車保有量世界第一
無軌電車摘“辮子”
公交車大量采用國內外先進技術
北京的公交車坐著舒服了
公交車“長”得好看了
地面公交線路全國第一
有了無障礙公交
公交車票牽動百姓神經(jīng)
票價漲了一半也不夠運營成本
北京公交告別紙質車票
低票價讓百姓叫好
老人坐公交車不花錢了
北京公交一年要拉45億人次
“老公交”撫今追昔談變化
坐著公交車看電視
城市文明的“窗口”
周總理坐公交車感動了一代“公交人”
北京人的形象
第七章 地下天光:軌道交通的火紅年代
當年的“鐺鐺車”回來了
最早的地鐵讓人很害怕
一邊打仗一邊修地鐵
背著背包到地鐵報到
接車時要揮“紅寶書”
外國元首來華訪問也要參觀北京地鐵
北京地鐵最早是軍事化管理
北京修地鐵一年投入500億元
發(fā)展軌道交通是最佳選擇
6條地鐵線路同時開工
北京地鐵要達到561公里
地鐵線上的“兩個中心”
北京地鐵進入網(wǎng)絡時代
一天之內全部實現(xiàn)刷卡進站
3條地鐵線同日開通
80億元給兩條地鐵線大換血
地鐵也有老的時候
給老地鐵“換血”得有點膽兒
地下作業(yè)的“夜貓子”
敢在運營線上動“土”
1號線、2號線的信號系統(tǒng)全部更新
老線用上了新車
在細節(jié)上較真兒
地鐵“大腦”的移植“手術”
地鐵站的華麗“轉身”
在北京坐地鐵心里踏實
不但消了隱,而且換了車
坐地鐵更舒服了
無障礙與停車場
出門首選坐地鐵
上班坐地鐵最合適
一樣的地鐵,不一樣的車
發(fā)車間隔達到1分50秒
上地鐵工作得是大專以上學歷
北京人的地鐵情懷
老員工傾吐心聲
世界上地鐵票價最低的城市
地鐵帶動了沿線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地鐵讓北京南部經(jīng)濟騰飛
新西城區(qū)打造天橋演藝園
新東城區(qū)規(guī)劃天壇文化圈
大興區(qū)要直通中心城
房山區(qū)要跟“杜大爺”告別
豐臺最牛,要打造金融不夜城
北京地鐵的運營能力國內第一
城鐵安上了消音器
新線的技術設備在國內首次使用
磁懸浮技術上了地鐵線
3G信號覆蓋北京地鐵全線
新線換乘走不了100米
地下地上場站接駁同步建
95個“節(jié)能坡”
等車時間按秒來計算
在全線設置“逃生平臺”
軌道交通將成為北京的主動脈
第八章 鑄造輝煌:奧運交通為國人爭光
舉辦奧運千載難逢
北京交通對奧運會的承諾
“中國速度”讓國際奧委會的專家吃驚
布勃卡的疑慮
羅格說北京奧運會辦得無與倫比
奧運會是對北京交通的一次大檢閱
23條奧林匹克專用道
機動車單雙號,北京市民沒得說
“綠色通道”保民生
臨時性交通管制措施被市民認可
開閉幕式的人員疏散只用了70分鐘
創(chuàng)造地鐵45小時不問斷運行紀錄
開設34條奧運公交專線
調動人馬在地鐵站安檢
確保奧運會的安全萬無一失
動用警犬嗅機車
保證老百姓的正常出行
奧運會用車之多前所未有
八千司機齊上陣
運籌帷幄,組織“兩年新”大巴
殘奧會北京地鐵的“點對點”服務
千名調度員為奧運交通解憂
招募志愿者司機
司機統(tǒng)一留“毛兒寸”
熱誠感動外國記者
“首汽”的“一杯水”功夫
薩馬蘭奇為“首汽”司機豎起大拇指
克雷文給“北汽”司機授勛
關鍵時刻UPS物流公司掉了鏈子
北京交通的“王牌軍”應急受命
六次“轉場”驚心動魄
轉場運輸方案改了20稿
120部車轉運開幕式的舞臺
制作爬梯巧運缶
連續(xù)60多個小時司機沒下車
一筆無形的“遺產(chǎn)”
第九章 譜寫新篇:為新中國60周年慶典保障交通
閱兵和群眾游行盛況空前
60輛彩車走過天安門
一面國旗600平方米
在天安門廣場拼出2萬平方米的巨幅“國畫”
交通保障準備了7個月
車接車送,一個人也沒少
保證受閱軍車安全通行
市委書記親臨現(xiàn)場指揮
為臨時增加的游行方陣演練調整車輛
北京公交集團再立新功
京承高速路全線通車
地鐵4號線開通
日客運量達31853人次
十多萬人戴紅箍上街為交通“維穩(wěn)”
在北京站開設擺渡車線
為“花博會”開通3條公交專線
國慶交通人民滿意
第十章 科技造化:智能譜寫北京交通歷史新篇章
北京交通進入智能化時代
公交的IC卡已達2800多萬張
一個平臺七個應用領域
一抬腦袋就知道車啥時到站
3萬科技大軍給交通換“腦”
九大地面公交運營服務應用系統(tǒng)
1535個路口交通信號控制系統(tǒng)全覆蓋
28萬條廢輪胎“鋪”在了高速公路上
城區(qū)90%以上的道路實現(xiàn)了路況監(jiān)控
建成交通三大基礎數(shù)據(jù)庫
動態(tài)導航終端將達100萬臺
交通智能化,北京有優(yōu)勢
九條線路的調度一起辦公
進出高速路收費站不用停車
GPS裝置幫出租車司機逃生
“交通流”的信息收集
動態(tài)信息5分鐘刷新一次
智能交通前景廣闊
第十一章 展望未來:公交城市成為現(xiàn)實
新的城市總體規(guī)劃
北京的六次城市總體規(guī)劃
兩個規(guī)劃方案被否決
新規(guī)劃首次提出“宜居城市”的概念
什么叫“兩軸兩帶多中心”
建設11個“新城”
各村都有規(guī)劃藍圖
“兩帶”與“兩軸”連接要靠交通
五環(huán)內通勤出行不超過一小時
優(yōu)先發(fā)展公交成效顯著
軌道交通將達到561公里
將解決公共出行效率偏低的問題
軌道交通日客流量將達到1000萬人次以上
出門500米能坐上公交車
要建13個大型公交樞紐
打造無障礙交通出行網(wǎng)絡
新能源車達到5000輛
讓一半的北京人上班坐公交車和地鐵
形成1—1—2小時交通圈兒
擁堵變通途,人們期待的城脈
第十二章 面對現(xiàn)實:城市交通任重道遠
前景光明,現(xiàn)實嚴峻
堵車引起“遷都”危言
遷都可不是張嘴那么一說的
沒車位不給新車上牌照的爭議
別一著急就下“戰(zhàn)書”
德黑蘭的教訓
城市化發(fā)展快得驚人
“城市病”是城市人自己找的
在東京感受堵車
怎么立交橋會成了堵點
老爺子與立交橋的故事
立交橋的設計要有前瞻性
交通事故是造成擁堵的一個原因
誰是“馬路殺手”
莫斯科新市長一上任就治堵
開車進城得交錢
政府獎勵市民少開車
國務院支持北京治堵方案
年末北京車市最后的瘋狂
北京交通治堵新政出臺
北京的洽堵方案“三管齊下”
機動車輪號限行是權宜之計
進城收取擁堵費勢在必行
收取擁堵費各國都有各國的高招
韓國每周少開一天車,減免汽車稅
在日本坐公交車比開車方便快捷
日本市區(qū)沒有路邊停車場
紐約曼哈頓的市民平時不開車
美國的彈性工作時間是治堵良策
德、法兩國用稅限制車流
繳交通擁堵費冤不冤
世界各大城市都在打發(fā)展公交這張牌
日本把發(fā)展公交當國策
倫敦的公交線路有700多條
加拿大的公交網(wǎng)與公交專用道
坐公交和地鐵省錢省時省心
公車改革大勢所趨
美國的公務車管理極為嚴格
日本局級干部的公車只管接送到地鐵站
首爾市政府只有4輛“官車”
德國司局長愣沒專車
倫敦市長午夜騎車救“美”
綠色出行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