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感覺》對批判性推理進行了簡明扼要、跨學科的介紹,鼓勵學生們超越自己的感覺,將批判的推理技巧運用于其日常生活。以直截了當、不用行話的風格寫成的本書,旨在教會學生們如何理清自己的感覺,仔細地評價并批判地思考這些感覺
《超越感覺》的結構安排用來幫助學生們透徹地分析問題:第一篇解釋基本概念,第二篇描述批判性思考最常見的障礙,第三篇提出克服這些障礙的策略。每章結尾處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和練習鼓勵學生們運用他們所學到的內容。
《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指南(原書第9版 第2版)》比第八版更新之處:
● 第一章增加了有關觀念的影響一節(jié)。
● 第三章增加了理解原因和結果一節(jié)。
● 第十七章擴充了評價信息來源的討論。
● 《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指南(原書第9版 第2版)》更新了許多案例,包括第三章對9?11陰謀理論和2008年金融危機,第五章對大政府,第八章對國民身份證,第九章對肥胖癥,第十一章對動物權利,第十三章對以業(yè)績?yōu)榛A給教師付薪,以及第十五章對觀察的價值的討論。
本書在1975年首次出版時,認識上關注的主要焦點仍是主觀性,即感覺。這個焦點是20世紀60年代的傳統(tǒng),起先是對此前的理性主義和行為主義的必要回應。事實上,它宣稱“人不是機器”。他們不只是其全部心理的總和。他們還有希望、夢想和感情。任何兩個人都不是完全一樣的——每個人觀察世界時都有其獨特的視角和特有的方法。而且,人類忽視這種主觀方面的任何一個觀點都是一種扭曲。
但是,盡管有這種價值,對感覺的這種關注也走得太遠了。它像許多其他運動一樣,開始作為對一種極端觀點的反應,后來其本身變成了一種極端的觀點。這種極端主義是忽視思考的結果。本書的意圖即是為了彌補這一疏忽。第一版的導論對其理論基礎的解釋如下: 對主觀性的強調是為了糾正危險的過度簡單化。但正是這種回應不能長期地避免造成一種更糟糕的情形——對思考的忽視。之所以糟糕,有兩個原因。首先,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操縱的時代。大量叫賣廣告和政治煽動者隨時都準備好豐富的心理資源,利用我們的感情和下意識的需要來勸說我們相信: 膚淺就是深刻,傷害就是有益,邪惡就是美德。而且感覺對這種操縱特別難以抵抗。
其次,因為在事實上,在現(xiàn)代生活的每個重要領域——法律、醫(yī)藥、政府、教育、科學、工商業(yè)和社區(qū)事務——我們都受到一些嚴重而復雜問題的困擾,這些問題需要我們仔細地收集和權衡事實和有根據(jù)的觀點,審慎地思考各種結論和行為,從而明智地選擇最好的結論或最恰當?shù)男袆印?br />
。ń裉斓拇髮W生)所受的訓練不是去低估而是高估主觀性。所以他不必沉溺于他的感覺,而是要學會如何挑選出感覺,判斷外界影響將這些感覺塑造到何種程度,x并且當這些感覺之間或者與他人的感覺發(fā)生沖突時,對其仔細地進行評價。總之,他在1975年,人們仍普遍接受以“他”指代兩性。需要學會批判的思考。
在許多人中存在一種令人遺憾的傾向,他們把感覺和思考看作是相互排斥的,強迫在它們之間作出抉擇。在他們看來,如果我們集中關注其中之一,那就必須拋棄另一個。然而這是錯誤的想法。感覺和思考完全是互補的。感覺比較帶有自發(fā)性,是形成結論的絕佳開端。而思考則比較深思熟慮,它提供了確認最佳和最適當感覺的方法。兩者都是人的自然特質。
但是,思考比感覺較少帶有自發(fā)性。要讓它良好地發(fā)揮功能,就需要系統(tǒng)化的方法和指導性的練習。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對思維的一般看法已發(fā)生很大的變化。認為批判性思考是教育中應該予以重視的一個重要技能的觀點,不再是少數(shù)人的看法。成百上千的人齊聲呼吁,要求在現(xiàn)有課程中增加批判性思考的教學內容,甚至要求開設專門的思維類課程。人們幾乎沒有分歧地認為,新千年的挑戰(zhàn)要求人的思維能夠超越感覺,實現(xiàn)清晰、公正、批判的問題解決和決策。
本版特點
本版《超越感覺》保留了以往各個版本的基本結構。第一篇解釋批判性思考發(fā)生的心理學、哲學和社會背景,描述提升這種思維的習慣和態(tài)度;第二篇幫助學生認識并克服思維中常見的錯誤;第三篇提供了一種處理這些問題的按部就班的策略。
但是,我在保持整體設計結構時,也做了許多變動,這些變動大多根據(jù)評論者的有益建議而作出。
● 在第一章中,增加了新的一節(jié)“觀念的影響”。
● 在第三章中,增加了新的一節(jié)“理解原因和結果”。
● 在第十五章中,增加了有關觀察的價值的一些新例子。
● 在第十七章中,擴充了“評價你的信息來源”這一小節(jié)。
● 增加了許多“不同的觀點”的新練習題。
xi在過去,我一直努力遵循喬治·奧威爾的至理名言:“如果你能想到一個日常英語的對應詞,那就決不使用外來語、科學術語或行話!钡@并非易事。當邏輯學者學會“以人為據(jù)”(argumentum ad hominem)、“不合邏輯的推論”(non sequitur)和“肯定后件”這些術語時,他們自然就要使用它們。這樣做的理由促使他們自己強求我們: 例如,“有非常準確的術語。不要加入刻意造作者的行列并且不讓學生們接受這些術語”。對不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我認可這種說法(例如,直到此前的那個版本,我還一直使用enthymeme, Men culpy等術語……我又提到它們了)。但是,我想使用這些術語難道真的是因為這些術語的準確性嗎?我們這些教授喜歡炫耀自己的知識,或者我們不情愿學生們免受我們曾經(jīng)被迫經(jīng)受的那種掙扎(我們經(jīng)受過,所以他們也應該經(jīng)受),這難道是不可能的嗎?在我看來,現(xiàn)代文化對我們的批判性思考設置了太多的障礙,實在不必再增設了。
對這種簡潔明了語言的采用有可能做得太過分嗎?是的,而且有些人會認為,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推論”(inferences)這個術語而使用“結論”這一說法。但是,我雖尊重卻不能同意這一看法。詞典編纂者指出這些術語之間的區(qū)別十分微小,因此,不在這上面花時間似乎更加合理。出于有點不同的理由,我一有可能就避免使用價值這個詞。價值一詞是如此地與相對主義相聯(lián)系,以致在此語境下使用它,有可能損害有關論證在性質上存在差別這一重要的觀念。對許多學生來說,價值一詞激發(fā)了這樣的想法:“每個人都有權擁有他或她的價值觀;我的價值觀對我而言是正確的,盡管它們也許需要不時地進行‘澄清’,但它們從不被質疑!边@種想法阻礙批判性思考。
文森特·魯吉羅(Vincent Ryan Ruggiero),教授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德里校區(qū)的榮退教授,是國際公認的強調思維教學在教育中核心地位的運動之先驅。他在大學畢業(yè)以后曾經(jīng)擔任過四年工程師,主要從事時間和運動研究,致力于改進方法、設備和外觀設計,并且進行標準的成本計劃分析。這些經(jīng)驗賦予他對于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的思考的獨特視角,這個視角的基礎不僅是認知理論,也在于實際的應用。隨后數(shù)十年,他一直從事思維教學,寫作了20余本著作、數(shù)個電視教學節(jié)目和數(shù)十篇文章。他在批判性思考上的創(chuàng)新性教科書,促進了許多年里思維課程標準的確立。《超越感覺》最初出版于1975年,本書為其第八版。其代表作還有: 《思維的藝術》(1984)、《成為批判的思考者》(1989)、《批判地思考倫理問題》(2007)等。他的許多書都出了多個版本,深受學生和廣大讀者的歡迎。
顧肅,南京大學哲學與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杜克大學哲學碩士、南京大學哲學博士。曾任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人文學者,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英國倫敦經(jīng)濟學院等校高級訪問學者。多年來主要從事西方哲學史、政治與法律哲學的教學和研究,同時也從事人文通識教育、管理藝術與科學、成功學習等方面的教學和著譯。用中外文發(fā)表研究論文和評論數(shù)百篇,主要代表著作有《科學理性論》、《自由主義基本理念》、《現(xiàn)代西方社會思潮史》、《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等。譯著有《中國政治》、《美國政治文化》、《政治哲學導論》、《追求卓越》、《成功心理學》等。主編了“政治法律哲學”“大學文庫”、“成功學習叢書”等學術和教學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