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作者自一九八八年在《澳門日報》發(fā)表與戲劇有關的專欄文章,勾勒出二十四年來澳門的戲劇狀況,并對內(nèi)地、香港、臺灣戲劇活動的有所關注。作者在《澳門日報》的專欄名為“東柳西梆”,取戲諺“南昆北弋、東柳西梆”之意,卻也不無調(diào)侃——“東一鎯頭、西一棒錘”,自謙文章像戲臺上抓詞兒那樣,“見三說三,見四說四”――不講究章法、無甚么規(guī)律可言。
澳門眾多的寫作人,從語言與生活的密切關聯(lián)里,堅守著文學,堅持文學書寫,使文學的重要性在心靈深處保持不變,使澳門文學的亮麗風景得以形成,從而表現(xiàn)了澳門人的自尊和自愛,真是彌足珍貴。從“澳門文學叢書”看,澳門文學生態(tài)狀況優(yōu)良,寫作群體年齡層次均衡,各種文學樣式齊頭并進,各種風格流派不囿于一,傳統(tǒng)性、開放性、本土性、雜糅性,將古今、中西、雅俗兼容并蓄,呈現(xiàn)出一種豐富多彩而又色彩各異的“雞尾酒”式的文學景象,這在中華民族文學畫卷中頗具代表性,是有特色、有生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文學。這套作家出版社版的文學叢書,體現(xiàn)著一種對澳門文學的尊重、珍視和愛護,必將極大地鼓舞和推動澳門文學的發(fā)展。就小城而言,這是她回歸祖國之后,文學收獲的第一次較全面的總結(jié)和較集中的展示;從全國來看,這又是一個觀賞的櫥窗,內(nèi)地寫作人和讀者可由此了解、認識澳門文學,澳門寫作人也可以在更廣遠的時空里,聽取物議,汲取營養(yǎng),提高自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后記:關于這本 《 相看是故人 》
我學的是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干了大半輩子土木工程。作文,外行,是半路出家。上世紀80年代移居澳門后,干了八年本行,稍有成績,工作、生活都沒有那么大壓力時,為圓少年時的文學夢,學人家舞文弄墨, 1988年向 《 澳門日報 》 投稿。1989年, 《 澳門日報 》 給了我一個專欄,寫與戲劇有關的小塊文章,我便取戲諺“南昆北弋、東柳西梆”的 “東柳西梆”做欄目的名稱,表示這欄目與戲有關。另外,我也把“東柳西梆”這四個字的意思延伸、“扭曲”了一下,解作“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表示這欄目中的文章像戲臺上抓詞兒那樣,“見三說三,見四說四”——不講究章法、沒什么規(guī)律的意思。
這欄目一寫二十四年,約莫有八百來篇。
如今回頭看,如果這欄目中的文章還有可取之處的話,那就是無意中把二十四年來澳門的戲劇狀況作了個記錄。
此外,我從1996年開始,走出了澳門。這樣,除了在內(nèi)地、臺灣報章雜志上向各地朋友介紹澳門戲劇外,也在“東柳西梆”這欄目內(nèi),介紹了內(nèi)地、香港、臺灣的戲劇活動狀況;如兩岸四地的大型戲劇活動——華文戲劇節(jié)、中國昆劇藝術(shù)節(jié)、京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小劇場劇展……
這個欄目中,當然也包括對許多外地來演的和本地劇目的推介、評論。
后記:關于這本 《 相看是故人 》
我學的是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干了大半輩子土木工程。作文,外行,是半路出家。上世紀80年代移居澳門后,干了八年本行,稍有成績,工作、生活都沒有那么大壓力時,為圓少年時的文學夢,學人家舞文弄墨, 1988年向 《 澳門日報 》 投稿。1989年, 《 澳門日報 》 給了我一個專欄,寫與戲劇有關的小塊文章,我便取戲諺“南昆北弋、東柳西梆”的 “東柳西梆”做欄目的名稱,表示這欄目與戲有關。另外,我也把“東柳西梆”這四個字的意思延伸、“扭曲”了一下,解作“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表示這欄目中的文章像戲臺上抓詞兒那樣,“見三說三,見四說四”——不講究章法、沒什么規(guī)律的意思。
這欄目一寫二十四年,約莫有八百來篇。
如今回頭看,如果這欄目中的文章還有可取之處的話,那就是無意中把二十四年來澳門的戲劇狀況作了個記錄。
此外,我從1996年開始,走出了澳門。這樣,除了在內(nèi)地、臺灣報章雜志上向各地朋友介紹澳門戲劇外,也在“東柳西梆”這欄目內(nèi),介紹了內(nèi)地、香港、臺灣的戲劇活動狀況;如兩岸四地的大型戲劇活動——華文戲劇節(jié)、中國昆劇藝術(shù)節(jié)、京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小劇場劇展……
這個欄目中,當然也包括對許多外地來演的和本地劇目的推介、評論。
今年,澳門基金會打算出一套“澳門文學叢書”,第一批中有我一冊。得附驥尾,當然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編者策劃這套書每冊以二十萬字上下為宜。按這個要求,我便從 “東柳西梆”欄目中的八百篇選了三十九篇,又從近年來發(fā)表在內(nèi)地刊物上的談戲文章及各種學術(shù)研討會的論文中選了九篇,湊了四十八篇,大約有二十四萬字吧。用這本書最后一篇、懷念戲曲理論家馬明捷的 《 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 》 文章題目的后一句“相看是故人”做了書名。
嚴格點要求,這本書的篇量是還可以壓縮的。但是為滿足這套叢書每冊二十萬字左右的體量,有些該篩掉的篇目也放進去充數(shù)了。這當然逃不過編輯先生和精明讀者的法眼,我期待著讀者朋友們的批評。
澳門基金會一直關注著澳門文化的發(fā)展,尤其自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基金會為推澳門的文化事業(yè)更加繁榮,做了大量艱苦細致、具體而又復雜的工作——直到當下這套“ 澳門文學叢書”的出版。
作為作者,我感謝澳門基金會對澳門文化事業(yè)的關切,對出版事業(yè)的有力支持。感謝作家出版社對“叢書”出版的全力配合。
穆凡中
2013年6月18日
穆凡中,山東人,1936年生。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定居澳門。學的是工業(yè)民用建筑,干的是土木工程。工程師,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顧問,廣東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澳門戲劇協(xié)會顧問,澳門華文戲劇學會主席,澳門筆會監(jiān)事長。為圓少年時的文學夢,學人家弄墨舞文。1988年開始向《澳門日報》投稿,至今二十多年。結(jié)集出版作品:《澳門戲劇過眼錄》、《昆曲摭談》(含《昆曲舊事》及《勾欄瓦舍》)、《東柳西梆》(上、下、續(xù)編三本)等。
目錄
辮子的誘惑 細節(jié)的魅力 · 001
房客談
—— 論 《 七十三家半房客 》 · 006
渾不似舊家園
—— 也談話劇 《 櫻桃園 》 · 011
李宇梁五部曲 · 014
《 金池塘 》,觀眾說: “ 真實!” · 019
別開生面,精彩異常
—— 談 《 魯鎮(zhèn)往事 》 · 023
千頭萬緒的思鄉(xiāng)史
—— 話劇一寶 《 寶島一村 》 · 027
“ 賣旗” 有來歷
目錄
辮子的誘惑 細節(jié)的魅力 · 001
房客談
—— 論 《 七十三家半房客 》 · 006
渾不似舊家園
—— 也談話劇 《 櫻桃園 》 · 011
李宇梁五部曲 · 014
《 金池塘 》,觀眾說: “ 真實!” · 019
別開生面,精彩異常
—— 談 《 魯鎮(zhèn)往事 》 · 023
千頭萬緒的思鄉(xiāng)史
—— 話劇一寶 《 寶島一村 》 · 027
“ 賣旗” 有來歷
——看話劇 《 天下第一樓 》 · 034
彩結(jié)欄檻 竹構(gòu)樓臺
——談媽閣廟大戲棚 · 037
“ 大三巴” 的四百年戲緣
——澳門戲劇略論 · 040
澳門戲劇的一個特點
——中西交融 · 052
看人藝的戲,看角兒 · 062
“ 龍?zhí)状髱煛秉S宗洛 · 070
說說連德枝 · 073
談《 唐明皇與楊貴妃 》· 076
漫說《 貍貓換太子 》· 079
我看京劇《 駱駝祥子 》· 083
再談京劇《 駱駝祥子 》· 089
關戲前輩 · 098
《 醉酒 》瑣談 · 107
窩頭 · 戲曲 · 119
一個京劇觀眾對昆劇的一點思考 · 122
昆劇珍品
—— 《 班昭 》 · 129
昆曲經(jīng)典
—— 《 桃花扇 》 · 133
為情而死 · 因情復生
——談 《 牡丹亭 》, 說 “青春版” · 138
創(chuàng)新的珍珠
——黃梅戲 《 紅樓夢 》 · 146
漫談“ 錢惠麗的賈寶玉” · 152
茅威濤的扇子 · 155
漫話越劇《 孔乙己 》· 159
四川作家 · 四川故事 · 四川作家 · 四川新戲 · 168
西門紅樓看《 爛柯山 》· 172
春草堂聽曲 · 176
揚州評話 · 皮五辣子 · 181
燕趙之旅開鑼戲 · 186
別樣雷雨
——說說評彈 《 雷雨 》 的改編 · 189
《 藝壇 》談 · 195
《 曹禺訪談錄 》序 · 200
新語舊事 世態(tài)物情
——讀黃德鴻新著 《 澳門新語 》 · 204
以“ 味”喻樂
——談 《 豉味縈牽四十年 》 · 207
重提《 舊話 》懷念癲三 · 211
漫說“ 從容” · 218
戲外談戲
—— 在 “中國戲曲藝術(shù)傳承與發(fā)展——北京論壇” 上的發(fā)言 · 227
從“ 兩下鍋”看京昆關系 · 235
昆丑戲兩題 · 252
昆曲 · 徽劇 · 京劇 · 261
閩南語系的地方劇種
——學戲筆記 · 280
“ 先振興武戲”析
——在 “第六屆羊城國際粵劇節(jié)學術(shù)研討會” 上的發(fā)言 · 294
已過才追問 相看是故人
——談馬明捷和他的 《 戲曲文集 》 · 302
后記:關于這本 《 相看是故人 》 · 310
辮子的誘惑 細節(jié)的魅力
愛情是文學藝術(shù)中的“永恒的主題”,一代代描寫愛情的文藝作品中長期形成的幾種情節(jié)模式也隨著“永恒的主題”“永恒”著。其中一種:男女主人公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相遇,彼此有了深刻的印象、好感,萌生愛情,雙方家長族人反對,情人之間感情急劇發(fā)展,與家族矛盾激化,男女主人公出走或被逐出家門,然后是歷盡艱難困苦……最后結(jié)局兩種:悲劇的或者大團圓的。電影《 大辮子的誘惑 》便屬于這種,結(jié)局大團圓。
模式,有它生活真實的基礎和存在的合理性,不一定非打破不可。許多優(yōu)秀的描寫愛情的文藝作品,恰恰是在模式的局限中取得自由;在這種早已被人重復過的故事母體中,尋找與新時代的新對應,發(fā)掘具有“別具一格”意義的“生活內(nèi)容”,用富有特征性的細節(jié)塑造出不同以往、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來的。要求具有直觀藝術(shù)真實的電影尤其如此。蘇聯(lián)導演普多夫金曾說:“最偉大的藝術(shù)家,那些電影感最敏銳的行家,都用細節(jié)來深化自己的作品。只有銀幕上不是一般的,一目了然的粗線條,而是出現(xiàn)比較深刻含蓄的細節(jié)。電影才能高度地把其外在表現(xiàn)威力表現(xiàn)出來!
電影《 大辮子的誘惑 》正是如此。雖然它沒有跳出前面提到的那種愛情故事情節(jié)模式,但它卻用重疊豐富有特征性的細節(jié),塑造出一對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講述了一個不同一般的動人故事,并通過描述人物活動環(huán)境的景物細節(jié)構(gòu)成了整部影片明顯的地域色彩。
談細節(jié)當然首先要談那條充滿誘惑的大辮子。女主人公阿玲跟男主人公阿托欣多和觀眾的一個照面是在元宵舞獅戛然而止掀去獅形露出本來面目的那一剎,觀眾驚異地發(fā)現(xiàn),剛才那靈活矯健、跳躍翻騰的舞獅者竟是一位天真純樸毫無矯飾的少女,意想不到,突如其來的驚詫,那條烏黑油亮的辮子便印進觀眾腦海中去了。這個出場亮相便不一般。
印象總是由表及里的。隨著劇情發(fā)展編導演員并沒停留在這條辮子的外在美上,而是“揪”住這條辮子揭示人物性格的內(nèi)在美:阿玲握著辮子對阿托欣多說:“如果有一天你不要我了,我就剪掉它!”表示了這個中國少女的率真爽直的可愛性格;阿托帶她去看電影,看到怪“那個”的鏡頭時,她不看,捂著眼睛不是用手,而是用辮子,憨態(tài)可掬,性格中天真純樸的一面一下子就展示出來了。在貧困中又因文化差異產(chǎn)生的沖突使兩人分開,阿玲再次尋找阿托,找不到時,她失望了,認為阿托真的只是“玩玩”,“不要我了”,在怨尤委屈情緒支配下要賣掉辮子,可當那金牙婆子舉起剪刀剛要剪下去的時候,她忽然改變主意,不賣了,因為“我男人喜歡它”!表現(xiàn)了阿玲對愛情的堅貞。
拍得很美的一場戲是阿玲與阿托欣多二次相見的那場。阿托在遍尋阿玲不見的焦慮中,突然發(fā)現(xiàn)背著陽光走來一個人,他看不清走來的這人的面目,用手擋著刺眼的陽光,滿面迷茫。
阿玲從阿托錯愕的神情中,意識到阿托沒看清自己,她眼含淚水凄楚地一笑,默默地把垂在腦后的辮子捋到了胸前,于是,阿托看見了辮子……可惜的是導演沒有繼續(xù)在辮子上“做文章”,接下來用二人擁抱、熱吻這個極普通的處理方法割斷了阿托欣多對辮子的關注。這段沒有對白的戲?qū)庫o演得深刻含蓄十分感人。
一個含蓄的細節(jié)比用一大堆語言所傳達的內(nèi)容豐富得多。而且拜這種“含虛而蓄實”的細節(jié)里所蘊涵的內(nèi)容不盡是語言能表達清楚的。比如,阿托欣多在擺脫魯格萊西亞酒醉糾纏之后,夜入阿玲閨房那段戲,解除阿玲胸圍那個細節(jié)就很有特色:阿玲不停地旋轉(zhuǎn)著,在令人目眩的旋轉(zhuǎn)中,很長很長的胸圍一匝匝脫落下來。這,顯然很夸張,但觀眾并不覺得不真實。反而從這個細節(jié)中感受到這一異國情侶在愛的高潮中是如何不顧一切解脫束縛,追求人間真情!也正因為這個夸張又稍含隱喻的細節(jié),帶給了觀眾一些思索,其后的幾組“寫實”的纏纏綿綿的鏡頭就顯得多余而乏味了。
構(gòu)成這部電影獨特性細節(jié)還有兩件東西:扁擔和鞋。一條女主人公勞動工具的扁擔,編導卻用它為阿玲設計了個“兩打”。阿玲第一次掄起扁擔打的是阿托欣多,她認為這“鬼仔”對她只是想玩玩,她要教訓他!這一打打出了這個中國姑娘的志氣。第二次掄起扁擔打的是來捉阿托的雀仔園村民,因為“他( 阿托 )是我男人”!這一打打出了這個中國姑娘敢恨敢愛的倔強。
鞋,阿托欣多曾因為阿玲打光腳不穿鞋而感到不快,在困苦的生活中又責難阿玲:“飯菜一點味都沒有!薄澳悴荒軐W做西餐?”“吃飯時打嗝兒不禮貌!鄙踔烈⒘帷安灰ヌ羲保≡趲捉(jīng)磨難之后,他深深感到阿玲真摯的愛時竟也跟著阿玲毫不猶豫地脫掉皮鞋……正是“鞋”構(gòu)成的前后對應的細節(jié),使阿托欣多這個異國富家子擯棄禮俗偏見、觀念轉(zhuǎn)變的過程才可信。當他比手畫腳唱起粵曲“高飛上蓬萊”時,觀眾哄笑著接受了他。
這部電影還能看到這樣一個特點:就是利用細節(jié)迅速而準確地把握陪襯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調(diào)整這種人物在總體氣氛中的位置。試舉兩例:比如用來從反面襯托阿托欣多的那個弗洛雷修,他慫恿阿托將阿玲弄到手“再把她推向痛苦的深淵”。
阿托十分鄙視他,從說他“專撿面包渣”到“撿到一大塊面包渣”——和有錢寡婦魯格萊西亞結(jié)婚,這個勢利小人從傍友到擠進上流社會的過程,只幾組鏡頭就完成了。觀眾可能不記得弗洛雷修這個名字,可記得那個“撿面包渣”的家伙。
另一例:阿菊婆臨終前交給阿托一個繡花荷包,鏡頭下是荷包里的一幀剪紙,一中一葡一男一女的頭像,接下來的一個鏡頭便是阿托欣多的父親背著大海走來。前后兩個鏡頭既可展現(xiàn)阿菊婆與阿托父親過往的一段歷史,又向觀眾解釋了阿菊婆將阿玲逐出雀仔園的真正原因——她實在不想自己慘痛的經(jīng)歷再重復在養(yǎng)女阿玲的身上。
迅速、準確也得有個“前鋪后墊”的過程,那位幫助阿托欣多擺脫困境的朋友包德麥諾的出現(xiàn),就由于缺少必要而簡練的鋪墊使觀眾覺得他出現(xiàn)得太突然,有點“救星從天降”的味道。
在這里,我是把人物活動環(huán)境也當成影片細節(jié)來看待的。顯然,好多場景是澳門實地拍攝的,這些景物一上鏡頭比原來實物還美,但美中也有不足,那就是可能怕周圍近代建筑物攝入鏡頭,所以用的都是中、近景,畫面塞得過滿。倒是阿托第一次約會阿玲,在棧橋上等了一晚,第二天早晨晨曦微明,煙霧迷茫,阿托睡在棧橋上那個畫面,留給觀眾思考的余地廣闊些。
最后,談一點兒細節(jié)真實性的問題,隨便舉個例子:阿玲要生產(chǎn),她叫阿托去找阿菊婆,阿托叫阿玲去醫(yī)院,阿玲說:“我不去,那是妓女和壞女人去的地方!”編導給主人公阿玲這樣一句臺詞,無意間強調(diào)了阿玲的愚昧無知,引起觀眾哄笑,還能有別的作用嗎?其實阿玲不去醫(yī)院的真正原因是她始終懷念阿菊婆,不忘撫養(yǎng)之恩;而且阿菊婆曾許諾過給她接生,她的用心是祈求阿菊婆的原諒。編導正可以從這母女關系上深化人物,何必給阿玲那樣一句臺詞?
由這個細節(jié)我不由得聯(lián)想到影片中描述的雀仔園,到1931年雀仔園還是個“氏族”社會嗎?還是個群居的部落嗎?與白皮膚、黃頭發(fā)的人交往便是犯了“老規(guī)矩”( 族規(guī)?家規(guī)? )就要逐出雀仔園;對逃婚女子施以跪竹扦、鞭笞這種酷刑,一個開神香作坊、替人算命、接生、看風水的老婆婆怎會有恁大權(quán)力?說老實話,雀仔園封閉、愚昧到影片描繪的這種程度我是不大相信的。雀仔園真的像那個“專撿面包渣”的弗洛雷修所說的:“那是個被文明遺忘了的地方”?
這得問問老澳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