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師談當代問題》叢書將星云大師近年來,弘法五大洲于各地,針對不同領域的社會人士所作的講演、座談,結集成冊,提供大眾參酌,從中讀出應對現(xiàn)實人生之道。《星云大師談當代問題3:心安諸事安》輯錄八篇座談紀實,從如何看待安樂死、臨終關懷、身心疾病等,為我們指出一條“希望之路”。大師的開示,均針對人們的現(xiàn)實困境與心靈需求提出建設性的見解,并給與療愈,繼而啟發(fā)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當今社會迅速發(fā)展,問題千變萬化,而這所有問題,均與“人”有關。如何活得豁達清明,如何解脫煩惱困惑,星云大師智慧開示,提出解決現(xiàn)實人生之道。本叢書收錄星云大師于五大洲弘法的精華內容,篇篇針對人的現(xiàn)實困境與心靈需求提出建設性見解,精辟智慧,風趣幽默,既發(fā)人深省,又為人喜聞樂見。
星云大師,1927年生,江蘇江都人,為禪門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49年赴臺,1967年開創(chuàng)佛光山,致力推動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業(yè),先后在世界各地創(chuàng)設200余所寺院道場,以及18所美術館、26所圖書館、12所書局、5所大學、50余所中華學校和16所佛教叢林學院等。
大師于1977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1997年出版《中國佛教白話經典寶藏》,1997年創(chuàng)立人間衛(wèi)視,2000年創(chuàng)辦佛教第一份日報《人間福報》,2001年將《普門》雜志轉型為《普門學報》論文雙月刊,同時成立“法藏文庫”,輯成《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中國佛教文化論叢》各100冊等。
星云大師著作等身,著有《釋迦牟尼佛傳》《星云大師講演集》《佛光教科書》《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間》《人間佛教的戒定慧》等,并譯成英、德、日、韓、西、葡等十余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星云大師談當代問題3:心安諸事安》
生死關懷探討
第一講 佛教對安樂死的看法
第二講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第三講 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
第四講 佛教對宇宙人生的看法
第五講 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
第六講 佛教對喪葬習俗的看法
第七講 佛教對民間信仰的看法
第八講 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附叢書第一、三冊目錄:
《星云大師談當代問題1:心寬天地寬》
社會議題探討 《星云大師談當代問題3:心安諸事安》
生死關懷探討
第一講 佛教對安樂死的看法
第二講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第三講 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
第四講 佛教對宇宙人生的看法
第五講 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
第六講 佛教對喪葬習俗的看法
第七講 佛教對民間信仰的看法
第八講 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附叢書第一、三冊目錄:
《星云大師談當代問題1:心寬天地寬》
社會議題探討
第一講 佛教對環(huán)保問題的看法
第二講 佛教對倫理問題的看法
第三講 佛教對社會問題的看法
第四講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第五講 佛教對經濟問題的看法
第六講 佛教對政治人權的看法
第七講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第八講 佛教對戰(zhàn)爭與和平的看法
《星云大師談當代問題2:心凈國土凈》
族群倫理探討
第一講 佛教對族群問題的看法
第二講 佛教對宗教之間的看法
第三講 佛教對人生命運的看法
第四講 佛教對家庭問題的看法
第五講 佛教對青少年教育的看法
第六講 佛教對應用管理的看法
第七講 佛教對殺生問題的看法
第八講 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醫(yī)學研究以動物來實驗,是否殺生?請問大師對此有什么看法?
星云大師:醫(yī)學上以動物做實驗,目的是為了救天下的蒼生,所謂“死有重于泰山,有輕如鴻毛”,死的價值不一樣。醫(yī)生從事醫(yī)學研究,目標遠大,因此實在可以不拘小節(jié)。再說,以人為本的佛教,諸如殺生這許多問題,只有功過上的輕重比較,但也不是絕對的。佛陀過去世做商隊首領時“殺一救百”,此即說明佛教戒律不但是行善,更重視積極的救人。尤其佛法有“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既有世間法,就不能不顧及社會人生的實際生活,否則與生活脫節(jié)的佛教,如何為人所需要?
在臺灣有個小島叫小琉球,上面住了一萬多人。島上有個佛光會分會,由一名校長擔任分會的會長。有一次我前去訪問,會長提出一個問題,他說:“我們這個島上的居民,大部分都是以捕魚為業(yè),這與佛教的‘不殺生’是相抵觸的,但是如果要大家不殺生,我們會連飯都沒得吃,所以在這里要推動佛教很難。”
我說:“佛教雖然講不殺生,但殺生還是有輕重之分。尤其殺生有‘殺行’與‘殺心’的分別。你們捕魚,是為了維持生活,并沒有殺的意念,就等于人死后舉行火葬;一把火,不但把尸體上的寄生蟲燒死了,甚至連木柴里的寄生蟲也都燒死了。但我們沒有殺的意思,也就是沒有殺的心,如此縱有罪過也會比較輕,而且通過懺悔,還是可以得救的!
總之,從事醫(yī)療工作的醫(yī)生,隨便替病人打一針,都會殺死很多的細菌。但是,你們本意是為了救人,是大慈大悲的行為,不是殺生。
臺南市有個壞人,連續(xù)殺了七個人,法院判處死刑要槍斃他。但因臺灣多年沒有施行死刑,所以監(jiān)獄里沒有人敢去執(zhí)行槍斃,只好從臺北“國防部”請了四位憲兵來執(zhí)行。這些執(zhí)行槍斃的憲兵有罪過嗎?沒有罪過,因為他們是在執(zhí)法,而不是殺生;執(zhí)著不殺生,反成了法執(zhí)。所以在醫(yī)療上,戒律應該從多方面去考察。
◆佛教對器官捐贈有什么看法?
星云大師:器官捐贈是資源的再利用,是生命的延續(xù),也是同體共生的體現(xiàn)。佛教認為,身體不是“我”的,身體乃四大假合而有,就如旅店般供我們的神識今生暫時居住而已。
有一段寓言說:有一個旅行的人,錯過了住宿的旅店,就在荒郊野外的土地廟歇息。哪知半夜三更里忽然有一名小鬼背著一個死尸進來。旅人大驚:“我遇到鬼了!”就在此時,忽然又見一個大鬼進來,指著小鬼說:“你把我的尸體背來,為何?”小鬼說:“這是我的,怎么說是你的!”兩人爭論不休,旅人驚恐觳觫。小鬼窺見:“喲,神桌下還住了一個人!”隨即說道:“出來,出來,不要怕,請你為我們做個見證,這個死尸究竟是誰的?”旅人心想:看來今天是難逃一劫了,不過既然橫豎會死,不如就說句真話吧!于是說:“這個尸體是小鬼的!”大鬼一聽,勃然大怒,立刻上前把旅人的左手折斷,兩口、三口吃進肚子里。小鬼一看,這個人是為了幫我,我豈能坐視不管?于是即刻從尸體上扳下左手幫旅人接上。大鬼仍然生氣,再把旅人的右手三口、兩口吃完,小鬼又將死尸的右手接回旅人的身上。總之,大鬼吃了旅人的手,小鬼就從尸體接回手;大鬼吃了旅人的腳,小鬼就從尸體接回腳。一陣惡作劇之后,二鬼呼嘯而去,留下旅人茫然自問:“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