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話故事集》選收安徒生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童話,代表了他童話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風格。
出版說明人民文學出版社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建社之初即致力于外國文學名著出版,延請國內(nèi)一流學者研究論證選題,翻譯更是優(yōu)選專長譯者擔綱,先后出版了“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世界文學名著文庫”“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名著名譯插圖本”等大型叢書和外國著名作家的文集、選集等,這些作品得到了幾代讀者的喜愛。為滿足讀者的閱讀與收藏需求,我們優(yōu)中選精,推出精裝本“名著名譯叢書”,收入膾炙人口的外國文學杰作。豐子愷、朱生豪、冰心、楊絳等翻譯家優(yōu)美傳神的譯文,更為這些不朽之作增添了色彩。多數(shù)作品配有精美原版插圖。希望這套書能成為中國家庭的必備藏書。為方便廣大讀者,出版社還為本叢書精心錄制了朗讀版。本叢書將分輯陸續(xù)出版,先期推出六十種。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1月
前言
我最初接觸到丹麥作家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的童話,是在三十年代初期我學習英文的時候。那時學英文是用英國出版的課本,里面選有安徒生
前言
我最初接觸到丹麥作家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的童話,是在三十年代初期我學習英文的時候。那時學英文是用英國出版的課本,里面選有安徒生的童話。我記得那時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野天鵝》。童話中的主人公艾麗莎,為了救助她幾位被巫婆皇后坑害了的哥哥所表現(xiàn)出的決心、毅力和勇氣,深深地感動了我。后來我在世界語中又讀到了更多的安徒生的童話。原來世界語的創(chuàng)造者柴門霍夫,為了使他的語言成為文學語言,從而奠定它的牢固基礎(chǔ),親自譯了許多世界名著,如將《圣經(jīng)》和歌德、普希金、果戈理、海涅、莎士比亞等人的作品譯成世界語,其中也包括他從德文轉(zhuǎn)譯的安徒生童話全集——即當時他所能收集到的篇章!逗5呐畠骸愤@篇故事,更觸動了我的心。我一直忘不了“小人魚”的生動形象和她在愛情上所遭到的悲慘結(jié)局。
中國抗戰(zhàn)期間,我生活倥傯,再也沒有機會,也沒有心情讀這些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我在英國戰(zhàn)時宣傳部工作,向英國人民宣傳中國的抗戰(zhàn)事跡,以配合英國準備開辟歐洲大陸第二戰(zhàn)場的國內(nèi)動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我去劍橋大學英王學院研究西方文學,生活變得意外地安靜起來——安靜得使我不時有點寂寞之感。在這種情況下,我又不時翻閱起安徒生的童話來——特別是在夜間感到疲勞的時候。這些童話是最好的排遣,也是一種提神劑,因為我一進入童話人物的生活和感情中去,我的感情也就立時活躍起來了。由此安徒生的國家和人民也引起了我的興趣。一九四六年以后,戰(zhàn)時一度消沉的劍橋大學又變得生氣勃勃起來,因為許多從服兵役中復(fù)員的大學生又回到了學校,外國的留學生和學者來到大學的也不少。我在他們中間結(jié)識了一些北歐的知識分子,他們在寒暑假期間常常邀請我去他們的國家度假。從一九四七年開始,幾乎每個寒暑假我都去瑞典或丹麥,住在他們的家中。丹麥我去的次數(shù)最多,有兩個家庭幾乎把我看做是他們中的成員。一九八八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授予我“丹麥國旗勛章”時,我又應(yīng)丹麥文化部的邀請同老伴去訪問了丹麥三個星期。我四十年前的朋友都已成了祖父或祖母,但我們久別重逢,青年時代的感情不僅沒有衰退,反而變得更為熾熱。
當年住在丹麥,參與丹麥的家庭生活,自然要看每天的丹麥報紙。我得學丹麥文——為了同一目的我也學了瑞典文。逐漸我也通過丹麥文讀了一些安徒生的童話。我發(fā)現(xiàn)我過去通過英文或法文所讀的那些童話,不少與原作大相徑庭。首先,那些英、法文的譯者,可能為了適應(yīng)本國圖書市場的需要,常常在譯文中作些刪節(jié)或改寫。有的改寫對原作的損害——甚至歪曲——相當可觀。至于我在丹麥文原作中所新發(fā)現(xiàn)的濃厚詩情和幽默以及簡潔、樸素的文體,那些譯文幾乎完全沒有表達出來。很明顯,有些譯者只是把這些童話當作有趣的兒童故事,而未意識到這些作品是詩,是充滿了哲理、人道主義精神和愛的偉大的文學名著。于是我便感到手癢,想把這些作品根據(jù)我自己的理解譯成中文——直接從丹麥文譯成中文。我在劍橋,有空閑的時候就開始做這件工作。這成了我在日常研究工作中的最好的精神調(diào)節(jié)劑。
當初我并沒有想到要發(fā)表這些譯文。翻譯本身是一種語言的訓練,是對作品及其作者深入理解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痛苦,也有愉快。如何把一種語言轉(zhuǎn)化成為另一種語言,而在這另一種語言中又使原作的思想、感情、風格,甚至行文的節(jié)奏,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是一項極為艱苦的工作。但這項工作完成后,心情上總是無例外地感到一陣輕松,因為許多難點克服了。當然,成果是否盡如人意,那是另一回事。但如果拋開原作,只是讀讀自己的譯文,而覺得其中有點味道,那就不僅是“輕松”,而是“快感”了。我翻譯這些童話的時候,在某種意義上講,當時也有追求這種快感的因素。我說這是我在大學研究工作中的一種調(diào)節(jié)劑,就是這個意思。情況既然如此,我當然沒有什么翻譯計劃,只是在有空時把我最欣賞的作品譯出來。
在歐洲住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以后,特別是在那寧靜的大學城劍橋一口氣住了五年以后,我的視野、感覺,甚至心態(tài),也就慢慢適應(yīng)了那里的氣氛——大概也不得不如此。回國后,遍地都是人,城市不論大小,總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去我從沒有意識到,我們是這樣一個龐然大國,擁有這么多人口。這自然也使我聯(lián)想到,延續(xù)、甚至在不斷擴大的我們下一代的孩子,其數(shù)目自然也是龐大無比。對于這些幼小的公民,我們對他們做了一些什么事?這又使我聯(lián)想到我在西歐所見到的情景,那里每逢圣誕節(jié),所有的書店,不論大小,總要擺出許多豐富多彩的兒童讀物,供成年人選購,贈送給他們的兒童,作為禮物。倫敦《泰晤士報》的文學增刊,每個季度還要出一期兒童讀物專號,評介新出的兒童書籍。這說明他們對兒童的重視,從而也是對他們的讀物的重視。那專號一般約有二十萬字的篇幅,這也說明他們所出版的兒童讀物之多。兒童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未來,對他們的成長和培育的重視,應(yīng)該說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
但是在我們中間,情況卻不盡如此。我們當然也重視他們,但角度卻不盡相同。“重視”他們是為了“傳宗接代”和“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因此女性兒童就沒有被放在心上。這種“重視”有它的歷史根源,是長期封建農(nóng)業(yè)社會的產(chǎn)物。那時父母對兒童最高的培養(yǎng),也只不過是希望他們成為封建社會的衛(wèi)道士,最后——也是最大愿望——當上官,“光宗耀祖”,達到最高級的“積谷防饑”的目的。因此兒童發(fā)蒙不久,能認識幾個字,就得背誦《四書》、《五經(jīng)》——我小時候在私塾所受的教育就是如此。至于我們現(xiàn)在所理解的“兒童文學”,即民間故事、神話、童話和科學幻想故事等,那時都被認為是離經(jīng)叛道的東西,都在禁止之列。中國的歷史悠久,本來有很豐富的、由民間創(chuàng)造的兒童文學,但是中國沒有出現(xiàn)像德國格林兄弟那樣的學者和像法國貝洛爾那樣的作家,把它們記載下來或再創(chuàng)造,把它們轉(zhuǎn)化成為我們的兒童文學遺產(chǎn)。我們的那些民間故事和童話,自生自滅,大都失傳了。
我們現(xiàn)在開始從新的角度重視我們的兒童和對他們的培養(yǎng),開始有了專業(yè)的兒童書籍出版社,甚至專業(yè)兒童文學作家,出版了大量創(chuàng)作和翻譯的兒童文學讀物,但數(shù)量和品種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與此相應(yīng)產(chǎn)生的一個問題,是提高我們兒童讀物的質(zhì)量。由于我們沒有太多厚實的、用文學創(chuàng)作的兒童文學傳統(tǒng)和遺產(chǎn),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家也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也有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和借鑒外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的必要。由此我自然就想起了安徒生。他的童話是世界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重要遺產(chǎn)之一。我們沒有理由不向他借鑒。因此把他的全部童話移植過來,轉(zhuǎn)化成為我們的兒童文學財富以豐富我們的兒童文學讀物,并為我們的兒童文學作家提供一份重要的參考,也成為必要。我就是這樣決定有計劃地把他的全部童話作品譯完,在我國分冊出版。
這些分冊很快就在少年兒童和成年人中得到廣泛的歡迎。我們有許多兒童文學作家,果然也把這些童話當作世界文學名著,認真研讀,作為借鑒,并且鼓勵我不斷改進譯文質(zhì)量,使它在中文中也成為名著。我開始意識到作為譯者的責任重大,在分冊出齊后,我決心把譯文從頭到尾仔細修訂,事實上等于是重譯,最后匯集成為全集,補進過去不曾發(fā)表過的新發(fā)現(xiàn)的篇章。我修訂所根據(jù)的本子是安徒生博物館(在安徒生的故鄉(xiāng)奧登塞市,由安徒生兒時的故居擴建而成的)所出版的一九四九年版的全集本。這個版本是當時安徒生博物館的館長斯汶·拉爾生(Svend。蹋幔颍螅铮睿┚幍,參考了過去許多已有的丹麥文版本,包括博物館里所保存的安徒生的手稿。這應(yīng)該說是最可靠的權(quán)威性的版本了。我希望根據(jù)這個版本所作出的譯文能反映出安徒生原作的真實面貌。
但除了版本以外,安徒生原作的真實面貌的實質(zhì)是什么呢?翻譯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既然如此,它就不能只限于對原手稿、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的考據(jù)和推敲,從而在文字上“精確”地表現(xiàn)出原作字面上的意義。如果這樣做,那只是把一種文學機械地移植到另一種文學的生硬過程——過去的所謂“直譯”大概就是這種過程的具體表現(xiàn)吧。也許對數(shù)學論文和機械說明書人們可以這樣做,但即使這樣做,也還得具有嚴復(fù)所提出的翻譯三個標準中的兩個標準,即“信”和“達”。文字翻譯則還必須滿足第三個條件:“雅”。但這三個標準也還不過是“文字”的標準。額外我還想應(yīng)該加一個“文學”的標準。上面我提到過,安徒生是詩人、哲學家、民主主義者和對那些推動人類進步作出過貢獻的科學家、政治家、文化人和戰(zhàn)士的崇拜者。因此他的童話作品,也像世界許多其他的名著一樣,也是詩、哲學和政治思想的結(jié)晶,雖然這些作品是“為講給孩子們聽”而寫的——其實這些作品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喜歡讀,特別是老年人,生活閱歷深,最能從中體會出“人生的真諦”,但對這種“真諦”的實質(zhì),并非人人都是“英雄所見略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和理解。其所以“不同”,也就是各人的生活經(jīng)歷、文化水準和政治及哲學素養(yǎng)的差異。我對安徒生的童話的實質(zhì)的理解,就是憑我在各方面的“素養(yǎng)”的一種表現(xiàn)。我的譯文的所謂“風格”就為我的這種理解所制約。因此這里面有很大的個人主觀成分。盡管我在翻譯時逐字逐句緊摳原義,但當我把它們轉(zhuǎn)變成為中文的“文章”時,我個人的“文字風格”就發(fā)生作用了。我所選擇的詞匯及通過它們我所希望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和所掀起的感情沖動,就帶有很深的個人色彩——所謂“文如其人”,在這里也露出了它的馬腳。但有一點認識,我是堅持的,即安徒生的童話是詩,因此我希望我的譯文也能具有“詩”的效果——是否達到了這個愿望,那當然只能由讀者去判斷了。
安徒生的童話之所以“詩”的氣氛濃厚,除了他個人的氣質(zhì)外,還有另一個個人因素。在他以前,大多數(shù)的作家所寫的童話基本上都是民間故事的復(fù)述。如上述的童話中的經(jīng)典作家——格林兄弟和貝洛爾就是這樣。安徒生早期有極少數(shù)的童話,也帶有民間故事的痕跡,如《打火匣》,但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汲取素材,再注入他個人的想象和哲學觀點——也可以說是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他的這種新發(fā)展就大大地開闊了童話創(chuàng)作的領(lǐng)域,把這種創(chuàng)作提高到與其他文學創(chuàng)作同樣的深度和廣度,使童話也成為文學中的一個同樣重要的品種,F(xiàn)在全世界的童話作家差不多都是沿著他開創(chuàng)的這條道路而創(chuàng)作的。在這個意義上講,安徒生可以說是現(xiàn)代童話創(chuàng)作的奠基人。
作為文學作品,安徒生的童話在世界各種文字的譯本,恐怕是僅次于《圣經(jīng)》——在有些文字中還出現(xiàn)了好幾種、甚至幾十種不同的譯本,如在英文中;谇懊嬲f過的有關(guān)翻譯的一些因素,有的譯本站住了,流傳了下來;有的譯本經(jīng)過時間的考驗已經(jīng)自動消亡。這是“翻譯”與“創(chuàng)作”不同的地方。我們很難說,一種翻譯,不管它的質(zhì)量怎么好都可以成為永恒的東西。因此新的翻譯總在不斷地出現(xiàn)。但有些譯文,如果它們真的具有獨特的優(yōu)點,也可以作為一定歷史時期或一個文學時代的成就而永垂不朽,成為世界古典名著,如施勒格爾(1767—1845)所譯的莎士比亞。我的這種譯文當然也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將來也許會被時間所淘汰。不過在目前,根據(jù)哥本哈根大學東亞研究所的所長、漢學家埃格羅教授在“丹麥、挪威、瑞典東方學會”出版的《東方世界》一九六一年第十四卷一、二期合刊上所寫的有關(guān)我的中譯本的評論,他認為這個譯本可以與美國珍·赫叔爾特女士譯的《安徒生童話全集》譯本并列,是“當今世界上的兩個最好的譯本”。正因為如此,丹麥的跨國公司寶隆洋行特從中文的全集中選出一本《安徒生童話選》于一九七九年出版(以后又陸續(xù)重版過),作為非賣品,贈給與該公司有聯(lián)系的海外華文機構(gòu)和讀者。安徒生博物館附屬的弗倫斯德出版社也與哥本哈根的漢斯·萊澤爾出版社從中譯文中選出的一本《安徒生童話選》,聯(lián)合在丹麥出版。丹麥當然不會有多少讀者購買這樣一個中文選本。但作為文獻,安徒生博物館還是認為有必要在丹麥出版這樣一本書。
這是一種重視嚴肅文學翻譯的友好姿態(tài),也是對我作為一個譯者的鼓勵。我在精力所及的范圍內(nèi)也得作出努力,不斷改進譯文質(zhì)量。一九七八年和一九八五年我又對照原文將譯文兩次分別作了些修訂。今天出版的這個集子就是從修訂新版中選出的,內(nèi)容包括安徒生各個時期(青年、中年和老年)、各種題材和各種風格的代表作,但所選的篇名沒有按照“時期”分類或分組,而是把它們交叉并列,為的是使讀者的欣賞不致局限在一個框框之內(nèi),而有所變化。但在每篇作品之后我都在括號中注明發(fā)表的年代,使讀者可以了解安徒生在各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思想、風格和感情的變化。
葉君健
一九九○年三月十八日
海的女兒
在海的遠處,水是那么藍,像最美麗的矢車菊花瓣,同時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錨鏈都達不到底。要想從海底一直達到水面,必須有許多許多教堂尖塔一個接著一個地連起來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這下面。
不過人們千萬不要以為那兒只是一片鋪滿了白沙的海底。不是的,那兒生長著最奇異的樹木和植物。它們的枝丫和葉子是那么柔軟,只要水輕微地流動一下,它們就搖動起來,好像它們是活著的東西。所有的大小魚兒在這些枝子中間游來游去,像是天空的飛鳥。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宮殿所在的處所。它的墻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頂?shù)母叽白邮怯米盍恋溺曜龀傻模徊贿^屋頂上卻鋪著黑色的蚌殼,它們隨著水的流動可以自動地開合。這是怪好看的,因為每一顆蚌殼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隨便哪一顆珍珠都可以成為皇后帽子上最主要的裝飾品。
住在那底下的海王已經(jīng)做了好多年的鰥夫,但是他有老母親為他管理家務(wù)。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可是對于自己高貴的出身總是感到不可一世,因此她的尾巴上老戴著一打的牡蠣——其余的顯貴只能每人戴上半打。除此以外,她是值得大大的稱贊的,特別是因為她非常愛那些小小的海公主——她的一些孫女。她們是六個美麗的孩子,而她們之中,那個頂小的要算是最美麗的了。她的皮膚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藍色的,像最深的湖水。不過,跟其他的公主一樣,她沒有腿;她身體的下部是一條魚尾。
她們可以把整個漫長的日子花費在皇宮里,在墻上生有鮮花的大廳里。那些琥珀鑲的大窗子是開著的,魚兒向著她們游來,正如我們打開窗子的時候,燕子會飛進來一樣。不過魚兒一直游向這些小小的公主,在她們的手里找東西吃,讓她們來撫摸自己。
宮殿外面有一個很大的花園,里邊生長著許多火紅和深藍色的樹木;樹上的果子亮得像黃金,花朵開得像焚燒著的火,花枝和葉子在不停地搖動。地上全是最細的沙子,但是藍得像硫磺發(fā)出的光焰。在那兒,處處都閃著一種奇異的、藍色的光彩。你很容易以為你是高高地在空中而不是在海底,你的頭上和腳下全是一片藍天。當海是非常沉靜的時候,你可瞥見太陽:它像一朵紫色的花,從它的花萼里射出各種色彩的光。
在花園里,每一位小公主有自己的一小塊地方,在那上面她可以隨意栽種。有的把自己的花壇布置得像一條鯨魚;有的覺得最好把自己的花壇布置得像一個小人魚?墒亲钅暧椎哪俏粎s把自己的花壇布置得圓圓的,像一輪太陽,同時她也只種像太陽一樣紅的花朵。她是一個古怪的孩子,不大愛講話,總是靜靜地在想什么東西。當別的姊妹們用她們從沉船里所獲得的最奇異的東西來裝飾她們的花園的時候,她除了像高空的太陽一樣艷紅的花朵以外,只愿意有一個美麗的大理石像。這石像代表一個美麗的男子;它是用一塊潔白的石頭雕出來的,跟一條遭難的船一同沉到海底。她在這石像旁邊種了一株像玫瑰花那樣紅的垂柳。這樹長得非常茂盛。它新鮮的枝葉垂向這個石像,一直垂到那藍色的沙底。它的倒影帶有一種紫藍的色調(diào)。像它的枝條一樣,這影子也從不靜止:樹根和樹頂看起來好像在做著互相親吻的游戲。
她最大的愉快是聽些關(guān)于上面人類世界的故事。她的老祖母不得不把自己所有一切關(guān)于船只和城市、人類和動物的知識講給她聽。特別使她感到美好的一件事情是:地上的花兒能散發(fā)出香氣來,而海底上的花兒卻不能;地上的森林是綠色的,而且人們所看到的在樹枝間游來游去的魚兒會唱得那么清脆和好聽,叫人感到愉快。老祖母所說的“魚兒”事實上就是小鳥,但是假如她不這樣講的話,小公主就聽不懂她的故事了,因為她還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只小鳥。
“等你滿了十五歲的時候,”老祖母說,“我就準許你浮到海面上去。那時你可以坐在月光底下的石頭上面,看巨大的船只在你身邊駛過去。你也可以看到樹林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