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字典,作者為東漢許慎。該書首創(chuàng)部首編排法,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目前流傳最廣的中文必借工具書之一。該書對研究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和古史學作用極大。在清代,研究《說文》成為專門的學問,給它作注的大家就有數十家。
一《說文解字》——我國第一部字典
二 《說文解字》的深刻了解
三 《說文解字》與“六書”
四 《說文解字》的正確理解
五 《說文解字》的創(chuàng)造性及價值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為東漢的許慎。該書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到目前流傳最廣的中文必借工具書。此書在流傳過程中屢經竄亂,今本與原書頗有出入。本書首創(chuàng)的部首編排法,為后世字書所沿用,對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和古史學的研究作用極大。在清代,研究《說文》成為專門的學問,給它作注的大家就有數十家。
(一)作者簡介
許慎(58~147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縣)人。古文經學家、古文字學家。他初舉孝廉,后入京,官至太尉南閣祭酒。曾從賈逵學習古文經學,博通經籍,當時洛陽儒生稱其為“五經無雙許叔重”。許慎對我國文字學的發(fā)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許慎所處的時代,古文經與今文經的論爭非常激烈。今文經的儒生大多認為當時通行的用隸書書寫的經典解說字義不嚴肅,謬語較多。而古文經的儒生則認為從孔壁中發(fā)掘出來的用六國文字書寫的經典是可靠的。這場斗爭對推動經學和文字學的發(fā)展是有益的。處于這個時代的許慎,“性淳篤”且“博學經籍”,并注意研究周秦時的西土文字籀書及“孔壁古文”(又稱“東土文字”),尤其著力于小篆和六書,諸如《倉頡》《博學》《風將》《急救》《訓纂》等字書無不涉獵。由此,為他后來撰寫《說文解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于他才學過人,成年后即任職汝南郡功曹。在任上,他勤于政事、廉潔奉公、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剛毅多謀、頗有政績,因此被舉為孝廉,來到了京師洛,陽,補為太尉南閣祭酒。許慎到洛陽后,盡管他“少博經籍”,頗有造詣,但仍“從逵受古學”,拜當時的儒學大師賈逵為師。所以,他對古文經和倉頡古文、史籀大篆的研究,又有了更高的造詣。
漢代儒生研究古代文獻,有古文經和今文經兩大學派。今、古文經之爭到漢章帝時代已進行了二百多年。今、古文經之爭也誘發(fā)了那些不肯墨守成規(guī)、敢于創(chuàng)新的有志之士的創(chuàng)造欲,許慎就是其中一位不斷進取、銳意創(chuàng)新的學問家。許慎針對古、今文經之爭的根源在于使用文字的混亂,批評今文經學家牽強附會、隨意解說文字,只憑筆畫臆測文字起源與結構,是荒誕不經的“巧說邪辭”。他認為,先有文字而后有五經,今文經學隨意解說文字,是“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邪辭,使天下學者疑”。因此他要糾正今文經的妄說,提高古文經的信度,而“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旨”,就必須弄懂文字的結構、讀音及其意義。他強調:“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辈⒄f“本立而道生”。
在長期的學習和研究中,許慎搜集到了大量的小篆、古文和籀文資料,并且以他廣博的經學知識為基礎,根據六書條例,在從賈逵學習古學之時,即著手編寫《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正文為14篇,加上《后敘》共15篇。據《后敘》談,此書收字9353個,重文1163個,解說達133441字(與今之大徐本所收字數稍有出入)。正文分540部,并首創(chuàng)部首檢字法。按部首編排,基本上是根據形體相近或地支順序排列。這種編排法雖然不太科學,但對后世編著字典者卻影響極大,如晉時呂忱的《字林》、南朝梁時顧野王的《玉篇》及宋代的《類編》、明代的《字匯》、清代的《康熙字典》,皆沿用部首檢字法。在同部首內,先列“字”,后列“文”。字形以小篆為主,次列古文、籀文。古、籀算作重文。在說解中,采用了《爾雅》等三十多種典籍,并汲取前人和當代通儒的解說達141處。解釋單字,是先釋義而后析形,其字音則居后。通過形體分析,說明造字的本義;根據六書理論,總結造字的規(guī)律。
許慎在校書過程中,涉獵的典籍廣而精深。當時《說文解字》的初稿雖已完成,但為了利用此機會將其補充得更加完善,他遲遲不作定稿。漢安帝元年初六,即公元119年,全國有四十二處地震,災情極為嚴重;实巯略t三府,選屬下有能力的官員,出補令長,安撫百姓,穩(wěn)定民心。許慎因樸實忠厚,又“能惠利牧養(yǎng)”,故被選受詔到沛國汶縣(今安徽固鎮(zhèn))任縣令。許慎致力于儒學,淡于仕官,在就任縣令之前,即稱病回故鄉(xiāng),專心審定《說文解字》。三年后,即公元121年,《說文解字》定稿,遂讓其子許沖將書稿進呈皇帝。
東漢時期,由于今古文之爭,致使經學異常繁榮。全國各地都有經師講學,有的經師聚徒千人,甚至萬人!拔褰洘o雙”的許慎也不例外,桓帝時他雖年近九十,而遠在西南夷的尹珍,還風塵仆仆投至其門下,拜受經書。
許慎一生,除著有《說文解字》外,還著有《孝經孔氏古文說》《五經異義》《淮南子》《漢書》《六韜注》《五經通義》等書。但他花費的心血以《說文解字》為最多。從他開始撰寫《說文解字》到完成初稿,費時十六年;從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費時二十二年。許慎著《說文解字》一書,用心之苦、治學之嚴,由此可知。在古代,獨體字叫“文”,合體字才叫“字”。前者指象形字和指事字,如日、月、上、下;后者指會意字和形聲字,如武、信、江、河。因而許慎稱這部解釋字義、分析字形的書叫《說文解字》!罢f,釋也。解,判也,從刀判牛角”。《說文解字》是許慎研究古文經的偉大成果。許慎所繼承的詞語的解釋,很多是來自漢學家的傳注。他曾校書于東觀,因而得見不少秘籍,其中有不少對古書的訓釋。他所編撰的《五經異義》雖佚,但從清人陳壽祺著的《五經異義>疏證》看,許慎之于五經及其訓詁材料,非常精熟,又不囿于舊說,而是博采眾長,有獨到的見解,這使得《說文》達到了較高的學術地位。至今,《說文解字》不僅在國內,而且在世界上也有重大影響,日本、美國、瑞典等國都有研究《說文解字》的學者,特別是日本,還成立有《說文》學會。
(二)《說文解字》命名的意義
《說文解字》是第一部說解漢字的著作,許慎在《說文·敘》里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帧,言孳乳而浸多也。”
“文”和“字”大體上標志著漢字形體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過程。實際上“文”就是“字”,“字”也就是“文”,而只有單體和合體這一點區(qū)別罷了!罢f文”是說字的文,重點在字形的分析上;“解字”是解字的義,重點在字義的解釋上。如“元”字,說“始也”,是解字;“從一從!,是說字。天字,說“顛也,至高無上”,是解字;“從一大”是說文。因而“說文”就是“解字”,“解字”就是“說文”,不過聯(lián)合起來說成“說文解字”顯得比較全面。
但“文”不是最初時的名稱,最初把“文”叫做“名”,后來才叫做“文”或“字”,最后才叫做“文字”。叫做“名”是從文字的聲音方面出發(fā);叫做“文”是從文字的形體方面出發(fā);叫做“字”是從文字的孳生方面出發(fā)。分開說,單體是“文”,合體是“字”,合起來說,叫做“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