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司馬炎代魏,終至劉裕代晉,經(jīng)歷156年。經(jīng)過三國時期的紛亂,帝國終于重現(xiàn)了,結束了將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只是和平日子過沒多久,歷時十六年的八王之亂,消耗國本,與漢人雜處的胡人趁機相繼發(fā)難,導致了西晉的覆亡。北方陷入五胡十六國的分裂局面,不再屬于帝國的管轄。而東晉則在江東重建帝國,正蓄積能量,展開艱難的北伐重任,卻因內(nèi)部權力爭奪而損耗了。
統(tǒng)一北方的前秦苻堅,挾其龐大的85萬大軍,卻敗于淝水岸邊,也終結了自己。之后分裂的北方,重新整合,鮮卑拓跋氏正在為新一代的帝國文明做努力。南方穩(wěn)定中,漢皇室后裔的劉裕脫穎而出,兩次北伐,收復長安,卻礙于年紀徒增,匆忙趕回,接連解決兩位皇帝,建國宋,東晉亡。
整套的內(nèi)容簡介:
1916年開始蔡東藩用十年時間完成了《歷代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內(nèi)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這即是一部歷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學巨著,閱讀《歷代通俗演義》,既可以了解中國歷史,又可以欣賞傳奇故事,能夠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亦能最大限度地做到普及歷史常識,是一部具備再版價值的圖書。本套數(shù)增加了插圖,選配了符合歷史事件的版畫,可以將歷史事件更直觀、清晰的呈現(xiàn)給讀者。
1、毛澤東終其一生的枕邊書。
“請購整個中國歷史演義兩部(包括各朝史的演義)!保ā罢麄中國歷史演義”即蔡東藩所著《歷朝通俗演義》)——毛澤東致電黨中央派駐西安聯(lián)絡局局長李克農(nóng)。該書是毛澤東一生的枕邊書,并推薦給兒子毛岸英和其別的人來閱讀!
2、中國唯一一套貫穿2000年的歷史演繹巨著。
蔡東藩以正史為經(jīng)、軼聞為緯,從秦朝到民國2000余年歷史,用《三國演義》式的語言,寫成了這套中國最完整的歷史小說。自出版以來,累計銷量超過1000萬冊。
3、作者耗時十年終完成的巨著。
蔡東藩從1915年開始創(chuàng)作《清史通俗演義》,至1926年《后漢通俗演義》出版,整套《歷朝通俗演義》耗時十年才全部完成。本套書初版11部全部是石印線裝本。1935年改為鉛印,分裝44冊,增加了許廑父續(xù)寫的《民國通俗演義》后40回。全套書共11部,600余萬字。
4、原汁原味,保留作者自己批注的注釋、夾批和后批.
該書的一大特色就是蔡東藩自己為著作批注的注釋、夾批和后批,自批自評,行文嬉笑怒罵、妙趣橫生,全部按原文保留。
5、兼具故事性與史料真實性于一書,備受史家稱贊。
這套小說除極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還極其重視史料的真實性。不但可以作為普通讀者的休閑讀物,也可以作為歷史愛好者的參考書。僅從歷史知識普及性一項來說,國內(nèi)無書出其右。備受當代、后世史學家稱贊,被譽為:“讀《二十四史》不如讀蔡東藩!
蔡東藩(1877~1945年),浙江省山陰縣臨浦(今屬浙江蕭山)人,名郕,字椿壽,號東藩(有時寫成東帆),民國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14歲中秀才,后又進京朝考,名列優(yōu)貢,分發(fā)福建候補知縣,因不滿官場惡習,數(shù)月即稱病回鄉(xiāng),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紹興等地教書。1916年開始蔡東藩用十年時間完成了《中國歷代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內(nèi)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蔡東藩這套演義重史輕文,盡管略輸文采,但卻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華通史,為普及中國歷史知識做出了不可磨滅貢獻。
第一回 祀南郊司馬開基 立東宮庸雛伏禍
第二回 墮詭計儲君納婦 慰癡情少女偷香
第三回 楊皇后枕膝留言 左貴嬪攄才上頌
第四回 圖東吳羊祜定謀 討西虜馬隆奏捷
第五回 搗金陵數(shù)路并舉 俘孫皓二將爭功
第六回 納群娃羊車恣幸 繼外孫螟子亂宗
第七回 指御座諷諫無功 侍帝榻權豪擅政
第八回 怙勢招殃楊氏赤族 逞兇滅紀賈后廢姑
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后援周處捐軀
第十回 諷大廷徙戎著論 誘小吏侍宴肆淫
第十一回 草逆書醉酒逼儲君 傳偽敕稱兵廢悍后
第十二回 墜名樓名姝殉難 奪御璽御駕被遷
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殺王豹擅權拒諫
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齊王畢命 中詐降計李特敗亡
第十五回 討逆蠻力平荊土 拒君命冤殺陸機
第十六回 劉刺史抗忠盡節(jié) 皇太弟挾駕還都
第十七回 劉淵擁眾稱漢王 張方恃強劫惠帝
第十八回 作盟主東海起兵 誅惡賊河間失勢
第十九回 偽都督敗回江左 呆皇帝暴斃宮中
第二十回 戰(zhàn)陽平茍晞破賊壘 佐瑯琊王導集名流
第二十一回 北宮純力破群盜 太傅越擅殺諸臣
第二十二回 乘內(nèi)亂劉聰據(jù)國 借外援猗盧受封
第二十三回 傾國出師權相畢命 覆巢同盡太尉知非
第二十四回 執(zhí)天子洛中遭巨劫 起義旅關右迓親王
第二十五回 貽書歸母難化狼心 行酒為奴終遭鴆毒
第二十六回 詔江東愍帝征兵 援靈武麹允破虜
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薊北 斃趙染晉相保關中
第二十八回 漢劉后進表救忠臣 晉陶侃合軍破亂賊
第二十九回 小兒女突圍求救 大皇帝銜璧投降
第三十回 牧守聯(lián)盟奉箋勸進 君臣屈辱蒙難喪生
第三十一回 晉王睿稱尊嗣統(tǒng) 漢主聰見鬼亡身
第三十二回 誅逆登基羊后專寵 乘釁獨立石勒稱王
第三十三回 段匹受擒失河朔 王處仲抗表叛江南
第一回
祀南郊司馬開基
立東宮庸雛伏禍
華夷混雜,宇宙腥膻,這是我國歷史上,向稱為可悲可痛的亂事。其實華人非特別名貴,夷人非特別鄙賤,如果元首清明,統(tǒng)御有方,再經(jīng)文武將相,及州郡牧守,個個是賢能廉察,稱職無慚,就是把世界萬國聯(lián)合攏來,湊成一個空前絕后的大邦,也不是一定難事,且好變做一大同盛治了。眼高于頂,筆大如椽。無如我國人一般心理,只守定上古九州的范圍,不許外人羼入,又因圣帝明王,寥寥無幾,護國乏良將相,殖民乏賢牧守,僅僅局守本部,還是治多亂少;所以舊儒學說,主張小康,專把華夷大防,牢記心中,一些兒不肯通融,好似此界一潰,中國是有亂無治,從此沒有干凈土了?垂!試搜覽古史,何朝不注重邊防,何代能盡除外患?日日攘外夷,那外夷反得步進步,鬧得七亂八糟,不可收拾。究竟是備御不周呢?還是別有他故呢?古人說得好:“人必自侮,然后人侮;家必自毀,然后人毀;國必自伐,然后人伐!庇衷疲骸澳拘嘞x生,墻罅蟻入!边@卻是千古不易的名言。歷朝外患,往往從內(nèi)亂引入,內(nèi)亂越多,外患亦趨深。照此看來,明明是咎由自取,應了前人的遺誡,怎得專咎外夷與防邊未善呢?別具只眼。
小子嘗欲將這種臆見,抒展出來,好待看官公決是非,但又慮事無左證,徒把五千年來的故事,籠籠統(tǒng)統(tǒng)地說了一番,看官或且誚我為空談,甚至以漢奸相待,這豈不是多言招尤么?近日筆墨少閉,聊尋證據(jù),可巧案左有一部《晉書》,乃是唐太宗匯集詞臣,撰錄成書,共得一百三十卷,當下順手一翻,看了一篇《序言》,是總說五胡十六國的禍亂,因猛然觸起心緒,想到外禍最烈,無過晉朝,晉自武帝奄有中原,僅閱一傳,便已外患迭起,當時大臣防變未然,或說是罷兵為害,山濤。或說是徙戎宜早,郭欽江統(tǒng)。言諄諄,聽藐藐,遂致后來外禍無窮,由后思前,無人不為嘆惜。那知牝雞不鳴,群雄自息;八王不亂,五胡何來?并且貂蟬滿座,塵尾揮塵,大都齷齷齪齪,庸庸碌碌,沒一個文經(jīng)武緯,沒一個坐言起行?垂僭囅!這種敗常亂俗的時局,難道尚能支持過去么?假使兵不罷,戎早徙,亦豈果能慎守邊疆,嚴杜狡寇么?到了神州陸沉,銅駝荊棘,兩主被虜,行酒狄庭,無非是內(nèi)政不綱,所以致此。既而牛傳馬后,血統(tǒng)變遷,陽仍舊名,陰實易姓,王馬共天下,依然是亂臣賊子,內(nèi)訌不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單剩得江表六州,揚荊江湘交廣。尚且朝不保暮,還有什么余力,要想規(guī)復中原呢?幸虧有幾個智士謀臣,力持危局,淝水一役,大破苻秦,半壁江山,僥幸保全;那大河南北,長江上游,仍被雜胡占據(jù),雖是倏起倏衰,終屬楚失楚得,就中非無一二華族,奪得片土,與夷人爭衡西北,張實據(jù)涼州,李嵩據(jù)酒泉,馮跋據(jù)中山。究竟勢力甚微,無關大局;且仇視晉室,仍似敵國一般。東晉君臣,稍勝即驕,由驕生惰,毫無起色,于是篡奪相尋,禍亂踵起,不能安內(nèi),怎能對外?大好中原,反被拓跋氏逐漸并吞,成一強國,結果是梟雄柄政,窺竊神器,把東晉所有的區(qū)宇,也不費一兵,占奪了去?!東西兩晉,看似與外患相終始,究竟自成鷸蚌,才有漁翁。西晉尚且如此,東晉更不必說了。有人謂司馬篡魏,故后嗣亦為劉裕所篡,這是從因果上著想,應有此說;但添此一番議論,更見得晉室覆亡,并非全是外患所致。倫常乖舛,骨肉尋仇,是為亡國第一的禍胎;信義淪亡,豪權互鬩,是為亡國的第二禍胎。外人不過乘間抵隙,可進則進,既見我中國危亂相尋,樂得趁此下手,分嘗一臠,華民雖眾,無拳無勇,怎能攔得住胡馬,殺得過番兵。眼見得男為人奴,女為人妾,同做那夷虜?shù)钠碗`了。傷心人別有懷抱。自古到今,大抵皆然,不但兩晉時代,遭此變亂,只是內(nèi)外交迫,兩晉也達到極點。為懲前毖后起見,正好將兩晉史事,作為榜樣,奈何后人不察,還要爭權奪利,擾擾不休,恐怕四面列強,同時入室,比那五胡十六國,更鬧得一塌糊涂,那時國也亡,家也亡,無論豪族平民,統(tǒng)去做外人的砧上魚,刀上肉,無從幸免,乃徒怨及外人利害,試問外人肯受此惡名嗎?論過去兼及未來,真是眼光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