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在本體論上挺立心體,在認識論上以心定理,在實踐中起到解放了人性的作用,但也帶來了人性泛濫之弊。只注重挺立良知本體,并未在認識論上找到一條通往天理的可循之路。陽明逝后,其后學圍繞著如何確立良知而分為各派。劉宗周、黃宗羲融通心、氣,以心物互構的方式既保留了主體性又找到了確立客觀性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個人權利為核心的禮法重建方案。人們以往的注意力停留于黃宗羲提出的那些具體的社會措施,而其于儒家心學開展現(xiàn)代轉型的哲學學理的理論機制是更重要的,它給我們展現(xiàn)了儒家通往現(xiàn)代民主憲政的思辨與實踐之路。
宋大琦,祖籍遼寧,長于山西,文學碩士、法學博士、哲學博士后,曾為地質(zhì)隊員、個體商戶、教師、法官,現(xiàn)為獨立學者,網(wǎng)絡學刊《新諸子論壇》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司法理念與司法制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太原科技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
自序:尋找現(xiàn)代性法哲學的基石
第一章 背景:天道主導的程朱禮法學體系
第一節(jié) 程朱的禮法學體系
第二節(jié) 程朱體系的問題
第三節(jié) 明儒的質(zhì)疑到重建
第二章 源流:早期儒家心性與禮法的闡述
第一節(jié) 心性源流
第二節(jié) 性的結構和意義
第三節(jié) 宋儒的心性與禮法
第三章 明代心學萌芽到陽明的良知學
第一節(jié) 心學從理學中的分化
第二節(jié) 王陽明的橫空出世
第三節(jié) 從心即理到致良知
第四節(jié) 對陽明進一步追問
第四章 陽明后學尋找良知本體的過程
第一節(jié) 有“無”與無“有”
第二節(jié) 王畿的本體與工夫
第三節(jié) 錢德洪的工夫與本體
第四節(jié) 歸寂派的自有而無
第五節(jié) 泰州學派的無中生有
第六節(jié) 陽明學的個體主義特征
第五章 天人秩序的重建
第一節(jié) 氣學派的宇宙本體重建
第二節(jié) 劉宗周的心性本體重建
第三節(jié) 非主流思想家的突破
第四節(jié) 黃宗羲的政治秩序重建
第六章 合論
第一節(jié) 心性與禮法
第二節(jié) 定在的遷移
第三節(jié) 比較、延伸與現(xiàn)代性啟示
第四節(jié) 結語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