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那些被有意收編或無意誤讀的“灰色地帶”入手,結合新發(fā)現(xiàn)的材料和語境,重新詮釋傳播學經典文本,以顛覆傳播學術史主流敘事的霸權,尋找新的視角,解放傳播研究的想象力。全書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重寫傳播學術思想史,在對拉斯維爾、哥倫比亞學派、芝加哥學派、中國傳播研究的史前史、批判學派的失蹤、本土化話語等問題的研究上,均推翻了目前的定論,對傳播學術史的反思也可為中國當代知識社會學的研究提供一個典型個案。
李翔,華東政法大學比較刑法與國際刑法研究所所長,法律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刑法學,國際刑法,比較刑法。
前言
導論 刑法解釋的本體性考察
**章 鳥瞰刑法解釋權配置制度
第二章 刑法規(guī)范解釋下的利益分配風險
第三章 刑法適用解釋下的利益平衡需求
第四章 超越立場之爭--刑法解釋的價值判斷與利益需求重構
第五章 刑法解釋的利益平衡進路
結論 我國刑法解釋利益需求合理化的必由之路
后記
刑事案件引發(fā)的社會關注度一直高居不下。刑法修訂、刑法立法解釋與刑法司法解釋在刑法制定、修改和適用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刑法典與復雜多變的社會生活事實溝通的橋梁。通過確定三者功能定位,對三者界限進行清晰厘定,從而使得司法解釋、立法解釋和刑法修訂在刑事法律制度中各歸其位,各司其職。
刑法解釋的過程即是利益衡量的過程,刑法解釋意味著在具體的案件中實現(xiàn)法定的價值判斷。作者主張刑法解釋應當堅持利益衡量的方法,如何實現(xiàn)各利益需求的合理化是本書的重點研究內容。作者從刑法解釋權配置、刑法適用解釋下的利益平衡需求、刑法解釋的價值判斷與利益需求、刑法解釋的利益平衡等方面詳細展開闡述。結尾提出了實現(xiàn)各利益需求合理化的幾點建議,即從立法層面對刑法解釋主體進行權力制衡,在司法層面對刑法解釋主體進行利益引導,以判決公開促使刑事審判從重刑法解釋向重刑法論證轉變。
《刑法解釋的利益平衡問題研究》超越了刑法解釋的方法和立場之爭,以價值判斷為先導,構建了刑法解釋利益需求合理化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