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tǒng)地闡述了沉積盆地現(xiàn)今地溫場、構造-熱演化史、生烴史、排烴史、成藏期次及資源評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中生代斷陷盆地熱體制及油氣資源評價的研究方法及理論體系。本書的出版可推動中生代斷陷盆地研究朝著系統(tǒng)化、動態(tài)化、定量化方向發(fā)展。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第1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及勘探歷程1
1.1區(qū)域地質背景1
1.2構造演化2
1.2.1裂陷階段2
1.2.2斷拗過渡階段4
1.2.3拗陷階段4
1.2.4反轉階段4
1.3構造單元劃分5
1.3.1西部次凹6
1.3.2毛敦次凸7
1.3.3東部次凹7
1.4地層發(fā)育7
1.4.1基底組成8
1.4.2下白堊統(tǒng)8
1.4.3上白堊統(tǒng)烏蘭蘇海組(K2w)9
1.4.4新生界9
1.5勘探歷程9
1.5.1盆地評價階段(1955~1998年)9
1.5.2區(qū)帶評價階段(1999年至今)10
第2章 烴源巖特征分析13
2.1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及評價13
2.1.1烴源巖有機質豐度13
2.1.2烴源巖有機質類型15
2.1.3有機質成熟度特征21
2.2烴源巖空間分布特征24
第3章 現(xiàn)今地溫場研究30
3.1研究方法及基本參數(shù)31
3.1.1研究方法31
3.1.2基本參數(shù)32
3.2現(xiàn)今地溫場狀態(tài)40
3.2.1單井地溫梯度計算結果40
3.2.2單井大地熱流計算結果42
3.2.3現(xiàn)今地溫場分布狀態(tài)43
3.3討論44
3.3.1現(xiàn)今地溫場性質44
3.3.2大地熱流的構造背景45
3.3.3地溫場與巖漿活動的關系46
3.3.4現(xiàn)今地溫場與油氣的關系46
第4章 中、新生代熱史恢復47
4.1熱史恢復原理及基本參數(shù)47
4.1.1熱史恢復原理47
4.1.2基本參數(shù)及古溫標51
4.2中、新生代熱演化史73
4.2.1磷灰石裂變徑跡反演熱史73
4.2.2鏡質體反射率正演熱史76
4.2.3包裹體均一溫度反演熱史83
4.2.4白堊紀高地熱狀態(tài)探討86
第5章 生、排烴史研究87
5.1烴源巖成熟度演化87
5.1.1單井烴源巖演化特征87
5.1.2主要烴源巖層系成熟度演化特征92
5.2生、排烴史97
5.2.1生烴史97
5.2.2排烴史104
5.3火山活動與有機質熱演化的關系109
5.3.1火山活動在時間及空間的分布109
5.3.2火山活動對烴源巖的熱效應109
第6章 油氣成藏期次確定114
6.1研究方法115
6.2油氣成藏期次115
第7章 油氣資源評價122
7.1方法及參數(shù)122
7.2資源量計算的結果122
7.2.1不同烴源巖層系主要地質時期的資源量122
7.2.2東、西部次凹資源量對比124
7.2.3西部次凹不同構造單元資源量對比124
7.2.4不同成藏體系資源量對比125
7.3歷次資源評價的對比分析127
7.4油氣勘探方向預測128
參考文獻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