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í)近平:“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fēng)。”◆ 中紀委監(jiān)察部專題力薦王陽明家訓(xùn):《浙江余姚王陽明:家訓(xùn),一盞不滅的心燈》◆ 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王陽明家訓(xùn)、家書、家規(guī)整理解讀本! 王陽明寫給家人的心學(xué)課! 于修身、持家、教子、讀書、立業(yè)中,娓娓道來日常生活中的知行合一要訣。◆ 本書從知行合一的角度,既袒露了王陽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心學(xué)功夫,也是寫給家長們的家庭教育范本。推薦您購買讀客其他暢銷書:知行合一王陽明2:四句話讀懂陽明心學(xué)知行合一王陽明(1472-1529)傳習(xí)錄帝王師:劉伯溫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卑鄙的圣人:曹操(珍藏版大結(jié)局)紅頂商人:胡雪巖(珍藏版大全集)曾國藩:唐浩明欽定版(全三冊)
不算序的序
王陽明家訓(xùn)VS曾國藩家訓(xùn):中國古代家訓(xùn)的兩種念頭 / I
第一編:王陽明家訓(xùn) / 1
王陽明家訓(xùn):《示憲兒》 / 3
家訓(xùn)一:勤讀書 /6
家訓(xùn)二:要孝悌 /12
家訓(xùn)三:學(xué)謙恭 /17
家訓(xùn)四:循禮義 /22
家訓(xùn)五:節(jié)飲食,戒游戲 / 27
家訓(xùn)六:毋說謊 /31
家訓(xùn)七:毋貪利 /34
家訓(xùn)八:毋任情 /40
家訓(xùn)九:毋斗氣 /46
家訓(xùn)十:毋責人,但自治 / 49
家訓(xùn)十一:能下人,能容人 / 52
家訓(xùn)十二:凡做人,在心地 / 56
第二編:王陽明家書 / 61
科舉無妨圣學(xué):《寄諸用明》 / 63
盡人事,聽天命:《示徐曰仁應(yīng)試》 / 70
走正確的道路,把道路走正確:《示弟立志說》 / 77
真正的學(xué)習(xí)是在世俗中修行:《贛州書示四侄正思等》 / 88
吾平生講學(xué),只是致良知三字:《寄正憲男手墨二卷》 / 93
唯自謙才能自信:《書正憲扇?乙酉》 / 109
“脫離習(xí)氣”的自我管理術(shù):《與克彰太叔》 / 112
善是一種力量:《又與克彰太叔》 / 116
再不學(xué),就老了:《寄諸弟?戊寅》 / 121
決定成敗一在天理,二在人心:《上海日翁書》 / 125
第三編:王陽明家規(guī) / 129
兒童教育圣經(jīng):《訓(xùn)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 131
擴而大之的王陽明家規(guī):《南贛鄉(xiāng)約》 / 138
兒童學(xué)習(xí)的法則:《教約》 / 153
盡孝是盡心,而非表面的道理:《書諸陽伯卷?甲申》 / 160
對榮譽轉(zhuǎn)瞬即忘就是致良知:
《讀先師再報海日翁吉安起兵書序》 / 166
家長要做良人:《客座私! / 174
為善就是磨練本心:《為善最樂文》 / 179
王門四規(guī):《教條示龍場諸生》 / 184
良知人人皆有:《書諸陽伯卷?戊寅》 / 193
朋友也要講門當戶對:《姚江王氏族箴?慎交游》 / 198
厚待親鄰:《姚江王氏族箴?厚親鄰》 / 201
讓人洗心革面的寶典:《告諭頭巢賊》 / 205
以和為貴:《告諭廬陵父老子弟》 / 213
對榮譽轉(zhuǎn)瞬即忘就是致良知:《讀先師再報海日翁吉安起兵書序》
譯文
我(王畿)恭敬地讀老師(王陽明)在吉安起兵討伐朱宸濠之前給其父親的書信,心中真摯情感如江河泛濫,其大義激昂如雄風(fēng)巨浪。老師雖倉促地遇到朱宸濠造反的變故,但運籌帷幄,一板一眼,后來所發(fā)生的事也證明了老師的超凡入圣、未卜先知。很難想象,如果不是天下第一等人物,怎可做出這樣的謀劃與成就那么大的功績?
而忌恨王老師的人,對王老師議論紛紛,甚至還有人不屑一顧,真不知這些人是怎么想的?
朱宸濠造反時,已蘊積多年,紫禁城里有他的人,南昌城里有他的精銳部隊,可謂文武兼?zhèn)洌瑑?nèi)外協(xié)應(yīng),虎狼之氣,直沖云霄,使人無法睜眼。當時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大局已定,朱宸濠必能造反成功,所以當時知道他造反的人,根本不敢和他叫板。只有王老師,原本是奉圣旨去福建,半路聞聽朱宸濠造反的消息,立即調(diào)頭回到吉安,倡義起兵,討伐朱宸濠。一群糨糊腦袋認為王老師愚蠢透頂,螳臂當車,還有些內(nèi)心陰暗的人認為王老師是在耍詐,最終目的還是要投降朱宸濠。
當時,我同門鄒謙之在王老師身邊,聞聽軍中這些流言蜚語,就去找王老師,勸他改弦易轍,或是謹慎而行。
王老師格外嚴肅、格外冷靜地說:“我良知不允我退縮!縱然天下所有人都歸了朱宸濠,我一人也決意如此。人人都有個良知,朱宸濠造反必是錯的,我不相信天下人的良知都被遮蔽,無一人響應(yīng)我!此時,我心中只有良知的命令,成敗利鈍,根本無暇考慮!”
朱宸濠起事后,和他的將士們在南昌城歌舞升平,慶祝即將到來的天下,他之所以不出南昌城,主要是因為擔心王老師突襲他的老巢,讓他無家可歸。不久后,朱宸濠發(fā)現(xiàn)王老師并無多少兵力,才緩緩出城。世人只見其遲遲出城,卻不知這是王老師多方用計的結(jié)果,
目的就是讓他留在南昌。
朱宸濠親自去攻安慶,王老師趁勢攻陷了他的老巢南昌。在南昌城,王老師猜測朱宸濠有三個計劃:第一計劃是直逼北京,第二計劃是攻取南京,第三計劃是回兵救他的老巢南昌。
有人問王老師:“朱宸濠會采用哪一計劃?”
王老師笑道:“他必出第三計劃,劣性、無用的馬留戀馬槽,他無法舍棄老巢。”
正如王老師所料,朱宸濠聞聽老巢南昌已失,慌忙在前線回師,眾人都認為,朱宸濠兵強馬壯,應(yīng)該堅守待援。
王陽明搖頭道:“不對,朱宸濠雖兵強馬壯,只是從未遇到勁敵,他的士兵在他發(fā)家致富的鼓舞下,才鋌而走險?刹抛叱鋈]幾步,老家已丟,他的士兵眼見富貴無望,老家又沒了,必然萬分沮喪,正如鳥的巢被打爛,鳥的氣勢已墜。我們現(xiàn)在堅守待援,是自取圍困。
如果搶先出兵,乘其氣勢低落而擊之,挫了它的前鋒之芒,全軍必潰。”后來的情景果如老師所說。
人只知擒拿朱宸濠易如反掌,卻不知這背后有王老師的無數(shù)籌劃,而這無數(shù)籌劃的前提只是先奪了朱宸濠的心。王老師后來把朱宸濠獻給朝廷,就坐等下一步命令。
有一天,王老師對眾弟子們說道:“我自用兵以來,更覺‘致知格物’之功精透了。”
眾人難以理解,因為軍務(wù)繁忙,根本無空閑時間思考學(xué)術(shù)。
王老師說:“你們這樣理解就錯了。‘致良知’在于‘在事情上正念頭’,正是對著外部的事驗證我們的心,實在是用力處。平時無急事,感覺不到,一入軍旅,呼吸存亡,江山安危,能處理明白,全在良知的力量。我的方法是,遇事時一個念頭起處,立即抓住它,自照自察,無一絲思考,無一毫功利心,不要欺騙它,照良知的答案去做,此事必成,這就是良知的妙用,順萬物之自然,達無我之境。人心因有良知,所以就很神奇,它本來就是變動周流的,本能做到通曉
萬物的道理并按這道理行事而得到成功。之所以有人良知不明,只是考慮了利害毀譽。
“平常人所謂的‘利害’,不過是一家的得喪而已;所謂‘毀譽’,不過自己的榮辱而已。但朱宸濠造反一事擺在我面前的利害毀譽,可是滅三族的,可是助逆謀反的,可是關(guān)系天下安危的。正如有人懷疑我和寧王是一條船上的,如果我情緒一失控,無論是投降朱宸濠還是籌謀不到位,那就粉身碎骨了!消滅朱宸濠的全部過程中,若有一點分心和猶豫,那就萬事泡湯,我還能坐在這里?!我這番苦心,只能自知,正如真金遇烈火,越鍛煉,越發(fā)光輝。此處能經(jīng)得住,才是真知;此處能解決問題,才是大本事。自從經(jīng)歷了這場性命攸關(guān)的大事,一切得喪榮辱,就如耳旁之風(fēng),怎么能動我起念?今天雖成此大功,也不過是運用良知后所留下的一條軌跡,過眼就成浮云,我已忘了!”
為一件關(guān)系天下的大事死很容易,解決一件關(guān)系天下的大事難;解決一件關(guān)系天下的大事容易,不居此大功難;不居此大功容易,轉(zhuǎn)瞬即忘記這大功難。此是千古圣學(xué)真正血脈,我老師一生傳道的良苦用心即在此。我(王畿)既在這封信后說了這些話,將其交給王老師的親兒子王正億,就是真心認為這是千古第一家訓(xùn)。我說的這些話足可以平息天下對我老師的菲薄,也證實了我老師的學(xué)說是千古經(jīng)綸!
評析
王畿是王陽明最鐘情的一位弟子,因為他特別有靈性,這從他上面的文章中一眼即可看出,王畿閣下太會講故事,《王陽明年譜》關(guān)于這段的記錄和王畿所講一比,味同嚼蠟。
王畿不但會講故事,而且還善于另起爐灶,正是他,在王陽明去世后,將四句教改變了本然味道,聲稱良知現(xiàn)成。心學(xué)左派就此發(fā)端。
或許在王畿眼中,王陽明起兵討伐朱宸濠到成功的這個過程,即是王陽明心學(xué)的應(yīng)用,也是回答了“我們到底該學(xué)習(xí)陽明學(xué)什么”的問題。所以,王畿最后說,我將這個故事和我從心學(xué)角度看待這件事的態(tài)度交給王老師的兒子王正億,正告他:這才是您老爹的千古第一家訓(xùn)。
王陽明通過平定朱宸濠造反一事,得出的結(jié)論讓人血脈賁張,他說:“這種事正如真金遇烈火,越鍛煉,越發(fā)光輝,此處能經(jīng)得住,才是真知;此處能解決問題,才是大本事。自從經(jīng)歷了這場性命攸關(guān)的大事,一切得喪榮辱,就如耳旁之風(fēng),怎么能動我起念?今天雖成此大功,也不過是運用良知后所留下的一條軌跡,過眼就成浮云,我已忘了!”
凡是真金都不想遇烈火,因為那太痛苦,正如我們很多人都不希望身處逆境一樣。但這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你的人生中總會遇到一兩次逆境。能在逆境中爬出,并傲然站立,這就是真英雄,就是致良知。
王陽明從不主張去自尋逆境,但當逆境來時,你應(yīng)該欣喜。正如他對弟子們說的,舜如果不遇到象,如何對付象這一物(事),就永不可能被格出來,一遇到象,舜幾乎是大喜過望:我終于有機會歷練如何對付象這一物(事)了。
此千古第一家訓(xùn)除了這一點外,還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首先便是依良知命令而行,該出手就出手:“我良知不允我退縮!縱然天下所有人都歸了朱宸濠,我一人也決意如此。”
然后堅信人性本善:“人人都有個良知,朱宸濠造反必是錯的,我不相信天下人的良知都被遮蔽,無一人響應(yīng)我!”
其三是做壞事的人,往往戀家:“劣性、無用的馬留戀馬槽,他無法舍棄老巢。”
其四只專注于天理和當下:“遇事時一個念頭起處,立即抓住它,自照自察,無一絲思考,無一毫功利心,不要欺騙它,照良知的答案去做,此事必成。”
最后對榮譽轉(zhuǎn)瞬即忘就是致良知:“為一件關(guān)系天下的大事死,容易,解決一件關(guān)系天下的大事難;解決一件關(guān)系天下的大事容易,不居此大功難;不居此大功容易,轉(zhuǎn)瞬即忘記這大功難。”這幾件事,一件比一件難,一件比一件接近良知。人本該如此,事情來時,關(guān)注此事,事過后,忘記它,無論是榮耀還是恥辱。王陽明曾說過,眼里不能有半點沙子,也不能有半點黃金屑,否則,總是睜不開眼。
過去已逝,未來還未來,我們唯一能掌控的就是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