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個體靈魂的獨白,是一個當代知識分子的閱讀與思考,是一位有宏大閱讀視野的讀書人的閱讀體驗和由此產(chǎn)生的如詩一般短小精悍又咳唾如玉的思想的語言和語言的思想。雖然作為編者這樣說起來似乎有些繞口,但讀完本書,相信慧眼的讀者必定會不虛于看作者在人生的書海中徜徉,并且產(chǎn)生跳入作者營造的感性和理性的漢語海洋中遨游一番的想法。本書是短章,也是斷章,更是截句。書中閃現(xiàn)的作者的智慧比比皆是,那些輝光正是語言的力量與不朽,正是照亮人生平凡生活的燈塔,是生命的力量。
黑陶,1968年出生于中國南方陶都——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母親是農(nóng)民,父親是燒陶工人。16歲初中畢業(yè)后離開家鄉(xiāng)外出求學,23歲畢業(yè)于蘇州大學中文系。現(xiàn)居太湖北岸的無錫! 〕霭孢^散文集《夜晚灼燙》(2003)、《泥與焰》(2004)、《綠晝·黑陶散文》(2006)、《漆藍書簡:被遮蔽的江南》(2008初版,2013重版)、《中國冊頁》(2013),口述歷史《二泉映月:十六位親見者回憶阿炳》(2010)等。
二四 釋名
沈從文(1902—1988)。“從文”這股宿命的力量,拉著這位早年從武的湘西青年,回到“文”的路途。文似乎是弱的,沈從文似乎也是弱的,但這位由楚地貢獻給中國文學的偉大作家,卻是以柔弱克剛強的典范。是南方的水賦予了他智慧。他以文的如水柔弱,抵抗著命運與時代的莽撞剛強。最終,他是勝者。“亦慈亦讓”,是他的形式,“不折不從”,才是沈從文這個人的真正內(nèi)核。
郭沫若(1892—1978)。沫若即若沫。水上的泡沫,無論在什么樣的(時代)洪流里,都是安全的,顯眼的——但是,隨波逐流的泡沫,終究是輕淺的。
郁達夫(1896—1945)。郁與達,一對矛盾。時代境遇與個人情感之郁,對世情人生的練達和通達,在這位浪漫感傷的浙籍作家身上,交相糾纏。正是在郁與達這對矛盾中,“郁達”之“夫”度過他的一生。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大海所生的兒子,所以,他是“海子”。難怪,“太平洋”這個很難入詩的名詞,也成為他詩歌的關(guān)鍵詞。他是太平洋的兒子。他年輕的死,也與海有關(guān):他選擇了大海之側(cè)的山海關(guān),自主結(jié)束了自己在俗世的呼吸與心跳。
昌耀(1936—2000)。盛大、耀眼的光芒?梢耘卸ǖ氖,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中國文學史上,詩人昌耀的光芒,還會越來越強勁。不過,強勁光源的背后,總是漆黑的。漆黑之中,昌耀,這個男人的肉體之上,布滿了銹蝕和傷痛。
魯迅(1881—1936)。迅,按現(xiàn)在的理解,是尖銳的速度,不光僅指魯氏(周氏)文風,還暗含生命的短促。從漢字的原初意義來辨析,迅,《說文解字》釋“疾也”;而“疾,病也,從疒,矢聲”。要之,迅,即病來如箭之意。一代文豪與戰(zhàn)士的英年早逝,盡在“迅”中?
二五 幻象和幻感
詩貴主觀。具體來說,詩美之源,我以為,在于詩中的幻象和幻感。
幻象可細分成:幻視、幻聽、幻嗅、幻觸、幻味等。
“鬼燈如漆點松花”,“燈上我恍惚遇見這個靈魂/跳上大海而去”,這是幻視。
“羲和敲日玻璃聲”,這是幻聽。
“黑暗的沙漠布滿鹽的氣息”,這是幻嗅。
“她的目光是堅硬的”,這是幻觸。
“鄉(xiāng)野的秋天,有烤玉米的焦甜”,這是幻味。
詩中的幻感,是指獨特的、個人的主觀感受。如:“黎明以前的深水殺死了我”;“漆黑的夜里有一種笑聲笑斷我墳?zāi)沟哪景?rdquo;。
幻象和幻感,只是技術(shù)、形式層面的東西,運用它們的最終目的,是展示情感,表現(xiàn)所寫對象本質(zhì)的真實。
二六 激動
漢語之中,已經(jīng)誕生了《周易》、《老子》、《論語》、《莊子》這些偉大著作,已經(jīng)擁有了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這些偉大詩人,這令人激動且倍感鼓舞。
二七 “規(guī)模遠大與綜理密微”
讀曾國藩(1811—1872)文字,服膺處眾。如:“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唯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古之成大事者,規(guī)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闕一不可”;等等。曾氏其人,確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家)在十九世紀的集大成者,真正所謂既是“辦事”人,又是“傳教”者。
近世卓絕人物對湘人曾國藩的評判,允為解人之語。
梁啟超(1873—1929)評曾:“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澤東評曾:“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
蔣介石(1887—1975)評曾:“曾公人格乃國人精神典范。”
人言曾氏:“曾公貌之過人處,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而絕有光,身材僅中人,行步則極厚重,言語遲緩。”
二八 博爾赫斯的漢語氣息
“他曾計劃要到中國去。”博爾赫斯遺孀在答記者問中透露(“孀”,一個女子遭遇人生霜雪)。
博爾赫斯,我很驚訝他的作品轉(zhuǎn)化成漢語之后,依然在字里行間保留有作家個人這么強大的氣息。
二九 藍色星球上面
我們的地球。
年齡:46億年。
平均半徑:6371公里。
赤道周長:40075公里。
表面積:5.11億平方公里,其中約71%為海洋。
內(nèi)部灼熱,地核溫度為4700攝氏度。
我的腦中,深刻著一幅從月球上拍攝的地球照片:一顆美麗、微小的藍色星球,孤獨無依地,懸浮于漆黑的宇宙之中。
在這顆藍色星球上面,有植物和動物的生命,有人的哲學、藝術(shù)、愛情和種種的夢想。
三0 一部自沉的漢字冊頁
繁茂吐香的植物。美麗皎潔的人。夢幻般的河流。各種各樣的神靈。
這是曾經(jīng)的南方的現(xiàn)實。
一部刻滿漢字的冊頁,穿越人事與時光的混沌區(qū)域,緩緩地,自沉于植物的香氣和水流之中。
三一 默讀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重溫李白(701—762)。
三二 中國思想的本質(zhì)特征
中國思想的本質(zhì)特征,是變化和關(guān)系。
“變化”,即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萬事萬物的變化,都可用陰陽的盛衰消長、互相包孕來概之。
“關(guān)系”之說,最顯著地表現(xiàn)在“五行”的相生相克上。五行,即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的組成宇宙萬物的物質(zhì)基礎(chǔ)。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三三 中國文化三大宇宙
中國文化研究、探索的領(lǐng)域,私人以為,主要包括三大宇宙:
自然宇宙,如風水、星占;
身體宇宙,如中醫(yī)、太極;
人事宇宙,如倫理、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