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沒有進入恭王府跟隨黃翔鵬先生這樣的導師,沒有打開國門踏出世界乃至坐在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圓形會議室代表國家行使學術仲裁權的經(jīng)歷,就不可能產(chǎn)生這些文字,凡是三十年來重要歷史事件激發(fā)的變革以及與國家命運緊密相聯(lián)的個人學術經(jīng)歷中的“協(xié)奏交響”,都對本書中既是學術、又是歷史的個人化寫作產(chǎn)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張振濤,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學》主編。本書是他的音樂文集。全書共分敘事曲、夢幻曲、隨想曲、奏鳴曲、協(xié)奏曲、安魂曲和三重奏等七個部分。本書內容豐富,見解獨到,分析透徹,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張振濤,1955年生于山東濟南。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學》主編。1987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文學碩士學位、1995年獲該院文學博士學位、2001年獲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助理研究員(2001)、聯(lián)合
敘事曲
平原日暮
——屈家營的故事
土地與歌 土地與人
參與甜蜜
民間文藝匯演的歷史反思
——保護民間音樂的一項措施
民間鼓吹樂社與寺院藝僧制度
20世紀中國大陸音樂教育的盲區(qū)
——命運多舛的工尺譜
保護民間手抄譜本
“雙重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
重識古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與20世紀琴學
夢幻曲
塞納河上的樂思
站在埃菲爾鐵塔和天安門城樓上
默思鐘聲
崇敬波恩
尋求超越文化時空的對話
維多利亞港畔的馳思
——寫在香港中國樂器展之后
讓我們來系緊這條琴弦
——寫在中國樂器展覽開展之際
第三批“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chǎn)代表作”評審紀事
從東京到索菲亞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委員會”
隨想曲
琵琶的逝落
文化語境中的鼓語
感受南音
找回真實——原生態(tài)
國歌的音色
挽歌中的體驗
鐘壁上凝鑄的民謠核腔
東方神笛吐出的音列
司樂者 論樂者 賞樂者
撿唱盤 話弓弦
編鐘一堵 落戶校園
洛莊漢墓 又解一謎
串珠集珍 合零成整
——寫在《中國音樂文物大系·湖北卷》出版之際
奏鳴曲
中國第一首“跑了調”的歌
——十二音體系和羅忠镕的《涉江采芙蓉》
寄情山水放歌邊陲
——中國當代交響樂啟示錄之一
構思與標題
——中國當代交響樂啟示錄之二
黑白心潮
世界樂壇上的中國人
“留”洋隨想曲
協(xié)奏曲
鄧麗君與大陸青年的兩份履歷
先聲奪人
——李谷一與《鄉(xiāng)戀》風波
民選官薦兩只砝碼
獨唱與合唱主體與群體
軀體連成的詩行《讓世界充滿愛》
節(jié)奏回眸
粗啞的喉音
20世紀30年代的時代曲
新聲源
聲與色
樂隊生活錄
安魂曲
燃犀
——音樂學家黃翔鵬和他的學術人生
《黃翔鵬文存》編后記
百歲學人繆天瑞
曹安和先生生平及學術成就
我的鋼琴老師
木卡姆——周吉的心醉之源
風起田野
——楊蔭瀏與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民間音樂考察
懷滿鏗鏘
——中國樂器收藏與李元慶的學科意識
三重奏
享受歷史
——《中國音樂學》創(chuàng)刊20周年暨學術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中國音樂年鑒》第九屆年會致辭
對得起這樣的書名
——《中國音樂年鑒》20卷感言
我們的傳統(tǒng)
——《音樂文化》2008卷發(fā)刊詞
心懷敬畏
——《音樂文化》2009卷發(fā)刊詞
平原日暮
——屈家營的故事
提要: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禮讓店鄉(xiāng)屈家營,位于北京、天津、廊坊三座城市之間各約90公里處。該村“音樂會”以京畿地區(qū)笙管樂種最早被音樂學家系統(tǒng)研究而著稱,在音樂學界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它成為20世紀80年代田野調查重新開始的標志,此前中斷了20年的采風工作由此恢復正常。從此,這個村莊里發(fā)生的故事就成了匯總學者投入、媒體介入、官方支持、民間參與的一種全新類型的社會事件。
關鍵詞:屈家營;冀中音樂會;笙管樂;民族音樂志
許多人認識屈家營是從那條泥濘的土道開始的。每年3月28日,屈家營音樂會為了紀念中國音樂研究所的初次采訪;廣邀賓朋,鳴鼓奏樂。
此時,汽車過處,塵土飛揚,如遇下雨,全村唯一的、原本只為馬駕轅行的土路立刻泥濘不堪,難以通行。一進村,汽車便無力地陷在泥濘里。中國音樂研究所的教授們不得不下來,脫掉鞋子,挽起褲腿,站在車后的爛泥中用力助推。會員們拿著锨、握著鎬,一邊說著抱歉,.一邊墊土鏟道。這種讓主人和客人都感到尷尬的情景不知道發(fā)生了多少次。所以,修一條柏油路,幾乎成為屈家營音樂會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為之奮斗的最現(xiàn)實的目標。無疑,這也是當年的村長林中樹最鬧心窩子的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