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的一些人因為明白權力是用來做什么的,而被歷史銘記。托馬斯?杰斐遜正是其中之一。
作為《獨立宣言》起草人,路易斯安那購地案、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的發(fā)起人,弗吉尼亞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美國第三任總統(tǒng)托馬斯?杰斐遜被譽為一位近乎天才的人物,通常被視為美國的締造者和設計師。他學識淵博、待人和善,深諳權力和人性。杰斐遜生活和工作在一個一切都是未知的年代,他的大半生都在尋求自控和影響他人生活及命運的能力,而他的天才之處就在于:他既是哲學家,又是政治家,而且常常能同時扮演好兩種角色。
普利策獎得主喬恩?米查姆從浩如煙海的資料中,梳理、還原杰斐遜偉大的一生,及貫穿其一生的政治理念。他選擇從政治視角解讀、審視杰斐遜的身份和性格,認為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人類所能經歷的各種各樣讓人驚嘆的可能性:渴求知識、創(chuàng)造的能力和親友的愛;渴望取得成就,獲得世界的贊賞、對權力的控制和讓他人服從于一個人的遠見。他的才能體現(xiàn)于他的全知全能,而他更偉大的政治遺產則在于他對思想和人類的領導力。最偉大的領袖既不是空想家,也不是獨裁者。他們如杰斐遜一樣,既暢言國家宏圖偉業(yè),又深諳權力之道,懂得達權知變。這就是權力的藝術。
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精彩的傳記,更是一部權力使用指南,對美國崛起的另一種理解。
一部權力使用指南 對權力的深刻領悟對美國崛起的另一種理解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彭博商業(yè)周刊》年度**圖書 榮登美國亞馬遜暢銷書總榜**名
喬恩·米查姆
普利策獎得主、蘭登書屋執(zhí)行主編兼執(zhí)行副總裁、《時代》雜志特約編輯。曾任《新聞周刊》編輯,并為《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報刊撰稿。著有《美洲獅》、《富蘭克林和溫斯頓》等多部暢銷巨著。
序 世界之希望
第一部分 繼位(從開始到1774年春)
第一章 幸運之子
第二章 什么決定了我的命運
第三章 革命的根源
第四章 誘惑和考驗
第五章 充滿欲望和否定的世界
第二部分 革命(1774年春至1776年夏)
第六章 驚心動魄
第七章 和平遙遙無期
第八章 大名鼎鼎的杰斐遜先生
第九章 人類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進程
第十章 責任的吸引力
第三部分 改革者和州長(1776年年末至1782年)
第十一章 自由的議程
第十二章 棘手的州長職務
第十三章 蒙蒂塞洛的英軍
第十四章 超越死亡的熾熱感情
第四部分 失意的議員(1782年年末至1784年年中)
第十五章 重返政治舞臺
第十六章 一場為了贏得尊重的戰(zhàn)斗
第十七章 消失的城市和終生的勸告
第五部分 世界是他的舞臺(1785~1789年)
第十八章 浮華的歐陸
第十九章 知識的世界
第二十章 頭腦和心靈
第二十一章 你覺得我們的新憲法怎么樣
第二十二章 巴黎的條約
第六部分 首任國務卿(1789~1792年)
第二十三章 紐約的新職位
第二十四章 杰斐遜先生太講民主了
第二十五章 兩只斗雞
第二十六章 最后的風暴
第七部分 反對黨領袖(1793~1800年)
第二十七章 蟄居蒙蒂塞洛
第二十八章 就任副總統(tǒng)
第二十九章 邪巫的統(tǒng)治
第三十章 亞當斯對陣杰斐遜:第二回合
第三十一章 危急之秋
第八部分 美國總統(tǒng)(1801~1890年)
第三十二章 新秩序開始
第三十三章 躊躇滿志的總統(tǒng)
第三十四章 勝利、丑聞與隱疾
第三十五章 有如神助
第三十六章 舉國歡騰
第三十七章 黑暗大陰謀
第三十八章 這該死的禁運
第三十九章 告別終極權力
第九部分 蒙蒂塞洛之主(1890年至終)
第四十章 我的身體、頭腦和日常生活
第四十一章 培養(yǎng)政治家、立法者和法官
第四十二章 聯(lián)邦的喪鐘
第四十三章 算了,醫(yī)生,就這樣吧
后 記 所有榮耀歸于杰斐遜
作者摘記及致謝
杰斐遜說,選舉成了“所有談話的主題”。杰斐遜與伯爾選票相同,亞當斯緊隨其后,選舉成了眾議院代表的競賽,無人知曉前路幾何。突然間,一輪全新的選舉在眾議院展開,16個州的代表每人要投出一票,贏得 票者當選總統(tǒng)。“危機影響空前深遠……”2月第二個星期的《華盛頓聯(lián)邦黨報》 如此宣告?赡苁遣疇柈斶x嗎?他承認視政治為“玩物與名利”,他會被心懷鬼胎的聯(lián)邦黨人選為總統(tǒng),從他的民主共和黨 同伴杰斐遜手中奪走總統(tǒng)寶座嗎?又或者杰斐遜的政敵們會選出一位臨時總統(tǒng),拒絕將最高權力拱手讓給杰斐遜和他的民主共和黨人?
在華盛頓沉重壓抑的氛圍中,似乎一切皆有可能。杰斐遜樂于散發(fā)一種不囿于政治的哲學家風度,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不得不奮力穩(wěn)固選舉地位,他要將美國從據(jù)稱有君主制傾向的聯(lián)邦黨手中拯救出來。1776年,還是青年的他為了美國的自由而不顧一切,如今,25年過去,杰斐遜認為他所熟知和熱愛的美利堅合眾國可能要走到盡頭了。1800年選舉期間,愛國醫(yī)生本杰明·拉什告訴杰斐遜:“聽說某位國會議員哀嘆我們脫離大英帝國,并誠摯希望我們重新回到它的治下!
這樣的想法令杰斐遜膽戰(zhàn)心驚。他坦承自己有責任維護1776年《獨立宣言》所申明的原則。身為絕大多數(shù)選民的選擇,如果他在總統(tǒng)選舉中敗北,那么這些年來美國人民一直是為了什么而抗爭?危機四伏。來自馬薩諸塞州的一位老革命友人埃爾布里奇·格里說,杰斐遜的反對者們已經開始從“分化思想轉化為分化人民的行動了……這是他們煽動、醞釀內戰(zhàn)的開端”。
有流言稱,剛獲任首席大法官的國務卿約翰·馬歇爾有可能擊敗杰斐遜,被任命為總統(tǒng)。當弗吉尼亞州州長詹姆斯·門羅被告知賓夕法尼亞州有22000人已“隨時待命,準備在極端時期拿起武器”時,他說:“倘若聯(lián)邦分裂了,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混亂是杰斐遜所深惡痛絕的,威脅著他熱愛的和諧。
最終,一場暴風雪襲擊華盛頓之后,杰斐遜在眾議院第36輪投票中險勝,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位總統(tǒng)。自此,造就美國獨一無二的政治豐功偉績的杰斐遜時代開始了。與這位蒙蒂塞洛的哲學大師相較,喬治·華盛頓、約翰·亞當斯、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不時被形容為更英明、更務實。然而,若以大權在握的時間為粗略的判斷標準,杰斐遜當屬美國共和體制前50年里最成功的政壇人物。1800~1840年的40年間的36年里,居美國總統(tǒng)要職的不是杰斐遜本人,就是自稱“杰斐遜的擁護者”的人:詹姆斯·麥迪遜、詹姆斯·門羅、安德魯·杰克遜以及馬丁·范布倫。(約翰·昆西·亞當斯擔任一屆總統(tǒng),屬唯一例外。)這個未引起關注且未公開過的“杰斐遜家族”,在美國歷史上可謂空前絕后。
杰斐遜構想清晰,目標宏大—期盼民眾政府在美國得以存續(xù)。他相信,民眾受過良好教育,民智已開,他們的愿望定會實現(xiàn)。他的對手們對人民則缺乏信心,他們擔心大部分美國公眾可能無法擔當自治的重任。而杰斐遜認為正是這批美國公眾才是自由的救星,民族的靈魂,共和的希望。
為實現(xiàn)目標,杰斐遜追求權力,一旦在手即施加影響,令現(xiàn)實屈從于其個人意志,按其心中藍圖重新加以塑造。最偉大的領袖既不是空想家,也不是獨裁者。他們如杰斐遜一樣,既暢言國家宏圖偉業(yè),又深諳權力之道,懂得達權知變。杰斐遜在整頓思想、打動人心方面的能力超群,激情澎湃的同時又不失踏實務實。為實現(xiàn)構想,他妥協(xié)退讓,也相機變通。杰斐遜在特定時期,心甘情愿應時而動,使得他成為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歷史人物。然而,在現(xiàn)實世界,身處那個時代,當杰斐遜被賦予國家安全的重任時,他大膽創(chuàng)新,靈活機變,堪稱銳意改革的領導人。
選擇理想還是現(xiàn)實、高尚的目標還是無奈的妥協(xié),美國一直都在掙扎。杰斐遜也是如此。和美國一樣,在杰斐遜的內心和頭腦中,是追求完美還是得過且過,是理智行事還是隨心所欲,這種交戰(zhàn)一直在上演。于他同于美國,這種矛盾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斗爭。杰斐遜的故事之所以能引起共鳴,主要是因為他代表了一種永恒的戲劇情節(jié):在復雜的亂世當中,通過爭奪國家的領導權實現(xiàn)偉大的變革。
杰斐遜比任何一位早期的美國總統(tǒng)—無論是華盛頓還是亞當斯—都更加深信人性的可能性。他志存高遠,但也明白,要讓夢想成為現(xiàn)實,其捍衛(wèi)者要足夠強大和狡猾,能讓歷史為其所用。大體來說,就是哲學家的思考、政治家的操控。杰斐遜的天才之處就在于,他既是哲學家又是政治家,而且常常能同時扮演好兩種角色。這就是權力的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