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作者簡介
前言
本書的目的和范圍
第一部分 進化生物學概論
第1章 進化生物學的歷史:進化論與遺傳學 3
第2章 分子生物學的出現(xiàn) 33
第3章 進化的證據(jù) 67
第二部分 生命的起源和分化
第4章 生命的起源 89
第5章 生命的最近共同祖先與生命之樹 111
第6章 真細菌和古細菌的多樣化Ⅰ:系統(tǒng)發(fā)育與生物學 142
第7章 細菌和古細菌的多樣性Ⅱ:遺傳和基因組學 176
第8章 真核生物的起源和多樣化 203
第9章 多細胞生物與發(fā)育 233
第10章 植物和動物的多樣化 258
第11章 發(fā)育程序的進化 293
第三部分 進化的歷程
第12章 突變和重組導致遺傳變異 333
第13章 DNA與蛋白質(zhì)的變異 362
第14章 復雜遺傳性狀的變異 392
第15章 隨機遺傳漂變 430
第16章 群體結構 460
第17章 對變異的選擇 479
第18章 選擇與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 514
第19章 選擇的度量 545
第20章 表型的進化 578
第21章 沖突與合作 612
第22章 物種與物種形成 648
第23章 遺傳系統(tǒng)的進化 687
第24章 新性狀的進化 725
第四部分 人類進化
第25章 人類的進化史 759
第26章 當前人類進化研究的議題 790
網(wǎng)上章節(jié)(http://www.evolutionGtextbook.org)
第27章 系統(tǒng)發(fā)育的重建
第28章 進化的數(shù)學模型
圖片來源 819
詞匯表 828
索引 864
譯后記 871
詳細目錄
作者簡介
前言
本書的目的和范圍
第一部分 進化生物學概論
第1章 進化生物學的歷史:進化論與遺傳學 3
現(xiàn)代遺傳學和進化論簡述 3
達爾文之前的進化論 4
查爾斯·達爾文 11
自然選擇學說的衰落 14
綜合進化論 25
小結 31
延伸閱讀 32
第2章 分子生物學的出現(xiàn) 33
分子生物學的開始 34
進化和分子生物學:新的綜合? 60
小結 65
延伸閱讀 66
第3章 進化的證據(jù) 67
進化論的證據(jù) 68
對進化論的反對意見 78
科學與社會 84
小結 86
延伸閱讀 86
第二部分 生命的起源和分化
第4章 生命的起源 89
生命什么時候開始在地球上出現(xiàn)? 89
小結 94
生命是怎樣在地球上開始的? 94
小結 110
延伸閱讀 110
第5章 生命的最近共同祖先與生命之樹 111
追溯早期的進化史 112
共相同源?最近共同祖先與生命之樹 118
小結 140
延伸閱讀 140
第6章 真細菌和古細菌的多樣化Ⅰ:系統(tǒng)發(fā)育與生物學 142
真細菌和古細菌的概況 143
真細菌和古細菌的系統(tǒng)分化 148
細菌和古細菌的生物多樣性 158
小結 174
延伸閱讀 175
第7章 細菌和古細菌的多樣性Ⅱ:遺傳和基因組學 176
細菌和古細菌基因組特性 176
水平基因傳遞 191
小結 201
延伸閱讀 202
第8章 真核生物的起源和多樣化 203
真核生物的概況 203
內(nèi)共生體在真核生物進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11
核基因組的結構和功能 222
真核生物的多樣化 229
小結 232
延伸閱讀 232
第9章 多細胞生物與發(fā)育 233
多細胞生物的產(chǎn)生 233
分化導致的分工 238
生物體制發(fā)育的多樣性 246
構建體制發(fā)育的遺傳學 251
小結 257
延伸閱讀 257
第10章 植物和動物的多樣化 258
化石形成與地質(zhì)時間 258
生命形式進化的長河 260
自寒武紀以來5億年的生命 278
進化的模式 286
小結 292
延伸閱讀 292
第11章 發(fā)育程序的進化 293
前后軸發(fā)育模式:Hox基因對發(fā)育的調(diào)控 294
Hox基因參與進化的改變 301
刺魚的骨骼進化 314
起源于墨西哥蜀黍的玉米的進化 319
發(fā)育系統(tǒng)的普遍性 325
小結 328
延伸閱讀 329
第三部分 進化的歷程
第12章 突變和重組導致遺傳變異 333
突變及其發(fā)生的機制 333
保護?預防和校正機制限制了DNA損傷和復制錯誤引起的突變數(shù)量 343
突變速率和模式 352
通過混合產(chǎn)生的變異:有性生殖和水平基因轉移 357
小結 361
延伸閱讀 361
第13章 DNA與蛋白質(zhì)的變異 362
遺傳變異 362
遺傳變異的類型 376
小結 390
延伸閱讀 391
第14章 復雜遺傳性狀的變異 392
數(shù)量性狀概述 392
解析數(shù)量性狀 395
數(shù)量變異性狀的遺傳基礎 414
數(shù)量變異性狀的產(chǎn)生 426
小結 428
延伸閱讀 429
第15章 隨機遺傳漂變 430
進化是一個隨機過程 431
基因頻率的隨機漂變 432
溯祖 439
中性理論 444
重組與隨機漂變 447
小結 458
延伸閱讀 459
第16章 群體結構 460
基因流 460
基因流與其他進化力量的互作 466
結構化群體中的系譜 471
小結 478
延伸閱讀 478
第17章 對變異的選擇 479
選擇的特性 479
對數(shù)量性狀的選擇 500
對多基因的選擇 510
小結 512
延伸閱讀 513
第18章 選擇與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 514
選擇和隨機漂變 514
選擇與基因流 522
平衡選擇 530
突變與選擇 537
小結 544
延伸閱讀 544
第19章 選擇的度量 545
選擇的直接度量 545
間接度量 554
對連鎖遺傳座位的選擇 560
對非編碼DNA的選擇 565
選擇的范圍 571
小結 576
延伸閱讀 577
第20章 表型的進化 578
進化中的優(yōu)化 580
衰老 586
進化博弈 591
性選擇 598
小結 610
延伸閱讀 611
第21章 沖突與合作 612
社會結構的進化 612
基因間的沖突 614
親緣之間的相互作用 627
合作的進化 640
小結 646
延伸閱讀 647
第22章 物種與物種形成 648
定義物種 648
物種形成的遺傳學 660
物種形成的機制 670
物種形成的地理學 675
小結 685
延伸閱讀 686
第23章 遺傳系統(tǒng)的進化 687
遺傳系統(tǒng)進化的研究 687
突變速率的進化 689
有性生殖和重組的進化 693
性進化的結果 713
進化能力的進化 720
小結 723
延伸閱讀 724
第24章 新性狀的進化 725
新性狀的基本特征 726
基因產(chǎn)物活性的變化 731
代謝網(wǎng)絡中基因調(diào)控與互作的變化:分子識別?分化與發(fā)育 735
冗余性 739
穩(wěn)健性?模塊化和區(qū)域分隔 743
從其他物種獲得新功能:基因水平轉移與共生 750
長期的自然選擇導致新性狀的起源 752
小結 756
延伸閱讀 756
第四部分 人類進化
第25章 人類的進化史 759
人類在生命之樹中的位置 760
黑猩猩與人的關系最近 761
人科的進化 763
遺傳學與人類進化 774
基因組學與人類的特質(zhì) 783
小結 788
延伸閱讀 789
第26章 當前人類進化研究的議題 790
人類疾病的遺傳基礎 790
理解人類的本性 806
小結 817
延伸閱讀 818
網(wǎng)上章節(jié)(http://www.evolutionGtextbook.org)
第27章 系統(tǒng)發(fā)育的重建
第28章 進化的數(shù)學模型
圖片來源 819
詞匯表 828
索引 864
譯后記 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