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海洋傳奇》以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重要的港口為主線進行展開,詳細解讀了各個港口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fā)展,從興起到衰落,婉如一幅歷史畫卷。言語簡單明了,卻不乏濃厚的歷史氣息。書中內(nèi)容全面,涵蓋了政治、經(jīng)濟、交通、造船、港口、宗教文化交流等諸多方面的內(nèi)容,內(nèi)容力求貼近史實,從各個角度全面分析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歷程。
Part 1
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衰 001
悠悠古老海上絲綢之路 002
海上絲綢之路初形成 004
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和發(fā)展 008
“東海絲路”與“南海絲路” 011
海上絲綢之路與鄭和 014
Part 2
海上絲綢之路第一港——徐聞 019
徐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 020
徐聞——南珠的重要產(chǎn)地 023
雷州半島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發(fā)展 025
雷州半島的商人會館 028
徐聞及雷州半島的海神信仰 031
Part 3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廣州 036
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和發(fā)展 037
對外貿(mào)易交流的重要樞紐 040
黃埔古港見證廣州的繁榮 043
活躍在廣州“海絲”上的名人 046
Part 4
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fā)港——泉州 049
泉州港的形成 050
唐代泉州港的發(fā)展 052
兩宋時期泉州港的繁榮 056
元朝時期泉州港的極盛 059
明清時期泉州港的特殊變化 063
Part 5
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揚州 066
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067
揚州與運河的不解之緣 070
鑒真大師東渡 073
唐朝時和西域各國的往來 076
Part 6
傳統(tǒng)的對外開放港——寧波 079
傳統(tǒng)的對外開放港口 080
寧波運河發(fā)展與海上絲綢之路 083
寧波與海上絲綢之路 086
唐代明州與中日交流 089
元代寧波與中日交往 093
明代寧波與日本經(jīng)濟交往 095
媽祖信仰與寧波 098
Part 7
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遺跡——南海神廟 101
“海絲”遺跡——南海神廟 102
南海神廟的建筑美學 105
細數(shù)南海神廟各大景點 108
南海神廟的故事 111
南海神廟內(nèi)的碑刻 114
Part 8
登州與海上絲綢之路 118
登州與東方海上絲綢之路 119
返回明代重游登州府 122
登州開元寺與海上絲綢之路 125
登州古港早期的貿(mào)易活動 128
元代登州與高麗的海上貿(mào)易 131
Part 9
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貢獻 135
絲綢之路由陸轉海 136
細究海上絲綢之路形成原因 140
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農(nóng)業(yè) 143
海上絲綢之路與南海區(qū)域 146
海上絲綢之路與文化傳播 149
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貢獻 152
Part 1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156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157
“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 159
泉州——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者 162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印度尼西亞 166
中埃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169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世界性影響 172
《海上絲綢之路/海洋傳奇》:
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海洋文明,勤勞的先民們早在7000多年前就會建造獨木舟,漸漸開始了對海洋的探索。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中國的陶瓷、絲綢、茶葉等源源不斷地輸入世界各地,阿拉伯、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的香料也不斷傳入古代中國,所以海上絲綢之路又稱為“陶瓷之路”“香料之路”。
中國是絲綢、瓷器的故鄉(xiāng),我國古代紡織業(yè)、陶瓷業(yè)十分發(fā)達,這些獨具東方特色的商品踏上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各地,同時還伴有書籍、雕刻、繪畫、建筑藝術等的傳播。世界各國文化多彩多樣、各有特色,古代中國與世界交流的同時也吸收與眾不同的文化。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明珠、象牙、貓眼石、香料、水晶、寶石、瑪瑙、沉香、胡椒等貨物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世界各地的建筑藝術、佛教文化等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使得中國文化更加博大精深、絢麗多彩。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兩國的交流歷史源遠流長。
秦始皇時期,傳說海外有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仙山上住有仙人,仙人長生不老,自然有長生不老藥。當時有個叫徐福的人,懂醫(yī)術、學修仙,而且航海知識頗豐,秦始皇就派他帶三千童男女、谷物、百工前往東海求仙藥。徐福沒有找到仙山,卻到達了日本,百工中有善于種桑養(yǎng)蠶的女工,因此養(yǎng)蠶織布技術就在日本傳播開來,徐福也被后世稱為“蠶神”。從此以后,古代中國人陸續(xù)從山東半島出發(fā),經(jīng)過朝鮮半島,到達日本,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文明,促進了日本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
據(jù)記載,早在西漢時期,中國的羅織技術就已經(jīng)在日本出現(xiàn)。但當時僅僅有衣服之狀,還沒有花飾裝飾。到了公元3世紀,中國的刻版印花技術和絲織提花技術傳人日本,日本的服飾不再是單調(diào)的色彩搭配,開始絢麗多彩起來。后來,印花技術不斷進步,隋朝時期,鏤空版印花技術開始流行,后來也傳人日本。唐朝時期是中日兩國交往的繁榮時期,日本派大量僧使到中國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這些使者和僧人將當時唐朝的織布制衣技術帶回了日本,對后來日本和服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唐朝時期是我國絲綢的繁榮時期,絲綢也從一般的商品上升到朝廷貢品。當時江浙出產(chǎn)的絲綢大多運送到日本的首都奈良。奈良正倉院漸漸成了貯藏文物的場所,里面至今收藏著獅子唐草奏樂紋錦、鹿唐草紋錦、彩色印花錦緞、蓮花大紋錦等十分珍貴的絲織品。
到了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發(fā)展到鼎盛,特別是宋朝,政治開明,經(jīng)濟繁榮,政府加大了對外貿(mào)易的投入,并且在慶元路(今浙江寧波)、廣州、泉州等地設立市舶司。中國的絲綢諸如蘇杭五色緞、丹山錦、花宣緞、水綾絲布等遠銷日本,成為了當時主要的輸出商品之一。
我國古代還與東南亞地區(qū)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