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演義》是《歷朝通俗演義》的元朝部分,詳細介紹了從鐵木真家族誕生、蒙古統(tǒng)一、元朝建立、開疆?dāng)U土,到元末起義、朱元璋開創(chuàng)大明、元朝滅亡間一個多世紀的壯闊歷史。期間以人物演義的形式生動描述了元朝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面貌。元朝歷代帝王和眾多名臣將相的故事相繼展開,人物豐富,文筆流暢,故事生動,點評獨到,讓人讀來不忍釋卷。
自序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史書修撰,大多完美無瑕,唯獨元朝歷史文獻有諸多缺憾;當(dāng)然,這倒不是因為負責(zé)修撰的史官失職,而是他們真的沒有什么文獻資料可以查考。
元朝的興起源于西北大漠,本來就沒有什么記錄;到開國以后,才稍稍有些記載,而且還大多是用蒙語抄錄的,當(dāng)代讀書人確實難以研究。直到元世祖忽必烈一朝,才開始有詳盡的史料記錄,一直沿襲到寧宗皇帝懿璘質(zhì)班,共歷十三代。
然而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前,仍然有許多史實缺失;而世祖之后的正史,多是記載朝廷善舉,不好的一面則很少提及。當(dāng)然歷朝歷代都是這樣,史官避諱,這事兒也無可厚非。
到大元滅國明朝建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 年),得到元朝十三代帝王史冊,于是下令史官修撰《元史》。左丞相李善長為監(jiān)修,太史公宋濂、翰林待制王祎為主編。這個項目二月份啟動,八月份完工。遺憾的是第十一代元順帝一朝史料缺失,于是朝廷又命當(dāng)時的著名學(xué)者歐陽佑等人,前往北平(元大都)搜集資料。到第二年二月,重新修撰《元史》,六月份《元史》終于完工。
這版《元史》頒布發(fā)行后,社會上有不少人在私下里有些不同意見。其實這也正常,當(dāng)時元朝才覆亡兩三年,一些民間著述、巷間傳聞依然存在,不過大多都是些人云亦云、大同小異的說法。
我們可以看看拒修《元史》的翰林徐一夔寫給王祎的信:
“考證史料,一般都是依托于宮廷內(nèi)部,記錄日常事件和皇帝起居的記載。但是在元朝,并沒有設(shè)置這兩個部門,僅僅設(shè)立了一個中書時政科的部門,指派個文官負責(zé)。有什么事兒就由他那里轉(zhuǎn)交到史館那里,然后記錄在案。這么疏忽的系統(tǒng),必定會遺漏掉許多歷史事件。甚至到了元順帝這一朝,連起碼的歷史記錄都沒了,只能靠民間走訪去搜集資料?峙逻@樣得來的史冊,未必是真實的歷史,記錄的也不一定是真實的人言,而且歷史前后也不一定能對得上!
看來徐一夔早就預(yù)料到,《元史》的倉促編撰,不可能會很完善,所以才拒絕了王祎編撰這套史書的邀請吧。后來的學(xué)者編撰的關(guān)于元朝歷史的作品,比如商輅等續(xù)撰的《綱目》、薛應(yīng)旗編寫的《通鑒》、陳邦瞻著作的《紀事本末》等,雖然每位學(xué)者所生活的體制不同,但是他們所依據(jù)的史料,幾乎都是出自正史記錄,所以這些作品的缺漏,和《元史》一樣還是有諸多不完整。
其他的諸如《皇元圣武親征錄》,記錄的是元太祖、太宗時代的史事,其實更像是秘史,胡編亂造的成分居多。元秘史亦是如此。還有記錄元世祖一朝的《丙子平宋錄》,記錄元順帝一朝的《庚申外史》,也是零星記述,沒有補全缺失的歷史。至于《元朝名臣事略》《元儒考略》這些作品,內(nèi)容就更是沒什么依據(jù)了。
到現(xiàn)在,我們又經(jīng)歷了明、清兩朝,這期間后人關(guān)于元史的著作,只有《蒙韃備錄》《蒙古源流》和《元史譯文證補》等書。
《元史譯文證補》出自近年,由清朝侍郎洪鈞整理成集,而且據(jù)說是從西方的一些記載中轉(zhuǎn)譯才得以成書,足可見元史里面有多少謬誤的成分。不得不說的是,這部書也僅僅記錄了元定宗、憲宗兩朝,還未到元世祖呢。
至于《蒙韃備錄》和《蒙古源流》,更像是秘史作品,不具有考證價值。
明、清這兩代,還有許多有聲望的博學(xué)之士,他們煞費苦心地挖史料、鉆典故,留下了一些作品。恕我見聞有限,無法一一去查閱考據(jù)。
這年春天,在我寫史料的閑暇之際,翻閱了一些西方作品的譯本,在里面發(fā)現(xiàn)了一些史料,它們關(guān)于蒙古西征的記載,要比我們的史料詳細一些。而且關(guān)于元世祖之前的四代大汗的分封,以及生涯浮沉的記載,也剛好可以彌補我們的史冊對這一段歷史的缺失。
應(yīng)該不會有人責(zé)怪我借助洋人的史料吧。我沒有估量自己的淺薄,想融合東西方的史料,著筆編撰元代歷史,以供后世參考。
搜尋材料過程中或許未能面面俱到,我用演義的方式來記錄這一朝的史實,成書共六十章。每件史事都一定有據(jù)可循,我不敢臆想編造。至于敘述文筆,則力求通俗。
書中對于元朝未入中原前的先祖歷史,以及深宮軼事和外域異聞,只要正史有所記載的,我酌量援引。正史沒有提到的,我則旁征博引,加以演義。這本書僅供大家茶余飯后,拿來翻閱消遣,或者拿來略增見聞,希望讀者勿笑我筆下沒有條理,僅此而已。
中華民國九年一月,古越蔡東藩,于海邊居所
蔡東藩(1877—1945年),浙江省山陰縣(今屬浙江蕭山)人。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xué)家。1890年(光緒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前往福建以知縣候補,一年后因不滿官場惡習(xí)稱病回鄉(xiāng)。其后長期以寫作和教書為生,抗戰(zhàn)期間顛沛流離,逝世于抗戰(zhàn)勝利前夕,一生筆耕不輟。1916年開始用十年時間完成了《歷朝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其內(nèi)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zui,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第一章 家族的由來.................一
第二章 蒙古國成立.................五
第三章 鐵木真遠逃他鄉(xiāng).............一〇
第四章 鐵木真得貴人相救...........一四
第五章 友人相助復(fù)興國土...........一八
第六章 大獲全勝...................二二
第七章 鐵木真桃花運旺.............二七
第八章 大戰(zhàn)溫都爾山...............三一
第九章 與汪罕脫里決裂.............三六
第十章 鐵木真登上汗位.............四一
第十一章 成吉思汗率軍進攻中原.....四六
第十二章 冊立窩闊臺為儲君.........五一
第十三章 蒙古軍進攻中亞...........五六
第十四章 大軍獲勝猛將病故.........六一
第十五章 成吉思汗駕崩.............六六
第十六章 蒙古威名遠播.............七〇
第十七章 金國滅亡.................七五
第十八章 入侵歐洲.................八〇
第十九章 蒙哥排除異己.............八五
第二十章 忽必烈繼承汗位.............九〇
第二十一章 南宋滅亡.................九五
第二十二章 文天祥舍身取義...........一〇一
第二十三章 東征大敗.................一〇五
第二十四章 禍起海都.................一一〇
第二十五章 愛國的忠臣...............一一四
第二十六章 鐵木耳從北回來...........一一九
第二十七章 消除邊境隱患..............一二三
第二十八章 自古紅顏禍水..............一二八
第二十九章 武宗荒淫無道..............一三三
第三十章 明主奮發(fā)圖強................一三七
第三十一章 愚孝的仁宗.................一四二
第三十二章 奸臣當(dāng)?shù)?...................一四六
第三十三章 識破陰謀....................一五〇
第三十四章 惡人自有報應(yīng)................一五四
第三十五章 英宗遇刺....................一五八
第三十六章 買奴怒除惡霸................一六二
第三十七章 老丞相憤然辭官.............一六六
第三十八章 泰定帝命喪黃泉.............一七一
第三十九章 威武的爵帥..................一七五
第四十章 南北爭戰(zhàn).......................一八〇
第四十一章 太平王平定天下...............一八五
第四十二章 假意讓皇位....................一八九
第四十三章 明宗駕崩.....................一九三
第四十四章 偶遇亡魂.....................一九七
第四十五章 皇兒寄養(yǎng).....................二〇一
第四十六章 皇后下嫁丞相..................二〇五
第四十七章 舍子傳侄......................二〇九
第四十八章 燕帖木兒遭天殺...............二一三
第四十九章 伯顏得勢.....................二一七
第五十章 順帝改元.......................二二一
第五十一章 脫脫大義滅親................二二五
第五十二章 無主見的主子................二三〇
第五十三章 賢相受冤....................二三四
第五十四章 天災(zāi)人禍....................二三八
第五十五章 宰相出馬....................二四二
第五十六章 荒淫的元順帝................二四六
第五十七章 朱元璋起兵...................二五一
第五十八章 元朝最后一位猛將.............二五五
第五十九章 奇皇后禍國殃民...............二六〇
第六十章 元朝滅亡.......................二六五
第一章 家族的由來
蒙古族本來為唐朝時候下封的室韋分部,一直居住在中國北方,祖祖輩輩以打獵為生, 漸漸地形成部落。后來和臨近的部落發(fā)生沖突,屢戰(zhàn)屢敗,導(dǎo)致全軍覆沒,只剩下幾個人逃到山中。那座山名叫阿兒格乃袞,層巒疊嶂,高聳入云,只有一條小道可以進入,中間有一大片平地,土壤肥沃,水草茂盛,簡直就是世外桃源。一些男男女女在此住下,自由戀愛, 沒過幾年,生了很多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名叫乞顏,身體很結(jié)實,力量非凡,毒蟲猛獸遇到他,無一不立即斃命。他的后代,人丁特別興旺。當(dāng)?shù)厝朔Q他為乞要特,“乞要”即“乞顏” 的諧音,“特”字是種族的意思。
族人既然多了,人們就開始嫌棄地方狹小。由于以前的小道被荒草亂棘堵住了,所以他們不得不天天想著怎么開辟新的道路。為了從山中走出去,人們輾轉(zhuǎn)發(fā)現(xiàn)了一處鐵礦。鐵礦洞穴很深,大家把樹木砍下來燒成炭,在洞穴里生篝火,又宰了七十二頭牛,把牛皮卷成圓筒放在洞口當(dāng)鼓風(fēng)機,風(fēng)越來越大,火越來越旺。漸漸地,鐵石頭熔化了。而前面像羊腸一樣的小徑都塌陷了,忽然變成一條康莊大道,令人豁然開朗。人們沒有借助五丁之力,竟開辟了蠶叢之路,真是神奇啊!
過了幾十代后,這個族群里出了一個叫朵奔巴延的男孩,他經(jīng)常跟隨哥哥都蛙鎖豁兒外出游牧。一天,他們兄弟二人到了不兒罕山,只見樹林茂盛,古木參天,隱隱地將整座大山籠罩住了。都蛙鎖豁兒對朵奔巴延說:“弟弟!你看前面的大山,比起咱們的居住地如何?” 朵奔巴延說:“這山好得多呀。咱們趁著閑暇,去逛一會兒如何?”都蛙鎖豁兒同意了,于是二人攜手前往。他們摸索著往山里走,到了險峻陡峭的地方,就借助樹木及藤條往上爬,費了好些氣力才到達山頂。兄弟二人選了一塊平坦的大石頭坐下休息。他們四面瞭望,只見煙云繚繞,岫嶼迴環(huán),仿佛到了仙境一樣。再往下看,只見有兩條河流環(huán)繞著大山,河流里倒映著山林景色,真是美麗極了。
朵奔巴延越看越喜歡,忽然跳起來喊道:“哥哥!這座大山真好!咱們不如遷居過來吧!”說了好幾遍都沒聽到哥哥的回答,朵奔巴延不覺焦躁起來,又叫了幾聲哥哥。哥哥這才說:“你別急,讓我仔細看看再說!”
朵奔巴延問:“看什么?”都蛙鎖豁兒說:“你沒看到山下有一群行人嗎?”朵奔巴延不解:“行人就行人唄,跟我們有什么關(guān)系!”都蛙鎖豁兒說:“那行人里面,有一個漂亮女子!”朵奔巴延不等哥哥說完就問:“難道哥哥想娶那女子作妻子嗎?”都蛙鎖豁兒說:“才不是,我已經(jīng)有妻子了。如果那女子沒有嫁人,我去向她家人提親,把她許配給你如何?” 朵奔巴延說:“這么遠只能看見幾個人影,怎么知道人家長得漂不漂亮?”都蛙鎖豁兒說: “你如果不信就去看看呀!”朵奔巴延年少好色,聽說有美女,便大步跑向山下去了。
離得這么遠,為何都蛙鎖豁兒能看清女子的容貌呢?原來都蛙鎖豁兒有一只眼睛很敏銳, 能看到數(shù)里以外的事物,所以族人都叫他“一只眼”。
朵奔巴延一口氣跑到山下,果然看到前面來了一群人。人群中有一輛黑色的車子,上面坐著一位漂亮的女子。這女子實在太漂亮了,像天仙一樣,朵奔巴延竟然看呆了。美人已經(jīng)來到面前,他還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忽然覺得背后被人擊了一掌,轉(zhuǎn)身一看,是哥哥都蛙鎖豁兒。他也不問為什么,再次轉(zhuǎn)身癡迷地看著美人。哥哥說道:“你是看呆了吧!怎么不問下她的來歷?”朵奔巴延回過神來,忙向前問道:“你們是從哪里來的呀?”有一老者答道:“我們是豁里剌兒臺蔑兒干一家,是巴兒忽真人。”朵奔巴延又問:“這年輕女子是你什么人?” 那老者答道:“是我外孫女兒”。朵奔巴延又問:“她叫什么名字?”那老者答道:“我叫巴爾忽歹篾爾干,只生了一個女兒,名叫巴兒忽真豁呵,嫁給了豁里禿馬敦的官人!倍浔及脱勇犃诉@話,不禁嘆了口氣,對哥哥說:“這事不成,咱們回去吧!”
都蛙鎖豁兒說:“你都沒聽清楚,為什么說不成?”朵奔巴延說:“他說的什么名字我沒記清,只是他的女兒已經(jīng)嫁人了。”都蛙鎖豁兒責(zé)怪道:“瞎說!他說的是他女兒,又不是他外孫女兒!”哥哥一語驚醒夢中人。弟弟急忙說道:“哥哥為人穩(wěn)重,還是你來問他吧!庇谑嵌纪苕i豁兒前行一步,與老者行了禮,問明底細,才知美人名叫阿蘭郭斡。因為豁里禿馬敦地區(qū)禁止人們捕獲貂鼠等動物,所以他們才來到這里。都蛙鎖豁兒問道:“這山已有主人了嗎?”那老者答道:“這山的主人,名叫哂赤伯顏!倍纪苕i豁兒又問:“是這樣啊,不知您家外孫女兒可曾許配人家?”老者說還沒有,都蛙鎖豁兒就為弟弟求了親。老者大概了解了一下家庭情況,就去詢問外孫女兒的意思。
朵奔巴延癡癡地望著美人,急切地希望她能答應(yīng)嫁給自己,偏偏這美人低著頭不說話, 真把人急死了。經(jīng)老者說了半天,那美人才臉泛桃花,羞答答地點頭默許了。朵奔巴延喜出望外,正想走過去對老者行大禮,卻被哥哥攔了回來,心里感覺很不爽。等到老者跟哥哥說明美人的意愿后,都蛙鎖豁兒才叫朵奔巴延過來拜見老者。隨即雙方定下迎婚日期,然后才分手告別。
在回來的路上,朵奔巴延問哥哥:“他既然肯把美人嫁給我了,為什么今天不把她帶走, 還要等些日子?”都蛙鎖豁兒說:“你又不是強盜,難道要硬搶!”說得朵奔巴延頓時啞口無言。
過了幾天,都蛙鎖豁兒挑出鹿皮、豹皮、狐皮各兩張和鼠獺皮數(shù)張裝入車中,讓朵奔巴延穿著新郎喜服,帶著幾個仆人趕著車輛來到不兒罕山迎親。只花了一天的時間,朵奔巴延就把美人接回來了。夫妻二人拜完天地,便入了洞房。二人婚后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取名布兒古訥特,次子取名伯古訥特。不料兩個孩子還沒長大成人,朵奔巴延的哥哥都蛙鎖豁兒就因病去世了。
都蛙鎖豁兒有四個兒子,他們都很傲慢,根本不把朵奔巴延當(dāng)親叔叔看待。朵奔巴延很氣憤,帶著家人來到哥哥墓前痛哭了一場,隨后遷居到不兒罕山。朵奔巴延白天打獵,晚上陪伴妻兒,日子過得快活自在。真是天公不作美啊,過了幾年,朵奔巴延因病臥床不起。臨終前,他與嬌妻愛子訣別,又囑托襟夫瑪哈賚處理好后事,然后長嘆一聲,與世長辭了。
朵奔巴延死后,阿蘭郭斡年輕守寡,難免睹物思人,整天唏噓傷感。幸虧有瑪哈賚細心照顧,經(jīng)常過來看看,家中一切事宜全由他代辦,所以阿蘭郭斡也沒有什么困境,慢慢地心情也好多了。
轉(zhuǎn)眼過了一年,阿蘭郭斡的肚子竟然越來越大,某天,竟產(chǎn)下一個男孩。說來也奇怪,這小孩還沒斷奶,阿蘭郭斡的肚子又大了起來,不久又生了一個男孩。旁人議論紛紛,但阿蘭郭斡根本不在意,從生到養(yǎng),與之前丈夫在世時沒有區(qū)別。偏偏這肚子又大了起來,十個月之后,又生了個男孩。孩子快要生出來時,滿屋的祥光,讓人感覺很神奇。嬰兒的啼哭聲也與其他孩子不一樣。阿蘭郭斡感到很欣慰,于是第一個兒子取名不袞哈搭吉,第二個兒子取名不固撤兒只,第三個兒子取名孛端察兒。蒙古人種眼睛大多是栗黃色,唯獨孛端察兒眼睛是灰色。而且他從小就非常聰明,所以阿蘭郭斡格外偏愛他。
古訥特兩兄弟已經(jīng)長大成人,心里覺得很疑惑,私底下說道:“母親既沒有兄弟,又沒有丈夫,為什么能夠生下這三個兒子。考依镏挥幸谈缸邉,難道是與他生的嗎?”他們的對話被阿蘭郭斡聽到了,于是阿蘭郭斡叫他們二人一同進房,解釋說:“你們都認為我無夫生子, 肯定是與他人有私情,對嗎?你們哪里知道這三個兒子是老天賜予我的呀!自從你父親過世后,我一直沒有什么異心,只是每晚有黃白色人,從窗戶縫隙處進來,多次撫摸著我的肚子, 把他的光亮透入到我肚子里,這樣我就懷孕了,接連生了三個男孩。看來這仨孩子不是普通人,日后他們做了帝王,你們兩人就會相信了!”
聽了母親的話,古訥特兩兄弟面面相覷,沒有說一句話。阿蘭郭斡又說道:“你們以為我是在說謊嗎?我如果耐不住寂寞,完全可以再嫁人,何必做這樣的丑事。你們?nèi)绻不信, 可以等我?guī)淄,就知道真假了!”?dāng)晚,古訥特兄弟果真看到有白光閃入母親的臥室,到天明才消失。于是古訥特兄弟也有些信了。
到了孛端察兒十多歲的一天,阿蘭郭斡殺羊備酒,讓五個兒子坐在一起喝酒。喝到一半的時候,她對兒子們說:“我已經(jīng)老了,不能經(jīng)常與你們一起喝酒了,但是你們五個都是從我一個肚皮出來的,將來必須要和睦相處,不要起爭執(zhí)!”說到這里,阿蘭郭斡叫孛端察兒去拿了十支箭來,然后叫五個兒子各折一支箭,結(jié)果五人很容易就折斷了。阿蘭郭斡又命令把剩下的五支箭放在一起,叫他們輪流折,可是他們都不能折斷?吹酱司埃⑻m郭斡微笑著說:“這就是‘一箭易折,眾則難摧’的意思。”五個兒子都點頭謹記。
又過了幾年,阿蘭郭斡出外游玩時不小心感染了風(fēng)寒,一會兒怕冷一會兒怕熱,沒過幾天就臥床不起。阿蘭郭斡自知命不久矣,于是把五個兒子叫到床邊,說道:“我也沒有什么囑咐的,但是折箭的事,你們要切記,不能忘了!”說完就過世了。
五個兒子把母親安葬后,大兒子布兒古訥特提議分家。他們把所有家產(chǎn)分成四份,沒有給孛端察兒任何家產(chǎn)。孛端察兒氣憤道:“我也是母親生的,為何你們都有家產(chǎn),我卻什么都沒有!”布兒古訥特答道:“你太小了,沒有分家產(chǎn)的資格。家中有一匹禿尾馬,就給你了!你的飲食由我們四家負責(zé),怎么樣?”孛端察兒本想繼續(xù)爭論的,但是其他幾個哥哥也贊同,就明白彼眾我寡,爭了也沒什么用。
孛端察兒勉強與哥嫂一起住了幾個月,但是他們都待他很冷淡。他覺得很是苦悶,心想: “我住在這里干什么呀,還不如自己去謀生!”于是騎著禿尾馬,背著弓箭,帶著刀劍,沿著斡難河流瀟灑地走了。
到了巴爾圖山,只見草木暢茂,山環(huán)水繞,真是個幽靜的地方。他便下了馬,把禿尾馬拴在樹旁,取出刀把草木砍掉,然后用木頭做架,草束做瓦,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蓋起了一間草屋。幸好孛端察兒帶了干糧,于是從腰間取出,隨便吃了一點充饑。第二天出來閑逛,遠遠地看見一只黃鷹正在吃野鶩。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拔了幾根藤條編成一條繩子,順手系了個圓圈,悄悄地來到黃鷹背后。正好這時候黃鷹抬起頭,他就順手把繩子丟到鷹頭上, 抓到了它,對它說道:“我孤身一人,現(xiàn)在有你給我做個伴,我打些野物養(yǎng)你,你也抓些野物養(yǎng)我,行不?”黃鷹好像聽懂了他的話,低頭聽命。于是孛端察兒把黃鷹帶回草屋,正行走間,忽見山下有一只狼,嘴里叼著野物亂跑。于是他從背后取出短箭,搭在弓上把狼射死, 然后把死狼跟野物一起帶回草屋。孛端察兒用火烤狼肉當(dāng)食物,把野物給黃鷹當(dāng)食物。這只黃鷹很溫馴,沒過幾天,就與他相依如友了。有時候黃鷹飛到野外獵取了食物,就帶回來給孛端察兒。這讓孛端察兒感到很欣慰,高高興興地與黃鷹分享食物。
轉(zhuǎn)眼冬去春來,野鶩都飛來了,大部分被黃鷹抓住,每天能抓幾十只,他們吃不完,就把野鶩掛在樹上自然風(fēng)干。一天孛端察兒忽然想喝馬奶,于是他站在高處向四周遙望,看到山后有一些居民,差不多有幾十家。他便走過去向他們討點奶喝。剛開始這里的居民不肯, 孛端察兒就與他們商量,愿意用野物交換,他們這才答應(yīng)。后來孛端察兒就經(jīng)常來這里,只是不知道彼此的名字,但是很熟悉。
孛端察兒的哥哥不袞哈搭吉很想念弟弟,前來找他。來到當(dāng)?shù)卦儐,居民說有這個人, 只是不知道他的姓名和住址。不袞哈搭吉繼續(xù)詢問,這時有一位英勇少年,架著鷹,騎著馬向這里趕來。居民大聲喊道:“來了,來了!”不袞哈搭吉回頭一望,那少年不是別人,正是弟弟孛端察兒!這下兩人高興極了,握手敘了會兒舊。不袞哈搭吉勸弟弟回家,孛端察兒開始不肯,后來還是同意了。隨即和不袞哈搭吉返回草屋,簡單收拾了一下,就動身了。
沒想到過了幾天,這里有一位孕婦在河里喝水,突然看見孛端察兒帶著幾名壯士匆匆跑來,婦人問:“難道你又是來喝馬奶的?”孛端察兒答道:“不是,我是來請你到我家去的! 婦人不解地問:“請我去做什么?”正說著,不防孛端察兒忽然伸出雙手,把她抱了起來,婦人大聲喊叫,卻已經(jīng)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