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理論梳理——環(huán)境建構——課程發(fā)展——學習設計——教學評價為主線,采用理論分析與案例示范相結合的方式,對互聯網環(huán)境中教與學的支撐理論、實踐方法、軟件平臺和應用示范進行了論述。
聯合國的《教育2030行動框架》強調教育是一項基本人權、一項可行使的權利,為此要確保普及全納和公平的優(yōu)質教育和學習,不讓一個人掉隊,不讓一個人失去學習的機會。在國家的統籌、策劃、組織和引導下,全社會共同努力,集教育機構、民間團體、私營部門、社區(qū)和家庭等的力量,才能為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提供接受優(yōu)質教育的機會,使之在終身學習過程中享有平等的學習權利。這成為人類教育奮斗和發(fā)展的目標,推動著廣泛和靈活的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的開展。
當前,無論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學;蚱渌逃龣C構,在統整優(yōu)質教育資源,讓人們廣泛獲取和享有學習機會時,必定會以互聯網為核心,整合應用移動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等。正因如此,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技術在教育中融人和深度的應用給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正改變著教育生態(tài)、教育途徑、教育組織、教育資源配置整合方式、課程設計實施、教學設計及實踐和學習方式,促進教育教學走向普惠和開放。正如美國《連線》雜志高級制作人和《長尾理論》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所說:“與其說互聯網是一場技術革命,不如說它是一場社會革命!
為讓工作在教育一線的管理者、教師和家長及社會人士能全面地理解瓦聯網技術給教與學過程、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和學習評價等帶來的改變和發(fā)展,廣東省智慧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對服務于學習發(fā)展和以學為中心的、互聯網環(huán)境中的教與學進行了研究。他們梳理了互聯網環(huán)境中教育教學的特點和理論基礎,分析了學習理論及其在互聯網環(huán)境教學中的應用,研發(fā)出多種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的建設方法和應用技術,提出了課程的新形式及設計實施方法,示范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設計和實踐,探索了教與學評價開展的多樣化途徑;谙嚓P研究和研發(fā)成果,《促進學習的發(fā)展:互聯網環(huán)境中教與學的理論和方法》一書形成了。
《促進學習的發(fā)展:互聯網環(huán)境中教與學的理論和方法》-書共有六個模塊,沿著理論梳理一環(huán)境建構一課程一學習一學習評價這條主線,對互聯網環(huán)境中的支撐理論、實踐方法、技術研發(fā)和應用示范進行了論述。
模塊一分析了“互聯+”時代教育教學的特點,對最能體現“互聯網+”時代“開放…‘連通”“融合”和“重構”特點的協同教育理論和聯通主義理論進行了闡述。模塊二對支持互聯網環(huán)境中教學交互理論、知識建構理論、活動學習理論和自主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及實踐指導進行了梳理。模塊三以中小學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與建設實例和系列技術產品的分析為支持,呈現了簡易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智慧學習環(huán)境和學科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思路和方法。模塊四對互聯網時代中課程的發(fā)展和新形式進行了整理,展示了相應的課程設計和實施案例。模塊五對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鮮明特點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交互式學習和項目學習中技術的應用進行了論述,并提供了實踐例證。模塊六對支持學習過程、學習發(fā)展、學業(yè)水平、學生綜合素質和課堂教學過程評價的軟件平臺和應用APP分別進行了介紹,旨在促進評價的多樣和深入。
《第四次革命》的作者扎克·林奇曾說:“它(互聯網)是一切技術的基礎,是將這些技術網絡起來,幫助我們真正理解我們是誰,我們身在何方!比缃,很多行業(yè)已經針對互聯網應用重新理解和定位自己,教育教學則正在經歷這個過程。英國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所的盧恰諾·弗洛里迪教授說過:“因為有了互聯網,人們將進入從未見過的未來,也開始應對各種轉型!痹诨ヂ摼W的應用中,教與學體現出個性化、開放性和精準化等新特點,也將出現各種變化和轉型,因此希望本書能讓讀者們重新理解和認識互聯網環(huán)境中教與學的理論、過程與方法,接受互聯網及相關技術帶來的教與學轉變,真正實現教與學的重新定位及轉型。
穆肅,博士,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遠程教育學、移動學習、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和技術支持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致力于將自己對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應用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經驗,通過論文專著、遠程教育項目、在線研修和校本研修活動等多種方式分享給廣大研究同仁和一線教師,希望能幫助教師們將技術融入到日常教學實踐中,從而促進學生和學習的發(fā)展。
張瑜,廣州創(chuàng)顯科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華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教育信息化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盟秘書長,廣東省交互式光電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智慧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廣東省教育測評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模塊一 協同與聯通
單元一 “互聯網+”時代教育教學的特點
單元二 協同教育理論
單元三 聯通主義理論
模塊二 學習理論及應用
單元一 學習的基本過程和學習風格
單元二 教學交互理論
單元三 知識建構理論
單元四 活動學習理論
單元五 自主學習理論
模塊三 中小學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與建構
單元一 中小學校園信息化環(huán)境的設計
單元二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
單元三 智慧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
單元四 學科信息化專用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
模塊四 互聯網時代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單元一 課程的多樣化發(fā)展
單元二 在線課程
單元三 混合學習課程
單元四 微課程
模塊五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設計
單元一 學習設計
單元二 自主學習的設計
單元三 探究學習的設計
單元四 交互式學習的設計
單元五 項目學習的設計
模塊六 教學評價的實施
單元一 學習過程的評價
單元二 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評價
單元三 學生學業(yè)水平的評價
單元四 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
單元五 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