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nèi)容分為三大篇章:1.引言(從何說起—桃葉渡的風(fēng)波);2.石頭山與石頭城(門西?門東、內(nèi)橋?北門橋、玄武湖、白鷺洲、莫愁湖、夫子廟、石壩街、大觀園、龍江關(guān));3.尾聲(《首都計劃》及其他)。
引言
秦淮河的歷史變遷
桃葉渡的風(fēng)波
史前時期的秦淮河
越城、金陵邑與秦淮河
秦淮河之名始于唐代
六朝秦淮波濤洶涌
北宋以后水枯河窄
運瀆、潮溝和青溪
潮溝與城北塹
閶闔門外太子西池
運瀆六橋辨析
青溪七橋見曲折
秦淮中支的形成和影響
二十四航與四航
陳作霖的兩個誤判
大市橋、禪靈渚渡和建初寺
試析二十四航
秦淮四航細(xì)探
“二水中分白鷺洲”
白鷺洲和蔡洲
沿江參差十八洲
白鷺洲中分二水
越城同樣是“扼江控淮”
江岸西移失鷺洲
城垣與水系
南唐建都開城濠
南唐宮城護(hù)龍河
明都新宮影響水系
撲朔迷離金川河
金川河流域細(xì)述
“人家盡枕河”
明代方志中的水道橋梁
門東曾有小運河
清代中期的主要河道
城北地區(qū)的支流溝渠
城南地區(qū)的支流溝渠
“小長干接大長干”
《南京地名大全》誤說長干里
長干里與鳳臺山
小長干巷在越城北
瓦官寺的變遷
大市和橫塘
夾淮立柵之處
查浦與小長干巷
居民區(qū)由南向北推進(jìn)
大長干與大長干寺
東長干之謎
秦淮河兩岸的新興商業(yè)區(qū)
唐詩中的長干里
門西·門東
門西、門東和門里
長干里消解于新商業(yè)區(qū)
南唐金陵城“據(jù)岡阜之脊”
十里秦淮串三門
門東水擇影響發(fā)展
南唐坊、市多在門西
“城南十八坊”
古代里坊的演變
坊名與坊門、牌坊
南京早期里坊的三個特點
“城南十八坊”本指人匠坊
以行業(yè)得名的匠作坊
評事街地名的變遷
營、廊、市
明初的匠營
新興的匠作營
以營命名成為慣例
從官廊到商廊
以市名街和以街名市
街談·巷議
元代的街巷道路
明初的街市與橋梁
明中期形成的街巷體系
清中期街巷與新街口
“金陵王氣”
“金陵王氣”的最初出處
“處所具存,地有其氣”
“五百年后”源起東晉
蔣山“紫云”與“黃旗紫蓋”
“鑿方山”與秦淮河
埋金傳說始于唐
南宋人的新解釋
明清的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