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多個國家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進行了比較研究,主要內容涉及以下方面:數學課程標準總體設計層面的比較研究,內容維度及其分布的宏觀比較研究,內容維度的微觀比較研究,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比較研究。其中內容維度的微觀層面包括函數、方程與不等式、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概率與統計、微積分等6個部分,分別從廣度、深度、分布等多個方面分析。本書希望通過對多個層面的分析了解高中階段各國數學課程內容、編排、分布等方面的異同,明白我國高中課標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吸取他國優(yōu)秀經驗,力圖能為國內數學課程改革、國際數學課程比較研究、數學課程理論學科發(fā)展這三個方面起到推進作用。
曹一鳴等著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國際比較研究》是一部國際課標的比較圖書。該書通過對多個國家或地區(qū)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了解各高中數學課標的特點,也為我國教學文本的編寫提供借鑒和參考。曹一鳴本人是數學教育研究的專家,多次參加國際交流比較。
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越來越依賴于科學技術,而人力資源已成為其中的決定性因素,教育受到重視應該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應對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世界各國從不同層面上加大了投入,開展教育改革。教育部在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會議中指出“綜觀中外教育改革,無不把課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把課程作為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關鍵來加以改革和建設”。
數學學科一直是各國基礎教育課程中的核心學科,當然也是各國歷次課程改革的重心。進入21世紀,諸多國家紛紛出臺全國性的數學課程標準或國家層面的課程改革政策文件。我國教育部于2001年7月,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2003年3月頒布了《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2011年12月頒布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目前全國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也正在修訂之中。
美國也相繼出臺了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系列法案政策。早在1989年,美國科學促進會就出臺了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改革計劃——《普及科學——美國2061計劃》。以喬治?布什為領導的共和黨政府于1991年簽發(fā)了指導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美國2000年:教育戰(zhàn)略》。以克林頓為領導的民主黨政府1994年簽署了《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以及1997年的國情咨文。2001年,小布什政府定制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NCLB)的教育改革計劃。這些政策文件都反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美國的重要程度。2000年,由“全美數學教師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簡稱為NCTM)”頒布了已準備十年之久的《數學課程標準》,并向全國推薦實施。2009年7月,奧巴馬政府制定了“力爭上游(Race-to-the-top)”項目,以促進各州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各州聯合制定并使用與統一的K-12標準和相應的學業(yè)評價標準。并于2010年6月,由全美州長協會(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簡稱NGA)與美國各州首席學校官員理事會(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簡稱CCSSO)聯合推出了《共同核心州數學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Mathematics)。英國在1989年形成全國統一的國家數學課程,1991年和1995年進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修訂。1997年,布萊爾政府強調“教育、教育還是教育”是政府工作重心之一,對課程進行了改革。1999年和2007年(僅限中學)又進行了第三次和第四次修訂,并于2011啟動第五次修訂1999年,英國課程與資格局修訂并公布了《英國國家課程標準》并實行至今。2005年、2006年英國又相繼頒布了最新《小學、初中英國國家課程標準》及《高中英國國家課程標準》,目前于2013年9月和2014年7月分別頒發(fā)了《2014國家數學課程》的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教育階段的版本。澳大利亞也于2010年頒布了澳洲《全國統一數學課程標準》,并已于2011年開始推廣,這也是澳大利亞第一個全國性的課程標準,并且逐步編制與課程標準相配套的教材。
21世紀初的數學課程改革,至今已有十多年,新一輪的數學課程改革也已經拉開帷幕。當今社會,對公民數學素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樣化,數學課程的改革面臨著從數學內容的選擇到呈現方式、教學方式評價標準等多方面的改革,視角的不同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改革必須謹慎,必須從多種不同的視角展開深入的研究?v觀國際課程改革歷史與經驗教訓,一個現實問題是,改革作為對現實的改進和對理想的追求,其本身并不一定必然導致進步,世界諸國在面對每一次教育與課程發(fā)展中的“問題”或“不適”進行改革時,總是成功與失敗并存,當人們滿懷激情地解決了一些問題的同時,新的問題又產生了,有時甚至一些理想中改革的“亮點”,最終卻成為最大的敗筆。
因此,在研制課程改革方案以前,應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既要廣泛聽取數學家的意見,又要大量吸收數學教育專家的研究成果以及一線教師、教研員寶貴的實踐經驗。既要研究我國自身數學課程改革的歷史和特點,又要了解國際數學課程發(fā)展,了解世界各國數學課程的變化、最新進展,以國際的視野,通過對比來審視本國的數學課程,傳承本國數學課程中所特有的優(yōu)良傳統,緊隨21世紀信息科技型社會的發(fā)展步伐,與時俱進地發(fā)展、更新知識,提出新要求。
自2006年起,我們從學習者的視角來進行中學數學課堂教學微觀分析,系統的開始數學教育的國際比較研究。2011年,在相關國際合作研究的基礎上,選擇了亞洲的日本、韓國與新加坡,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芬蘭與荷蘭,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亞,非洲的南非等13個國家的數學課程標準進行研究。相繼出版了《十三國數學課程標準評介(小學、初中卷)》和《十三國數學課程標準評介(高中卷)》,成功申報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規(guī)劃項目“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國際比較研究”以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教育學重點課題“中小學理科教材國際比較研究(初中數學)”,開展對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數學教材的國際比較研究。為此,國際研究的視角從開始的數學課堂教學比較,逐步延伸到數學課程標準、數學教材、數學學業(yè)評價等方面。
通過以上諸項目的研究,進一步加強了與國際數學教育研究者的聯系,與美國范德堡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與英國的劍橋大學、英國國王學院建立實質性的合作研究,成功聯合申報一系列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研究團隊分別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比較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外國中小學教育》《教育科學研究》《數學教育學報》《數學通報》等雜志發(fā)表了一系列的相關研究論文,好幾位博士研究生基于比較的視角,從數學課程標準、數學教材、數學教學等方面開展了國際比較的研究,完成學位論文。我們一直有一個想法,希望能夠整體發(fā)布、出版。2015年下半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劉祖希編輯來北京師范大學和我探討交流數學教育研究發(fā)展問題,他主動提到上海教育出版社愿為數學教育界青年學者的成長提供支持,可以以我們團隊的研究為基礎,同時關注到國內其他青年學者,聯合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開展優(yōu)秀博士論文評選資助出版,計劃在“十三五(2016—2020)”期間陸續(xù)出版10冊左右的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教材、課堂教學的國際比較研究著作,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上海教育出版社王耀東副總編的大力支持,列入資助出版計劃。
本選題作為國內第一套較為系統的數學課程領域國際比較研究叢書,其意義在于能為國內數學課程改革、國際數學課程比較研究、數學課程理論學科發(fā)展這三個方面起到推進作用。具體表述為:
1.推動我國數學課程改革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課程標準成為指導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學生考試評價等工作的重要依據。課程標準的出現及修訂直接牽動著課程改革的方方面面,進而又影響著整個基礎教育改革。因此,課程標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課程標準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關于數學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旨在為基礎教育數學職前教師、一線教師、在職培訓教師、學校和地方的數學課程和教學負責人、教研員、教師教育的培訓者、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決策者和制訂者、以及廣大關注國際數學教育、關注數學課程改革的數學家、數學教育家、數學教育研究人員提供廣闊的國際視野,了解更多國家的數學課程內容;同時,也為我國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服務于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踐,進一步推動課程改革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為我國數學課程改革鋪路架橋。
2.立足本土、借鑒國際
在課程改革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過程中,離不開借鑒別國的經驗。其他國家數學課程變遷中積累的經驗、制勝的優(yōu)勢和存在的問題都是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沉淀的寶貴財富,無疑對我國的數學課程改革大有裨益,值得我們揚長避短、學習借鑒。本研究旨在用國際的視野看各國的數學課程標準,以全球的意識思考我國的數學課程,立足本土、借鑒國際,繼承與發(fā)展我國課程。
3.探尋國際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異同
本研究數學課程標準國際比較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國際間的比較,揭示當前世界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存在的一些共性與差異,借鑒別國的課程改革經驗,取他人之長,促進我國的課程改革與發(fā)展;認識各國數學課程之間的普遍聯系與差異,揭示隱藏在課程內部的本質性規(guī)律;促進國際數學課程的比較研究,加深各國之間的理解和交流,推動我國數學教育研究的發(fā)展。
該套叢書的出版希望能夠為有志于研習數學教育理論,全面提高數學教學、科研水平、拓展國際視野的中小學教師、教研員、本科生、研究生提供有力的幫助。
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教授
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理事長 曹一鳴
2016年6月15日
曹一鳴,江蘇南通人,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數學課程與教學研究。兼任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國際數學教育心理學組織執(zhí)行委員,《數學教育學報》副主編,《數學與技術研究雜志(Research Journal of Mathematics & Technology)》執(zhí)行主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專家、教材審查和課程標準審議專家。近年來多次應邀赴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日本等地訪問、講學。在《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數學教育學報》等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15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主編教師培訓教材共計30多部。主持國際合作項目,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共20多項。
叢書序
前言
第一章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理念目標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一節(jié) 高中數學課程理念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二節(jié) 高中數學課程目標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二章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內容分布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一節(jié) 高中數學課程內容分布的研究設計
第二節(jié) 高中數學課程內容分布的比較與分析
第三節(jié) 結論和啟示
第三章 高中數學“函數”內容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一節(jié) 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知識廣度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三節(jié) 知識深度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四節(jié) 知識分布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五節(jié) 結論和啟示
第四章 高中數學“方程與不等式”內容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一節(jié) 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知識廣度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三節(jié) 知識深度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四節(jié) 知識分布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五節(jié) 結論和啟示
第五章 高中數學“立體幾何”內容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一節(jié) 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知識廣度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三節(jié) 知識分布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四節(jié) 結論和啟示
第六章 高中數學“解析幾何”內容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一節(jié) 知識廣度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二節(jié) 知識分布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三節(jié) 結論和啟示
第七章 高中數學“概率與統計”內容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一節(jié) 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知識廣度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三節(jié) 知識深度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四節(jié) 知識分布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五節(jié) 結論和啟示
第八章 高中數學“微積分”內容的國際或地區(qū)比較與分析
第一節(jié) 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知識廣度的國際或地區(qū)比較與分析
第三節(jié) 知識深度的國際或地區(qū)比較與分析
第四節(jié) 知識分布的國際或地區(qū)比較與分析
第五節(jié) 結論和啟示
第九章 高中數學課程信息技術使用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一節(jié) 信息技術使用比重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二節(jié) 信息技術使用種類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三節(jié) 信息技術使用的知識領域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第四節(jié) 信息技術在考試評價中的使用
第五節(jié) 結論和啟示
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在基礎教育改革中,課程標準或教育標準幾乎不約而同地被放到了一個突出位置上!皹藴省币粫r間成了基礎教育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的關鍵詞。而數學學科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在國內外課程改革中常常首當其沖?v觀世界上歷次課程改革,基本上常常以數學課程改革作為導火索或者突破口,從一程度上講,甚至可以認為,數學課程改革引領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本章分別從不同國家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文本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兩條線索進行比較研究,試圖從中探索我國高中數學課程中關于理念目標的基本特征,進而從國際視閾的分析中得出對于我國高中數學課程相應內容的啟示。
……
縱觀一些主要國家的高中數學課程理念,可以發(fā)現:
1.“課程的基本理念”并沒有作為必要文本要素出現在各國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當中。其中,只有中國(課程的基本理念)、澳大利亞(基本原理)兩國課程標準中出現了“理念”字樣。芬蘭、德國、韓國、英國、美國等國家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基本理念”,但是在課程標準文本中卻出現了與“理念”相關的內容,比如:芬蘭沒提出了“高中教育的基本理念”、德國文本中涉及“數學的作用”“數學的一般能力”“標準中的基本數學思想”等課程設置過程中較為宏觀的一些基本思路、韓國提出了“韓國的教育理念”、英國篇首涉及對于“數學”學科重要性的說明、美國明確提出課程設計的特征(理念),即“集中性”“連貫性”。法國、日本、荷蘭、俄羅斯、新加坡、南非等國家課程標準文本中傾向于“教學大綱”的基本結構,主要包括“課程目標”“內容標準”等文本要素,鮮少出現與“理念”關聯較大的內容。
、莆覈咧袛祵W課程中“基本理念”共有十條,涉及到共同基礎、個性選擇、學習方式、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應用意識、“雙基”、本質、文化價值、信息技術、評價體系等多個方面,是提及“理念”較為全面的國家。澳大利亞高中數學課程中“基本原理”則分散在四門不同課程當中,側重點各不相同,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數學的重要作用、不同課程中數學課程內容選擇、與F-10年級課程內容以及認知要求的銜接情況。
相比而言,我國“基本理念”涉及面非常全面;然而,并沒有明確針對“文科數學”“理科數學”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時,也沒有涉及與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銜接性說明。
……
(一)我國高中數學課程目標的特點
通過比較研究,可以得出我國高中數學課程目標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課程目標結構比較合理。包含總目標和具體目標,總目標帶有全局性、方向性、指導性;六個具體目標是有層次的,更細化、明確了對教學的要求和學習的要求。可操作性較強。相互聯系、相互融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目的在于實現課程的總目標。
第二,注重“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背景和應用”。強調了“雙基”的形成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和結論的本質,提高個體的數學素養(yǎng)。體現了我國“雙基”傳統的發(fā)展性。
第三,注重“提出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的能力”以及“數學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我國是唯一明確指出“提出問題的能力”的國家,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固然重要,但是能夠發(fā)現新的問題,提出新的問題卻更加重要,因為這是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時,“數學表達”是數學學習本身的需要,而且還是數學交流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也是唯一明確提出在課程內容中孕育“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國家。
第四,注重開闊“數學視野”,將數學價值的認識具體化,強調“思維習慣”“理性精神”以及“美學意義”。我國目標對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內容是比較豐富的,是唯一將數學價值具體化的國家,提出“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了解數學,便于課程內容選擇和組織的進行;同時,學生對數學美的感受,是提高其自身素質的重要方面。
(二)我國高中數學課程目標的啟示
通過以上對我國課程目標特點的概括,可以發(fā)現我國課程目標體系層次結構清晰,先總體,后具體。然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不同國家高中數學課程目標的比較研究,可以讓我們進一步審視自身的不足。
第一,我國課程目標應進一步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之間的聯系,注重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新加坡、韓國、日本三國均注重“聯系”。例如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數學基礎知識之間的關系,而日本更是提到了“系統化理解”的高度。
第二,我國課程目標應進一步注重“應用數學工具”的能力,F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我國課程基本理念提及“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然而,課程理念是數學課程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課程目標是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所提出的明確要求,因此,要在課程內容中體現課程理念,有必要在課程目標中進一步提出相關要求。比如,澳大利亞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適當且有效地選擇和使用技術的能力”,芬蘭提及“知道如何運用合適的數學方法、技術援助和信息來源”,新加坡課程也提出“有效使用各種數學工具(包括信息和交流技術手段)”。
第三,我國課程目標應適當精簡“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內容。比較不同國家課程目標中的相應內容,我國內容最為詳細具體,要求層次較高。韓國、日本均只提及“數學的價值”,新加坡僅僅提及“態(tài)度”方面的要求;芬蘭、德國提法更為簡略。而我國目標提及“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當學生逐步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自然也會逐步“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以及“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因此,這一部分內容可以考慮適當精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