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常常偏離理性運行軌道。本書在梳理分析400年來全球金融危機史實的基礎上,闡述了金融危機的模式、規(guī)律、起因和影響,以及金融危機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了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和金融行為的相互作用,指出投機瘋狂、市場恐慌和崩潰的不期而遇及其*終的規(guī)模與當時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機構不無關系,總結了歷次金融危機的教訓。本書記載了金融業(yè)的興衰、金融危機的輪回,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得到重要啟示。金融市場常常偏離理性運行軌道。本書在梳理分析400年來全球金融危機史實的基礎上,闡述了金融危機的模式、規(guī)律、起因和影響,以及金融危機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了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和金融行為的相互作用,總結了歷次金融危機的教訓。本書記載了金融業(yè)的興衰、金融危機的輪回,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得到重要啟示。
序
查爾斯·P. 金德爾伯格(以下簡稱金德爾伯格)教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同事,他思維縝密、反應敏捷,對現(xiàn)實問題有著積極的思考且個性鮮明,尤為重要的是,他的觀點生動而鮮明。他的這些特質在《瘋狂、驚恐和崩潰》一書中隨處可見。在我看來,金德爾伯格教授最初要完成一部自然歷史。正如達爾文通過搜集、觀察和區(qū)分各類生物樣本后,總結出自然社會普適規(guī)律,完成其傳世名著《小獵犬航行之旅》一樣。不同的是,達爾文研究的是嚙齒動物、鳥類、昆蟲等,而教授研究的則是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經濟社會事件貫穿瘋狂、驚恐和崩潰三階段的金融危機。本書觀點鮮明,論述生動,一如教授一貫的文風。作為一位經濟史學家(economic historian),他反對循規(guī)蹈矩、墨守成規(guī)(systematic
agenda),而是時刻關注最新研究領域,不斷給予我們新的啟示。
如果在世,金德爾伯格教授可以親眼目睹房地產泡沫、風險累積、2008年金融恐慌以及隨之而來的財富蒸發(fā)和頂多算剛剛擺脫的經濟衰退。對金德爾伯格來說,這一系列事件宏觀且國際化,涉及新的影子銀行機構、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實踐,為他提供了豐富的研究材料。而且在這些事件之前、之中、之后還產生了很多空談。
當然,金德爾伯格也是一位學術功底扎實、經驗豐富的經濟學家。他對金融危機的模式與規(guī)律,以及成因與影響的研究頗有建樹,他尤其注重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如此頻繁地讓直接或間接卷入危機旋渦中的人們更加混亂。這本身就像一個笑話。對金德爾伯格來說,行為與機構的相互作用才是興趣所在。瘋狂、恐慌和崩潰的產生及其最終的規(guī)模也取決于當時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機構。
金德爾伯格教授起初并未意識到金融危機如此頑固,難以根治。本書第一版推出后的二三十年里,各國銀行體系變革之大,匯率價格波動之劇,資產泡沫膨脹之甚,均為前所未見。后續(xù)版本中,他不斷充實新材料,吸收新成果。一位德國朋友曾提出的所謂普適法則(The Law of Deterioration of Everything),一度令他沉迷。但他寫這部歷史,絕不僅僅為揭示非理性行為的惡果,日益增長的財富、迅速便捷的通信以及各國和國際金融體系的變革都為金融危機提供了新素材,本書第十三章對此進行了闡述,這是羅伯特·阿利伯增補的內容。金德爾伯格開創(chuàng)的金融危機歷史研究法,將會成為永遠的研究課題,其研究理念和方法,必將引領后來者不斷探索。
新金融體制框架、國內和國際最后貸款人及其監(jiān)管,都是金德爾伯格教授研究的重要課題。他很可能對美國政府在此次危機期間不僅作為銀行體系的最后貸款人,而且作為整個經濟的最后貸款人的做法感興趣,甚至高興。他也可能對他曾經的學生、歐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在危機中作出的革新應對感到欣慰。使最后貸款人更好地履行變革(至少改變)現(xiàn)行金融體制的作用,本書所總結的歷史經驗將十分具有啟發(fā)意義。
本書總結的一個普遍性的、最具適用性的教訓是:非理性可能會勝過精確的計算(sober calculation)。金德爾伯格教授骨子里是一位懷疑論者,他反對迷信權威,不盲從那些看似天經地義的理論體系,無論對方是自由市場擁護者(free marketeer),還是社會計劃經濟師 (social engineer)。事實上,金德爾伯格教授一直認為,置基本事實于不顧,而盲目依附于刻板的信仰,正是非理性的一種更加危險的表現(xiàn),如果當局這么做,危險尤甚。如果金德爾伯格教授這種富于包容性的批判精神能夠被更多權貴所接受,我們對經濟也就高枕無憂了。受此啟發(fā),本人也曾嘗試打破常規(guī),研究諸如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孰是孰非、自由浮動匯率體制的起因和影響、無管制資本市場的成因及出路等問題,得到了不少啟發(fā)。
讀罷本書,你一定會驚嘆逐利資本數(shù)量之巨,如洶涌洪流,甚至導致潰壩、決堤,造成人間災難。囿于研究范圍,本書回避了一個重要問題: 自由資本流動、巨額國際貿易產生的巨額收益,到底帶給人類什么? 金德爾伯格教授的研究視角涵蓋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經濟增長等領域,相信其一定曾對風險和收益有更具現(xiàn)實意義的思考。希望本書的不斷更新、再版能夠完善對此問題的探索。阿利伯深入研究了不同國家同時出現(xiàn)的信貸泡沫(credit bubbles)及其聯(lián)系傳導機制。直觀上看,美國、英國、愛爾蘭、西班牙的房價下跌,以及由此導致的信貸泡沫事件,絕不是孤立的。在阿利伯看來,資本可取道經常賬戶輕松穿越國境,使危機傳導至其他國家。阿利伯認為,在全球浮動匯率制度下,跨境資本流動波動與銀行危機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并用大量理論和實證分析證明了這一點,目前已形成了完全成熟的研究模型。作為國際經濟領域的專家,金德爾伯格教授如果能夠親眼看到這些更新,定會深感欣慰。
此外,阿利伯提出了一個更復雜的問題接踵而至的信貸泡沫事件間是否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果這種聯(lián)系真的存在,在研究確定金融監(jiān)管體制時,應有更縝密的制度設計。從這個意義上,《瘋狂、驚恐和崩潰》(第七版)已超越了自然歷史的范疇,而被賦予了更多的政策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第七版保持了一貫的文風,但與教授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的思維方式不同,其研究風格似乎有些中規(guī)中矩。最后還是那句話,我們的生活中會涌現(xiàn)出更多的瘋狂、驚恐和崩潰,希望讀者能通過閱讀本書對其有所防范。
羅伯特·M .索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