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雙語譯叢》包括由辜鴻銘翻譯的《論語》《大學 中庸》兩種,辜鴻銘的儒學英譯語言精練,詞意精達,并縱貫中西,援引歌德、卡萊爾、阿諾德、莎士比亞等西方作家和思想家的話來注釋某些經(jīng)文,將注釋中將書中出現(xiàn)的中國人物、中國朝代與西方歷史上具有相似特點的人物和時間段作橫向比較,幫助那些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經(jīng)典的內(nèi)容。辜鴻銘對儒學的翻譯較之以前西方傳教士和漢學家的儒經(jīng)譯本有了質(zhì)的飛躍,可以說是近代講解儒學的經(jīng)典。這個版本也成為風靡歐美、通行世界的儒學英譯讀本。
☆ 得到廣泛認可的世界通行本
☆ 李大釗、林語堂、胡適、毛姆等中外名家力薦
☆ 辜鴻銘親授英文儒學課
☆ 帶讀者走進儒學閱讀的另一種語境
出版說明
從古至今,四書在中國的地位自不待言。在層出的注、疏、譯、解諸多版本中,有一位大儒的詮釋不同以往他用英文注譯《論語》《大學》《中庸》,可以說是近代講解儒學的經(jīng)典。
這位大儒姓辜,名鴻銘,人稱 清末怪杰,祖籍福建省同安縣,生于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辜鴻銘學貫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
辜氏一生著述頗豐,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寫成,致力使西方人了解孔孟哲學,尊重中國文化。他先后翻譯了儒學經(jīng)典著作四書中的《論語》《中庸》《大學》,自稱該譯本是為受過教育的有頭腦的英國人而譯,其譯作在西方知識分子中流傳甚廣。
近代中國典籍外譯數(shù)量不少,然而受讀者歡迎的并不多見。較為著名的英譯作品,如翟里斯《聊齋志異》《長恨歌》、理雅各《詩經(jīng)》《楚辭》等,大多是由西方的傳教士完成的。但是,外籍漢學家英譯的中華經(jīng)典并不能正確地闡釋中華文化。辜鴻銘認為,他們(漢學家)的文學訓練還很不足,完全缺乏評判能力和文學感知力,不但誤解了中國文化,而且導致西方人對中國人和中國文明產(chǎn)生種種偏見。為了消除這種偏見,辜鴻銘決定翻譯儒家經(jīng)典,從而開啟了中國人自己翻譯典籍的歷史。
辜鴻銘的儒學英譯語言精練,詞意精達,并縱貫中西,援引歌德、卡萊爾、阿諾德、莎士比亞等西方作家和思想家的話來注釋某些經(jīng)文,以評注的方式對書中出現(xiàn)的中國人物、中國朝代與西方歷史上具有相似特點的人物和時間段作橫向比較。不管是中國讀者,還是西方讀者,均能從辜氏譯本中找到與自身語言相適的閱讀方式,并在另一種語言中獲得不同的閱讀體驗。
辜鴻銘以高深的英文造詣釋譯儒經(jīng),堪稱兩種語言的經(jīng)典合流。此次出版將《論語》《大學》《中庸》的原本與辜鴻銘英譯本集于一體,并將辜譯本中的英文評注翻譯為中文。雙語互應,為讀者閱讀經(jīng)典四書之《論語》《大學》《中庸》提供另一種語境。
崇文書局
2016年12月
辜鴻銘(1857.7.18-1928.4.30),祖籍福建省同安縣,生于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杰,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他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創(chuàng)獲甚巨;并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原名《清流傳》)和《中國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義》)等英文書,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