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家訓》采用較為嚴肅的文字風格,以四川歷史名人以及廣大黨員干部的家訓和家書為基本素材,按照歷史名人、革命家、領導干部和紅色家庭等類別進行編纂,以優(yōu)秀家訓家規(guī)的歷史傳承為宗旨,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和普通市民提供價值引導。該書圖文并茂,可讀性強,傳承性強。
天府家訓序言
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有必要就本書的編纂背景、選材標準、概念內(nèi)涵略作申說,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書的宗旨,同時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討論,更好地推進家風文化研究和良好家風的培育。
一、編輯緣起
眾所周知,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一個細胞內(nèi)部,DNA是遺傳的載體;而在一個文明社會,家風、家規(guī)就是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體系得以延續(xù)的DNA。中華民族歷來有重視家訓、傳承家風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家風以春雨潤物的形式,成為家族育人之本、個人立命之基,也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強調(diào)家風建設的重要性。他指出,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的作風表現(xiàn)。在同全國婦聯(lián)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他再次強調(diào),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nèi)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良好家風和家庭美德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直觀體現(xiàn)。
2016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規(guī)家風建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根據(jù)《中共四川省紀委機關、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關于印發(fā)〈四川省傳家風、立家規(guī)、樹新風活動方案〉的通知》(川紀[2016]201)安排部署,由四川省紀委牽頭,四川省在全省范圍內(nèi)開展了傳家風、立家規(guī)、樹新風活動,向省直機關、市州縣區(qū)征集優(yōu)秀家風故事、家書手札、家訓格言。經(jīng)過一年的廣泛動員,共收集家規(guī)家訓文章近百萬字。為集中講好四川家風故事,展現(xiàn)巴蜀家風魅力,省紀委委托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對收集的文章進行編輯、提煉、總結(jié)。《天府家訓》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進行編纂的。
為編輯好《天府家訓》,課題組多次召開相關座談會,并積極吸收四川省社科院承辦的家規(guī)家訓與廉潔文化學術研討會的最新成果,細讀素材,確定體例,擬定提綱,精心篩選,反復打磨,初步確定書稿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經(jīng)廣泛征求省紀委、出版社領導及專家和普通民眾的意見,確定最終稿件。作為編輯人員,我們品味著這批富集寶藏,如同走進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世界,真切體會到浸染其中的濃濃家國情懷,也深深受到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生命力的感染,進一步明確了對這項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概念釋義
本書中的幾個概念還需進一步厘定。
天府,古時多用來形容某一地區(qū)的富庶繁盛,歷史上很多地方都曾榮膺這一稱號。自李冰修建都江堰以來,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華陽國志·蜀志》)。自此以后,天府之國逐漸成為四川的專享美譽,傳承至今。本書以天府冠于家訓之前,意在體現(xiàn)本書的區(qū)域特色。
家訓,多指家族內(nèi)部約束家族子弟行為的家法制度,自漢代以來,隨著歷史的演進,家訓內(nèi)容變得豐富,載體形式亦趨多元,以格言警句、家書、詩詞、譜牒、碑文等多種方式呈現(xiàn),并有了專門的家訓書籍,著名者如《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為涵蓋豐富多樣的素材,本書除繼續(xù)延續(xù)傳統(tǒng)家訓內(nèi)涵外,又將歷代先賢的家訓格言、世家宗族的優(yōu)秀家訓、革命先烈的書札信件、當代家庭的家書等一并納入家訓范疇。
三、選材標準及結(jié)構(gòu)安排
本書最初的材料來源有兩部分:一是家訓,包括各市州提供的本地區(qū)歷史上各家族的優(yōu)秀家訓和省直機關職工撰寫的當代新家訓;二是家書,主要是省直機關職工撰寫的給家族成員的書信。在編輯過程中,為了讓讀者了解天府家訓的歷史淵源,我們擷取了四川歷史上先賢、英烈的家訓及書信。素材來自歷史與當下兩個層面,如何實現(xiàn)二者的有機融合,成了我們面臨的最大難題。在多次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如下選材取向。
一、構(gòu)建家國同構(gòu)的章節(jié)結(jié)構(gòu)。沿著國家社會家庭個人 這一主線,圍繞愛國、睦鄰、治家、修身這一系列主題,謀篇布局,安排材料,努力體現(xiàn)家國一體的歷史命題。在每一個主題之下,首先安排歷史上的先賢彝訓,其次是普通家族的經(jīng)典家訓,最后是當代小家庭的優(yōu)秀家訓,力求體現(xiàn)天府家風一脈相承、古今融通的歷史面貌。
二、精選具有巴蜀特色的家訓家書。天府家訓當然要體現(xiàn)巴蜀特色,展示四川精神。眾所周知,四川地區(qū)家庭的演變有其自身的特點。宋代以前,四川家族多別籍異財,鮮少像東南地區(qū)那樣的世家大族。元明以來,由于戰(zhàn)爭的摧殘,宋元故族蕩然無存,來自楚、閩、湘、粵等地的移民紛紛入川,一直持續(xù)至清代中期,史稱湖廣填四川,四川家族發(fā)展為之一變,F(xiàn)在我們看到的各地家訓,多是清代以來家族的產(chǎn)物,具有濃厚的區(qū)域特色。歷史上,劉備、諸葛亮、蘇軾等蜀中先賢的家訓,含意雋永,發(fā)人深省,飽含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和豐富的人生智慧。這批家訓當然是我們選擇的目標。四川是中國革命的重要搖籃,無數(shù)革命先烈從這里走向全國。我們選取了一批革命先烈以及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家書家信,以突顯四川敢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四川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藏族、彝族、羌族、傈僳族等兄弟民族的家訓平實樸素,獨具民族特色,是中華民族共享的精神財富。這批家訓也在我們的選擇視野內(nèi)。同時,我們還選取了當代四川人撰寫的經(jīng)典感人家書,以體現(xiàn)四川家訓的時代性。通過對材料的篩選,我們希望凸顯天府家訓的區(qū)域、時代、民族等特色,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反映四川家訓中獨特的精神氣質(zhì)。
四、天府家訓的巴蜀特色與精神內(nèi)核
天府家訓中的巴蜀特色在哪里?精神內(nèi)核是什么?在編輯本書的過程中,這兩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們心頭。面對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材料,閱讀和篩選的過程對于我們來說也是消化和提煉的過程。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天府家訓的特色和精神內(nèi)核逐漸揭去它朦朧的面紗,呈露出棱角分明的面目,F(xiàn)在,是時候把它展現(xiàn)出來以饗讀者了。
天府家訓的精神,首先是堅韌不拔。這是天府之國發(fā)達的農(nóng)耕文化孕育出的精神特質(zhì)!兑捉(jīng)》首卦曰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先哲從天剛強勁健的運行之中總結(jié)出發(fā)憤圖強、永不止息的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跋涉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歷史上的四川,飽經(jīng)戰(zhàn)亂,兵連禍結(jié)。明末清初,通江李蕃的父母在夜半蓬門蓽戶中夫讀妻縫;羅江李攀旺(李調(diào)元曾祖父)艱辛備嘗,九死一生,最終返回故里,開辟草萊,重振家業(yè)。清末,尹昌衡幼時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母親劉氏在深夜一邊鍘豬草,一邊指導尹昌衡讀書,后者最終成為辛亥革命中首任四川都督。這些經(jīng)歷都被記錄在了各人的家訓中,成為家族內(nèi)部代代傳承的精神財富。正是這種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使得巴蜀文化歷經(jīng)磨難卻屢仆屢起,傳承不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天府家訓中強調(diào)的堅韌不拔,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之精神在四川的縮影。
開拓進取、敢為人先,同樣是浸透于天府家訓中的精神。早在東漢時期,杜泰姬就在家訓中提出,要在不同時期應用不同的態(tài)度和方法來教育孩子,較之孔子的因材施教,杜泰姬的教育思想可以謂之因時施教,極具科學性。清末才女曾懿,則對歷史上《女誡》以降的女教和家教思想作了歷史性的總結(jié)和批判,開啟了中國近代女子家教革命之先河。至于現(xiàn)代史上涌現(xiàn)的革命先烈,其家書中體現(xiàn)的剛烈決絕、舍我其誰的擔當氣魄,更是天府家訓精神的典型代表。
與時俱進是天府家訓的突出特色。各個時期的家訓,往往各有其側(cè)重點。三國時期,蜀先主劉備臨終訓子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諸葛亮的《誡子書》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其重心都在于崇德修身。此后的家訓,或強調(diào)崇文重教,或強調(diào)艱苦奮斗,或強調(diào)愛眾親仁,無不體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性。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家訓的制作者,往往自覺認識到與時俱進的重要性。如張瀾先生給女兒的家書中說:時代一天演進一天,社會一天復雜一天,你要再向前進,必須努力求得實際的知識和專門的技能,方足以應用。這一點在當代族譜更為常見,如安岳《李氏族訓》稱:我族老譜原載祖訓,早在康熙年間所訂。部分滲透封建思想觀念,用之已不適應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思潮。……為了使我族后人有規(guī)范可循,作一個奮發(fā)有為的好公民,則必須有家訓指引,故特新制訂家訓,望全族后裔,共同勉勵而行之。南溪伍氏家庭公約規(guī)定:不搞超薦亡魂等封建迷信活動;不搞族長統(tǒng)治一切和宗族殘余勢力活動。凡此種種,貫穿其中的正是與時俱進的精神主線。
天府家訓的另一個特色是少數(shù)民族家訓中的家國情懷。歷史上的四川,或被視為戎狄之長(《戰(zhàn)國策·秦策》),或被稱為內(nèi)戎外華(張俞《送益牧王密朝覲序》),都是強調(diào)這里華戎(此處的戎系借用歷史上的習慣說法,不含價值判斷)雜處的局面。直到當代,四川仍然是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交錯雜居,文化上互相影響。從家訓來看,少數(shù)民族的家訓中往往滲透了大量來自漢族的價值觀念,如茂縣順氏羌人家訓強調(diào),積德行善,不惟俗倫自強自立,處事以忍不肖為賢,浪子如金,同樣強調(diào)齊家睦族,崇德修身;德昌傈僳族家訓:無父兒當家,勤人有吃的;無母兒裸體,懶人有推的。雖然語言表現(xiàn)形式不同,其思想內(nèi)核仍然是自強、勤勞?梢姡@些價值觀念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共享的精神財富。而汶川縣瓦寺土司家訓說:做人以孝為先,愛國以忠為魂,待人以誠為念,處事以和為貴。也與漢人家族的家訓沒有差異。少數(shù)民族家訓表現(xiàn)出的家國情懷,正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的絕佳寫照。
本書的出版,只是天府家風文化研究和傳承工作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工作。在這里,我們誠摯地希望在各位讀者的關心和幫助下,以此為起點,進一步推進天府家風文化的研究與傳承工作。
第一章公忠體國
凡例/ 001
序言/ 001
第一節(jié)先賢彝訓/ 009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大禹祖訓?/ 009
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遺詔》?/ 011
內(nèi)睦九族,外安百姓王建誡子文?/ 012
鐵面御史趙抃座右銘/ 013
第二節(jié)先烈遺書/ 015
李碩勛《給妻子的遺書》/ 015
劉伯堅《遺書(給大嫂)》/ 016
劉伯堅《遺書(給叔振)》/ 017
趙一曼遺書《給寧兒》/ 018
趙一曼遺書《給孩子》/ 019
牟永正家信摘錄/ 020
車耀先《給女兒》/ 020
江竹筠《獄中給譚竹安的信》/ 022
藍蒂!妒緝骸/ 024
第三節(jié)廉潔清正/ 026
為人廉正,惟修善行景毅廉政箴言/ 026
從官公慎,立身廉明陳子昂座右銘/ 027
費用必儉,為官必廉三蘇家風傳千年/ 028
清廉為官,誠信經(jīng)商蓬安雷氏家訓/ 029
第四節(jié)克己奉公/ 030
剛直節(jié)愛的王氏家訓/ 030
張鵬翮《張氏族譜序》/ 031
張崇階《張氏族譜序》/ 032
陳毅《給父母親的信》/ 033
羅瑞卿《給玉華的信》/ 036
王維舟家訓/ 038
第五節(jié)?家國情懷/ 039
陳元敬誡子陳子昂語/ 039
李白《送外甥鄭灌從軍》/ 040
宇文虛中家書三則/ 040
世代忠貞的土司家訓/ 042
朱德《給陳玉珍的信》/ 043
羅世文《和仲甫兄贈詩原韻》/ 046
任銳《送兒上前線》/ 047
青白江曾氏規(guī)訓十則/ 048
愛國擁軍的帥門家訓/ 051
心系家國的樂氏家訓/ 053
忠孝為本的黃氏族訓/ 054
一個三線建設者的遺訓/ 055
第二章厚仁貴和
第一節(jié)鄉(xiāng)賢懿言/ 059
蘇洵《蘇氏族譜引》/ 059
張!都矣枴/ 060
何耕《示子辭》/ 061
楊珩《居家箴》/ 062
第二節(jié)以仁存心/ 064
鄧小平家族字派詩/ 064
以和為貴的古氏家訓/ 066
忠厚傳家的萬氏祖訓/ 066
和睦鄉(xiāng)黨的熊氏家規(guī)/ 067
培德勸善的曹氏家訓/ 068
鄭氏家族的六戒家訓/ 069
扶貧濟困的蕭氏家訓/ 070
寬厚忍讓的賈氏家訓/ 071
第三節(jié)?守望相助/ 072
百年頌揚義渡劉/ 072
興文重教承家訓/ 075
陳氏家風潤桑梓/ 076
牟氏家風暖社會/ 077
第三章齊家睦族
第一節(jié)名賢箴言/ 081
杜泰姬《戒女書》/ 081
杜泰姬《教子書》/ 082
杜甫《又示宗武》/ 083
向朗《遺言誡子》/ 084
曾懿《女學篇序》/ 085
第二節(jié)慈愛孝悌/ 087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書》/ 087
司馬相如《報卓文君書》/ 088
李密《陳情表》/ 089
李白《寄東魯二稚子》/ 090
蘇軾《與子明兄》/ 092
楊慎《青蛉行·寄內(nèi)》/ 093
黃娥《寄外》/ 094
張問陶 《〈武連聽雨圖〉成作詩寄壽門》/ 095
劉光第《登第后寄內(nèi)》/ 096
劉光第《與華弟書》(其一)/ 097
吳玉章《哭吾妻游丙蓮》/ 098
尹昌衡《幼行記》/ 101
第三節(jié)治家有方/ 104
諸葛亮《誡外生書》/ 104
蘇易簡母教子箴言/ 105
家頤《教子語》/ 106
楊遇春《諭長子國佐家書》/ 107
吳玉章家訓/ 108
陳毅教子詩/ 109
郭沫若《致父母親》/ 111
李洪楷《家訓喻志》/ 113
胡氏家族的治家真言/ 115
勤于耕讀的洪氏家訓/ 116
天道酬勤的雷氏族訓/ 117
克勤克儉的黃氏家規(guī)/ 119
孝善為本的許氏家訓/ 120
平易樸實,寓教于樂德昌傈僳族家訓/ 120
上下左右,惟爾所之龍泉驛李氏家訓/ 122
清白名門,丕振家聲鄰水縣楊氏家訓/ 123
治家嚴整,鐵面無私蒼溪縣喻氏家規(guī)/ 124
勸君莫把賭博沾會理縣蔡氏戒賭碑/ 125
第四節(jié)詩禮傳家/ 127
李蕃家訓二則/ 127
李調(diào)元家族家史碑/ 129
李文彩誡子家訓/ 132
李榕祖訓/ 133
吳之英家規(guī)/ 135
尹昌衡《訓子》/ 135
羅瑞卿《給羅峪書的信》/ 137
詩書傳家的李氏家規(guī)/ 139
耕讀為本的張氏家訓/ 140
隆昌云頂郭氏族訓/ 140
孝義治家的段氏家族/ 142
刻在母親墓碑上的吳氏家訓/ 143
四川客家歌謠選錄/ 145
第五節(jié)與時俱進/ 147
張瀾《致張茂延》/ 147
富順劉氏新規(guī)/ 148
安岳李氏族訓/ 149
犍為李拔家訓/ 150
金川趙氏家訓/ 152
南溪伍氏家庭公約/ 153
茂縣順氏羌人家訓/ 155
岳池縣蔣氏百字銘/ 156
第四章崇德修身
第一節(jié)俊彥嘉語/ 159
諸葛亮《誡子書》/ 159
蘇洵《名二子說》/ 160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161
劉沅《豫誠堂家訓》/ 162
張瀾《一戒》/ 164
郭沫若《為翊昌弟書蓮池大師語錄》/ 165
車耀先《給子女的遺書》/ 166
第二節(jié)博學慎思/ 167
蘇軾《邁硯銘》/ 167
蘇軾《迨硯銘》/ 168
蘇軾《與侄孫元老》/ 168
張栻《四益箴》/ 169
新都馮氏家訓/ 170
第三節(jié)誠以立身/ 171
萬事委命,直道而行蘇軾《與千之侄》/ 171
頤養(yǎng),耕讀,和順一位平凡女性的遺囑/ 172
張瀾《自尊》/ 173
張瀾《自修》/ 173
第四節(jié)明禮篤行/ 174
尚知向善的畢摩家訓/ 174
隆師重儒的陳氏家訓/ 175
耕讀傳家的廖平家訓/ 176
鄰水包氏字派詩/ 177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墓碑上的遺訓/ 179
第五章當代家訓家書選粹
當代家訓擷英/ 183
善良與獨立父親寫給女兒的家書/ 191
吃得虧,打得堆????父親給兒子的信/ 192
以身教者從母親給女兒的一封信/ 193
海闊憑魚躍母親致兒子的家書/ 194
孝以待親,寬以待人母親給兒子的家書/ 196
守望傳統(tǒng),獨立思考父親給女兒的家書/ 197
勤而有度,學而有法寫給高三兒子的信/ 198
父愛如山女兒給父親的一封家書/ 200
航路燈塔兒子給父親的一封家書/ 202
大愛無聲??致養(yǎng)子的一封育兒書信/ 204
含飴弄孫,其樂融融孫女給爺爺?shù)募視? 207
父母之恩,何可忘之女兒給父母的家書/ 209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給母親的家書/ 210
池魚思故淵海外游子寫給父親的家書/ 212
防微杜漸,堅守底線母親致遠方兒子的一封信/ 215
妻賢夫禍少,妻廉夫得益妻子給丈夫的一封信/ 217
選擇遠方,風雨兼程一位軍嫂給丈夫的家書/ 218
品格即財富母親致女兒的一封家書/ 220
舍己救人,精魂長存???給烈士妹妹的信/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