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純德,河南濮陽人,196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后進修于北京外國語學院和北京語言學院。歷任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師,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和語言文學系主任,《中國文化研究》雜志主編,漢學研究所所長,北京語言文化大學雜志社社長,教授。巴黎龍呤詩社副社長,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中外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實學研究會、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曾赴法國巴黎第三大學、馬賽大學、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波爾多第三大學、意大利波倫亞大學、都靈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和語言。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卷前絮語
特稿
首屆“全國高校國際漢學與中國文化外譯學術研討會”綜述
歐洲的中國研究:傳統與新變——“當代歐洲的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側記
一位跋涉者和耕耘者的人生——記閻純德教授
國學特稿
縱民所欲與自由價值觀的中國文化基礎考源
《墨子》“兼愛”核心精神新詮
當初與當下——論中華文化根基的穩(wěn)固性與常青性
張西平專欄
搖擺于歐洲與中國之間:《中國哲學家孔子》翻譯研究
春秋論壇
中國人的空間倫理與心性思想
只緣身在此山中——漢學文獻中譯芻議
四季評論
李白詩歌在德國、俄羅斯譯介傳播的對比研究
葉維廉的詩學傳釋學與西方詮釋學
關于《捻軍及其游擊戰(zhàn)》一書的新觀點
漢學視野下的國際關系中的“語言”與“話語”研究
英文文獻中的漢代儒學研究資源調查
清代《康熙字典》流傳日、朝、越三國考
傳教士漢學研究
從《中國叢報》看近代來華傳教士對中國古典小說的譯介
天主教在華傳教之合儒路線——以《圣經直解》《儒教實義》《古新圣經》為例
漢學家研究
捷克漢學家王和達及其中國古典迻譯事業(yè)
俄羅斯?jié)h學研究
漫長道路的里程碑——《巴金選集》俄譯本序言
蘇聯時代中國文學研究的學科帶頭人——記波茲涅耶娃教授
俄羅斯學者眼中的中國古代教育觀——基于俄譯《三字經》的研究
唐傳奇在俄羅斯的譯介與研究
俄國漢學家瓦西里耶夫“中國文獻學”思想探究——以《中國文獻史》為例
趙樹理作品俄譯研究述評
法國漢學研究
漢代女詩人——女性“自我”的誕生
弗朗索瓦程:“不必把我當作一個圣人”
美國漢學研究
唐詩翻譯札記之二:詩歌
論衛(wèi)三畏“還中國一個公道”的中國觀和:儒家之和平準則
《聊齋志異》梅譯本的失利與引發(fā)的思考
一部被遺忘的英文本《中國短篇小說》
德國漢學研究
德國阿Q的悲劇人生——論克里斯托夫海因對《阿Q正傳》的改編
英國漢學研究
白馥蘭與漢學中的技術史研究
英國文學中的中國
波蘭漢學研究
波蘭漢學家日比科夫斯基及其南戲研究述論
克羅地亞漢學
克羅地亞漢學家依蘭訪記
日本漢學(中國學)研究
溪百年《經典余師詩經》考述
“內藤文庫”及其史料價值初探
中國俗文之變遷
何謂“作為方法的中國”?
伊藤漱平《紅樓夢》日譯本注釋研究——以副文本視角切入
《佚存叢書》文獻價值考論——以李盛鐸舊藏經書五種為中心
夏目漱石晚年漢詩中的“道”與“情”——以《明暗》期的三首七律為中心
朝鮮半島漢學研究
從《方言類釋》看近世東北亞文化交流
張問陶集外詩文考釋——兼談張問陶與樸齊家的交往
越南漢學研究
潘輝益《欽祝大萬壽詞曲十調》校讀
蒙古漢學研究
蒙古國的漢學研究成果概述
中國典籍傳播研究
寒山詩英譯本研究(下)——以斯奈德、西頓譯本為例
葛洪《抱樸子》在英語世界的譯介
郁達夫研究在國外
雅羅斯拉夫普實克的郁達夫研究——《中國文學的三幅素描之郁達夫》
漢語國際傳播與研究
近代以來漢學界古漢語語氣詞研究述評
《漢學研究 總第二十三集 2017年秋冬卷》:
衛(wèi)三畏批評了當時對中國社會道德的簡單化評價的傾向,并從道德法則和道德實踐兩個方面比較客觀地分析了中國道德的實際情況,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敬重親長”是中國人民和中華帝國“長期以來就是遵從上帝律法的良好的了不起的標記,他們只是將其銘刻在心,而不是用手寫下來”。其實,衛(wèi)三畏認識到尊老愛幼是東兩方也是全人類的道德要求,但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在遵從上帝的旨意,即認為中周文化實際上也是由基督教衍生出來的,就顯得更加附會。中國文化與基督教教義在本質上沒有沖突,因為它們是中西民族在各自獨立發(fā)展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兩種文化模式,一定有著人類共性的相似點,但仍然是并列、并行的文化形態(tài),不存在誰從屬誰的價值評判。第三,將中國社會習俗的婚姻風俗比附《圣經》有關家庭的教義。衛(wèi)三畏認為中國的婚俗非常完美,包辦婚姻強迫青年人履行父母定下的婚約,使青年在最易于放蕩之時有了保障,在引誘最強烈之時結婚了事;而女性不能參與社會事務,也是消除了罪惡的主要起因。這樣的理解,多從其較小的積極意義上來夸大的。其實,我們知道,包辦婚姻、歧視女性是父權制殘余的表現,這種道德規(guī)范嚴重背離了人性的基本要求,足傳統社會的毒素之一。衛(wèi)三畏將中國的包辦婚姻與《圣經》摩西十誡的第十誡“不可貪念人的房屋;也不可貪念人的妻子、仆婢、牛驢,并他一切所有的”條規(guī)進行比附,也是不妥的,這同樣是為了用基督教教義來詮釋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細節(jié)。最后,將中國政治制度之一的科舉制與兩方平等自由等人權觀念相比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