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金者》是勒克萊齊奧出版于一九八五年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是以毛里求斯島為背景,帶有家族傳記的意味。八歲的亞歷克西和家人生活在美麗而神秘的毛里求斯島嶼深處,朝夕相伴于智慧樹、甘蔗田、星星和大海。但颶風的侵襲,還有甘蔗大種植園主的吞噬,使得父親的生意破產(chǎn)。亞歷克西拿起父親留下的地圖和資料,開始尋找海盜隱藏的寶藏。他搭乘澤塔號,飄搖于未知的大海,途經(jīng)一座座傳奇的島嶼,終于抵達羅德里格斯島。有,他偶遇山中少女烏瑪,讓他體驗到愛情之豐美,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尋金一度由于主人公奔赴戰(zhàn)場而中斷,但親歷戰(zhàn)爭、死亡、恐懼、分離之后的亞歷克西,與烏瑪重逢于童年時的山谷,可烏瑪卻在一場流星雨的征兆下離開,而亞歷克西則獨自乘舟遠行……小說描述了人類宿命般的尋金不得的痛苦,暗示人類的幸福或許就在原點:自然界中的風、河流、大海、樹木、星星。
在我的記憶遙遠的地方,我聽見了大海的聲音。那聲音混合在木麻黃針葉間的風中,在永不停息的風中,甚至當我遠離海岸,穿過甘蔗田前行,正是這個聲音安撫著我的童年。此時,我聽見它,就在內(nèi)心深處,我把它帶到所行之處。聲音緩慢、不知疲倦,波濤在遠處的堡礁上碎成浪花,在黑河岸邊的沙灘上銷聲匿跡。
我想念它如同想念一個人。黑暗中,我全身感官覺醒,為了更清楚地聽見它到來,更好地迎接它。
行動,甚于見證。寫作,想象,夢想,讓語言、創(chuàng)作和夢想干預現(xiàn)實,去改變?nèi)藗兊木窈托撵`,開啟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然而,就在那一刻,一個聲音對他悄聲低語道:這是做不到的,詞語就是詞語,被社會之風席卷而去,那些夢想只不過是空想。
作家注定孤獨。……孤獨鐘情于作家,正是在它的陪伴下,他們找到了幸福的本質(zhì)。這是一種充滿矛盾的幸福,混合著痛苦和歡愉,這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勝利,是一種無聲而又無所不在的疼痛,宛如一支縈繞不去的小曲。……作家想要為所有人、所有時代發(fā)言:他或者她,在房間里面對著鏡子般的白紙,在燈罩下散發(fā)出隱秘的光;蛘咦谝鄣碾娔X顯示屏前,聽自己的手指敲打鍵盤的聲音。這,就是作家的森林。每位作家都熟悉森林里的條條小徑。
勒克萊齊奧獲諾貝爾文學獎演講詞
勒克萊齊奧(J. M. G. Le Clézio),一九四〇年四月十三日出生于法國尼斯,祖上是十八世紀移居到毛里求斯島的布列塔尼人,他自認是毛里求斯文化和法語語言文化的混合體。他七歲開始寫故事,那是在帶他和母親去尼日利亞與父親團聚的船上;此后,寫作和旅行始終伴隨著他。
中學畢業(yè)后,他就讀尼斯大學的文學專業(yè),后又到英國倫敦和布里斯托求學。一九六三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訴訟筆錄》,并獲得雷諾多文學獎。次年,完成碩士論文《亨利·米肖作品中的孤獨》。一九七〇年出版長篇小說《戰(zhàn)爭》,一九七三年出版實驗小說《巨人》。一九八〇年,勒克萊齊奧以小說《沙漠》獲得保爾莫朗文學獎。一九九四年,他在法國《讀書》雜志一次讀者調(diào)查中,被評選為當代偉大的法語作家之一。
二〇〇八年,勒克萊齊奧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至今已出版五十余部作品,包括小說、散文、童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