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作者楊良志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北京,北京出版集團(tuán)的老編審,北京文史館館員。他自幼生長在北京,對北京文化、北京大運(yùn)河有著很深的感情。他自小就是在北京大運(yùn)河的河邊上長大的。本書是他歷經(jīng)數(shù)月,從運(yùn)河的發(fā)端白浮泉開始,沿著北京走進(jìn)通州,一路走,一路記,結(jié)合北京的舊志、典籍,將北京運(yùn)河歷史文化的今昔娓娓道來,展示于熱愛北京文化的讀者。
北京文化,一城三帶
引言 翻開目錄,建議選擇《我家就在岸上住》這一題開始您的閱讀。 讀過這一題之后,您就會知道:本書的作者之一,是一個年逾七旬的老北京;而且,他自小就是在北京大運(yùn)河的河邊上長大的。 這樣,這本書就有它的獨(dú)特性,有它的親切感,有它的吸引力。 北京大運(yùn)河,是指元代郭守敬主持修浚的這條古河道:它起源于昌平區(qū)的白浮泉,西流而南折,流到了海淀區(qū)的昆明湖,留下了白浮甕山渠;從昆明湖往下,流過長春橋、紫竹院等地,流到了西城區(qū)的積水潭、什剎海;過萬寧橋、東皇城根、正義路,直到內(nèi)城東南角樓的大通橋,這是在東城區(qū)的地域內(nèi)(從昆明湖到大通橋,這段河道可稱為玉河);從大通橋到八里橋,河道流經(jīng)朝陽區(qū);過八里橋以后進(jìn)入通州區(qū),一直流到張家灣河口(從大通橋往東,歷史上稱作通惠河)。北京大運(yùn)河,從北京城的 2/走讀北京大運(yùn)河/3 郭守敬豐碑永記 忽必烈始建元大都 《元史》卷一百一十九《木華黎附霸突魯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世祖在潛邸,從容語霸突魯曰:今天下稍定,我欲勸主上駐蹕回鶻,以休兵息民,何如? 對曰: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jīng)營天下。駐蹕之所,非燕不可。 世祖憮然曰:非卿言,我?guī)资е?br />這是元世祖忽必烈與他的重臣霸突魯議定國之大策的一段記錄。是仍居舊都開平(今內(nèi)蒙古正藍(lán)旗多倫附近),還是將政治中心南移?國師木華黎有遠(yuǎn)見,他的孫子霸突魯更是洞悉其事,作為忽必烈高層幕僚的代表,他們的主張是有說服力的,所以忽必烈很動情地感嘆:不是你們的建議,我差點(diǎn)兒辦錯事了! 后來的《長安客話》也有類似的內(nèi)容: 西北到東南,像一條綠瑩瑩的帶子,貫穿起昌平、海淀、西城、東城、朝陽、通州六個區(qū),使整座城市靈動起來。 本書作者不是北京水系的研究專家正因?yàn)榇,他們不搞高頭講章,每每有平民視角;本書作者是多務(wù)北京歷史文化的研究者正因?yàn)榇耍麄兞η笫刮恼仑S富厚重,可讀性也較好。本書作者都是第一線的實(shí)務(wù)操作人員,埋頭在日常頭緒繁雜的工作之中,以完成組織交辦的任務(wù)為己任,所以在本書的寫作中還不能全神貫注,求得盡善盡美,也就是說,他們還有更高的自期,這只能有待于下一次了。 |
楊良志,北京出版集團(tuán)原文史部主任、編審,北京文史館館員。
目錄
引言/1 郭守敬豐碑永記/3 忽必烈始建元大都/3 建都之后的水難題/5 郭守敬是解題人/7 心心系念白浮泉/12 白浮泉初探/12 銘刻在歷史的記憶中/14 白浮泉的前世今生/15 說不盡的都龍王廟/18 草木蔥蘢攀龍山/18 都龍王廟看碑林/19 山泉之間暫徘徊/22 西折而南識水緣/25 白浮甕山有古渠/25 滿井與溫泉/27 畫眉山與黑龍?zhí)?30 青龍橋畔喜流連/34 畫里江南青龍橋/34 令人向往的玉泉山/37 青龍東望無盡園/40 生命之水昆明湖/46 西堤六橋無盡風(fēng)光/46 東堤牛郎與西堤織女/53 請稍留意鳳凰墩/58 海淀腹地嘆今昔/62 行走昆玉河/62 萬泉莊上覓泉宗/66 四顧長春橋/69 風(fēng)光最是數(shù)長河/77 萬壽寺、廣源閘與龍王廟/77 令人難忘的長河/81 從高梁橋到積水潭/88 什剎蜻蜓款款飛/93 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93 猶記當(dāng)年水面寬/100 跟隨翁同龢游什剎海/110 老舍筆下的什剎海/113 我家就在岸上住/117 縱跨玉河的后門橋/117 后門橋河沿胡同/120 河沿胡同甲10號/121 河邊野趣無極限/124 最是靜境難忘懷/129 壓與不壓兩座橋/132 重新露面的東不壓橋/132 一直被壓著的西壓橋/134 東不壓橋西壓橋橋名辨/135 玉水漾漾進(jìn)皇城/139 皇城內(nèi)的東流/139 皇城內(nèi)的西流/145 從正義路到東便門/149 正義路上的玉河三橋/149 玉河在內(nèi)城與外城的環(huán)繞/153 東便門與大通橋/155 東便門處水東流/162 二閘曾是游賞地/165 歷史上的記載/165 百來年前的雜錄/172 今日慶豐公園/178 從慶豐閘到平津閘/181 京通路上行/181 高碑店與平津閘/184 略說幾句孝悌園/187 八里橋,從朝陽進(jìn)通州/190 八里橋處說地名/190 我站在八里橋的橋頭上/193 歷史,在腦海中閃回/195 通惠河,在通州流變/204 大光樓覽勝懷古/207 觀景勝處大光樓/207 波分鳳沼連太液/208 柳蔭龍舟屬皇家/209 從二水匯流到五河交匯/210 萬舟駢集期重現(xiàn)/211 京門第一驛潞河驛/214 穿越回明清通州古城/217 名副其實(shí)的北方水城/217 商市與衙署/221 通州的帝王緣/223 一塔三廟留遺珍/225 標(biāo)志性的燃燈塔/225 幸存的三教廟/227 十八個半截胡同與通州清真寺/229 天翻地覆的運(yùn)河兩岸/233 聞名遐邇的張家灣/236 曾是漕運(yùn)重鎮(zhèn)/236 曹雪芹墓葬刻石/240 琉球國人墓地/241 里二泗佑民觀/242 儒林村劉紹棠墓/245 延芳淀與漷縣城/246 參考書目/249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