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青春,堅持理想,我們都在路上,一部點燃內(nèi)心的樂評集。
1.每個歌手都有不為人所知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人生閱歷。本書以獨特的視角講述這些音樂人的傳奇生涯。
2.一句歌詞就是一個故事,一首歌就是一段人生。作者用奇妙的筆觸把很多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衍生為一個相關的故事,借音樂書寫了對生活的獨特體悟。
后 記
當我忘記故鄉(xiāng)的時候,故鄉(xiāng)的語言我不會忘記;當我忘記故鄉(xiāng)語言的時候,故鄉(xiāng)的歌謠我不會忘記。這是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的張雨老師為紀錄片《帶著故鄉(xiāng)行走》中的蘭州音樂人李建儐寫的幾句總結(jié),這也是裕固族的一句諺語。
有時候在想,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時間和空間構(gòu)筑成一片虛無的海,但是因為音樂,孤島和孤島被聯(lián)結(jié)了起來,奇妙的事情發(fā)生了。歌者和聽者,那一刻建立起了神秘的聯(lián)系。是他的故鄉(xiāng),也是她的。是他們的歌,也是我們的歌。被困囿的孤島,在歌聲里似乎也得到了短暫的自由。
十年前,livehouse 還不像現(xiàn)在這樣普及,并沒有機會去看那么多音樂人的現(xiàn)場。那時候都是在網(wǎng)上聽歌,還記得朋友多吉第一次推薦我聽萬曉利和周云蓬的作品時,腦袋挨了當頭一棒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在聽胡德夫、楊弦、楊祖珺、小河和野孩子等音樂人時,也曾不約而同地涌現(xiàn)出來。
好的音樂作品里總是有些東西東奔西突,沖撞到你內(nèi)心深處。第一遍,也許你沒聽懂,但突然有天,就像河流在某個地方匯合。一些微妙的情愫、感懷,通過音符,跨越了時代、地域的鴻溝,在歌者和聽者之間發(fā)生了神奇的聯(lián)結(jié)。
音樂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發(fā)展的軌跡和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碎片。神奇般地暗合每個時代不同個體心中那些隱秘的不可述說的心跡與感受。
周云蓬曾在歌里唱著:清醒的人倒在路旁,幻覺帶著我們向前走。顯然,屬于崔健的那個一萬四千名觀眾和臺上的音樂人一同拋灑熱淚、激蕩青春、掌聲如雷的時代過去了。只是希望,今天唱歌和聽歌的人不會忘掉那塊紅布。人潮散去,時代更迭,音樂市場天翻地覆,雷聲很大,雨點卻小。少有人再唱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
但好的音樂依然是這個漂浮、聒噪的時代能夠讓人安靜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東西。天青云薄空回首,閑事虛名何所謀?舊琴彈破江湖夢,寂然忘憂思妙聲這是音樂人李建儐寫的歌詞,我想不出還有比這幾句更好更暗合我的所思所懷的。
想起第一次聽李建儐的《低眉撫琴歌聲咽》,那嗚嗚咽咽的塤聲勾出了眼淚。在某個時刻,我堅信自己和唱歌寫歌的人,在音樂的流動里有了最奇妙而深刻的對話與交流。
幾年前第一次聽李建儐的作品時,那種清音帶給人的觸動猶印刻心際。偶然一次,去看了他的現(xiàn)場,聽歌并為他拍照。一個拿著相機的姑娘走來自我介紹說她是李建儐老師的助理笑笑,我說我寫過李老師一篇文章。笑笑說李建儐看了我寫那篇文章,覺得我是懂得他的,對他的作品理解的很透徹,希望演出結(jié)束后能見到我,送我他的新專輯。
最終在后臺見到了李建儐,一個布衣僧人形象的音樂人,和我聊到小索,聊到野孩子,歡迎我去蘭州……
像這樣和音樂結(jié)緣因之發(fā)生的故事令人感動、欣悅。在生活最艱難或最快樂的日子里,慶幸是音樂,一直陪伴在側(cè)。
這本薄薄的輯子里收錄了我過去幾年間關于音樂的一些小文。不足和需要批評之處很多,想寫而沒寫到的音樂人也有很多,比如喜納昌吉,比如胡德夫、楊弦和白水等等,也許是擔心自己粗陋的文字玷污和輕薄了我最愛的音樂人。
書里收錄的文章多半曾發(fā)表在一天一首好民謠這個微信公眾號平臺。在這些文章即將結(jié)集出版之際,很多音樂人已經(jīng)發(fā)了新的作品,所以文章在時效性上是落后了的。不過,沒關系,我安慰自己:好音樂一直都不斷誕生,好作品也總是值得回聽與回味。
一天一首好民謠,其實不止于民謠。我和這個號的主理人爾玉都是酷愛音樂的人。我們寫民謠也寫搖滾,寫生活瑣碎也寫那些美好、動人的東西。對于一天一首好民謠這個公眾號,爾玉其實希望它有包容性,并能夠一直和大家分享好音樂,好故事等。
這本小書算作對過去的自己一個階段的總結(jié),要呈現(xiàn)于公眾面前,也有很多猶疑和自省,心里會打鼓。和幾個人聊到這個問題,包括詩想者工作室的經(jīng)緯,他說每個人都會遇到類似問題,人都是在不斷否定自己的過程中成長的;赝^去的文字,都會覺得稚嫩、淺薄即便如此,這也是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
在這本書出版的過程中,一天一首好民謠的主理人爾玉和詩想者工作室編輯經(jīng)緯給了我很多幫助和鼓勵。
希望愛音樂的人都能在音樂的世界里享受心意相通的共鳴。
夢醒
2018 年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