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闡釋與批評實踐(套裝上下冊)》為2018年福建社會科學院與福建省美學學會主辦的“新時代文藝美學的使命與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選集,共收錄五十余篇論文,集中并深入探討了文藝美學的前沿問題與當代批評實踐。共分五輯,內容涉及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的意義及其中國化實踐、西方文藝美學史及其前沿問題、發(fā)掘文藝美學的傳統(tǒng)資源、重讀中國現當代文論與文學、區(qū)域文化與美學實踐。
上冊
陳文章 在“新時代文藝美學的使命與創(chuàng)新”青年博士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劉小新 序:新時代文藝美學再出發(fā)
第一輯 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的意義及其中國化實踐
陳舒動 人民性: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及其中國化的實踐與發(fā)展
巫洪亮 《人民詩歌》與新中國成立初期詩刊“人民話語”的建構
吳 靜 身份、角色與圖像——20世紀40年代陜甘寧邊區(qū)“勞動英雄”形象的塑造邏輯
顏桂堤 文化研究與中國當代文論話語體系的建構
周偉薇 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美學教材研究
謝慧英 新時期以來文學審美論的多元建構與中國現代文論的建設
孫恒存 “文學本質——建構主義——關系主義”,抑或思辨唯物主義美學視域中的文學本質
第二輯 西方文藝美學史及其前沿問題
楊春時 空間解釋學論綱
賀昌盛 “是其所是”的本然呈現——“新小說”的書寫策略及其深層意味
王 偉 文學敘事與社會團結——建構主義視野中的羅蒂
陳開晟 功能主義批判的美學高度——西奧多·阿多諾晚期美學思想再發(fā)掘
仲 霞 梅洛-龐蒂的繪畫空間觀探微
鄭竹群 巴赫金怪誕身體修辭——基于牛津系列期刊發(fā)表成果的考察(1990—2017)
衛(wèi)壘壘 消費和審美的互相融合及內在矛盾
朱盈蓓 外來文論的譯介對新中國成立后文論教材的影響
葉蔚春 創(chuàng)新、差異與文化記憶
李欣池 幻象的游戲:感官、身體與視覺文化
蘇立君 試析“星叢”與“關系主義”的同異
成 業(yè) 人工智能詩歌寫作與風景的再發(fā)現
陳璋斌 關于文學性本質主義與非本質主義之爭——兼論文學性探討價值
孫煒宸 現代性之我見
第三輯 發(fā)掘文藝美學的傳統(tǒng)資源
夏 敏 神與物游:中國民族神話的儀式性審美
王毅霖 日本書法美學現代性的源點與文化結構
張 欣 生態(tài)美學在當代的意義闡釋
鄭珊珊 中國古代女性文學與女性意識的現代重認
戴冠青 張祥齡《半篋秋詞·序錄》中的審美創(chuàng)造論
邱蔚華 朱熹涉佛序跋文藝觀探微
林朝霞 名士文化的三大思想來源
李金梅 20世紀英語世界《水滸傳》結構研究
下冊
第四輯 重讀中國現當代文論與文學
楊健民 現代文論二題
劉小新 關于胡適“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閱讀雜記
胡明貴 張愛玲小說中的電影美學——以電影攝像的用光技巧在張愛玲小說中的運用為例
鄭成志 形式美學訴求的錯位——論《詩鐫》形式探索的洞見與不見
伍明春 沉入詞語,升華詩想——評楊健民詩集《拐彎的光》
許 瑩 意志哲學、中國抒情傳統(tǒng)與現代浪漫主義關系研究
余 娜 論語派對新市民文化趣味的培育
鄭斯揚 新世紀以來女性鄉(xiāng)土寫作的倫理邏輯
李詮林 奚密的臺灣文學研究
蕭 成 鮮活中的犀利:陳雪風批評之美學追求
陳美霞 1970年代臺灣左翼思潮:時代使命與文化更新
倪思然 歷史哲學視域下臺灣文學史書寫問題反思——以《臺灣文學百年顯影》為中心
張 帆 魔幻原鄉(xiāng)與社會關懷——臺灣“80后”作家的自然美學與書寫
蔡榕濱 楊逵對郁達夫的譯介
林 斌 變遷中永恒的美——臺灣歌謠《望春風》的審美探討
第五輯 區(qū)域文化與美學實踐
鄭海婷 閩派批評四十年
王 偉 新時代美育視域下閩南文化的歷史傳承與實踐創(chuàng)新——以泉州師院“本碩一體”卓越書法教師培養(yǎng)模式為例
尚光一 新時代文藝美學視野中的福建網絡小說
江少英 福清空間元素的建構——解讀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念琪的《芷葉集》
郭 莉 劉海棟 美學視域下農業(yè)文化遺產的價值研究——以福建茶文化系統(tǒng)項目為例
林麗琴 守望鄉(xiāng)愁:文藝美學視野下的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以閩北廣賢村為例
劉桂茹 新型社科智庫建設亟需加快構建“互聯網+”模式
鄭小蓮 性別倫理視域下對臨水夫人俗世生活文化內涵的再解讀
方曉璐 通識教育創(chuàng)意寫作教學的有效路徑芻議
黃春霞 轉變思路——創(chuàng)新動畫色彩的教學模式
林則欽 陶瓷藝術與傳統(tǒng)建筑在歷史演變中的關聯
黃秀蓮 枷鎖中的水仙情結——中國廣告中的自戀表現探析
鄭海婷 文藝美學的歷史、現狀與再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