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擔起向中國讀者介紹優(yōu)秀外國文學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籌組編委會,組織朱光潛、馮至、戈寶權、葉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國文學權威專家,編選三套叢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外國古典文藝理論叢書”“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根據(jù)“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譯本、一流的譯者”的原則進行翻譯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成立,是中國外國文學的*高研究機構。一九七八年,“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更名為“外國文學名著叢書”,至二〇〇〇年完成。這是新中國第一套系統(tǒng)介紹外國文學作品的大型叢書,是外國文學名著翻譯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質(zhì)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國外國文學出版史上之*,體現(xiàn)了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界、翻譯界和出版界的*高水平。
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在中國讀者中依然以系統(tǒng)性、權威性與普及性著稱,但由于時代久遠,許多圖書在市場上已難見蹤影,甚至成為收藏對象,稀缺品種更是一書難求。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的封面為網(wǎng)格圖案,因而被藏書者稱為“網(wǎng)格本”。“網(wǎng)格本”問世幾十年來,收到幾代讀者的喜愛,為外國文學在中國的傳播,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貢獻,堪稱對新中國讀者影響*大的外國文學叢書之一。
在中國讀者閱讀力持續(xù)增強的二十一世紀,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空前頻繁的新時代,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學出版社決定再度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合作,以“網(wǎng)羅經(jīng)典、格高意遠,本色傳承”為出發(fā)點,優(yōu)中選優(yōu),推陳出新,出版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值此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面世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謹向為本叢書做出卓越貢獻的翻譯家們和熱愛外國文學名著的廣大讀者致以崇高敬意!
編委會名單
(以姓氏筆畫為序)
1958—1966
卞之琳 戈寶權 葉水夫 包文棣 馮 至 田德望
朱光潛 孫家晉 孫繩武 陳占元 楊季康 楊周翰
楊憲益 李健吾 羅大岡 金克木 鄭效洵 季羨林
聞家駟 錢學熙 錢鍾書 樓適夷 蒯斯曛 蔡 儀
1978—2001
卞之琳 巴 金 戈寶權 葉水夫 包文棣 盧永福
馮 至 田德望 葉麟鎏 朱光潛 朱 虹 孫家晉
孫繩武 陳占元 張 羽 陳冰夷 楊季康 楊周翰
楊憲益 李健吾 陳 燊 羅大岡 金克木 鄭效洵
季羨林 姚 見 駱兆添 聞家駟 趙家璧 秦順新
錢鍾書 綠 原 蔣 路 董衡巽 樓適夷 蒯斯曛
蔡 儀
2019—
王煥生 劉文飛 任吉生 劉 建 許金龍 李永平
陳眾議 肖麗媛 吳岳添 陸建德 趙白生 高 興
秦順新 聶震寧 臧永清
(節(jié)選)
這是一部有質(zhì)感的厚重的文學書,更是一部有風景的書。它不僅涵蓋了歷史、民族、鄉(xiāng)村、愛情等眾多題材,還有著各種各樣的人生風景。這里所說的風景既有自然風景的意思,還有情感、思想、倫理、哲學的意義,更有審美詩學的創(chuàng)新。打開這部《布寧中短篇小說選》(以下稱《小說選》),社會世相、情感糾葛、生命死亡、人生“暗徑”等這些打著這位藝術家和思想家鮮明烙印的主題以及充滿哲學、美學、倫理學意蘊的氣息就會撲面而來!缎≌f選》共收入了作家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中短篇小說二十部,它們題材各異,風格不同,有著不一樣的詩意,但都是小說精品。書的作者就是詩人、小說家伊凡·阿列克謝耶維奇·布寧。
布寧出生在俄羅斯中部沃羅涅什市葉列茨克縣一個古老顯赫卻日漸破敗的小莊園貴族家庭。布寧十九歲時出走他鄉(xiāng),一生在外漂泊,心中裝著整個民族和世界。一九二〇年,他移居法國巴黎,永遠離開了俄羅斯大地。這些經(jīng)歷既滋潤、磨礪了他的人生,也使他的精神追求格外令人注目:他推崇過民粹主義、托爾斯泰主義,亦在基督教和佛教學說中尋求生命的奧秘和存在的意義。豐厚的莊園文化積淀,動蕩、漂泊的人生,自由、獨立的精神人格,豐盈宏大的情感世界,成為布寧創(chuàng)作厚重的文學生命基因。他敏銳精細的觀察力,豐富深刻的想象力以及令人驚嘆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整體感與穿透力,亦強化了他對藝術卓越性的追求和一種高雅、純凈的品質(zhì),造就了其沉靜、雋永、精致的寫作風格。
布寧創(chuàng)作中體量最大、最有成就的文體類型是中短篇小說,也是他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因由所在。長達六十六年的文學生涯奇巧地分成了俄羅斯時期和巴黎時期的各三十三年。無論在俄羅斯,還是在法國,布寧從來生活在歷史中,回望與記憶是其小說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題材和思想資源。早已成為歷史的人生過往對他有著強大的魔力,一直深陷在個人經(jīng)驗之中的布寧,自覺或不自覺地把他的人生經(jīng)驗當作一種書寫模式不斷地重復,他不斷咀嚼人生經(jīng)驗的沉重與苦難,反復記錄在人生跋涉和追尋中的不同思索,真誠書寫他的歷史思考、生命認知、情感體驗與精神追求!缎≌f選》里的作品大體涉及了三個題材:鄉(xiāng)土文化、愛情生活、生命存在。以題材作區(qū)分并不是要提示大家布寧都寫了些什么,而是為了告訴讀者,作家是如何通過這些題材介入現(xiàn)實并抵達生活和生命的縱深和隱蔽之處并表達他的審美判斷的。
布寧在鄉(xiāng)村出生,青少年時期一直在鄉(xiāng)村生活,那是他的生命和文學扎根的地方。作家深切地認識到,若沒有對鄉(xiāng)村人文景觀的探察,沒有對鄉(xiāng)村和農(nóng)民文化根性的認知,便難能真切、深刻地了解俄羅斯人的生活習性和精神狀態(tài),無法認知俄羅斯社會的本質(zhì)和俄羅斯的民族性格。鄉(xiāng)村文化、貴族與農(nóng)民、民族與歷史,構成了布寧鄉(xiāng)土小說敘事話語的重要內(nèi)容。他的鄉(xiāng)土小說是為漸趨衰頹的俄國貴族文化“綠洲”獻上的一首首凄婉的“情歌”。“情歌”既是他鄉(xiāng)土小說的表意策略,也是一種話語建構,既提供了認知方式,又呈現(xiàn)了價值判斷。
愛情是《小說選》中另一個重要題材。兩性之間的情事始終是文學寫不盡的審美資源,究其因,繞不過“這世間情為何物”的永恒追問。布寧愛情小說的敘事支點不在曲折動人的故事上,而恰恰是在情感上,情感是他最為珍視、最為用力的地方。情與欲的糾纏,情與理的碰撞,情與夢的交織,在小說中演繹出無盡的兩性生命風景,展現(xiàn)出詭異、蕪雜、錯位甚至悲愴的人性。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歐洲暢行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對生活在巴黎的布寧并不陌生。他不僅接受了泛性論觀念,還以對人的性心理探求的文學嘗試徹底瓦解了俄羅斯“黃金世紀”文學對愛情書寫的歷史社會學、倫理學傳統(tǒng)。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成了他沖破俄羅斯文學精神傳統(tǒng)的一個思想武器,也許我們可以說,《米佳的愛情》是俄羅斯第一部遵從這一學說的愛情言說。布寧對人類個體情感、理智、生命、存在、死亡等的文化人類學思考,開啟了俄羅斯文學的歷史性變革進程。布寧筆下的愛情唯美唯情,我們似乎很難讀到類似忠貞、獻身、崇高之類有關愛的品質(zhì)的書寫,讀者更多看到的是一種沒有緣由、源自生命本源的兩性之戀。小說的敘述層面定格于日常生活,旨在呈現(xiàn)愛情中男女的生存狀態(tài)。小說中陳述性的語言似顯平淡,全然沒有激動人心的情節(jié),沒有好看的細節(jié),更沒有大肆渲染的文字。沉浸于個人回顧的敘述格調(diào)以一種靜觀的姿態(tài)娓娓道來,既不同于理想主義的詠贊,也有異于義憤填膺式的批判,那是對社會歷史話語解構的一種方式。
布寧的中短篇小說生活質(zhì)地豐滿,細節(jié)縝密,精神堅實,情感充沛,讀起來讓人覺得醇厚綿長。他的小說中有著豐滿的生活血肉,有著對生活細節(jié)的高度關注。一篇哪怕是很短的小說也都寫得細密鮮活,生機盎然。通過細節(jié)的堆積來構筑情節(jié)、塑造人物并彌漫一種意蘊。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擁有耐人尋味的意旨,蘊藏著各種智慧的機趣,飽含著巧妙的審美韻致。無論視角的選擇,敘述節(jié)奏的控制,內(nèi)在結構的安排,敘事張力的鋪設,人物關系的處理都精細、巧妙、得體。小說承載的精神意蘊更是讓人輾轉(zhuǎn)不已,玩味再三。他的小說能激活我們內(nèi)在的心智并讓我們產(chǎn)生思想交鋒的欲望。布寧把文學的敘述、語言、感覺和個人獨特的情感體驗推到了極致,以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陌生化的、不確定的、多變的情感和心理經(jīng)驗。布寧走的是一條與眾不同的,卻又汲取眾長的現(xiàn)實主義之路,在小說敘事的藝術形式上有了更深入的探索,或者說更純粹的探索。
布寧的每一篇小說中幾乎都有非常重要的、富有詩意的風景描寫,人物的生命狀態(tài)、心理情感、行為思想的描敘都有不可或缺的“風景塑形”的支撐,呈現(xiàn)出深沉、高雅的審美品質(zhì)。作家將大自然轉(zhuǎn)化成一種審美資源,轉(zhuǎn)化成詩,將愛與美的色彩浸染其中,時而清逸浪漫,時而歡快燦爛,時而灰色陰沉,時而抑郁傷感,色彩斑斕,情感豐富。
隨著歲月的流逝,布寧小說創(chuàng)作的價值和意義日益閃爍出特殊的價值和光芒,二十世紀俄羅斯文學史因為布寧的存在才有了格外厚重的分量。作家以一個多甲子的小說人生為讀者鑄造了堪稱理想的審美坐標:為了民族和人類未來的偉大的文學。一個充滿生命大愛和人生大智慧的作家是永遠的作家,俄羅斯出類拔萃的作家有很多,但布寧只有一個。我們喜愛和尊重布寧,也是喜愛和尊重思想深邃、品格崇高、審美精致的文學,也是喜愛和尊重超越時代的偉大的俄羅斯文學的歷史。
——張建華
作者:伊凡·阿列克謝耶維奇·布寧(1870—1953),以詩人的身份登上文壇,并多次獲得“普希金獎”,主要文學成就在小說領域。俄羅斯皇家科學院十二位名譽院士之一,俄羅斯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33)。
譯者:陳馥:新華社高級翻譯,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譯有《俄羅斯民間故事選》、《奧勃洛莫夫》《大堂神父》等作品,最重要的譯著是四卷本的《布寧文集》,教會學校的經(jīng)歷使其更精準地把握了布寧小說中的宗教思想。